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_第1页
医学课件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_第2页
医学课件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_第3页
医学课件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_第4页
医学课件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 洛阳市中心医院呼吸科 郑有光 1 1 支气管哮喘:一个全球性的严重 健康问题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严重 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全球约有3 亿哮喘患者。 中国有2900万哮喘患者.临床患病率达2.1%. 近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地区中,哮喘的发病率和 病死率均呈上升趋势。 2 2 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慢性气道 炎症性疾病; 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导致常发生于夜 间和清晨的发作性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 这些症状通常与患者广泛的、易变的气流阻塞有关 ,这种气流阻塞常常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 3 3 症状 肺功能受损 气道高反应性 气道阻塞 气道炎症 (粘液分泌 水肿 血浆渗出) 引起慢性气道炎症的危险因素 哮喘发病金字塔 4 4 全面控制哮喘的目的 最少的(理想无)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最少的(不常有的)哮喘发作 无急诊就医 需用最少量的(或不用) 2激动剂 活动不受限,包括一些运动 PEF昼夜变异率=每周1次 , =1000ug/d)和应用长效-受体激 动剂或茶碱类药物治疗后,哮喘症状仍持 续存在或继续恶化;或哮喘呈爆发性发作 ,从哮喘发作后短时间内即进入危重状态 ,临床上常常难以处理,也称为难治性急 性重症哮喘. 1111 重症哮喘 这类哮喘患者可能迅速发展至呼吸衰竭并 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既往也称之为“哮喘 持续状态” 。 发病机制中,支气管粘膜水肿和粘液栓塞 比支气管痉挛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1212 重症哮喘的类型 重度持续哮喘 哮喘重度、严重发作 急性窒息性哮喘 1313 重度持续性哮喘 症状持续存在,夜间频繁发作 频繁使用短效2激动剂 日常生活严重受限 一般治疗效果不佳 持续气流受限和/或血气异常 频繁加重或使用全身激素 频繁急诊治疗 FEV1,PEF30% 1414 重度、严重度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呈暴发性发作,从哮喘发作后短时间即进入 危重状态,临床上难以处理,也称难治性急性重 症哮喘(severe acute intractable asthma) 急性气道阻塞和/或血气异常 过度使用短效2激动剂 需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需急诊治疗 1515 急性窒息性哮喘 首次哮喘发作到呼吸停止往往不到3小时 ,发作前症状很轻甚至无症状,但气道 反应性很高。 1616 重症哮喘的发病原因 哮喘触发因素持续存在。 呼吸道感染 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 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精神因素 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 的使用。 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717 病理生理机制 重症哮喘的气体交换、血流动力学均有明显的异 常,气道的阻力明显升高。重症哮喘的组织学特 点是气道壁水肿、粘液腺肥大、粘稠的分泌物广 泛地阻塞大小气道。也引起了肺泡通气/血流比例 的失调。在重症哮喘患者常见中度低氧血症,但 此种低氧血症易被高流量的氧疗所纠正。 1818 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 重症哮喘患者多有喘息、咳嗽、呼吸困难 ,呼吸频率增加,30 次/分。患者有强 迫端坐呼吸,不能平卧,不能讲话,大汗 淋漓,焦虑,表情痛苦而恐惧。病情严重 的患者可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1919 重症哮喘的临床表现 患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可有明显的三 凹征。常常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有时呼吸运动可呈现为矛盾运动。呼气时 间明显延长,呼气期双肺满布哮鸣音,危 重哮喘患者呼吸音或哮鸣音可明显降低甚 至消失,表现为所谓“静息胸”(silent chest)。 2020 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 气道阻塞程度的检查 需要动态观察呼出气峰流速(PEFR)。如果 在急诊室,哮喘患者就诊时PEFR30%预计值 ,并且在治疗1小时后PEFR40%预计值,则 需要在急诊室继续治疗或入院治疗,有学者认为 急诊哮喘患者至少应每小时测定一次PEFR,同时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进展。 2121 哮喘严重程度的评估 动脉血血气分析 常规实验室检查 痰液检查 可见到大量嗜酸性粒细胞, 若怀疑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则需查 痰液中是否存在菌丝。 