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与抑郁焦虑课件_第1页
头痛与抑郁焦虑课件_第2页
头痛与抑郁焦虑课件_第3页
头痛与抑郁焦虑课件_第4页
头痛与抑郁焦虑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第三届头痛、眩晕学习班 头痛与抑郁/焦虑共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志坚 内容简介 慢性原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 慢性原发性头痛的治疗选择 抗抑郁药在慢性原发性头痛患者中 的治疗作用 头痛-常见主诉 中国1 69%的城市居民有头痛经历; 45岁以下人群的头痛发生率超过70% 各年龄段头痛发生比例均超过半数 美国 至少有4500万美国人患有慢性头痛或复发性头痛 每年有1000万美国人因头痛就医2 6%男性和15%-17%女性患偏头痛,其中仅有3%-5%接 受预防性治疗3 偏头痛经常被漏诊4 半数偏头痛患者停止就医,部分原因是对治疗失 望5 1日本医学介绍 2007,28(1):1 2 Collins JG. Vital Health Statistics. 1986;10(155):1- 66. 3 Stewart WFNeurology. 1994;44(6 suppl 4):S17-S23. 4Lipton RB Headache. 1998;38(2):87-96 5 Consumer Reports February 1995;81-88. A12. 因精神疾病的头痛 A12. 3 因重性抑郁症的头痛 A12. 4 因惊恐发作的头痛 A12. 5 因广泛性焦虑症的头痛 A12. 6 因未分类的躯体疾病的头痛 A12. 7 因社交恐怖症的头痛 A12. 8 因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头痛 A12. 9 因精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头痛 lICHD-II新增了“12.因精神疾病的头痛”,但 此领域的研究很少,大部分情况列于“附录” ,今后还需认真探讨。 l附录中列出了一些新的病态(亚型、派生型) ,但分类是否恰当尚未经过充分的研究确定, 目前这种分类只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一个提示 。 l预期下次修订本标准时,附录中的若干疾病将 会纳入诊断标准正文中。 常见慢性原发性头痛 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2004年) ICHD- 编 码 ICD10 编码 诊断 (缩写) 1.G43偏头痛(Migraine) 2.G44.2紧张 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 TTH) 3.G44.0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 (Cluster Headache and other trigeminal autonomic Cephalalgrias) 4.G44.80其他原发性头痛(Other primary headaches): 新症每日持续头 痛(New daily-persistent headache, NDPH) 12.R51由于精神疾患所致头痛(Headaches attributed to psychiatric disorder) 偏头痛终生患病率约10% Table 1: Studies reporting prevalence of migraine over one year or lifetime using IHS criteria 参考文献国家 终生患病率或一年中的患病率 男性%女性%总体% Breslau et al, 1991USA 7.016.312.8 Gobel et al, 1994 Germany 7.015.011.0 Rasmussen et al, 1991 Denmark 6.015.010.0 慢性紧张型头痛(TTH)非常常见 参考文献国家 终生患病率或一年中的患病 率 男性%女性% Schwartz et al. (1998) USA36.342.0 Lavados et al. (1998) Chile18.135.2 Wong et al. (1995) Hong Kong 1.272.68 普通人群终身患病率:30%-78% IH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2004年) 慢性复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的关系 n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慢性复发性头痛和抑郁 “ 密切相关”双向性1-4 n偏头痛共患抑郁的风险增加 约50偏头痛患者有抑郁 约30紧张型头痛患者有抑郁、焦虑 n抑郁/焦虑增加慢性头痛的发生 超过1/3抑郁症患者有偏头痛 头痛、头晕是抑郁症患者最常见的躯体主 述之一 1. Breslau N。Headache,1994;34:387-93 2. Breslau N。 Neurology, 2000;54:308-13 3. Breslau N。 Neurology, 2003; 60:1308-12 4.Pine D. J Child Adolesc Psychopharmacol 1996;6:153-64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86例原发性头痛患者分析并发抑郁焦虑 的情况。 