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牙与平衡合课件_第1页
排牙与平衡合课件_第2页
排牙与平衡合课件_第3页
排牙与平衡合课件_第4页
排牙与平衡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排牙与平衡合 人工牙的选择 排牙原则 人工牙的排牙方法 全口义齿的合平衡 第一节 人工牙的选择 制作义齿时代替天然牙所使用的人工牙冠制作义齿时代替天然牙所使用的人工牙冠 部分称之为人工牙。普通法和特殊法。部分称之为人工牙。普通法和特殊法。 一、人工牙的种类 ( (一一) )人工牙的材料人工牙的材料 树脂人工牙、陶瓷人工牙、金属人工牙树脂人工牙、陶瓷人工牙、金属人工牙 1 1树脂人工牙树脂人工牙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人工牙。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种人工牙。 2 2陶瓷人工牙陶瓷人工牙 适合于牙槽嵴丰满,而颌间距离大的病人。适合于牙槽嵴丰满,而颌间距离大的病人。 3 3金属人工牙金属人工牙 只适合于特殊病人的人工牙排列。只适合于特殊病人的人工牙排列。 人工牙的种类 瓷牙 塑料牙 金属人工牙 (二)人工牙的功能(二)人工牙的功能 1 1前牙人工牙前牙人工牙 2 2后牙人工牙后牙人工牙 二、人工牙的选择 (一)前牙的选择(一)前牙的选择 1 1形状形状 (1 1)根据颜面形态分类)根据颜面形态分类 (2 2)根据性别、性格、年龄分类:)根据性别、性格、年龄分类: 性别性别(sex)(sex)、性格、性格(personality)(personality)、年龄、年龄(age)(age) 三要素三要素(SPA(SPA要素要素) ) 人工牙选择(前牙) 2大小 以合堤上两侧口角线间的弧形长度作为选 择6个上前牙总宽度的参考,以颌间距离的大 小来选择前牙的长度。 3色调 皮肤的颜色和年龄选择 (二)后牙的选择 选择后牙主要从恢复功能和减小牙槽嵴 的负荷方面考虑。磨牙部的人工牙应比天然牙 小,不论是在颊舌向,还是在近远中向,都要 适当减小人工牙径,以减小合力。 1近远中宽度 后牙近远中的总长度,以 下颌尖牙远中面至磨牙后垫前缘的距离为参考。 2颊舌径 3合龈高度 4形态 (1)解剖式人工牙 (2)半解剖式人工牙 (3)非解剖式人工牙 人工牙选择(后牙) 第二节 排牙原则 一、人工牙排列原则 一般来说前牙着重考虑美观与发音功能,一般来说前牙着重考虑美观与发音功能, 而后牙则着重考虑咀嚼功能。而后牙则着重考虑咀嚼功能。 (一)美观原则(一)美观原则 全口义齿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前牙的排全口义齿的美观主要体现在前牙的排 列上。上颌前牙的切缘连线通常与下唇的微列上。上颌前牙的切缘连线通常与下唇的微 笑线相一致,形成向下突起的圆弧。笑线相一致,形成向下突起的圆弧。 (二)功能原则(二)功能原则 在人工牙排列上要将发挥良好的咀嚼在人工牙排列上要将发挥良好的咀嚼 功能放在首位,有效的咀嚼和满意的咬合是功能放在首位,有效的咀嚼和满意的咬合是 人工后牙的主要功能。人工后牙的主要功能。 二、前牙排牙原则 (一)牙弓弧度与合堤弓一致(一)牙弓弧度与合堤弓一致 (二)浅覆盖、浅覆合(二)浅覆盖、浅覆合 上下颌弓关系正常时,上下前牙一般上下颌弓关系正常时,上下前牙一般 排成轻度覆合和覆盖排成轻度覆合和覆盖( (约为约为1 13mm)3mm)。若上。若上 下颌弓关系异常,必须排成深覆合时,则下颌弓关系异常,必须排成深覆合时,则 应加大覆盖。应加大覆盖。 (三)保持唇部丰满度(三)保持唇部丰满度 1 1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头中点的距离。上前牙唇面至切牙乳头中点的距离。 