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操作规程课件_第1页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操作规程课件_第2页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操作规程课件_第3页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操作规程课件_第4页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技术操作规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脾止泻法推拿治疗小儿 腹泻技术操作规程 n婴幼儿腹泻亦名消化不良,是以腹泻为主 要症状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四季皆可发生 ,而尤以夏、秋两季为多。如治疗不及时 ,迁延日久可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 重症患者还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等一系列 严重症状,危及生命。 n【诊断】 n1.诊断标准 n参照国家中医院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医院行业标准”之“中医病症诊断疗效 标准”(ZY/T001.1001.9-94)“小儿腹泻诊 断依据”制定诊断标准如下: n(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多达10 次以上,呈淡黄色,如蛋花汤样,或色褐 而臭,可有少量粘液。或伴有恶心,呕吐 ,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n(2)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感受时邪的 病史。 n(3) 重者腹泻及呕吐较严重者,可见小便 短少,体温升高,烦渴神萎,皮肤干瘪, 囟门凹陷,目珠下陷,啼哭无泪,口唇樱 红,呼吸深长,腹胀等症。 n(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红白细胞 。 n(5)大便病原体检查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 等生长,或分离轮状病毒等。 n(6)重症腹泻有脱水、酸碱平衡失调及电 解质紊乱。 n2.鉴别诊断 n本病需与杆菌性痢疾、婴儿出血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等疾病相鉴别。 n(1)杆菌痢疾 婴儿痢疾表现多不典型。 常无脓血便,临床呈一般腹泻的表现,较 难鉴别。应注意流行情况,常能问出接触 史。排便前常哭闹,显示里急后重。仔细 观察可见患儿大便频繁,但每次量不多, 有时可见水样便粪质中混有脓血,镜下有 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而大肠 杆菌肠炎每次便量多,一部分每次可达20ml 以上,大便中粘液常见,但极少稠脓,偶 有少数白细胞与红细胞,应培养鉴别。 n(2)婴儿出血性肠炎 起病与大肠杆菌肠 炎无异,但治疗后腹泻不止且病情加重, 腹胀较重,高热、频繁呕吐,重者吐咖啡 样物。大便早期呈水样,潜血试验阴性, 以后出现典型的暗红色果酱样大便。脱水 重,可早期出现休克。中毒症状重者可昏 迷、惊厥。 n(3)生理性腹泻 渗出性体质小儿可生后 不久即开始排黄绿色稀便,大便次数多, 但不吐,食欲好,体重增加正常。到添加 辅食后,大便自然恢复正常。 n3.中医症候诊断 n(1)伤食泻:大便酸臭,或如败卵,腹部胀 满,口臭纳呆,泻前腹痛哭闹,多伴恶心呕 吐。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n(2)湿热泻:泻如水样,每日数次或数十次 ,色褐而臭,可有粘液,肛门灼热,小便短 赤,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n(3)寒湿泻:大便每日数次或十数次,色较 淡,可伴有少量粘液,无臭气,精神不振, 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满。舌苔白腻,脉濡。 n(4)脾虚泻:久泻不止,或反复发作,大便 稀薄,或呈水样,带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残 渣,神疲纳呆,面色少华。舌质偏淡,苔薄 腻,脉弱无力。 n【用物准备】 n推拿治疗床,推拿治疗巾,滑石粉或爽身 粉等。 n【治疗】 n1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 面附着于婴幼儿腹部,以腕关节为中心, 作环行抚摩5分钟(伤食泻和湿热泻者顺时 针方向摩腹,手法稍重;寒湿泻和脾虚泻 者逆时针方向摩腹,手法较轻)。 n2揉脐:用掌根或中指指面吸定于婴幼儿 肚脐,轻轻回环揉动200次。 n3补脾经:用拇指罗纹面着力,在婴幼儿 拇指罗纹面上轻轻旋转推动200次。 n4揉足三里:用拇指罗纹面吸定于婴幼儿 足三里穴,轻轻回环揉动200次。 n5揉龟尾:用拇指或中指指端吸定于婴幼 儿尾椎骨端,轻轻回环揉动200次。 n6推七节骨:寒湿泻和脾虚泻者用拇指橈 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婴幼儿尾椎骨端向 上直推至第四腰椎100次;伤食泻和湿热泻 者用拇指橈侧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自第四腰 椎向下直推至婴幼儿尾椎骨端100次。 n7捏脊:用拇指、食指、中指捏拿婴幼儿 脊柱正中肌肤,双手交替捻动自龟尾穴捏 至大椎穴,并用力提拿5遍。 n8.辩证施治 n1)伤食泻:治疗宜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加摩中脘2分钟,揉天枢200次,清大肠200 次,揉板门200次,运内八卦200次。 n清大肠(术者一手持患儿拇指,用另一手拇指 或食指、中指自患儿食指侧从虎口向指尖 方向 ) n揉板门 n运内八卦 n2)湿热泻:清热利湿、理中止泻,加揉天 枢2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 六腑100次。 n清小肠(小指尺侧边缘,由指根向指端方向 直推称清小肠) n退六腑(用拇指或食、中指面沿着前臂尺侧 自肘推向腕部,称推(退)六腑或退下六 腑) n3)寒湿泻:温散寒湿,健脾止泻,加补大 肠(与清大肠方向相反)200次、推三关100 次、揉外劳宫200次,揉一窝风200次。 n推三关(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面沿着 前臂挠侧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或称推上 三关) n4)脾虚泻:健脾益气、温中止泻,加补大 肠200次、推三关100次,运内八卦200次, 揉百会200次。 n疗程:每天推拿治疗1次,轻者1-3次即可痊 愈;迁延性腹泻,10次为一个疗程;重症腹 泻,当配合针刺、药物治疗。 n【辅助治疗】 n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一般数次即 可痊愈,若遇迁延性腹泻或重症腹泻患者 ,配合针刺和中药外敷,疗效更佳。 n1.针刺 n每次推拿治疗后,根据患儿病情,辩证取 穴,用短针点刺婴幼儿相关穴位,疾入即 出,适当增强穴位刺激,提高疗效。常用 穴位如下: n(1)伤食泻: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 、胃俞、大肠俞。 n(2)湿热泻:天枢、曲池、足三里、上巨虚 、大椎、大肠俞。 n(3)寒湿泻: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 虚、大肠俞、关元俞。 n(4)脾虚泻:百会、气海、关元、足三里、 脾俞、大肠俞、关元俞。 n2.中药外敷 n根据患儿症情,辩证用药,把配伍中药颗 粒均匀混合,装入薄布袋中,贴置于肚脐 上方,24小时更换1次。与推拿、针刺治疗 相结合,疗效十分显著。常用中药如下: n(1)伤食泻:白术、陈皮、莱菔子、连翘 。 n(2)湿热泻:苍术、葛根、黄芩、黄连。 n(3)寒湿泻:苍术、吴萸、丁香、肉桂。 n(4)脾虚泻:生黄芪、白术、升麻、干姜。 n3.农村用姜、蒜、葱、酒抓肚角。 n【注意事项】 n(1)注意小儿饮食卫生。 n(2)合理喂养,提倡母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