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终 身 教 育 二、教 育 民 主 化 三、全 民 教 育 终 身 教 育 终身教育的含义 终身教育人生命周期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的 总和。 包括婴幼儿、青少年、中老年的正规教育和训练 ;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包括教 育的一切方面。 终身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以适 应社会的急剧变化和科技的不断革新需要。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背景 一、社会时代背景 1、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3-5年知识总量就会翻番 近10年来的新发明比过去2000年总和还多 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就业危机,环 境污染加剧,如何应对? 2、人口老龄化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导致闲暇增多 我国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 医疗水平的进步导致老龄化愈发严重 老年人需要提升生活质量 效率提高后,人民的工作时间减少,节假日多了,如何发 展个性与爱好? 3、学校传统教育的缺陷 将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劳动。分段不科学! 既没有利用学前阶段和成人阶段的巨大潜力,也没有考虑 知识的更新换代,当人们走出校园接触社会现实时,却发 现有限的学校教育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传统的学校教育内容基本上是上一代所用的知识,并且认 为青少年掌握后即可享用终身,可是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 ,这种知识很快落后于时代。 二、心理学基础 1、儿童早期学习潜能研究 劳伦斯的“印刻反应”临界期 勒斯特(1969):个体生活早期若缺乏感觉刺激,则对其 一生不利。 佛罗伊德的早期经验研究 关键期研究成果的启示? 2、成人学习能力研究 1927年 桑代克研究 40岁后每年学习能力下降1% 1939年 韦克斯勒的测验结果支持该结论 1940年代 行为主义学派 从生到死全部学习没有质的区别 1950年代 脑科学研究表明:学习能力衰退与年龄无关 最新研究斯查伊和斯特罗斯赫的研究:以前归因于随 年龄增长的能力衰退,主要是两代人所受教育的数量和质 量不同所致。真正的减退在60岁前不会发生。 成人的智力可以不断发展。“活到老,学到老” 成人的智力可以不断发展,这主要是由其是否继续受教育 决定的。 我国:“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965年 UNESCO在巴黎召开国际成人促进委员会三次会议 会上,朗格朗作了“终身教育”报告,终身教育走向世界 1967年 欧洲议会将终身教育作为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 1972年 东京 第三次国际成人会议提出要在终身教育背景 中考虑成人教育问题 1972年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主席、法国前教育部长富尔 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建议将“终身 教育”作为世界各国今后若干年内制定教育政策的指导原 则 从此,国际社会通过立法将终身教育确定为发展战略 1975年 UNESCO召开“从终身教育看教育以外人员对教育 活动的贡献”和“从终身教育看教育内容”的会议 1977年 召开“使终身教育成为大学正规活动的一部分” 1991年 布什发表美国2000年计划,强调“学习是终 身的事业”,要求全体美国人一辈子当学生。 1989年 UNESCO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研讨会”, 标题是“学会关心”。 实践发展 一是成人基础教育运动得到加强。重在克服“功能性文盲 ”。 二是成人教育与大中小学教育衔接,并出现远程教育体系 。 三是出现了回归教育的制度。即工作和受教育可以交替。 终身教育思想的特征 一、强调纵横交织的长期教育 纵向:一生 横向: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二、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统一 社会提供各类教育机构让人们继续受教育;学校可以接纳 社会人员随时来校学习;家庭是学生和社会人随时学习的 场所。 社会学校化学校社会化 三、强调学习形式多样化 “任何人、任何时候、任何地点” 终身教育的五大支柱 一、学会学习 二、学会做事 三、学会共同生活 四、学会生存 五、学会关心 教 育 民 主 化 教育民主化教育具有平等、民主、合作、能调动教育 者和受教育者的积极性等特点。包括取消等级教育制度, 给民众以受教育权,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个 性,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提高他们的参 与意识。 教育机会均等 教育管理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 教育机会均等 美科尔曼: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 1,提供达到规定水平的免费教育。 2,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普通课程。 3,为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提供进入同样学校的机会。 4,在同一地区范围内教育机会一律平等。 瑞典托尔斯顿胡森:教育机会均等的含义 1,每个人都有不受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至少 每个人 都有接受政府办的教育的机会。 2,考虑人的社会背景不同,使用不同的方式平等地对待 。 3,在制定和实施教育政策时,教育面前机会均等可以被 视为一项目标或总的指导原则。 教育机会均等的三层涵义: 1、入学机会均等(义务教育) 不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如何,都有均等的 入学机会。各国在法律上规定了国家有责任建立免费的学 校教育制度。 2、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 一个国家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物质资源的分配、师资 力量的分配要均等。 