2 2年轻人的两侧上颌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年轻人的两侧上颌尖牙顶连线通过切牙 乳头中点,而老年人则与切牙乳头后缘乳头中点,而老年人则与切牙乳头后缘 平齐。平齐。 3 3前牙切缘一般应露出上唇下方前牙切缘一般应露出上唇下方 2mm2mm,上,上 唇过长时可与上唇下缘平齐。唇过长时可与上唇下缘平齐。 (四)体现患者的个性(四)体现患者的个性 1 1模仿患者原有真牙排列模仿患者原有真牙排列 2 2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排列根据患者年龄、性格排列 3 3参考患者的意见参考患者的意见 三、后牙排牙原则 (一)牙槽嵴顶线原则(一)牙槽嵴顶线原则 上颌后牙的中央窝或舌尖和下颌后牙上颌后牙的中央窝或舌尖和下颌后牙 的颊尖或中央窝,尽可能排在各自的牙槽的颊尖或中央窝,尽可能排在各自的牙槽 嵴顶上,才能使合力通过牙槽嵴顶传导。嵴顶上,才能使合力通过牙槽嵴顶传导。 (二)牙槽嵴顶间线原则(二)牙槽嵴顶间线原则 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连线称之为牙槽嵴顶上下牙槽嵴顶间的连线称之为牙槽嵴顶 间线。牙槽嵴顶间线,在前磨牙区通过上颌间线。牙槽嵴顶间线,在前磨牙区通过上颌 前磨牙的中央窝和下颌前磨牙的颊尖;在磨前磨牙的中央窝和下颌前磨牙的颊尖;在磨 牙区通过上颌磨牙的舌侧尖颊斜面中央和下牙区通过上颌磨牙的舌侧尖颊斜面中央和下 颌磨牙颊尖舌斜面中央。另外,一般来说下颌磨牙颊尖舌斜面中央。另外,一般来说下 颌牙槽嵴较上颌牙槽嵴狭窄,不利于义齿的颌牙槽嵴较上颌牙槽嵴狭窄,不利于义齿的 固位,因此在排列下颌人工后牙时,应优先固位,因此在排列下颌人工后牙时,应优先 考虑这一原则。考虑这一原则。 (三)(三)“中性区中性区”原则原则 由于无牙颌口腔内的上颌弓前牙区唇侧、后牙由于无牙颌口腔内的上颌弓前牙区唇侧、后牙 区颊侧、下颌弓前牙区唇侧和后牙区舌区颊侧、下颌弓前牙区唇侧和后牙区舌 侧骨吸收侧骨吸收 较多,而前牙区唇、舌侧骨吸收的较多,而前牙区唇、舌侧骨吸收的 量相差不多,量相差不多, 因此排列人工牙时,上下前牙可排在牙槽嵴的唇侧因此排列人工牙时,上下前牙可排在牙槽嵴的唇侧 ,上颌后牙可排在牙槽嵴的颊侧少许,下后牙可排,上颌后牙可排在牙槽嵴的颊侧少许,下后牙可排 在牙槽嵴舌侧少许,而前磨牙则不能偏颊,也不能在牙槽嵴舌侧少许,而前磨牙则不能偏颊,也不能 偏舌,这样才能使人工牙排在原来天然牙所占据的偏舌,这样才能使人工牙排在原来天然牙所占据的 位置,即处于位置,即处于“中性区中性区”内,可受到唇颊舌侧较均内,可受到唇颊舌侧较均 衡的肌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衡的肌力,有利于义齿的固位。 (四)咬合平衡原则(四)咬合平衡原则 全口义齿的咬合关系与天然牙列不同,应当具全口义齿的咬合关系与天然牙列不同,应当具 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咬合关系是通过调整人工牙有其独特的特点。这种咬合关系是通过调整人工牙 的合面,使义齿行使功能时,伴随前伸及左右侧方的合面,使义齿行使功能时,伴随前伸及左右侧方 运动时的牙列位置变化,上下颌的双侧磨牙仍能保运动时的牙列位置变化,上下颌的双侧磨牙仍能保 持同时接触,使义齿获得稳定持同时接触,使义齿获得稳定。 ( (五五) )其他其他 1 1合平面尽量平分颌间距离合平面尽量平分颌间距离 2 2合平面尽量低于舌侧缘合平面尽量低于舌侧缘1 12mm2mm,以免妨,以免妨 碍舌的运动。碍舌的运动。 3 3下颌后牙功能尖应尽量位于磨牙后垫颊下颌后牙功能尖应尽量位于磨牙后垫颊 舌缘与下尖牙近中面构成的三角区内。舌缘与下尖牙近中面构成的三角区内。 4 4合力应集中在颌弓后段的中份应将承受合力应集中在颌弓后段的中份应将承受 合力较大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集中在合力较大的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集中在 颌弓后段的中份。