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 第一节 我国职业危害监督管理 加强对职业危害的监测,目的在于预防和减少职 业性损 伤 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职业性损伤及早采取 措施,把职业性损 伤 降低到最小,确保劳动者的身体 健康,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一、三级预防 预防职业危害,可遵循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三道 防线)的原则。 (1)第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从根本上使人不接触职业危害 因素,如通过改革工艺,改进生产过程,改善劳动条件;采取各种预防措施 ,减少接触的量或接触水平,使作业环境达到安全卫生标准;对人群中的易 感者,定出就业禁忌症等。 (2)第二级预防是早期发现病损。在第一级预防失效,职 业危害因素已开始损及人的健康时,应及时发现,早期采取补救措施,如早 期治疗、调离有毒有害作业岗位、定期疗养等措施,防止病损的进一步发展 。要早期发现病损,实行体格检查和环境监测是很重要的。 (3)第三级预防是防止病损进一步恶化。对已患病者做 出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包括及时调离、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和并发症,促 进康复,延长寿命。 二、预防性卫生监督 为使新建、扩建、改建(包括技术改造项目)的工程项目 竣工后,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强度)符合卫 生标准,国务院多次颁发规定,以及各地区的卫生法规均要求做到 “ 三同时 ”,即生产设施的设计、施工、投产必须与有毒有害作业的防护 措施同时设汁、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卫生和劳动部门实行的监 督,称为预防性卫生监督。卫生监督部门要参加设计审查和工程验 收。 新建、扩建、改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在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中应 有职业卫生项目,内容包括工艺流程以及说明生产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有 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包括中间产物)、卫生 防护措施和预期效果、医疗保健设施等。卫生 、环保、安全部门分别或联合进行审查,同意后方能施工。在工 程项目竣工后,应报请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对尘毒等防护设施进行卫生学评价 ,并做出报告,如仍不符合卫生要求,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批准后方可投 产。 三、严格执行工业卫生标准 (一)生产性粉尘的卫生标准 防止粉尘危害是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防 止粉尘危害,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我围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防止矽尘危 害的政策、法令和办法。我国还规定了生产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 。其中规定,含有80以上游离SiO2的乍产性粉尘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 0.3 mgm3。并对其他粉尘(游离SiO2含量在10以上且不含有毒物质的矿 物性和动物、植物性粉尘)也作了相应的规定。 (二)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容许浓度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002)规定了327种有毒物质的容许 浓度。例如,工作场所空气中CO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 (三)噪声的卫生标准 工业企业生产车间或作业场所的噪声值不得超过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 准的规定。其中规定,丁业企业的生产场所中,每天接触噪声为8 h的 工种,工作地点的噪声标准为85 dB(A),现有工业企业经过努力暂时 达不到标准时,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 dB(A);对每天接触噪声不到8 h 的工种,根据企业种类和条件,噪声标准可相应放宽。 (四)温度的卫生标准 1高温作业的卫生标准 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21-2002)的规定,车间内工 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应按车间内外温差计算。其室内外温差的限度,应根 据各地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确定。 在工艺上以湿度为主要要求的空气调节车间内,如果车间内空气 湿度为60,车间温度以29为宜;湿度为70时, 车间温度以28为宜;湿度为80,车间温度以27 为宜。 2高温作业的分级标准 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一1997)规定了环境热强度大小分级,适用于 对高温作业实施劳动安全分级管理。 (五)放射性物质的卫生标准 放射防护规定(GBJ81974)规定了职业性放射性工作人员每年所受的最 大容许剂量当量,以及放射性工作场所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身体的不同器 官每年的限制剂量当量。 四、健康监护 健康监护就是通过各种医学检查和分析,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以便早 期发现健康损害的征象,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职业性损 伤 的发生和发展。健康监护 还可以为评价劳动条件及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提供资料,并且有助于发现新的 职业危害因素。 健康监护的基本内容包括 1健康检查健康检查、建立健康监护档 案和进行健康状况分析及劳动能力鉴定等。 健康检查分为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和职业病普查。 (1)就业前体检是指从事某种有毒有害作业前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可及时发 现就业禁忌症,明确就业人员能否从事该项作业或安排其他适当的工作;可获得基础 健康状况资料,为定期体检和动态观察提供自身对比资料。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2)定期体检是按一定时间间隔对有害作业劳动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可及时 发现职业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早期影响和可疑征象,以便及早做出诊断处理,防止病情 的发展和恶化;可检出高危人群,作为重点监护对象。 (3)职业病普查则是通过对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的人群普遍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借以发现该人群中患有某种职业病的患者或具有职业禁忌症的人员。 2健康状况分析 健康状况分析通常是对健康检查资料、门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职业病、与 工作有关的疾病以及外伤等的检出率、发病率和平均发病工龄等,可视分析资料的需 要而定。 3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能力鉴定是在健康检查和疾病诊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健康状况、病残程度 和代偿功能情况进行综合鉴定分析,评价其劳动能力,并予以妥善安置。这样可促进 患者病情早期康复,防止或减少后遗症和不良影响的发生。 第二节 矿山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职责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作业 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对企业职业 安全健康管理的职责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金属 非金属矿山企业应遵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职 责: (1)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设置或 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职业 危害防治工作。其成员并经安全监管部门组织 的职业健康培训。其次要定期对单位职工进行 相关安全健康培训。 (2)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 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 (3)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4)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如实将本单位的职业危害因 素向安全监管部门申报,并接受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对 于生产单位建设项目会引发危害的要实行“ 三同时 ”,制度和“ 预 评价 ”制度,并将预评价报告报送当地安监部门备案。并在验收 合格取得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验收批复文件后,方可投入生产和 使用。验收批复文件要报送建设项目所在地安全监管部门备案 。 (5)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 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 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 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6)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 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 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 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7)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 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 公布。每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 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定期检测、评价结 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如有职业危害强度或浓度不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 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治理。 (8)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 并在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 设备性能、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安全操作和维护注意事项、职业危害防护 措施等内容。 (9)任何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设备 或者材料;向生产经营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化学品等材料的,应当 提供中文说明书。 (10)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 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危害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 业危害的作业。 (11)生产经营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应当知悉其可能产生 的职业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对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技术、工艺、 材料、设备故意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其所造 成的职业危害后果承担责任。 (12)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 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从业 人员,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保 险费。 (13)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 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 员。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承担。为从业人员建立职 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 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15)生产经营单位发生职业危害事故,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者消除职业危害因素;及时 组织救治伤员且承担所需费用。