铜陵模式、邯郸模式、盘锦模式 铜陵九榔小学课间活动 铜陵701小学生的快乐生活 铜陵模式 第一,把有限的教育资金大量地投给薄弱学校,尽快为 其“补血”,实现硬件追赶。 第二,把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提升薄弱学校的竞争力上。 当地通过走创新办学思路,提高管理水平和注重教育质量 内涵的路子,增强每一所学校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三,下大力气保障生源的均衡分布。强力推动省级示 范性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拿出大量指标平均分配到各初中 学校,以此抑制家长的“小升初”择校热、转学热。 第四,政府的强力支持。招生信息向公众完全公开。 近年新进展 近年来,铜陵在推进教育均衡的新路途上的思路 ,基本可以用3个词组来概括:拓宽宽度、延长长 度、挖掘深度。所谓拓宽宽度指的是加强农村教 育;而延长长度则包括加强学前教育,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进一步培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土壤 ;而挖掘深度同样是铜陵教育均衡的重头戏,它 的核心目标就是引导学校加强内涵建设,特色建 校。例如,铜陵市三中的“五松山文化”,市十 二中的“礼仪文化”,市人民小学的“经典诵读 ”活动。 近年 邯郸模式 撤弱扶优,撤销教育质量低、办学规模小的薄弱 初中。 跨区划片,扩大优质初中的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 ,实现跨区招生。 跨区域合并,将优质初中与薄弱初中实质性合并 ,统一领导班子、统一教师调配、统一教学管理 。 跨区域建分校,让优质学校在薄弱地区“开分店 ”。 振兴弱校,在干部、师资调配,资金投入上向薄 弱学校倾斜。 邯郸模式 联合校模式(优质校和薄弱校联合) 兼并校模式(优质学校兼并薄弱学校) 建分校模式(优质学校异地建分校) 新建校模式(集中优质资源高起点建新校) 盘锦模式 1,没搞过小学统考、初中统考、高中统考 。高考之后,各个学校考上多少大专,本 科,本科,重点,高分,不公布,不排榜 。没成心非要搞均衡发展,就觉得这么做 事比较合适,符合事物规律,挺舒服,就 这么做 。 2,任何一个教师群体,起点学历没有太大 差别,智商都差不多,许多情况是一只羊 把一帮狮子带坏了。所以,改造薄弱学校 ,主要是换校长。把薄弱的校长换掉,薄 弱学校就改变了。 3,天底下没有新鲜事,古今中外,教育的 基本问题其实是一样的。释迦牟尼、孔夫 子、苏格拉底的教法,和现在高明的老师 都一样,即十六个字:有教无类,因材施 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 4,打探魏书生作为局长的教育思想、教育 方针和政策,佷是费劲,好像没有一套具 有显示度的模式,如“整体优质”、“高 位均衡”,或者“快乐教育”、“感恩教 育”之类。非要说的话,他说就是民主、 科学。 3、学业成就机会均等 在国家规定的教育阶段,学生在教育年限 、学校类型、课程内容等方面享有平等的 受教育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受到社会、学 校和教师的同等对待,享受符合其能力发 展水平和潜力的教育,获得平等的的教育 效果。 教育机会均等的实质是向不同的个体提供 发展其个性和才能的平等的机会,而不论 城乡、男女、富贫、贵贱、智愚不同,受 正规教育的机会都要均等。 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条件 一、法律保障 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20世纪初,发达国家相继将受教育权作为法定的、不容剥 夺的公民权利写进宪法。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世界人权宣言,26条 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 等和基本阶段应该如此。” 二、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状况 不在整个社会制度中首先或同时建立社会平等,要在社会 制度方面实现更大的机会平等是不可能的。 现阶段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一、入学机会的不均等 农村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低、辍学率高 入学率的城乡差异随教育等级提高而扩大 经济欠发达地区入学率低,辍学率高 少数民族入学率低,文盲率高 女童入学率低 二、教育过程中享受的教育条件不均等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的配 置不均等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师资力量配置不均等。 教师对女生、差生存在不同程度偏见,给予较低 的心理期望,提供较少的参与机会。 对男生、尖子生都抱有较高的期望。 三、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地区间、城乡间物质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差异引起 教育质量的不同,从而导致受教育者获得学业成 功的机会不均等。 学生家庭出身不同,学业成功机会不均等。 初等教育还有贵族学校和希望小学的反差。 高等教育中有成绩好但因贫困无法进入大学,成 绩一般但因富裕而入学。 四、制度化教育的设计缺陷 我国目前的教育制度实质:筛选体系。它驱使所有学生爬 一个没有尽头的阶梯,社会按照现有的“杰出人才”观挑选 最优秀的人才,事实上排斥普通人受教育的机会,只培养 了少数“精英”。 “筛选的教育系统含有某种社会的不公平”。托尔斯顿 胡森 这一制度使多数学生丧失了自信心,带着失败的心态离开 学校。 对策思考 实施义务教育:法律保障和经费保障 缩小差距:大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 差距 实现终身教育:构建机会均等的教育改革的根本 方向 教育管理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 涵义: 教育立法的民主化 教育决策的民主化 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民主化 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宗旨:使更多的人参与管理, 使得教育立法、决策和教育行政面向社会开放, 建立一种各级政府、教师、家长、企业界等各种 社会团体组成的相互制约的教育监控机制。 教育管理民主化主要是决策、执行、咨询、监督 四个环节的民主化,核心是权利问题,如办学权 、学校领导权、公众与学生的广泛参与权利等。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特征 一、从教育部门自己管理转向社会参与管理 法国1990年成立教育高级委员会 由教师、研究人员、家长、大学生、地方团体以及教育、 经济、社会、文化的有关人员组成。