颌弓后段的中份。 5 5按照颌弓形状和上下颌骨关系排牙若上按照颌弓形状和上下颌骨关系排牙若上 下颌骨关系正常,则按正常颌关系排列人下颌骨关系正常,则按正常颌关系排列人 工牙,即前牙排成轻度覆合和覆盖,后牙工牙,即前牙排成轻度覆合和覆盖,后牙 按中性合关系排列,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按中性合关系排列,即上颌第一磨牙近中 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沟,上颌第颊尖正对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沟,上颌第 一磨牙近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一磨牙近中舌尖咬在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 窝内。窝内。 第三节 人工牙的排列方法 一、排牙前的准备 ( (一一) )器械及材料的准备器械及材料的准备 ( (二二) )模型的准备模型的准备 1 1标记线记入标记线记入 (1)(1)颜面中线及口角线颜面中线及口角线 (2)(2)牙槽嵴顶线牙槽嵴顶线 2后堤区形成 呈弓形,外端为覆盖翼上颌切迹的粘 膜凹陷,后界中部约位于腭小凹处。 3缓冲处置 一般排牙方法 (一)上颌法排列人工牙一)上颌法排列人工牙 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一种排牙方法是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一种排牙方法 (二二)下颌法排列人工牙)下颌法排列人工牙 较少采用 较少采用 前牙人工牙的排列 (1 1)将蜡基托从模型上取下,用水浸湿模型。)将蜡基托从模型上取下,用水浸湿模型。 (2 2)将合堤上记录的中线及口角线延伸记录)将合堤上记录的中线及口角线延伸记录 于上合模型边缘上。于上合模型边缘上。 (3 3)上下前牙排列完成后,口内试戴)上下前牙排列完成后,口内试戴. . 后牙人工牙的排列 (1)将蜡基托从模型上取下,用水浸湿模型。 (2)用小刀削去上颌一侧的部分蜡合堤,按 表的位置要求,依次烫软蜡堤将后牙固 定于基托内。 (3)一侧上颌后牙排列完成后,用小刀削去 该侧下颌的部分蜡合堤。 排后牙 调整咬合 前伸合平衡和侧向合平衡对 天然牙列是不重要的,而对全口 义齿则是必须具备的重要因素。 调 磨 下颌法排列人工牙 采用较少,要求上颌蜡堤的下缘在息 止颌位时应于上唇下缘平齐。此方法优 先考虑了下颌义齿的稳定性,适用于下 颌牙槽嵴低平、难以获得良好固位效果 的病例。 上下颌弓关系异常 1 上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2 下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3 上颌弓宽于下颌弓 4 下颌弓宽于上颌弓 5 上下颌弓后部关系一侧异常 上下牙弓关系异常 特殊排牙方法 (一)上下颌弓关系异常的排牙(一)上下颌弓关系异常的排牙 排牙的基本原则不变。排牙的基本原则不变。 1 1上颌前突的排牙方法上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在排牙时应注意建立正常的尖牙关系,在排牙时应注意建立正常的尖牙关系, 即上颌尖牙的牙尖正对下颌尖牙的远中即上颌尖牙的牙尖正对下颌尖牙的远中 面。面。 (1 1)轻度上颌前突)轻度上颌前突 (2 2)严重上颌前突)严重上颌前突 2下颌前突的排牙方法 (1)轻度下颌前突 (2)严重下颌前突 3上颌弓宽于下颌弓的排牙方法 (1)上颌弓稍宽于下颌弓者 (2)上颌弓明显宽于下颌弓者,可采用下列 两种方法进行排牙。 