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011年课件_第1页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011年课件_第2页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011年课件_第3页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011年课件_第4页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2011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玉同 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ultipleMrganOysfunctionDyndromeS 发病率高 进展迅速 机制不清 病变可逆 50% 5070% 针对性 早期处理 战争与医学的产物 创伤休克 急性呼衰 战 争 二战早期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医 疗 急性肾衰 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问题浮出水面 多器官衰竭综合征 多器官衰竭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序贯系统衰竭 多器官系统不全综合征 病病 例例 vT39.5,P108次/分,R44次/分,BP98/68mmHg,神 清,萎糜,极度消瘦,衰竭状态,左眼肿胀,畏光紧 闭,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08次/分,律齐,右上腹 轻压痛,四肢骨瘦如柴,三角肌,鱼际肌及腓肠肌凸 起均消失,肌肉触痛明显 v患者,男性,36岁,农民。因发冷发热伴进行性消瘦 一月余,血痰并左眼肿痛1周入院。 化化 验验 检检 查查 血常规:WBC:11.410E9/L,N 0.914 肝功能:AST:56 u/L,TP 43g/L,Alb 24g/L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4次/分 胸CT: 右上肺片状实变影,两肺下叶膨胀不全,提 示肺部感染 腹B超:肝右前后叶交界处见6.17.75.3cm边界 欠清,中等偏低回声区,内有气体回声 病 例 总 结 青年男性 高热 极度消耗状态 窦性心动过速 感染血象 肺部感染 肝脏脓肿 肝功能受损 教 学 内 容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1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2 脓 毒 症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ystemic S nflammatory I esponse R yndrome S 第一节 教 学 内 容 概念与概述 病理生理机制 临床特点及诊断 治疗原则 概 念 是指机体对致病因子 的 应激反应 ,最终转变为 病理过程的临床 综合征 全身炎 症反应 综合征 防御性 过度 全身炎症损伤 是指代偿性 过度释放 ,促炎介质/抗炎介质 ,导致 状态的综合征 代偿性 抗炎 反应综 合征 抗炎介质 平衡失调 免疫抑制 促 炎 反 应抗 炎 反 应 Cell activationCell elimination TNF-a IL-1 IL-6 IL-8 PAFNO IL-10 IL-4 TGF-aIL-1ra Lipoxin 内环境稳定维持 IL-1 促 炎 反 应抗 炎 反 应 Cell activationCell elimination TNF-a IL-1 IL-6 IL-8 PAFNO IL-10 IL-4 TGF-aIL-1ra Lipoxin 内环境稳定维持 IL-1 TNF-a IL-1 IL-6 IL-8 IL-8 PAF PAF NO NO TNF-a IL-1 IL-6 全身炎症反应发生 促 炎 反 应抗 炎 反 应 Cell activationCell elimination TNF-a IL-1 IL-6 IL-8 IFNTXA2 IL-10 IL-4 TGF-aIL-1ra Lipoxin 内环境稳定维持 IL-1 IL-10 IL-10 IL-4 IL-4 TGF-a TGF-a IL-1ra IL-1ra Lipoxin Lipoxin 全身免疫抑制期 感染因素 细 菌 病 毒 真 菌 