胸部线检查 表现为肺过度充气。 心电图检查 2222 重症哮喘的治疗 重症哮喘需要紧急处理,严密监护,并 及早地判断是否有呼吸衰竭的发生. 哮喘 持续状态的治疗强调个体化。 去除病因和诱因 2323 重症哮喘的治疗 氧疗 支气管扩张剂 糖皮质激素 纠正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控制感染 机械通气 营养疗法 镇静剂应用和精神安慰 防治并发症 2424 支气管扩张剂 首选高剂量、高频度雾化吸入速效2激动剂。 高剂量:沙丁胺醇(全乐宁)每次0.15mg/kg( 0.5 %雾化溶液0.03ml/kg),最大量5mg/ 次; 叔丁喘宁(博利康尼)0.3mg/kg (0.25 % 雾化溶液 0.1ml/kg), 最大量10mg/次。 高频度:严重发作可每20min一次,甚至持续雾化 吸入(0.5mg/kg/h)。 2525 支气管扩张剂 定量气雾剂(MDI)+贮雾罐: 轻度发作:沙丁胺醇气雾剂0.2-0.4mg/次, q48 h , 严重发作:0.1mg ( 1Puff ) / kg , 最大量 10Puff/ 2626 支气管扩张剂 2-激动剂:由于气道阻塞,喷雾气体难以达到 气管内,故可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305 毫克,20分钟后可重复1次。 2727 支气管扩张剂 茶碱类 常用的药物为氨茶碱,最好的办法是根据 个体化剂量及监测血氨茶碱浓度,以确定氨茶 碱应用的量及速度。一般认为,最适合的浓度 为微克毫升,低于此量则药效较差 ;高于此量易产生毒性反应。 2828 支气管扩张剂 24小时内未使用过茶碱类药物的患者 氨茶碱 的负荷剂量5-6mg/kg静注20-30分钟,继以 0.6mg/(kg.h)静滴维持。成人每日氨茶碱 总量一般不超过1.5g。 2929 支气管扩张剂 抗胆碱类药 可吸入异丙阿托品气雾剂,但必须与 2-激动 剂同时吸入,每2小时可重复应用。 3030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主要作用机制多环节炎症抑制 l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 l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 l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 l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 l减少微血管渗漏; l增加细胞膜上2受体的合成。 3131 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l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 l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 l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 l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 l减少微血管渗漏; l增加细胞膜上2受体的合成。 正常人哮喘 3232 哮喘的激素治疗-静脉给药 l适应症: 严重急性哮喘发作; 危重哮喘。 l治疗原则:尽早使用全身激素,并给 予氧疗、吸入速效2受体激动剂、 氨茶碱、必要时机械通气等。 3333 哮喘的激素治疗-静脉给药 l常用激素剂量及方法: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次,静滴,开始48小时 内每8小时1次,(80160mg/d)2天。有效后激素 减量50%3天,改口服甲泼尼龙8mg bid5天。总疗 程约7-14天。过渡到吸入激素剂型。或: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100-200mg/次,静滴,开始 24小时内每8小时1次(400600mg/d),有效后减量 。总疗程7-14天。逐渐改口服泼尼松或吸入激素剂型 。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抑制HAP轴,尽量避免使 用或短期使用。 3434 哮喘的激素治疗-静脉给药 l停用全身激素: 无激素依赖倾向者,控制哮喘症状后可在 短期(35天) 内停药改吸入激素; 有激素依赖倾向者应延长给药时间,控制 哮喘症状后改为口服给药,并逐步减少激素 用量,过渡至吸入激素。 3535 纠正水、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补液:由于哮喘时过度呼吸、发热 、出汗及摄入量不足等原因,致水 分丧失过多而引起血容量不足及气 道分泌物粘稠,痰难以排出。故必 须及时纠正脱水,如不能经口摄入 ,可由静脉路给予补充。输液量为 0200毫升/小时,若有心衰时 补液量可减少。 3636 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由于二氧化碳储留产生呼吸性酸中毒, 以及低氧血症、乳酸生成增加可致代谢 性酸中毒。因此可适当应用碳酸氢钠, 但应避免反馈性通气量减少,使二氧化 碳潴留加重。由于酸中毒,钾从细胞内 移出,血钾升高,但在应用 2激动剂 和激素后,钾排出增多,加上进食少等 因素,可无高血钾产生。但当使用碳酸 氢销及机械通气后,血钾可明显下降, 而出现碱中毒及心律紊乱。故应注意监 测电解质变化,及时补钾。 3737 控制感染 视感染情况,选用相应抗生素,并应注 意厌氧菌及二重感染。 3838 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原则 对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目的: 对已处于呼吸衰竭或边缘状态下的哮喘患者, 降低其呼吸功; 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气体交换; 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3939 危重型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危重型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绝对适应证绝对适应证 1. 