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药学ppt课件_第1页
感觉药学ppt课件_第2页
感觉药学ppt课件_第3页
感觉药学ppt课件_第4页
感觉药学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概 述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 :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 、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 感受器+附属结构 特殊感觉器官:头部(视、听、嗅、味、前庭) 种类:感受器的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入芝兰室,久而不闻其香” 第二节 眼的视觉功能 眼是视觉器官 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功能结构 折光系统 感光系统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1、眼折光系统的组成: 2 2、简化眼、简化眼:折光效果与实际眼相同的单球面折光系统。折光效果与实际眼相同的单球面折光系统。 (二) 眼的调节 n眼睛发生这种能看清近物的适应性变化,称为 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2、瞳孔的调节 3、双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模糊物象视近物,模糊物象 视觉中枢视觉中枢动眼神经的动眼神经的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睫状肌睫状肌收缩收缩 睫状小带睫状小带松弛松弛 晶状体晶状体变凸变凸( (前面为主前面为主)折射力折射力增加增加焦距度焦距度 短短 物象物象前移前移回到视网膜回到视网膜 过程 : 眼尽作最大能力 调节时,所能看 清物体的最近距 离,称为近点。 近点越近,表示 晶状体弹性越好 ,调节能力越强 。 近点 由于年龄的原因造成晶状体的弹性明显下降的人,看远物时 正常,看近物时则不清楚, 这种现象称为老视或老花眼。 n产生原因:晶状体调节能力下降 n视觉特点:看远物时正常,看近物时则不清楚 n矫正:视近物时戴凸透镜 老视(老花眼) 1 1)近反射)近反射 视近物视近物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增加增加 清晰度清晰度 2.2.瞳孔的调节瞳孔的调节 2)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弱光下 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不致因光量 过强而受到损害。 特点:瞳孔对光反射为双侧性的,称为互感性对光 反射。 临床意义: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中脑。 l看近物时,除上 述两种调节外,还 可见到双眼球同时 向鼻侧聚拢的现象 。其意义在于看近 物时,使物像仍能 落在两眼视网膜相 对应的位置上,从 而产生清晰的视觉 ,避免复视。 3. 双眼球会聚 眼的折光系统异常或眼球形态异常,在安静状态下 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种现象称为折光 异常或屈光不正。常见的有近视、远视和散光三种 。 (三) 眼的折光异常 1.近视 原因: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 特点:视远物不清(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近点近移 。 矫正:用凹透镜。 2.远视: 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弱 特点:视远近物均不清(成像在视网膜后),近点远移 。 矫正:用凸透镜。 与老 视的 区别 3. 散光 : 眼的表面不呈正球面,折光 表面的不同方位曲率不等,平行光线 不能在视网膜上聚焦成为焦点,而是 形成焦线。造成视物不清或物像变形 。可用柱镜矫正。 二、眼的感光功能 ( (一一) ) 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l视网膜感光细胞有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 ,它们在视网膜分布、神经联系及功能都 不同,构成了两种不同的感光系统。 (二)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 1.视杆细胞的光化学反应 视紫红质 视蛋白+视黄醛 维生素A 强光 弱光 (夜盲症) 暗适应和明适应 n暗适应 n概念:人从亮处突然进入暗处,最初看不清任何 物体,经过一定时间逐渐恢复暗光视觉的现象, 称为暗适应。 n明适应 n概念: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光亮处时,最初只有 耀眼光亮而视物不清,稍等片刻才能恢复视觉, 这个现象称为明适应。 2.2.视锥细胞和色觉视锥细胞和色觉 三原色学说三原色学说 三、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生理现象 1、视野 是指单眼固定不动正视前方 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 间范围,称为视野。 正常人的视野范围: 颞侧鼻侧 下侧上侧。 在色视野中,依次为 白色黄、蓝色红色绿色 。 眼分辨物体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称为 视敏度或视力。 2、视力(视敏度 )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第三节 耳的听觉功能 听 觉 的 感 觉 器 官 是 耳 耳的结构组成:外耳 传音系统 中耳 内耳感音系统 感受器:耳蜗中的毛细胞 适宜刺激:一定频率的声波振动 耳廓: 外耳道: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传音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收集声波,判断方向 共振,传导声波 (二)中耳的功能 结构组成:鼓膜.