4下颌弓宽于上颌弓的排牙方法 (1)下颌弓稍宽于上颌弓者 (2)下颌弓明显宽于上颌弓者 5上下颌弓后部关系一侧异常一侧正常 的排牙方法 (二)无尖牙后牙排列法 无尖牙适用于各种条件的无牙颌,由于 其没有牙尖斜面,故容易形成平衡合。 1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的排列法 2无尖牙形成单一平面后牙合的方法 特殊排牙法 无尖牙后牙排列法 个性排牙法 主要是指前牙的人工牙排列。主要是指前牙的人工牙排列。 男性 女性 老年人 (一)前牙的扭转和倾斜 1中切牙 2侧切牙 3尖牙 (二)修整前牙形态 (三)调整切缘线 (四)调整牙弓形态 第四节 全口义齿的合平衡 全口义齿的平衡合是指下颌在正中合及前全口义齿的平衡合是指下颌在正中合及前 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能同时伸、侧方运动时,上下颌相关的牙齿都能同时 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接触的一种咬合关系。 平衡合是全口义齿咬合形式与天然牙列咬合 平衡合是全口义齿咬合形式与天然牙列咬合 形式的主要区别。形式的主要区别。 一、平衡合的分类 (一)正中平衡合(一)正中平衡合 (二)前伸平衡合(二)前伸平衡合 前伸平衡合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合位前伸平衡合是指下颌牙在由正中合位 依切导及髁导向前下运动到前牙切缘相对依切导及髁导向前下运动到前牙切缘相对 时,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时,上下颌后牙保持接触关系。 三点接触合平衡三点接触合平衡 多点接触合平衡多点接触合平衡 完全接触的合平衡完全接触的合平衡 (三)侧方平衡合(三)侧方平衡合 侧方平衡合是指下颌作侧方咬合运动侧方平衡合是指下颌作侧方咬合运动 时,两侧上下颌牙列间相对牙齿均保持着时,两侧上下颌牙列间相对牙齿均保持着 合接触关系。合接触关系。 三点接触合平衡三点接触合平衡 多点接触合平衡多点接触合平衡 完全接触的合平衡完全接触的合平衡 二、平衡合的理论 (一)五因素十定律(一)五因素十定律 1 1五因素五因素 (1 1)髁导斜度)髁导斜度 (2 2)切导斜度)切导斜度 (3 3)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 (4 4)补偿曲线曲度)补偿曲线曲度 (5 5)定位平面斜度)定位平面斜度 2十定律 (1)髁导斜度增加,补偿曲线曲度也增加 。 (2)髁导斜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也增加。 (3)髁导斜度增加,切导斜度减小。 (4)髁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5)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定位平面斜度减小 。 (6)补偿曲线曲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7)补偿曲线曲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8)定位平面斜度增加,切导斜度也增加。 (9)定位平面斜度增加,牙尖斜度减小。 (10)切导斜度增加,牙尖斜度也增加。 平衡合理论 五因素十定律 (二)三因素四定律 1三因素 (1)髁道斜度 (2)切道斜度 (3)平衡斜面斜度 2四定律 (1)髁道斜度增加,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2)髁道斜度增加,切道斜度减小。 (3)切道斜度增加,平衡斜面斜度增加。 (4)髁道斜度增加,切道斜度减小或平衡斜面 斜度增加。 三、前伸平衡合的调整 1 1上下前牙切缘接触而后牙无合接触,这表明上下前牙切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