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1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2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3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4页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药治疗 贾钰华 教授、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基础教研室 一、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气 管、支气管粘膜炎性变化,粘液分泌 增多,临床上以长期咳嗽、咯痰或伴 有喘息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特点:病程长、治疗难、 痛苦多、反复发作 本病为我国常见多发病(约3千万) 患病率35%, 50岁以上约20%。 发病规律:五多五少 冬季多,夏季少; 北方多,南方少; 老年多,青年少; 农村多,城市少; 吸烟者多,不吸烟者少。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学的“咳嗽 ”、“痰饮”、“咳喘”范畴。 二、病因 (一)西医病因 1、理化刺激 吸烟,二氧化硫,化学毒物 ,粉尘与刺激性烟雾等。 2、内在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及植物神经功 能失调,呼吸道组织退变。 3、感染因素 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双球菌 和流感嗜血杆菌;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4、过敏因素 细菌感染的代谢产物,霉菌 孢子、杀虫药、化学气体等。 5、寒冷刺激 (二)中医病因 本病的发生与发展常与外邪反复侵袭 ,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外邪入侵; 或因久咳不已、反复发作; 或因年老体虚,水津不布,痰饮阻肺 或因吸烟、饮酒等因素伤及于肺。 日久不愈,肺脾损及于肾,见气喘不 能平卧,动则尤甚等肾不纳气之候。 三、病理病机 (一)西医病理 n支气管粘膜纤毛上皮细胞损伤脱落,粘 膜上皮和下层炎症细胞浸润。 n腺体分泌亢进,粘液腺明显增多。 n粘膜上皮增生,纤毛上皮细胞损坏,纤 毛变短,稀疏脱落。 n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和纤维增生。细支 气管软骨萎缩变性支撑力减弱。 n粘液和炎症渗出物在支气管内潴留继发 感染。 (二)中医病机 肺脾肾虚损,痰火瘀参与。本虚标实。 * 肺失肃降、肺气上逆-咳嗽。 * 脾不运化,聚湿为痰-咳喘,咯痰。 *肾阳亏虚,气化失常,水气不化,为 痰为饮,阻塞气道; *肾阴亏损,虚火灼伤肺津,肺失宣降 肺气上逆而咳喘咯痰。 *外邪内火,与痰湿结合形成痰火,火 热壅肺,痰闭肺络。 *久病多虚多瘀。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n咳嗽、咯痰,晨起为著,痰呈白色粘液 泡沫状,粘稠不易咳出。 n在感染或受寒后症状加剧,痰量增多, 粘稠或呈黄色脓性。 n有时痰中带血,一般不致大量咯血。 n终年咳嗽、咯痰,而以冬季为剧。 n部分患者在症状加剧或继发感染时常有 哮喘样发作,气急不能平卧。 (二)体征 n早期多无特殊体征。 n多数在肺底部可听到湿性、干性罗音。 有时咳嗽或咳痰后消失。 n喘息性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 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哮鸣音。 n长期发作的病例可有肺气肿体征。 (三)并发症 n1、阻塞性肺气肿。 n2、支气管肺炎:寒战、发热、咳嗽 增剧,痰量增加呈脓性。白细胞总数 及中性粒细胞增多。X线检查,两下肺 野有斑点状或小片阴影。 n3、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粘膜充血、 水肿、形成溃汤,管壁纤维增生,管 腔变形,扩张或狭窄。扩张部分多呈 柱状变化。 五、实验室及其他特殊检查 nX线检查: n早期阴性。 病变进展可发现肺纹理增加, 呈条状或网状。 肺气肿时肺野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 n肺功能检查: n早期无改变, 急性发作期闭合气量增加 最大通气量 1秒钟呼气量减低。 n痰培养: n可分离出流感杆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 菌等致病菌。 n血液检查: n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 n喘息型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n慢性咳嗽、咯痰连续两年, 每年两个月以上者; n或连续咳嗽,咳痰三个月以上; n排除心、肺其他疾患。 n分为两型: n单纯性慢性支气管炎 n哮喘性慢性支气管炎 n急性发作期:脓性或粘性痰,痰量明显增加 ,伴发热,或咳、痰、喘显著加剧。 n慢性迁延期:有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 ,迁延1个月以上。 