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心脏起搏治疗的新适应证 山东省立医院 朱兴雷 2 1. 传统指征 n 起搏器的传统适应证 n 1 .度或度房室传导阻滞; n 2 .严重的病窦综合征。 n40多年来一直处于绝对多数病例 。 3 2.起搏器发展进程 n1)VOO AOO n2)VVI(1964年) AAI n3)DVI DDD (1978年) VDD DDI n4)VVIR (1985年) AAIR n5)体外程控起搏 n6)记忆动能 n7)双腔、三腔起搏 n8)AICD. 4 植入部位进展 5 植入部位进展 三腔 DDTA/DDTV DDTV 右房+双室(右室+左室) 目的 治疗重症心衰 方法 右室-右室心尖部 左室-经冠状窦心室静脉 6 3.拓宽的起搏适应证 1)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n2)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 n3)心房颤动的预防; n4)神经心源性晕厥; n5)Q-T间期延长综合征。 7 一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8 1.梗阻型HCM病理、生理改变 : n1)左心室肥厚、 室间隔肥厚; n2)左室流出道( LVOT)狭窄; n3)LVOT高速血流 吸引二尖瓣前叶前 向运动(SAM)现 象,结果LVOT进一 步狭窄,二尖瓣返 流; n4)运动、用力、正 性肌力药物、直立 体位、低血容量、 扩张血管药物均可 加重流出道梗阻。 9 2.DDD起搏带来的益处机理。 n1)右室起搏可 引起室间隔的 反常运动; n2)LOVT内径 狭窄减轻,心 肌肥厚减轻; n3)SAM现象减 弱,二尖瓣返 流减轻; n4)增加心排血 量。 10 3.临床应用经验 n1)症状改善:胸闷、乏力、头晕改善,运动 耐力增加,时间延长,从5分钟增加到7分钟; n2)血流动力学改善: na. LVOT压差:73 mmHg 38 mmHg (n17) n (9组n281), 96 mmHg 27mmHg (n84) nb.随访时间:3个月34个月 nc.心脏功能:从3.3级1.6级 n 另一组 :从2.8级1.7级。 11 12 13 4. HCM+DDD 注意事项: n1)继续合并使用药物,如-受体阻 滞剂、异搏定,可获得更好效果; n2)调整A-V间期,保证右室起搏, AV间期程控到较自主心律P-R间期 短4080ms;P波宽时,AV间期应 大于P波时限; n3)有房早、房颤,可使用丙吡胺、 可达龙,以保持窦性心律。 14 5. 有些现象值得探讨: n1)LVOT压差降低的程度与心功能 改善程度不完全一致; n2)左室压力阶差的降低不能保证症 状完全改善; n3)心室起搏本身可使心功能恶化。 15 6. 尚需做的工作: n1)适应征仅 适于药物治疗 无效的患者; n2)房室同步 的进一步研究 ; n3)远期疗效 观察; n4)与其他方 法疗效对比: 手术、化学消 融。 16 二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17 1 病理、生理改变: n1)心肌收缩 乏力; n2)心脏扩大 、左室舒张末 压升高; n3)左心室扩 大,二尖瓣返 流; n4)左束支阻 滞、二尖瓣返 流。 18 2.双心室同步起搏带来的血流 动力学益处 n1)心排血量增加,2025%,每搏 量增加12ml; n2) LVEF增加 810%; n3) 二尖瓣返流量减少; n4) 左心室收缩时间减少 ,99ms; n5) PCWP降低 19%。 19 3.临床病例的选择 1.心功能IIIIV级 2.QRS波150ms CLBBB 3.EF值60mm 5.药物治疗无效 6.年龄18岁 7.无其他临终疾 病 20 双室起搏治疗心衰:双室起搏治疗心衰:植入技术植入技术 21 4. 临床使用经验 n1) 临床观察组 6个多中心研究 共 72例患者 n2) 随访时间 2 个月5年 n3) 症状改善: 占50% n4) 死亡:18人 。 22 双室起搏治疗心衰:双室起搏治疗心衰:植入技术植入技术 InsyncInsync起搏器起搏器 三插孔,右室、左 室同时输出 体积小巧,适合病人 输出能量高 电池容量大,寿命长 23 双室起搏治疗心衰:双室起搏治疗心衰:植入技术植入技术 21872187电极植入过程电极植入过程 测试达标后固定 2187电极导线, 右房、右室电极 植入方法与常规 植入方法相同。 24 双室起搏治疗心衰:双室起搏治疗心衰:疗效评价疗效评价 二尖瓣返流消失或减少二尖瓣返流消失或减少 25 双室起搏治疗心衰:双室起搏治疗心衰:疗效评价疗效评价 二尖瓣返流消失或减少二尖瓣返流消失或减少 26 5. 