是法国中央教育部的 常设咨询机关。 芬兰教育决策权利在议会,社会参与管理权力很大。 美国州教育委员会是决策机构 法国省级教育委员会是咨询机构 二、从学校自己管理转向社会参与管理 世界各国普遍设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如 学生代表委员会、教师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学校委员会 (学校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 学校委员会是真正的教育教学管理机构。由校长、教师代 表、家长代表、社会各界代表组成,主席由校长担任,是 学校事务的决策组织。 职能:研究制定学校计划、目标、任务、课程、经费分配 、监督评价等。 三、从学校管理学生转向学生自治管理 世界多国都建立了学生自治管理机制,让学生自己管理自 己。如“学生教师”轮流负责班级管理。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自动化” 学生参与政治、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复杂工作 教学民主化 教学民主化 涵义: 教学领域中体现民主精神,创造民主平等 的气氛,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采用民主 的教育方法,调动双方积极性,培养学生 自主精神,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全面发展。 教学民主化是民主思想在教学领域里的全 面渗透。 孔子:教学相长 韩愈: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 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裴斯泰罗齐:师生应亲密无间、民主平等 马卡连柯:我的基本原则是永远尽量多地 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教学民主化的特征 一、把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基础上 1986年10月,苏联教师报邀请教育改革家在 莫斯科开会,交流各自在自己的学校和班级20多 年的教育实验经验。揭示了当时苏联教育制度和 教育方法的弊端,提到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强制性 和专制性,师生关系不民主和对立对学生个性的 压制,提出使学校工作发生巨变,要使“差生” 顺利完成学业,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教育学 合作教育学。 合作教育学核心思想: 把教育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 通过改善课堂人际关系,提高教育教育质量。要 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平等,通过与儿 童公开、信任的交往换取儿童对教师的信任和尊 重,将学生与教师从互相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 中解放出来,形成教学中的平等、民主、合作的 关系。 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魏书生语文教改实验 三、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 4.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8.自然探索 (Naturalist,1995年补充) 全 民 教 育 内 涵 全民教育: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对所 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 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内涵: 第一,教育民主化。 第二,教育普及化。 教育普及化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保证。 没有教育的普及就根本不可能有教育机会的均等 。 只有实现了教育普及,人人才有可能享有平等的 教育机会。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满足基本学习需要 第3条:“普及入学机会并促进平等”规定: 应该向所有儿童、青年和成人提供基础教育; 为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所以儿童、青年和成人都 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菏泽单县北城三中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化学九上期中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河北省石家庄康福外国语学校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四川省遂宁四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德州市八校2026届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舟山市重点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安庆九一六校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一般合同和租赁合同5篇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土地出让与产业孵化服务合同
- 公司内部电子发票管理制度
- 2025届上海市高考英语考纲词汇表
- 2025至2030中国乳清粉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报告
- 乡村医生招聘面试题及答案详解
- 傅里叶级数习题课
-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
- DB31T 329.24-2019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第24部分:高校
- 某某医疗机构纳入定点后使用医疗保障基金的预测性分析报告
- 《心理学(第4版)》课件全套 姚本先 第1-11章 绪论 -心理健康与教育
- 2025年大学生信息素养大赛培训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核电班组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