60例分为共病组和非共病组,予以药物 治疗并完成8周随访。 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进行SF-12健康 调查表及HIT-6头痛损害程度量表评估患 生活质量;VAS视觉模拟疼痛标尺评估疼 痛程度;同时记录头痛持续时间、发作 频率、头痛程度。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1.3.治疗方法 偏头痛发作急性期予止痛治疗(西乐葆 200mg,或乐松60mg,或泰勒宁1片口服 ,每日1-2次),同时启动预防性药物治 疗方案,偏头痛患者主要予西比灵5mg或 脑力隆(二维三七桂力嗪胶囊)1片每晚 睡前口服。紧张型头痛患者给予黛力新1 片每日早晨口服,加乙哌立松50mg早晚 各一次。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抑郁焦虑共病者加用抗抑郁焦虑治疗, 选用以下药物:如喜普妙20mg qd、莱士 普10mg qd、怡诺思150mg qd、欣百达 60mg qd等,规律连续服药8周以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结果: 头痛发作频率和抑郁焦虑共病之间的OR 值3.543。 抑郁焦虑共病组的躯体健康部分评分( PCS-12)和精神健康部分评分(MCS-12 )较非共病组低,头痛损害程度量表( HIT-6)评分比非共病组高; 规范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和临 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但共病组头痛发 作频率下降缓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结论: 头痛发作频率与抑郁焦虑的密切相关。 抑郁焦虑可以使头痛病人生活质量更差 。 规范的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头痛的发作频 率、头痛程度、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 生活质量。 合并有抑郁焦虑使头痛患者治疗疗程延 长,症状缓解较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调查 偏头痛的历史沿袭 l偏头痛中的精神因素:现象性描述早已发表 l弗洛伊德首次指出偏头痛中精神病理学因素很常见, 肯定二者的关系 lWolff 1全面研究了偏头痛的精神心理学,归类为心理 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order),提出偏头 痛人格(migraine personality) 高度不安全感,固执、有责任心、一丝不苟、 完美主义、愤恨(resentment) l后期学界没有完全支持精神动力学或偏头痛人 格学说,目前较为公认的是心理、行为和社会 因素共同参与和加重复发性头痛 1 Alvin E. Headache 2005;45:493-506 偏头痛与精神疾病共患的流调结果 l2007年加拿大对全国2002个社区36984居民普查 1 偏头痛患病率:女性15.2%,男性6.1% 与重症抑郁、双相情感障碍、惊恐障碍和 社交恐怖共患的比例均是无偏头痛患者的2倍 Jette N. Comorbidity of migraine and psychiatric disorders-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tudy. Headache, 2007, doi:10.1111/j.1526-4610.2007.00993.x 偏头痛患者中抑郁/焦虑患病率约35% Alvin E, et al. Headache 2005;45:493-506 紧张型头痛合并抑郁/焦虑患病率约30% % *TSM_poster_APS_2006 抑郁焦虑对原发性头痛的影响 l头痛恶化:约50%者共患抑郁后恶化 l影响生活质量 l使症状更顽固、更复杂,发作更频繁 l影响治疗效果 l影响预后 Headache. 2006;46(3):469-477 抑郁增加应激后TTH的发病 Janke EA. Pain, 2004,111:230-238 HP: headache prone/头痛倾向 D: depression/抑郁 ND:non depression/非抑郁 HC:health control/健康 偏头痛对重性抑郁(MDD)的影响 观察偏头痛和其他类型头痛对MDD的影响, n=162 几乎半数MDD共患偏头痛(n=73,48.3%) 偏头痛与MDD共患的病人,焦虑和躯体症状更 突出 头痛可以加重抑郁,或与抑郁相互作用 不要简单地把头痛看成是抑郁的躯体症状之一 ,而应将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共患病加以治疗 Hung CI. The impact of migraine o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Headache, 2006;46:469-477 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 l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门诊于1995年应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对以头痛为第一主诉、病程超过 