n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或偶轻微咳嗽和 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 (二)鉴别诊断 n肺结核 n伴低热、乏力、精神萎靡、咯血等症状。 nX线和痰结核菌检查可帮助诊断。 n支气管哮喘 n 起病年龄轻, n常有过敏性疾病的个人或家族史。 n哮喘呈发作性, n缓解期可毫无症状。 n支气管扩张 n起病年龄轻, n痰呈脓性量多,反复咯血, n两肺下部可听到湿罗音。 n胸部X线检查和造影可帮助诊断。 n心脏病 n干咳,痰量不多。 n有心悸、气急,口唇紫绀,下肢浮肿征。 nX线和心电图均有助于鉴别。 七、中西医综合治疗 (一)西药治疗 n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 n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为主; n伴喘息加用解痉平喘药。 n可结合痰培养选用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 n目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 n缓解期治疗 本期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体质、 提高抵抗力来预防复发、控制病情发 展。 (二)中药治疗 1、辨证分型治疗 (1)实证 外寒内饮 n证候:咳嗽气急甚则喘逆,咯吐白色清稀泡 沫粘痰,无汗恶寒,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 体浮肿,舌苔白滑,脉弦紧。 n治法:解表散寒、宣肺化饮。 n方药:小青龙汤加减。方中麻黄、桂枝宣肺 平喘;干姜、细辛、半夏温中化饮,散寒降逆 ;配五味子防肺气耗散,白芍协同桂枝调和营 卫;甘草调和诸药。 痰湿内聚 n证候:咳嗽声浊,痰白而粘,胸脘满闷, 纳差腹胀,大便溏薄,舌胖淡,边有齿痕, 苔白腻或白滑,脉濡滑。 n治法:温阳健脾,化痰平喘。 n方药:芩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方中茯 苓健脾渗湿、祛痰化饮。以桂枝温阳化饮, 与茯苓相伍,实有温化渗利之妙用。白术健 脾燥湿,炙甘草以益气和中,半夏、陈皮以 理气燥湿化痰。加杏仁宣肺止咳。 燥热伤肺 n证候: n咳声短促,甚则气逆而喘,痰少不易咳出, n口咽干燥,甚则胸痛,或形寒身热等表证。 n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 n治法:辛凉清肺,润燥化痰。 n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方中桑叶、杏仁, 宣肺止咳;南沙参、麦冬、知母,既能清热 润燥,又能滋液养阴,与前药相合,有润肺 止咳之功;桔梗、甘草,利咽生津;枇杷叶 配杏仁,润肺降逆。 (2)虚证 脾肺两虚: n证候:咳嗽气短,声低乏力,神疲倦怠,自 汗纳差,胸脘痞闷,大便溏薄,每遇风寒则 咳嗽气喘发作或加重,苔白薄,脉濡缓。 n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固表。 n方药: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党参、黄 芪、白术、山药,甘草健脾补肺;防风配黄 芪祛邪不伤正,黄芪得防风固表不留邪;陈 皮、半夏、茯苓、苏子化痰降气平喘。诸药 共奏补肺健脾,益气固表,化痰平喘之效。 肺肾两虚 n证候: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 稀色白,畏寒肢冷,腰膝酸痛,苔白而滑,脉 细无力。偏阴虚则午后颧红,五心烦热,咽干 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n治法:补益下元,纳气平喘。 n方药:生脉散加味。党参、麦冬、五味子补 肺养阴。偏阴虚合用六味地黄丸。萸肉、诃子 、山药滋阴敛液;功劳叶、银柴胡、鳖甲、乌 梅滋阴退热。偏阳虚同用肾气丸,附子、肉桂 、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补益下元,温肾纳 气;熟地、茯苓、山萸肉补养肾阴。 2、成药及简便方法治疗 n固本咳喘丸,化痰平喘片,复方蛤蚧散, 百合固金丸,消咳喘,息喘平,川贝枇杷膏 ,蛇胆川贝液,十味龙胆花颗粒。 n瓜蒌仁20g、川贝、杏仁、苏子、半夏、 桑 叶、麻黄各10g,水煎服。 n佛手、姜半夏各6g,砂糖等分,水煎服。 n扁柏10g、冬瓜皮10g、豆腐1块。用开水煎 出味后服下,每日1剂。 n夏枯草20g、法半夏10g、代赭石30g、车前 草30g,水煎服。 (三)非药物疗法 n针灸 取孔最、丰隆、肺俞、定喘、膻中等穴 。耳针取神门、平喘、肾上腺。 n艾灸 艾条温和灸足三里10分钟,石门5分钟, 以皮肤发红为度,早晚各1次。 n穴位敷贴 白芥子、玄胡、甘遂、细辛各12g 共研末。加姜汁调成膏状,贴肺俞、心俞、膈 俞穴位上,胶布固定46小时。初伏、中伏、 晚伏各1次。 n雾化吸入 鱼腥草、夏枯草、野菊花各500g, 加水蒸馏收集蒸馏液1000ml ,加氯化钠8.5g 。 用雾化仪雾化吸入。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 n急性发作期 n感染是主要矛盾,如病毒感染以中医辨证论 治为主; n如细菌感染,在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加敏感 抗生素。 