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活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摘要: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渠道。英语课堂是进行语言实践的场所,在 英语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对话、群体表演、单独抽查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 。 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就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与大家一起探讨教法,具体阐述如何从 教学环节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激活课堂;实践;思考 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 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专家 的话给人以启迪,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 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如何构建一个民主、平等、愉悦的英语课堂, 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时刻充满信心,让课堂始终充满乐趣,激活 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激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是摆在我们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激活课堂教学是多层面全方位的,下面就课堂教学的几个环节谈谈激活课堂教学的 几种方式和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1激活式导入带着兴趣、带着思考 长期以来,对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 知欲,使学生们能带着兴趣去学习去理解课文,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现代教学论强 调的是“creative”,要求的是培养创造性的学生,为了让学生既能拓宽思路,又能以 最佳状态进入课文的学习。我尝试过多种方法。我感觉到课堂导入应根据教材内容来设 计 , 常 用 的 导 入 种 类 有 brainstorming, questions, discussion, talk about questions, tell a story, listen to a piece of music, sing a song, tell a proverb, make a dialogue 等等形式都是很好的方法。下面我以一篇 pollution 阅读课 文为例进行阐述: 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课文导入:荧屏上飞动着几只美丽的白天鹅,当白 天鹅飞过浓烟滚滚的排污烟囱时,顿时变成了黑天鹅,把三只冲天的烟囱排出的浓烟设 计成 sos 状。画面触目惊心,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这时老师 提问:why do swans become black? why do people on the earth call for help? do you know what kind of pollution we have? 学生以四人小组形式开展了热烈地讨论并 作出不同的回答。 2形式求活泼方式多样化,感受多方位,信息反馈畅通 说起课堂教学,人们就会想到这样一个教学模式,(1)复习导入新课听录 音、听同学;(2)说背诵、回答、小品表演;(3)读读课文;(4)写作 业巩固。无可厚非,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大多数的教师和学生习惯 此教学方式,但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缺乏生气,学生缺乏活力,学生为 学而学,一个字“苦”。为此教师必须动脑筋想办法让学生以乐学、善学、肯学、苦中 有趣味。实践证明,建立全新的脑图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偏 爱的学习方式。我们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象形式出现时, 他们学得容易;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 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美国一家特 殊诊断研究公司董事长林恩奥伯来恩发现,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学得最好,而大 多数成年人则有视觉偏爱。但是,我们中大多数人把所有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 合。只有当我们把大脑的许多巨大能量连接起来,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大脑是将 信息存储在树状的树突上的,它以类型和关联存储信息。因而,当你用大脑自身的记忆 方法工作,你就会学得容易,迅速。我尝试在课堂上不让学生作记录,而是跟着我一起 画脑图用树状结构再辅以颜色、符号、类型和关联来把整篇课文勾画成一幅脑图。 1)在黑板的中央开始文章的主题(通常是课文的标题)。2)画出从主题分散出来的分 支(各个不同的段落内容概括)。3)对于每个要点,通常只用一个词、词组或一个符号 来记录。4)将相关的内容放到同一个分支上。5)对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 6)每完成一个分支,可用框将其框上。以 book2 unit21 l82 为例:此篇课文题目为 the moonlight sonata,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是一则故事,因而段落前后有 必然联系,有故事发展的线索。读懂课文不难,但要牢记却也不易。因此,我就把课文 勾画成一幅脑图,并且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建立新的图式。(如图所示) 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根据脑图理解全篇课文后表示,他们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心理学研究表明, 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产生厌倦, 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 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 学 生如发生厌倦,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为振奋学生的精神,我考虑 过多种方法并用的教学手段,这里我把它称为多位一体格式。以 book three unite6 l22 为例:课文题目是:“under the sea”,课文讲述的是 jacques cousteau 和他的发明。 学生对他的生平一点也不熟悉,脑海中也没有他的图象。为此,我作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从我家乡的海景入手:have you ever swum in the deep sea? have you ever dived deep into the sea? no, never. can you dive deep into the sea without any help? of course not. what should we use to help us dive deep into the sea? 打 出(写出)scuba machine, who invited it?