寄生虫 病 因 非感染因素 创、烧伤 休 克 AP 再灌注 病 因 分 类 感染、SIRS与脓毒症关系 病理生理机制 SIRS发病机制 炎症细胞 激活 炎症介质 释放 免疫功能 失调 生理效应 SIRS的发展阶段 严重全身反应期 过度免疫抑制期 免疫功能紊乱期 全身炎症反应始动期 局部反应期 促 炎 介 质 过 度 产 生 原始病因 抗 炎 介 质 过 度 产 生 全 身 反 应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混合性抗炎反应综合征(MARS) 平 衡 细胞调亡 免疫抑制 MODS 休 克 局部促炎介质 局部抗炎介质 SIRS SIRS临床发病过程临床发病过程 临床特点及诊断 1 T 38 或 36 2 20 次/分 PaCO2 32mmHg 3 H R 90次/ 分 4 WBC 12109/L 4109/L 或 未成熟粒 细胞0.10 SIRS 诊断标准 治 疗 去除 诱因 病因 治疗 免疫 调理 对症 支持 中医中药 去除诱因 休克早期充分液体复苏 彻底清创、清除感染灶和坏死组织 胃肠道胀气胃肠减压 改善组织缺氧 合理使用抗生素 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及降阶梯疗法 非感染因素找到病因并积极治疗 病因治疗 控制体温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及内环境稳定 加强营养支持 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对症支持治疗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ultipleMrganOysfunctionDyndromeS 第二节 教学内容 概念与概述 1 临床表现 2 诊断标准 3 急诊处理 4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不同的命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恶化的结局是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 在多种急性致病因素所致机体原发病变 的基础上,相继引发 2个或 2 个以上器 官同时或序贯出现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急性致病因素 2个或 2 个以上 可逆性 1 1 发病前器官功能基本正常 2 2 衰竭器官发生在远隔器官 3 3 有一定间隔时间,常24小时 MODS区别其他疾病致功能衰竭特点 4 4 功能障碍的发生呈序贯特点 5 5 病理变化缺乏特异性 6 6 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 MODS区别其他疾病致功能衰竭特点 7 7 功能障碍和病理损害可逆 8 8 病理上缺乏特异性 9 9 休克、感染、创伤是其主 要病因 MODS区别其他疾病致功能衰竭特点 器官衰竭发生率及次序 1 相邻器官 并发症 2 多种病因 所致功能 障碍相加 3 全身性疾 病终末期 v MODS需排除的情况 概 念 病 因 严重感染 休 克 心肺复苏后 严重创伤 大手术 严重烧(烫、冻)伤 挤压综合征 重症胰腺炎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等 病 因 诱发MODS主要高危因素 复苏不充分 持续感染、炎症病灶 基础脏器功能及年龄 大量反复输血 严重创伤 长期禁食 高危因素 营养不良 肠道缺血性损伤 外科手术意外事故 糖尿病 糖皮质激素过量 恶性肿瘤 发 病 机 制 二次打击 或双相预激 组织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调控 细菌毒素 炎症反应失控 肠道屏障 功能破坏 MODS 第一次打击 休克、创伤、感染、烧伤 严重的SIRS SIRS MODS 第二次打击 休克、感染、缺氧 康 复 SIRS 康 复 MODS MODS的二次打击学说 组织器官低灌注 组 织缺氧 无氧代谢 血流再分布 酸中毒 再灌注损伤 细胞功能障碍 炎症反应/全身性感染 MODS 缺血再灌注导致的MODS 痰培养中为什么有大肠杆菌 细菌移位1966, Wolochow 肠道是MODS的启动器官1985,Meakins 肠屏障功能障碍及肠道细菌移位 Damage of Intestinal Barrier &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原存在肠腔内的细菌/内毒素, 通过某种途径越过肠屏障, 