值得探讨的问题: n1) 双心室起搏优于单心室起搏 n2) 左心室+RVOT n3) 左室+右室心尖部 n 4)本组均为高危患者,技术要求 高,经济花费大,哪些病人能获得 较大利益? 27 三 .起搏治疗预防房颤 28 1 心房颤动的传统治疗方法 : n1) 药物治疗 n2) 电复律 n3) 外科手术治疗(迷宫手术) n4) 慢-快综合征的起搏治疗 n5) 射频消融治疗 29 2. 双房起搏预防治疗房颤发作 n1) 房颤发作史; n2) P波增宽、双峰; n3) 双房起搏消除左、右心房间 传导延迟。 30 双房同步起搏 双心房同步起搏 右房双部位 31 动态心房超速起搏 起搏器:DDD+DAO 起搏率:高于自主心房率 有效率:更高 32 Dynamic Atrial Overdrive (DAO) 起搏节律增快 窦性心率增快 Lengthening of A-A cycle DAO-ECG 33 动态心房超速起搏 (调控性起搏) 34 3. 运动后频率控制:运动后心 率骤降启动房颤 n目的:在运动后恢复阶段,限制 心率下降速度。 n方法:运动后干预频率,缓慢升 至潜在自身心率水平。 35 防止运动后心率骤降功能 (控制运动后频率) 36 4. 抑制房早 多发房性早搏启动房颤 n目的:控制房早 n方法:提高起搏频率并维持一段 时间 37 抑制房早功能 38 5. 消除房早后常间歇: n房早后长间期下一个房早启动房 颤 n目的:消除房早后的长间隙 n方法:通过起搏消除单个房早后 的长逸搏间期,避免房颤出现。 39 房早后代偿间期处理功能 (房早后反应) 40 6.消除房颤的再诱发 n房颤长间期后的房早启动再发房颤 n目的:防止一次房颤后再诱发的下 一个房颤 n方法:在一个房颤事件后提高起搏 频率持续一段起搏。 41 42 四、神经心源性晕厥 43 1. 神经心源性晕厥的机理 n1)低血压, 周围血管扩张 ; n2)心动过缓 n(60次/分) ; n3)脑供血不 足; n4)意识丧失 。 44 2.植入起搏器的适应证和经验 n1)药物治疗无效后(受体阻滞剂、茶 碱、双异丙吡胺) n 2)直立倾斜试验阳性 n 3)明显的心动过缓 n 4)Peterson报告37例患者,直立倾斜试 验,35例患者应用双腔起搏器 n随访:30个月。 n效果:73%症状减轻,27%症状消失。 45 3. 有待研究的问题: n1) 起搏器不能 感知血压的降 低,仅感知心 率的下降,如 能感知血压, 在心率减慢前 开始起搏,效 果可能更好。 n2) 起搏治疗 不能完全消除 症状,仅能改 善症状。 46 五 、Q-T间期延长综合征 47 1. 晕厥猝死的原因 n1) 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疾病 n2) Q-T间期延长 n3) 右侧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戒烟倡议书
- 厂转让合同(15篇)
- 合作意向书(集锦15篇)
- 2025年泉州安溪县部分公办学校专项招聘编制内新任教师(三)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湖南省各市州湘能农电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招聘78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沧州任丘园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10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公开招聘备案制工作人员(19人)模拟试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
- 妇产科医生年终工作总结
- 2025年武汉轻工大学专项招聘5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1套
- 项目合同交付管理办法
- 国企贸易业务管理办法
- 3done入门基础知识课件
- 职业健康卫生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三)答案
- 麻醉科设备管理制度
- 辅助生殖妊娠营养干预
- 2024湘美版小学书法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搅拌站泵车管理制度
- 2025年PE板材项目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岗招聘考试真题卷(含岗位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