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职业 危害事故。 (16)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健康安全许可证。 第三节 作业环境中的生产性粉尘 一、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生产环境空气 中的固体颗粒物。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影响劳动者身 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叫“ 气 溶胶 ”。由不稳定的气溶胶体经自然沉降而落于地面、 墙壁上的粉尘又被称为“ 落尘 ”或“ 降尘 ”。大气中的降 尘被看作为评价大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许多工农业生产过程中都能产生粉尘。例如,矿 石开采与爆破、矿石加工、开凿隧道、筑路、劈山等 ;金属冶炼中原料的准备,如矿石的粉碎、筛分、运 输等。在这些生产过程中,如果防尘措施不健全,均 有大量的生产性粉尘产生。 二、生产性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 危害: (1)尘肺:长期吸人某些较高浓度的生产性粉尘所引起的最常见的职业病 。 (2)中毒:由于吸入铅、砷、锰等毒性粉尘,在呼吸道溶解被吸收入血液 循环引起中毒。 (3)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有些粉尘如棉尘、毛尘、麻尘等,在吸入呼吸道 时附着于鼻腔、气管、支气管的黏膜上,长期局部的刺激作用和继发感染而 引发。 (4)皮肤疾患:粉尘落在皮肤上可堵塞皮脂腺、汗腺而引起皮肤干燥、继 发感染时,可形成粉刺、毛囊炎、脓皮病等;沥青粉尘可引起光感性皮炎; 有些纤维状结构的矿物性粉尘,如玻璃纤维和矿渣棉粉尘,长期作用于皮肤 可引起皮炎。也有一些腐蚀性和刺激性的粉尘,如铬、砷、石灰等粉尘,作 用于皮肤可引起某些皮肤病变和溃疡性皮炎。 (5)眼疾患:烟草粉尘、金属粉尘等,可引起角膜损伤,沥青粉尘可引起 眼睑水肿和光感性结膜炎。 (6)变态反应:某些粉尘,如大麻、棉花、对苯二胺等粉尘能引起变态反 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湿疹及偏头痛等。 (7)致癌作用:接触放射性矿物粉尘的工人易发生肺癌,石棉尘可引起胸 膜间皮瘤,铬酸盐、雄黄矿尘等可引起肺癌。 (8)其他作用:如铍及其化合物进入呼吸道,除引起急慢性炎症外,还可 引起肺的纤维增殖而导致肉芽肿及肺硬化。锰矿尘可引起肺炎等。 如果长期吸人生产性粉尘,最严重的是可以引起各种尘肺病。 三、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规定,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 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触粉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 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而划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 度等级。 (1)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是指生产性粉尘中含 有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比。其含量高低对矽肺的发 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标准中将其划分为4类:含量等于 或小于10的游离二氧化硅粉尘;含量为1050的游离二 氧化硅粉尘:含量为50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以及大于 80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2)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系指工人在一个工作日的接尘 时间内吸入含有生产性粉尘的空气总体积。在接触同一种性质 的生产性粉尘行业中,由于工人所处的生产条件不同,劳动强 度和接尘作业的持续时间差异悬殊,因而实际吸入到肺内的粉 尘亦不同。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生产性粉尘作业 危害程度共分为5级:0级、I级、级、级、级危害。 四、生产性粉尘的预防措施 (1)组织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关键。粉尘作业较多的 厂矿领导要有专人分管防尘事宜;建立和健全防尘机构,制定防尘工作计划 和必要的规章制度,切实贯彻综合防尘措施;建立粉尘监测制度,大型厂矿 应有专职测尘人员,医务人员应对测尘工作提出要求,定期检查并指导,做 到定时定点测尘,评价劳动条件改善情况和技术措施的效果。做好防尘的宣 传工作,从领导到广大职工,让大家都能了解粉尘的危害,根据自己的职责 和义务做好防尘工作。 (2)技术措施:技术措施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中心措施,主要在于治理 不符合防尘要求的产尘作业和操作,目的是消灭或减少生产性粉尘的产生、 逸散,以及尽可能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 (3)卫生保健措施:预防粉尘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第一步措施是消灭 或减少发生源,这是最根本的措施。其次是降低空气中粉尘的浓度。最后是 减少粉尘进入人体的机会,以及减轻粉尘的危害。卫生保健措施属于辅助预 防措施,但仍占有重要地位。 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对受到条件限制一时粉尘浓度达不到允许浓度标准的 作业,佩戴合适的防尘口罩就成为重要措施。防尘口罩要滤尘率、透气率高,重量轻 ,不影响工人视野及操作。开展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对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具有一 定意义。此外应注意个人卫生习惯,不吸烟,遵守防尘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未佩带防 尘口罩不上岗操作的制度。 就业前及定期体检。对新从事粉尘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健康检查,目的主要 是发现粉尘作业就业禁忌症及作为健康资料。定期体检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粉尘对健 康的损害,发现有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疾病应及时调离。 保证尘肺患者能得到合适的安排,享受国家政策允许的应有待遇,对其应进行 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 第四节 矿山工业毒物与防治措施 所谓毒物,是指进入机体后,与体液和细胞结构发生化学或生物物理变 化,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从而引起机体可逆性的或不可逆性的 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产生或使用的毒性物质,称 为工业毒物。 