进入 体循环及肝、脾、肺等远隔器 官的过程 各种原因引起肠黏膜损伤、萎 缩、肠道透性增加、肠菌群失 调,导致细菌移位 肠屏障功能障碍 菌群移位 生 态 屏 障 机 械 屏 障 化 学 屏 障 免 疫 屏 障 肠道 细菌 肠粘膜 上皮 分泌物 分泌型 IgA 菌群紊乱 缺血、缺氧 分泌减少 杀菌力减弱 抑制合成 肠 屏 障 功 能 障 碍 复 合 肠 屏 障 血液途径淋巴途径 直接透肠壁 途径 细菌移位可能途径::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分分 期期 分类分型分类分型 临床监测临床监测 临 床 表 现 临 床 特 征 时间间隔 远隔器官 高排低阻 持续高代谢 氧利用障碍 临床特征临床特征 分 类 原发性 严重创伤、大量多次输血等明确 的生理打击直接作用的结果 继发性 并非损伤的直接后果,而是机体 异常反应的结果 MODS 分 类 分 型 单相速发型 双相迟发型 反复型 1 诱因下,先发生单 一器官功能障碍, 继之在短时间内序 贯发生多个器官功 能障碍 3 在双相迟发型的基 础上,反复多次发 生MODS 2 在单相速发型基础 上,经一个短暂的 恢复和相对稳定期 ,短时间内发生多 个器官功能障碍 MODS临床分期及临床表现 临临床表现现 1 期2 期3 期4 期 一般情况正常或轻度烦躁急性病态,烦躁一般情况差濒死感 循环系统需补充容量容量依赖性高动 力学 休克, CO, 水肿 依赖血管活性药物维 持血压,水肿, SVO2 呼吸系统轻度呼碱呼吸急促,呼碱, 低氧血症 ARDS,严重低 氧血症 呼酸,气压伤,高碳 酸血症 肾脏少尿,利尿剂有效肌酐清除率 轻度氮质血症 氮质血症,有 血液透析 指征 少尿,透析时循环不 稳定 胃肠道胃肠道胀气不能耐受食物应激性溃疡, 肠梗阻 腹泻、缺血性肠炎 肝脏正常或轻度胆汁淤积高胆红素血症, PT延长 临床黄疸转氨酶,重度黄疸 代谢高血糖,胰岛素需求 高分解代谢代酸,血糖升 高 骨骼肌萎缩,乳酸酸 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意识模糊嗜睡昏迷昏迷 血液系统正常或轻度异常血小板,白细 胞增多或减少 凝血功能异常不能纠正的凝血功能 障碍 MODS MODS 诱诱 因因 SIRS SIRS 器官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 诊 断 依 据 目前MODS诊断标准不统一 欧洲危重病学会制定的SOFA评分 加拿大Marshall MODS评分 我国庐山会议标准(1995) 器官或系统诊 断 标 准 循环系统收缩压 90mmHg,持续1h以上,或循环需要药物支持维持稳定 呼吸系统急性起病,PaO2/FiO2200(已用或未用PEEP),X线胸片见双肺浸润 ,PCWP18mmHg,或无左房压升高的证据 肾脏血Cr 177mol/L伴有少尿或多尿,或需要血液透析 肝脏血清总胆红素34.2mol/L,血清转氨酶在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或 有肝性脑病 胃肠道上消化道出血,24h出血量400ml,或不能耐受食物,或消化道坏死 或穿孔 血液系统血小板计数50109L或减少25,或出现DIC 代谢不能为机体提供所需能量,糖耐量降低,需用胰岛素;或出现骨骼肌 萎缩、无力 中枢神经系统GSW7分 1.诊断标准中应当包括哪些脏器,各个脏器功能障碍的 判定指标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等级分值的划分 2. SIRS的有效的生化指标、评分系统等 早期诊断标准意见不一致,主要的分歧在于: 预 后 MODS病情危重,可发展为不可逆 的MOF,尚无有效特异治疗方法,预 后差,预防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与累及脏器数关系 累及脏器数死亡率(%) 03 130 250-60 372-100 485-100 5100 急 诊 处 理 控制原发病 器官功能支持 易受损器官保护 代谢支持和调理 合理使用抗生素 免疫调理治疗 CRRT治疗 中医药治疗 MODS治疗 器官功能支持-提高氧供 氧疗 机械通气 补充循环血 容量 增加血红蛋 白浓度 红细胞比容 器官功能支持-降低氧耗 控制惊厥 镇静镇痛 呼吸支持 降 温 中医多称MODS为“脏衰证” 由于中医药防病治病的“整体观念”优势,使得中医 药防治MODS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扶正与祛邪并重,努力提高MODS的防治效果 中医药的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