鼓室.听骨链.咽鼓管等. 主要功能:传音 1.鼓膜 (1)形状:椭圆形,面积约5090mm2,厚0.1mm,顶点朝向 中耳的漏斗状,内侧与锤骨柄相连. (2)作用:压力承受装置,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 ,且振动与声波的振动同始同终。 2.听骨链:锤骨、砧骨和镫骨 特点:形成固定角度的杠杆。 锤骨柄:长臂;砧骨长突:短臂 中耳增压效应:当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至内耳前庭窗 时振动幅度减小,而压强却增大1.317.222.4倍。 (鼓膜面积:前庭窗膜面积为 17.2,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为1.3倍。)即增压降幅。 3、咽鼓管:连接鼓室和鼻咽部的通道 (2)功能:调节鼓室内外空气的压力,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调节鼓室内外空气的压力,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 、形状和振动性能。如、形状和振动性能。如飞机病的发生 (1)特点:闭合,在吞咽和打呵欠时开放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2.骨传导 声波声波 外耳外耳鼓膜鼓膜 听骨链听骨链前庭窗前庭窗耳蜗耳蜗 声波声波外耳外耳鼓膜鼓膜鼓室内空气鼓室内空气 蜗窗蜗窗 声波声波 颅骨颅骨 正 常 气导 骨导 传导性耳聋 气导 , 骨导 感音性耳聋 气导、骨导全减弱 二、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一)耳蜗的结构耳蜗的结构 (二)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学说 1.基底膜的振动 声波 外耳 鼓膜 听骨链 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 前庭膜 蜗管内淋巴基底膜振动听毛细胞兴奋微音器电位 耳蜗神经兴奋,产生AP听觉中枢听觉 2.行波学说:不同的声音频率在基底膜上最大振幅出现位置不同 ,频率低的声音产生的振动行进的较远。 声波振动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越近,引起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前庭窗 处; 反之,声波振动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越远,引起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 蜗顶部。 第四节 前庭器官 前庭器官是内耳的一部分,它包括椭圆囊、 球囊和三个半规管。 1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是感受直线变速运动以及头部的空 间位置。 直线变速运动时囊班上的毛细胞与耳石膜之间相对位置 发生改变,使纤毛发生弯曲,毛细胞兴奋,冲传入中枢后 可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感觉和直线变速运动感觉,并引起姿 势反射以维持身体平衡。同时还会产生内脏反应。 2半规管的功能 半规管是感受旋转变速运动。 当机体进行旋转运动时,在开始和停止的一段时间内, 半规管中的内淋巴与壶腹嵴上毛细胞发生相对位移,纤毛 受冲击而弯曲,毛细胞兴奋,冲动上传大脑皮,产生不同 旋转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以维持身体平衡。同时还会产 生眼震颤和内脏反应。 一、名词解释: 1、近点 2、视野 3、视力 二、单选题: 1、下列关于感觉器官特性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对适宜刺激敏感 B、多具有辅助结构 C、均不易适应 D、均有换能作用 E、具有编码作用 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是 A、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两眼会聚 B、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两眼会聚 C、晶状体变扁平,瞳孔缩小,两眼会聚 D、晶状体变扁平,瞳孔扩大,两眼会聚 E、晶状体变凸,瞳孔扩大,两眼散开 3、当睫状肌收缩时可使 A、角膜曲度减小 B、瞳孔扩大 C、晶状体曲度增大 D、晶状体曲度增小 E、晶状体曲率半径变大 4、要看清近物,最主要的调节是: A、使晶状体变 、使晶状体变凸 C、使瞳孔变小 D、使双眼会聚 E、使瞳孔扩大 5、视近物时,支配眼的什么神经兴奋: A、运动神经 B、交感神经 C、副交感神经 D、交感和副交感神经 E、运动和副交感神经 6、人眼的近点表示 A、视力 B、眼的折光能力 C、眼的调节能力 D、视杆细胞的功能 E、视锥细胞的功能 7、眼经过充分调节能够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点称为 A、近点 、主点 C、节点 D、远点 E、焦点 8、正常时,强光照射一侧瞳孔的反应是 A、两侧瞳孔扩大 B、该侧瞳孔缩小 C、该侧瞳孔扩大 D、两侧瞳孔缩小 E、该侧瞳孔缩小,对侧瞳孔不变 9、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枕叶皮质 B、丘脑外侧膝体 C、中脑 D、脑桥 E、大脑皮层 10、需要凹透镜矫正的是 A、近视 B、远视 C、老视 D、散光 E、斜视 11、有关视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强光刺激 B、对光的敏感性高 C、主要在白昼光线下起作用 D、能分辨颜色 E、受光刺激能产生局部电位 12、有关视杆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光的敏感性差 B、只能感受强光 C、能产生色觉 D、能在暗光下起作用 E、分辨能力强 13、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