n缓解期 n以中医扶正固本为主, n西医免疫增强剂也可应用。 n慢性迁延期 n以非特异性炎症为主, n病人咳、痰、喘症状突出, n以中医治疗为主,按辨证分别给予先祛邪后 扶正,或祛邪与扶正并举法治疗。 n必要时可给予止咳、化痰、平喘西药。 n久病多瘀,久病不愈者可加活血药。 八、预后及预防 n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预后尚好; n急性发作期如治疗不当,常可累及他脏,则预 后较差,甚至迁延不愈。 n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如耐寒锻炼,散步或练气功,坚持冷水浴等。 改善环境卫生,防止大气污染,戒烟。 n预防和治疗感冒。同时根治鼻炎、咽喉炎、慢 性扁桃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对预防本病发作有 重要意义。 n注意增减衣服,慎防外邪侵入,注意室内空气 流通,注意摄生调养。 九、新方新药研究 1、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扶正固本片 n号(黄芪、党参、补骨脂、白术、防风、云 苓、陈皮、半夏、甘草、紫河车)制成浸膏片, 每片0.3g,每日3次,每次4片,每年11月服至次 年3月份停,连服35年。适用于脾肺气虚,痰 湿未尽者。 n气阴两虚用号(党参、白术、麦冬、补骨脂 、茯苓、五味子、炙甘草,按比例制成水丸或浸 膏片)每片0.3g 。实验表明服药后患者痰菌酶含 量增加(P0.001),提示具有增强人体非特异 性抗体作用,对肺功能亦有明显改善。 2、补肾防喘片(温阳片与滋阴片) 温阳片:附子、生地、熟地、山药、淫羊 藿、补骨脂、菟丝子、陈皮; 滋阴片:生地、熟地、天冬、山药、黄精 、 女贞子、陈皮。 各型均服温阳片,每日3次,每次4片,治 程 中如出现口干、大便干等症状,加滋阴片 , 每日3次,每次4片,从每年9月开始服, 至 次年4月初,其余半年停药。 * n3、傅善儒用喘平胶襄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320例,疗效显著。方药:椒目油、半边莲各2份 ,鬼箭羽1份。制法:取鲜椒目粉碎,蒸馏取油 ,熬炼过滤;半边莲、鬼箭羽粉碎过筛,拌匀装 入胶襄,每粒约0.5g,每次68粒,每日3次, 10日为一疗程,连服5疗程。 n4、列康平用洋金花酊剂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18 例,总有效率90.7%。药物与方法:取洋金花15g 或其籽2025g 研为细末,倒入500ml纯60度粮 食白酒中摇匀,密封存放7日后再用。每次1 2ml,每日3次。500ml为一疗程。 * n5、贾锐等用十味贝砂散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359例。总有效率81.6%。 n药物及方法: 川贝50g、硼砂80g、胆星80g、橘红50g、 半夏、甘草、朱砂、各40g、麻黄30g、冰片 10g、共研细末灭菌后分装。 用量:12岁0.10.5g,36岁11.5g、7 15岁22.5g,16岁以上35g, 早晚食后温开水服。 * n6、范济平等用穴位针刺贴药治疗慢性支气 管炎1280例,总有效率84.1%。 n1号方用白芥子、地龙、细辛各30g,元胡、 甘遂20,冰片,樟脑各10g ,麝香1g 、附子 60g。2号方用上方去附子加天竺黄60 g。研为 细末,以姜汁调成糊状。 n针刺取双肺俞、心俞、膈俞、膻中,年老体 弱加肾俞。得气后出针,然后将药糊约2g 用 橡皮膏贴于上穴,24小时后取下,痛或痒甚可 提前取下。寒型用1号方,热型用2号方,入伏 开始治疗每伏贴1次。 * n7、王学东用阳和汤为主治疗老年顽固性咳喘 50例,炙麻黄20g、白芥子、地龙各15g、鹿角 片、细辛、五味子、炙冬花、干姜各10g、党 参24g、淫羊藿12g、熟地30g、肉桂5g, n咳甚加炙兜铃、天竺黄; n喘甚加葶苈子、苏子、莱菔子、紫石英; n痰多去党参,加胆南星、鲜竹沥; n喘而汗出加麻黄根、煅龙骨、煅牡蛎; n痛冷形寒加制附片; n心悸、胸闷加薤白、川朴; n浮肿加葶苈子;便溏加山药、补骨脂; * n8、渠敬文用蠲哮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n方药:葶苈子3060g,椒目1520g,款冬 花、射干、地龙、蝉蜕、桃仁各15g,白芥子、 全蝎、枳实、厚朴各15g,炙甘草5g,桑白皮 30g,送服参蛭蛤蚧散(吉林参60g,水蛭40g, 蛤蚧3对。研粉,每次6g,每日3次)。 n治疗喘息持续状态21例,总有效率为95.25% 。 n鲜紫河车漂洗净污血,切快炖食,或烤干研 末装胶襄,日服1.2g。 * n9、陈有泉等用治喘十三味汤 n麻黄、杏仁、陈皮、板蓝根、北沙参各10g 、茯苓20g,半夏、炙甘草、苏子、白芥子、 莱菔子各6g,瓜蒌皮15g、生姜片 n煎服(10天1个疗程)治疗慢性迁延期3000 例,其止咳、祛痰、平喘,清除哮鸣音的疗 效分别是98.6%、98.32%、94.42%、85.3%,总 有效为98%。 n动物实验证明,对离体气管给药约3分后, 平喘、祛痰作用显著。 * n10、刘慧芳用补肾健脾清肺平喘方 n川贝母、山萸肉、冬虫夏草、枳壳、葶苈 子、五味子、茯苓、麻黄、白果、蛤蚧、生 地、沙参、天冬 n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105例,总有 效率为89.52%。 十、本人经验 n急性发作期-疏风开肺汤(荆芥、白芷 、桔梗、甘草、厚朴、杏仁、浙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