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麻痹精品医学课件_第1页
周期性麻痹精品医学课件_第2页
周期性麻痹精品医学课件_第3页
周期性麻痹精品医学课件_第4页
周期性麻痹精品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期性麻痹 Periodic paralysis 姜韫赟 定义 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 一组肌病,发作时多伴有血清钾含量的改 变。 肌无力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周,发作间歇期 完全正常 根据发作时血清钾的浓度,可分为低钾型 ,高钾型和正常钾型。 内容 钾的代谢 钾代谢障碍(高钾和低钾)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型周期性麻痹 正常钾型周期性麻痹 钾的代谢 钾是人体最重要的无机阳离子之一。 正常人体内含钾量约为50-55mmol/kg。 90%在细胞内,骨钾约占1%,跨细胞液钾 约占1%,仅约1.4%的钾存在于细胞外液中 。 摄入钾的90%经肾随尿排出。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钾的代谢 肾脏对钾的排出量取决于肾小球滤过量、 肾小管对钾的重吸收量和肾小管对钾的分 泌量。 决定尿钾排出量的最重要因素是远端小管 和集合管钾的分泌量。 65%-70%的钾被肾小管重吸收,25%-30% 在髓袢重吸收,该部位钾的重吸收比例是 固定的。 钾的代谢 远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钾,也能分泌钾 ,并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而改变其重吸收和 分泌的速率。 钾的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新陈代谢,保持细胞静息膜电位 ,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及调控酸碱平衡 内容 钾的代谢 钾代谢障碍(高钾和低钾)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型周期性麻痹 正常钾型周期性麻痹 钾代谢障碍 测定血钾可取血清或血浆,血清钾浓度的 正常范围为3.5-5.5mmol/L,血清钾浓度通 常比血浆钾高0.3-0.5mmol/L。 低钾血症(hypokalemia) 血清钾的浓度3.5mmol/L 血钾浓度能反映体内总钾含量,但在异常 情况下,两者之间不一定平衡。 低钾血症患者体内钾总量也不一定减少, 但在多数情况下,低钾血症常伴有缺钾。 低钾血症 原因和机制: 1.钾的摄入不足:消化道梗阻、昏迷、厌食 2.钾的丢失过度:(1)消化道丢钾 (2)经肾脏丢钾 (3)经皮肤丢钾 l3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 K+ K+ 排钾利尿剂 肾小管性酸中毒 醛固酮 缺镁 肾失钾 K+ 低钾血症 细胞外钾转移至细胞内: 1.碱中毒 2.过量胰岛素使用 3.-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增强 4.某些毒物中毒:钡、棉籽油 5.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1.对神经,骨骼肌的影响 (1)肌无力、肌麻痹 机制:超级化阻滞(hyperpolarized blocking) 使肌细胞兴奋性 细胞外K+ 、 K+i/K+e比值 Em负值 Em-Et距离 兴奋性 肌无力、肌麻痹 Nernst 公式 EmEk+=-59.5lgK+i/K+e Et (2)横纹肌溶解(rhabdomolysis) 机制: 释出K+减少,引起组织缺血缺 氧;糖原合成减少;Na+泵活性降 低,细胞内高钠 2.对心肌的影响 变化基础 Em+心肌膜钾通透性 (1)兴奋性: Em - Et (2)传导性:0期去极速度及幅度 (3)自律性:钠缓慢内流相对 (4) 收缩性or:钙内流or结构受 损 3.对肾脏的影响: (1)尿浓缩功能障碍 (多尿,低比重尿) (2)缺钾性肾病 4. 代谢性碱中毒(反常酸性尿) 机制:低钾时 (1)细胞外H+进入细胞 (2)肾排K+降低而排H+升高 高钾血症(hyperkalemia) (一)概念: 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mol/L 称为高钾血症。 