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方案2015届中考(人教 淮安)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共27张ppt)_第1页
中考复习方案2015届中考(人教 淮安)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共27张ppt)_第2页
中考复习方案2015届中考(人教 淮安)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共27张ppt)_第3页
中考复习方案2015届中考(人教 淮安)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共27张ppt)_第4页
中考复习方案2015届中考(人教 淮安)语文复习课件古诗文阅读 第14课时文言文比较阅读(共27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时课时 文言文比较阅读较阅读 真 题 例 析真 题 例 析 方 法 总 结方 法 总 结 文言文比较阅读从选文内容看,以写人叙事类为主, 选文侧重于忧国忧民、选贤举能、展示个性、为人处世 、伤时感怀、抒写志趣、哲学思辨等主题材料。显而易 见,在考查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关注着人文精神的濡染渗 透。从选文篇幅看,以短小精悍的经典故事、名家名篇 选段为主。从选文数量看,以两个居多,偶有三个。从 选文与教材关系看,有三种组合情形:一是课内与课内 组合,二是课内与课外组合,三是课外与课外组合。一 般情况下,选取的文段之间,一是必定存在着“联系点 ”,课外文段往往是课内文段的补充或延伸,在作者、 文体、主题、题材、人物形象、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顺序等要素中有一个或多个相同(相近)之处;二是存在 着“可比点”,或同中存异,或异中有同。 从201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来看, 文言文比较阅 读在中考阅读中的比重较大。从选材上看,命题选材特 点是: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同一作家的不同作 品;与同一位历史人物相关的不同作品;主题内容 相似的不同作品。目前,比较阅读出现了两种新的走势 :文言文与诗词曲比较阅读,如2013年湖北省荆州市 试题;文白比较阅读,如2012年山东枣庄、湖北宜昌 等地的试题。2014年淮安中考文言文阅读形式为课内比 较阅读,今年则很可能由“课内比较阅读”走向“课内与 课外比较阅读”。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真 题 例 析 一、2014河南 阅读阅读 下面两文,完成题题目。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 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 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 私,使内外异法也。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 魏郑公谏止唐太宗封禅,曰:“今有人十年长患 ,疗治且愈,此人应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 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为之良医,疾苦虽已安 ,未甚充实。告成天地,臣切有疑。”太宗不能夺。 (节选自容斋随笔) 注 魏郑公:魏徵。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 天地的典礼。夺:使之改变。不能夺,无言反驳。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D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解 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项前 一个“遗”为“遗留”的意思,后一个“遗”为“留给”的意思; B 项前一个“喻”为“比喻”的意思,后一个“喻”为“明白”的意思 ;C项前一个“远”为“疏远”的意思,后一个“远”为“长远”的 意思;D项都是“全、都”的意思。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2把甲文中画横线线的句子翻译译成现现代汉语汉语 。(4分) (1)此诚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 _ (2)愿陛下亲亲之信之,则汉则汉 室之隆,可计计日而待也。 _ _ 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 不远了。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解 析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这两句话时, 将每一个文言实词都翻译出来,连词基本可以成句。但要重 点注意“诚”是“实在”的意思,“秋”是“时候”的意思 ,“愿”是“希望”的意思,“亲”是“亲近”的意思,“ 隆”是“兴隆”的意思;还要注意第(2)句中前两个“之” 是代词,代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可以翻译成“他们 ”,后一个“之”是助词,可以翻译成“的”。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3甲文中诸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议,其中哪一条 最重要?为为什么?(3分) _ _ _ _ _ _ 广开言路(原文:诚宜开张圣听);赏罚严明(原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远佞(原文:亲贤臣, 远小人)。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臣,远小人”。原因在于 广开言路是前提,执法公平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 能否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在于能否做到亲贤 远佞。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解 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甲文第一段里有关建议 的关键词是“诚宜开张圣听”,第二段里的关键词是“陟罚 臧否,不宜异同”,第三段里的关键词是“亲贤臣,远小人 ”, 由这些关键词语的意思,分别概括出三条建议。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4同样样是劝谏劝谏 君主,诸诸葛亮和魏郑郑公的劝谏艺术劝谏艺术 有什么不 同?(2分) _ _ _ _ 诸葛亮: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由主而次,循循善诱,谆 谆告诫,不失人臣身份。 魏徵劝谏不但有大勇,还有大智。 他很讲究劝谏艺术,他生动地讲述了一个故事,综合使用了 比喻、类比等艺术手法来说理,很有说服力。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解 析 此题考查在对比中理解文章的表达手法的能力。题 干中“劝谏艺术”提示要从人物语言的艺术特点上分析他们 的不同之处。分析人物的语言可以从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特 色两个方面分析。诸葛亮的话从内容上来看,三段从三个方 面说明三个道理;从语言特色上来看,“先帝”“愿”“陛 下”及循循善诱的语气,体现出他作为臣子的身份。魏徵的 话从内容上来看,他讲了一个故事;从艺术手法来看,拿病 人来说理,是把隋朝后的国家比喻成了病人,用病人背米类 比增加人民的负担。 方法总结真题例析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参考译文 (乙文)魏徵竭力劝阻唐太宗举行封禅大典,说:“现在有这 么一个人,患病十年,经过治疗,逐渐痊愈,此人应该瘦得只 剩皮和骨头,如果要让他背着一石米,一天走上一百里路,那 是绝对办不到的。隋朝末年的社会动乱不只十年,陛下作为技 术精湛的医生,(精心调治,)虽然去除了百姓的痛苦,天下平安 无事,但是百姓还不富裕。(在这个时候举行封禅大典,)敬告天 地大功告成,我实在怀疑这种做法是否妥当。”唐太宗听了, 无言反驳。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二、2014孝感 阅读阅读 下面甲、乙两文,然后完成题题目。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 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 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 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 也。 (韩愈马说)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乙】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已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 者乎?”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有九方皋,其于马, 非臣之下也。可告以天下之马,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 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视 之,牡而骊。报穆公,穆公不说,召伯乐,曰:“子所荐 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伯乐曰 :“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 ,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马至,果天下 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 姓:指子孙。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牝 (pn):母马。牡:公马。骊:纯黑色马。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B 解 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A项“食”的意思分别 是“喂养”“吃”; B项“安”都解释为“怎么”;C项“ 见”的意思分别是“通现,表现”“拜见”;D项“其 ”的意思分别是“它的”“加强反问语气”。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6将下列句子翻译译成现现代汉语汉语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 _ (2)穆公见见之,使行求马马。 _ _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 的才能。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解 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题步骤可以用一个 口诀来概括:通读全文,领会大意;斟酌字义,揣摩语气; 补、略通变,合情合理;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如无标点, 审慎断句;解释完毕,检查仔细。翻译的总原则是:直译为 主,意译为辅。其步骤是先释义,然后串意,最后调整。在 本题中,应将重点词语“策”“以”“道”“食”“材” “见”“使”“求”准确译出来。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7下列说说法不正确的一项项是(3分)( ) A甲文通过对过对 千里马马不遇伯乐乐的议论议论 ,表达作者对贤对贤 才难难遇 明主的愤懑愤懑 ,寄寓着对统对统 治者能识别识别 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过记 叙伯乐举乐举 荐九方皋为为秦穆公寻寻找天下最好的马马 的故事,告诉诉我们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实质 。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马者“真不知马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马 ,想当然地认为这认为这 不是天下最好的马马。 D 解 析 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是因为他认为九方皋对 马的毛色雌雄都不能分辨。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8有人认为认为 ,只要是“千里马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 人认为认为 ,千里马须马须 遇伯乐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 呢?说说说说 理由。(3分) _ _ _ _ _ _ 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你如果有 能力,总会有机会施展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正如“是金子 ,不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示例二: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 有机会施展出来。如果你很有能力,但身边没有慧眼识才的人 ,你的才能就只能埋没。可身边如果有“伯乐”,你的才能就 会很快找到用武之地。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思路分析 如 何 审 题 审题 要点 本题为拓展性试题,要求根据题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审题时要认真读题,领会题目中表明的两种观点。 分析 思路 解答这类感悟启示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领会作品的内 容、思想和情感倾向;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 进行感悟;要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要做到言之有理, 言之有据。 如 何 答 题 答题 依据 如果同意第一种看法,可以围绕“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中心 进行回答;如果同意第二种看法,可以围绕甲文的内容和观 点进行阐述。不管同意哪种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正确 答案 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你如果有 能力,总会有机会施展出来,得到别人的肯定。正如“是金 子,不论在哪儿都会发光”。示例二:千里马须遇伯乐,才 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如果你很有能力,但身边没有慧眼识 才的人,你的才能就只能埋没。可身边如果有“伯乐”,你 的才能就会很快找到用武之地。 方法总结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参考译文 (乙文)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 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孙们都是才能 一般的人。有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 之下。可以告诉他把天下最好的马找来,请(大王)召见他。” 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三个月后返回报 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九方皋) 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穆公)派人前去考察它,却是一匹黑 色公马。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方法总结 回来报告穆公,穆公不高兴,召见伯乐,说:“你所推荐的找 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怎能知道是天下的好马?”伯 乐说:“九方皋所观察的,是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 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看见了他所应当看见的地方,而 没有看见他不必看见的地方;考察了他所应当考察的地方,抛弃 了他所不必考察的地方。”马到达,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啊。 第14课文言文比较阅读 真题例析 方 法 总 结 方法总结 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较阅读 是近年来语语文文言文考查查中的一个亮 点。它重在考查查学生由课课内到课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和 拓展能力,考查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实现 新旧知识识的高效过过渡和链链 接,考查查学生的综综合能力和语语文素养。 文言文比较阅读较阅读 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过比较阅读较阅读 ,进进行甄别别、筛选筛选 和提炼炼, 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规律;同中求异,则则是从现现 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