3个月的260例患者进行了筛查 l其中205例患者粗分大于40,标准分均大于60 ,提示为抑郁状态,检出阳性率为78.8% 郎森阳,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8,4(4):193-196 以头痛为主诉的抑郁 lZung抑郁自评量表为抑郁状态者, 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均大于16分,其中 大于24分者108例,占总受检者41.5% l抗抑郁治疗6周后,大部分患者头痛缓解, 睡眠改善,生活和工作能力恢复,抑郁自 评量表得分明显下降 郎森阳,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98,4(4):193-196 Kroenke K. Arch Fam Med. 1994;3:774-779.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躯体症状的个数* 抑郁患病率(%) 其他精神障碍 情绪障碍(焦虑/抑郁) 0 to 1 (n=215) 2 to 3 (n=225) 4 to 5 (n=191) 6 to 8 (n=230) 9 (n=139) 头痛是抑郁/焦虑最多见的躯体主述 常见躯体症状: l头痛 l头晕 l疲乏 l失眠 l背痛/腹痛/胸 痛/四肢关节痛 l月经紊乱 l消化道不适 l性功能障碍 多个 躯体症状 可能预示 抑郁症 个人连续4周门诊的资料(2007) 内容简介 慢性原发性头痛与抑郁焦虑 慢性原发性头痛的治疗选择 抗抑郁药在原发性头痛与焦虑/抑郁 共病中的治疗作用 疼痛的调节机制学说 目前认为痛觉冲动传递涉及上行传入性兴奋- 躯体感觉-脊髓丘脑通路 痛觉冲动可能在脊髓背侧水平,通过由脊髓周 围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抑制性通路的激活进行 调节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都与下行抑制机制以及相 应的脊髓神经生化传递的改变有关 Ansari A, Harv Rev Psychiatry. 2000;7:257-277 Barkin RL,Am J Ther. 2000;7:31-47 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慢性疼痛缓解 脊髓下行的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调节(抑制)痛觉传导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抑制剂可增加5 -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传递,提高对下行 痛觉抑制的调节 双重作用机制 vs.选择性5-羟色胺的作用 2007 Asia-Pacific Neuroscience Summit: Chronic Pain: Neurobiology and Treatment 抗抑郁剂的镇痛作用 增强内源性镇痛系统胺类的作用 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主要通过5-HT 和NE 研究发现TCAs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有中度 镇痛作用 小剂量即可发挥作用 对抑郁和非抑郁病人均有效 王国林主编.中枢与周围神经痛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第一版, P12 抗抑郁剂治疗神经源性疼痛 抗抑郁剂(TCAs)或抗惊厥药的临床试 验 1/3可获50%缓解 1/3有轻微不良反应 1/3因不良反应需停药 王国林主编.中枢与周围神经痛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第一版, P12 头痛的治疗 治疗重点和目标 减少头痛诱发因素和预防性治疗 预防性治疗目标 减少头痛发作频率、减轻头痛程度、缩短 头痛持续时间 提高患者对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敏感性 恢复功能 偏头痛 的预防 美国神经病学会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推荐 A:中等-明显疗效,证据强度高,有一定频率和程度的不良反 应: 阿米替林,丙戊酸钠,普奈洛尔, B:疗效不及A,证据强度低,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美托洛尔,尼莫地平,加巴喷丁,氟西汀,镁,维生素 B2等 C:来自于专家共识或经验, 文拉法辛,多塞平,帕罗西汀,舍曲林,米氮平, 等 D:中等-明显疗效,证据强度高,不良反应值得重视: 美西麦角,氟桂利嗪,苯噻啶等 E:证据证明无效: 卡马西平,氯硝西泮, 拉莫三嗪,硝苯地平,尼卡地平等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 for Migraine Headache in the Primary Care Setting: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on of Migraine 抗抑郁药在头痛与焦虑抑郁共病中的治疗作用 具有5-HT/NE双重作用机制的阿米替林是 目前对偏头痛的治疗有效性证据最为充 分的 但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