高钾血症原因和机制 钾摄入过多 钾排出减少 细胞内钾转运到细胞外 假性高钾血症 细胞内钾转运至细胞外 酸中毒 高血糖合并胰岛素不足 某些药物的使用 组织分解 缺氧 高钾性周期性麻痹 (三)对机体的影响 1.对骨骼肌的影响 (1)轻度高钾血症肌肉轻度震颤; 机制:肌细胞兴奋性,因Em , Em Et距离 (2)严重高钾血症肌无力、肌麻痹 机制:Em Et距离过近,钠通道失 活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去极化阻滞 2.对心脏的影响心律失常 机制: 轻度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升高; 严重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 ; 传导性降低 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酸中毒(反常碱性 尿) 机制:细胞内H+释出,肾小管排泌H+降低 内容 钾的代谢 钾代谢障碍(高钾和低钾)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型周期性麻痹 正常钾型周期性麻痹 低钾性周期性瘫痪 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为周期性 瘫痪中最常见的类型,以发作性肌无力、 伴有血清钾降低、补钾后能迅速缓解为特 征。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在同一家族中 数代均有患者,故又称为家族型周期性瘫 痪,我国以散发为多见。 遗传学 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不高。 本病与常染色体1q31-32上的L型钙离子通 道的二氢嘧啶受体基因相关,此基因编码 二氢嘧啶敏感性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与钾离子浓 度在骨骼肌细胞膜内、外的波动有关。在 正常情况下,钾离子浓度在肌膜内高,肌 膜外低,当两侧保持正常比例时,肌膜才 能维持正常的静息电位,才能为Ach的去极 化产生正常的反应。而在患者中,肌细胞 内膜经常处于轻度去极化状态,而且很不 稳定,电位稍有变化即产生钠离子在膜上 的通路受阻,从而不能传播电活动。在疾 病发作期间,病肌对一切电刺激均不反应 。 病理 肌纤维稍增大,最具特征性的肌浆网的空 泡化。肌原纤维被圆形或卵圆形空泡分隔 ,空泡内含有透明液体和少数PAS染色阳 性颗粒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多 发,随年龄增长而发作次数减少。 性别倾向:男性约为女性患者的3-4倍,病 情多重于女性。 诱发因素:感染、创伤、寒冷、情绪激动 、饱餐含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饮料等。 易发时间:一般在夜间入睡后或早晨清醒 后发作。 临床表现 起病形式:肢体肌肉对称性无力或完全瘫 痪,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 通常从双下肢开始,后延及双上肢。眼肌 、面肌、舌肌、咽喉肌、膈肌、咀嚼肌不 受影响。 一般数小时至1-2天达到高峰。 临床表现 体征:发病期间神智清楚、呼吸、吞咽、 咀嚼、发音和眼球活动正常。 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感觉正常。 少数病例可发生呼吸肌麻痹、心动过速或 过缓、室性心律失常、血压增高而危及生 命。 临床表现 发作一般经数小时至数日逐渐恢复,最先 受累的肌肉最先恢复。 发作频率不等,一般数周或数日一次,个 别病例每天均有发作,也有数年一次甚至 终生仅发作一次。 伴发甲亢的周期性瘫痪发作频率较高,每 次持续时间短,常在数小时至1天之内。甲 亢控制后,发作频率减少。 辅助检查 血钾检查 心电图:典型低钾性改变,U波出现,T波 低平或倒数,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ST 段下降,QRS波增宽。 肌电图:示运动电位时限短、波幅低,完 全瘫痪时运动单位消失,电刺激无反应。 膜电位低于正常。 诊断 根据周期性发作的短时期的肢体近端迟缓 性瘫痪,无意识障碍和感觉障碍,发作期 间血钾低于3.5mmol/l,心电图呈低钾性改 变,补钾后迅速好转。 有家族史支持诊断 鉴别诊断 1.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本病一般在10岁以前发病,白天运动后发 作频率较高,肌无力持续时间短,血钾增 高,补钙后停止发作。 