1.心跳和呼吸停止;心跳和呼吸停止; 2. 2.意识障碍或明显受损;意识障碍或明显受损; 3. 3.呼吸浅慢、不规则和呼吸浅慢、不规则和/ /或伴呼吸或伴呼吸 暂停,呼吸中枢受抑制迹象;暂停,呼吸中枢受抑制迹象; 4. 4.即将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迹象即将发生心跳呼吸停止的迹象 。 4040 危重型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危重型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相对适应证相对适应证 1. 1.尽管积极治疗,尽管积极治疗,PaCOPaCO 2 2 仍继续增高并伴进行仍继续增高并伴进行 性呼吸性酸中毒性呼吸性酸中毒( (例如例如pH4040次次/ / 分,伴大汗淋漓。严重的呼吸肌疲分,伴大汗淋漓。严重的呼吸肌疲 劳或衰竭。既往曾因哮喘严重发作劳或衰竭。既往曾因哮喘严重发作 而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而曾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者。 4242 上机时机的把握 重症哮喘(severe asthma)病情重且不稳 定,常可危及生命。经氧疗、全身应用糖 皮质激素、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后病 情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 治疗。 及早建立人工气道给予机械通气,可以迅 速纠正低氧血症和调整二氧化碳水平 ,减 少呼吸功,降低氧耗量,使呼吸肌得到充 分的休息和恢复,并能吸出大量痰液,防 止窒息。 施毅,陈正堂.现代呼吸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679680. 4343 哮喘机械通气的基本原则 在保证SaO2 90%的前提下, 减少分钟通气量、延长呼气时 间、避免过度肺充气。 4444 哮喘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 开始全部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呼 气末正压(SIMV+PEEP),是目前抢救 重症哮喘时常规使用的通气方式。 由于重症哮喘时气道严重痉挛和广泛 痰拴形成,如行定容正常通气极易发 生气压伤;如有报道,40%重症哮喘“ 正常机械通气”可致气压伤。 俞森洋,朱元珏.通气机所致肺损伤和同期通气策略的改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6,19(4):249-252. 4545 机械通气的撤离 撤机前需具备的一般临床参数撤机前需具备的一般临床参数 1.呼吸衰竭的诱因和机械通气的原因已经解决或显 著改善 2.停用镇静药物 3.停用神经肌肉阻滞剂 4.神志恢复到正常状态 5.无脓毒症或显著发热 6.稳定的心血管状态(休克,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 常已纠 正) 4646 撤机前需具备的一般临床参数撤机前需具备的一般临床参数 7.电解质紊乱已纠正 8.代谢功能紊乱和酸碱失衡(尤其是代谢性碱中毒) 已纠正 9.预计近期没有需要全麻的外科操作 10.适当的气体交换(动脉血氧合):吸氧浓度 FiO20.4和呼气末正压 (PEEP) 5cmH2O情况下, PaO260mmHg(SaO290%);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A-aDO2)5ml/kg,吸气负压150 2.PaCO2的增高少于10mmHg或pH降低0.10 3.呼吸频率35次/min 4.心率140bpm或比基础心率增加20% 5.收缩压90mmHg或160mmHg或基础血压 的改变1520 1520 cmHcmH 2 2 O/(LS)O/(LS)提示阻力负荷增加提示阻力负荷增加 对策对策: : 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应用抗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应用抗生 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气道吸引来清除分泌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气道吸引来清除分泌 物,放置较大管径的气管内导管。物,放置较大管径的气管内导管。 5353 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操作程序 1. 一般安排在上午拔管; 2. 向病人说明拔管步骤和拔管后注意事项; 3. 抬高头部,和躯干成4090角; 4. 检查临床的基础情况(物理体征和血气等); 5. 床旁备有随时可用的,充分湿化的氧气源; 6. 备有随时可重新插管的各种器具; 7. 经气道仔细吸引,吸净气囊以上口咽部的 分 泌物 5454 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操作程序 8. 如插管时间3天,拔管前0 .51小时,壶入地塞米松 25mg 9. 完全放松气囊,吸净气管内分泌物,拔出气管内导管, 经鼻导管吸入充分湿化的氧; 10. 鼓励用力咳嗽咳痰,必要时给予吸引; 11. 检查重要体征和血气,仔细观察有无喉痉挛、喉头水肿 的征象(如仔细听诊,有无吸气性喘鸣音); 12. 如发生进行性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或喉痉挛, 对治疗无反应,即重新插管。 5555 拔除气管内导管的操作程序 拔管后如有呼吸费力现象,可应用鼻(面 )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 Meduri GU,Gook TR,Turner RE, et al.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