引入介绍雅克库斯托,通过一系列的 questions 帮助学生逐渐了解雅克库斯托的生平,再用表格形式加以小结:name ; nationality; hobby; invention; dream and his three contributions. 通过展示海 底美景(海生植物、海洋动物、鱼类等)使学生一饱眼福,然后通过看录像、听读 passage,问问题,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动手进行短文填空(此短文是文章内容的改 写和概括),海底世界真美呀!保护海洋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职责。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 展示图片(polluted water, red tide, etc.)然后问:why does it happen? 自然又 进入学生的 group work -blue sea action : our commitments to oceans(碧海行动, 我们对海洋的承诺)的小品对话表演。整堂课学生一直处于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把课 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学生学得兴致勃勃,参与意识不断加强。 再以book three unit 16 为例:课文the football match 是学生熟悉、热衷的话题。 学生中有不少球迷,他们远远不满足有限的课本知识。因此,我在让学生学习课文之后, 放手让他们去图书馆或上网翻阅、查询有关足球的一切,之后每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份 关于球类的 poster,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查阅书籍、画报,或上网从 internet 上调用 所需的资料,或自己撰写对中国足球现状及未来的看法。学生们的张张 poster 图文并茂, 制作精美,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令人应接不暇。他们的每一张作品,无论好坏都被展 示在教室的文化园地栏上,一下课,poster 周围便围满了兴致勃勃的学生,时而可听到 他们的笑声,时而可听到他们的议论。从范志毅到 ronaldo / beckham,从甲 a 战火到世 界杯风云,从女足到中国足球的未来,从动画片“灌篮高手”到 nba。我和学生都得到了 一种全新的感受。全体学生参与的这种课后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活动和运用中学 会英语,更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意识,提高自信心。 三、探索有活力思维求深广,见解有创新 教育学家卡罗尔布卢姆,哈尔施费格等人多年来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过深入 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1)教学活动情况应以学生参与的程度来衡量。(2)学生的 参与情况体现在积极学习的学习时间的长短上。(3)学习机会和动机是参与的决定因素。 在某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动机不明确,老师也 只是让学生以指定的方式参与活动,尽管参与人次多,但学生毫无主动性。他们的语言 能力和思维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学生如果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参与的活动具有交际性, 通过活动学生能收到明显的学习效果,这样才是学生的有效参与。而教师能做的就是: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之在学习时进行积极思维,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并能 准确、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以 book three unit 3 为例, 该课文标题 为“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 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充 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求对课文最大限度的理解。要理解这篇课文,关键在于调动学 生已有的关于环 保 方面的 图 式, let the students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changes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ain reasons. 教师通过问题引入:what things can harm the environment? 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环境变化的各种因素,巩固以前学过 的有关环保语言知识,了解树木和人类的关系,为扩展思维广度让学生观看一组环境遭 破坏的图片(如脏乱差的公共场所,被污染的河流,空气,被砍伐的森林,荒芜干裂的 土地、洪灾等),让学生考虑环境破坏的几种原因,学生再根据图片谈论发生在身边的 小事或社会大环境因素。e.g. throw things about, spit in public places, smoke somewhere, pick flowers, step on the grass, make much noise, pour waste water, cut down trees, etc. 在学生罗列出相关词汇后,请他们判断哪些是好的或哪 些不足取。并以 debate 的形式进一步加以阐述、辩论。教师再次提问:what things can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让学生观看一组环境优美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 去细心体会,谈如何美化环境、绿化环境, e.g. pick up rubbish and throw it into dustbin, dont use plastic bags or boxes, recycle waste paper or bottles, build a birdhouse, plant trees as many as possible, etc. 在启动了学生已有的知 识,经过充分的积极思维之后,再让他们阅读该课文。这时候他们便带着浓厚的兴趣去 阅读并能很好地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尾有活意留有激情,留着悬念 为避免教师一统课堂的始末,可以使学生置于美的氛围中,使尾声再能掀起高潮, 可以运用名言警句、绕口令、chant 等结尾,使教学生动活泼充满韵味。如 book 1 unit 24 where are you from? 结尾的chant 就是本课的句型: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china.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australia. where are you from? i am from canada. where is he from? he is from america. where is she from? she is from 这既复习巩固了本课的句型,又给这堂课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再如:book three unit6 l22 under the sea 的结尾,在学生表演后,教师总结性结尾时打出几句口号 lets be environment protectors. lets do something to make our world clean. only one earth, care and share. one earth, one habitat, one home. our earth our future- just save it! etc. 这种结尾也挺有韵味。 在教师“谢幕” 结束课堂教学之际,要给学生“心”的呼唤,对教学中的焦点再次 进行透视很有必要。如好的句式:never tro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