鉴别诊断 2.正常钾型周期性瘫痪 常在夜间发作,肌无力持续时间更长,无 肌强直表现。血钾正常,补钾后症状加重 ,服钠后症状减轻。 鉴别诊断 3.重症肌无力 本病症状呈波动性,晨轻暮重,病态疲劳 。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血清钾 正常,肌电图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可鉴别 。 鉴别诊断 4.GBS: 呈四肢迟缓性瘫痪,伴有周围性感觉障碍 和脑神经损害,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肌电图神经源性损害。 鉴别诊断 散发病除甲亢外,应与可反复引起低血钾 的疾病鉴别,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 小管性酸中毒、失钾性肾炎、腹泻、药源 性低钾麻痹(噻嗪类利尿剂、皮质类固醇 等)。 鉴别诊断 对个别诊断有困难的病人,可结合肌电图检查进 行葡萄糖诱发试验。在1小时内静脉滴注葡萄糖 100g及普通胰岛素20U,一般在滴注后1h随血糖 降低而出现低血钾。在瘫痪发生前,可见到快速 感应电刺激引起的肌肉动作电位幅度的节律性搏 动,继而潜伏期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增宽、波幅 降低甚至消失。瘫痪出现后可给予氯化钾静脉滴 注以终止发作。诱发实验前应取得病人及家属的 合作和同意,并做呼吸肌麻痹和心律失常抢救的 准备。 治疗 1.发作时给予10%KCl或10%枸橼酸钾40- 50ml顿服,24h内再分次口服,一日总量为 10g。 2.对发作频繁者,在发作间期可用钾盐1g, 每日3次口服;或乙酰唑胺250mg,每日4 次口服;或螺内酯200mg,每日2次口服, 以预防发作。低钠高钾饮食也有助于减少 发作。 治疗 3.对呼吸肌麻痹者应予辅助呼吸,严重心律 失常者应积极纠正。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者,甲亢控制后发作将明显减少或终止发 作。 内容 钾的代谢 钾代谢障碍(高钾和低钾)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型周期性麻痹 正常钾型周期性麻痹 高钾型周期性瘫痪 Hyber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又成强直 性周期性瘫痪,较少见,基本上限于北欧 国家。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临床上有三个变异型:不伴肌强直;伴有 肌强直;伴副肌强直。 遗传学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高 致病基因位于17q35,为骨骼肌钠离子通道 的亚单位基因突变所致。 当细胞膜近胞质面的钠离子通道基因突变 ,使钠离子通道通透性异常失活,而细胞 外钾离子浓度升高。 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多在10岁前起病 性别特征:男性居多 诱发因素:饥饿、寒冷、剧烈运动和钾盐 摄入可诱发肌无力发作 临床表现 发病情况:肌无力多从下肢近端开始,通 常两侧对称,偶尔可发生四肢远端而且呈 非对称性分布,然后影响到上肢、颈部肌 和脑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程度一般较轻 ,但常伴有肌肉痛性痉挛。 呼吸肌一般不受影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约数分钟到1小时。 发作频率为每天数次到每年数次。 临床表现 部分病人伴有手肌、舌肌的强直发作,肢 体放入冷水总易出现肌肉强直 肌电图可见到强直电位 发作时血清钾和尿钾含量升高、血清钙降 低,心电图T波高尖 多数病例在30岁左右趋于好转,逐渐中止 发作。 辅助检查 发作时血清钾水平升高至7-8mmol/L,血清 酶如肌酸激酶可升高 心电图:T波高尖,快速型心律失常 肌电图:呈纤颤电位和强直放电,在肌无 力发作高峰时,EMG呈电静息,自发的或 随意的运动、电刺激均无动作电位出现, 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诊断 根据发作性无力伴肌强直,无感觉障碍和 高级神经活动异常,血钾含量增高及家族 史,易于诊断。 若诊断有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