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8六国论 word版_第1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8六国论 word版_第2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8六国论 word版_第3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8六国论 word版_第4页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8六国论 word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课标要求考纲要求1、朗读全文,在朗读中体悟作者情感2、积累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记住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学习目标】1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并能正确翻译全文。 2了解史论文借古讽今的写法,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3理解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重、难点】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第一课时 【预习案】【任务一】利用5分钟时间,勾画你未掌握的知识,并完成相关练习。1. 作者、作品介绍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北宋眉山(今属四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年27岁始发奋读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遂悉焚自己平常所写文字,闲户读书,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成数千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六国论选自嘉祐集权书。权书包括10篇政论和史论。本文是其中的第八篇,原题为六国。因为权书和衡论都是评论性文字,因此一般选本改题为六国论。2背景介绍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北宋军队与契丹、西夏军队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到北宋中期,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社会矛盾尖锐,政治上专制腐败,军事上骄惰无能,外交上极端软弱。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大举攻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威胁宋都,宰相寇准力主抗辽,宋打了胜仗,但北宋最高统治者面对有利的形势却屈辱求和,与之订立“澶渊之盟”。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纳银二十万两,绢三十万匹;向西夏纳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这样贿赂的结果,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3给加点字注音率赂秦耶(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 )暴秦( )抱薪救火( )邯郸( )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燕赵之君( )洎牧( )以谗诛( ) 革灭殆尽( ) 第一课时【预习案】(一)研读第一、二段1重点词语非兵不利 弊在赂秦 盖失强援 赂秦而力亏 不赂者以赂者丧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古今异义 非兵不利 古: 今:有害;没有好处。3词类活用 不能独完 4指出下列句式并翻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研读第三段1重要词语小则获邑 与战胜而得者 固不在战矣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思厥先祖父 暴霜露,斩荆棘 举以予人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暴秦之欲无厌 此言得之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2古今异义其实百倍 古: 今: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确实;的确。思厥先祖父 古: 今:父亲的父亲3词类活用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特殊句式 举以予人 ( )5翻译句子(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探究案】1.第一段中提出的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2. 第三段是对第一、二段中的哪句话进行论述的?2 作者用“秦以攻取之外所得”和“战胜所得”相比较,“诸侯赂秦所亡之地”与“战败而亡之地”相比较,两相对照,得出了什么结论?我的疑惑:第二课时【预习案】(一)研读第四段 1重要词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始速祸焉 始有远略 诚不得已 至丹以荆卿为计,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洎牧以谗诛 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或未易量 2古今异义 可谓智力孤危 古: 今: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刺客不行 古: 今:不可以;没用,不会有用或有效。后秦击赵者再 古: 今:表示又一次。3 词类活用 义不赂秦 李牧连却之 4 特殊句式 斯用兵之效也( ) 赵尝五战于秦( )洎牧以谗诛( )5翻译句子 (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二)研读第五、六段 1重要词语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苟以天下之大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以趋于亡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2古今异义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古: 今: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头尾的皆称故事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古: 今:表示可能或能够3 词类活用 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特殊句式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其势弱于秦( )5翻译句子(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探究案】1.第四段是对第一、二段中的哪句话进行论述的?简要概括齐、燕、赵三国灭亡的直接原因。 2.第五段哪句话概括了六国破灭的历史教训?3.从第六段找出作者写作本文目的的句子。我的疑惑: 【训练案】1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 革灭殆尽(di)暴霜露(bo)B.思厥先祖父(ju)胜负之数(sh)C.弊在赂秦(l )为国者(wi)D.不得下咽(yn)洎牧以谗诛(z)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 互:交互。 盖失强援 盖:因为。B.思厥先祖父 先: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 厌:讨厌。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 迁:改变。D.后秦击赵者再 再: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是(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战败而亡,诚不得已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A. B. C. D.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齐人勿附于秦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 D.师不必贤于弟子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破灭之道也(规律) 率赂秦耶(全都) 固不在战矣(所以) 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诸侯之所亡(灭亡) 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A. B. C. D.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