一、工业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在生产条件下,工业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而被吸收,经消 化道进人人体而被吸收的较少。 (1)呼吸道:工业毒物经呼吸道吸收,是最常见、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 。气态毒物,可由呼吸道直接进入人体肺泡,而烟、尘、雾的粒径小于5um ,特别是小于3um时,亦可直接被人体吸入肺泡。 (2)皮肤:皮肤吸收可以通过完整皮肤(表皮屏障)、毛囊及皮脂腺、汗腺 等被吸收。 (3)胃肠道:在工业生产中,毒物经胃肠道吸收引起中毒的机会很少。 一股是被毒物污染的手去拿食物吃,或将食物、餐具放在车间内被污染,或 误服等会造成这种情况;或者是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有部分粘附在鼻咽部或 混在其分泌物中,借吞咽动作而进人胃肠道。经胃肠道吸收的毒物,经肝脏 解毒后,分布到全身。 毒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毒物在酸性胃液中的溶解度。某 些脂溶性毒物和某些盐类,特别是氰化物,可经口腔黏膜直接吸收。 二、影响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 毒物造成机体中毒是有条件的,职业中毒的程度与特点取决于诸多因素。 1毒物本身的特性 (1)化学结构: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在体内可能参与和干扰的生理生 化过程。 (2)物理特性:毒物的溶解度、分散度、挥发度等物理特性与毒物的毒性 有密切的关系。 2毒物的浓度、剂量与接触时间。 3毒物的联合作用 生产环境中常同时存在多种毒物,两种或两种以上毒物对机体的相互作 用称为联合作用。 4生产环境和劳动强度 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中毒物的毒性作用比在常温条件下大,紫外线、噪声和 振动可增加某些毒物的毒害作用。体力劳动强度大时,机体的呼吸、循环加 快,可加速毒物的吸收;重体力劳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使机体对导致缺 氧的毒物更为敏感。 5个体状态 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生理变化、营养和免疫状况等。未成年人, 由于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及功能不够成熟。免疫功能降低或营养不良,对某 些毒物的抵抗能力减低等。 三、矿井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 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 (H2S)等。根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窒息性气体、 刺激性气体、毒性气体、爆炸性气体。 1窒息性气体 这种气体分单纯性和化学性两类。吸入窒息性气体出现的 症状,首先是呼吸加速,急需空气,精神反应性衰减,肌肉协 调性差,随后,判断能力出现故障,所有感觉丧失,运动失稳 ,迅速出现疲劳。随时间加长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虚脱(即躺 倒在地)、失去知觉,最后痉挛,深度昏迷而死亡。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化学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在矿井中主要是由炸药爆炸时产生的炮烟、柴油 机工作时产生的废气和井下失火引起坑木燃烧等产生。 2刺激性气体 这种气体与皮肤、眼睛角膜、呼吸道粘膜等组织接触时, 会引起炎症。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硫化氢、乙醛是井下最常 见的刺激性气体。其中二氧化氮会引起肺炎,对身体影响最大 。 3毒性气体 毒性气体进入组织后能破坏组织。一氧化氮、硫化氢及二氧化硫不仅具有刺激性而 且还有毒性。 (1)氮氧化物(NOx): 二氧化氮遇水后生成硝酸,对人的眼、鼻、呼吸道和肺部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以 致破坏肺组织,引起肺部水肿。 严重的支气管炎、呼吸困难、吐黄痰、发生肺水肿、呕吐等症状,以致很快死亡。 矿井中的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爆破时产生的炮烟、柴油机工作时的废气。 (2)硫化氢(H2S):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 硫化氢有很强的毒性,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我国矿山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空气中硫化氢含量不得超过0.00066。 (3)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强烈硫磺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空气比重为2.2,常存于 巷道底部,对眼睛有强烈刺激作用。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含量不断增加,是矿石自燃火灾的主要征兆之一。 外部器官受硫化氢、二氧化硫刺激时,眼晴可用1的硼酸水或明矾溶液冲洗,喉咙 可用苏打溶液、硼酸水及盐水漱口。 4爆炸性气体 例如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矿井内其他常见的爆炸性气体还有一氧化碳(爆炸界限 12.574)、硫化氢(爆炸界限444)。 四、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 在爆破、使用柴油机、发生火灾爆炸、木材的腐烂、 硫铁矿石的氧化分解、向积水区打钻等情况下产生的。 (一)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其防治 1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 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气及水蒸 气。爆破还生成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及氮氧化物。 2爆破产生的有害气体的防治 爆破后,人员预先撤至新鲜风流中,机械通风,必须 供给足够的风量。 有些炮烟毒气可能被封闭在采落的岩石中,装载时则 释放出来,此时洒以适当的水,就可以将这些气体大部分 排出。 爆破作业时应采用最大直径的炸药;已明显变质或损坏的炸药不得使用 ;不得去除炸药的外部药筒;炮眼装药不得过多;纸张和其他可燃物不得添 加在装药中,应避免仅引起燃烧而不能起爆的一切可能;炮眼中有水时应使 用适当的防水炸药;装药只许用非燃性炮泥堵眼。 (二)柴油机产生的有害气体及其防治 1柴油机废气的排放 不完全燃烧或非标准燃油一空气混合和氧化 的情况下,排气中还含有1剩余未燃尽的碳氢化 合物、部分氧化的碳氢化合物(包括有气味的乙醛 )、一氧化碳、尘烟(粒子状)、氮氧化物及二氧化 硫。 2对柴油机排放废气的控制 (1)通风稀释。 (2)减少柴油机的有害气体排放。排气再循环 、水涤气器、催化净化器、排气过滤器等可以减 少氮氧化物的释放。 3柴油设备的维护 五、特殊矿藏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治 (一)金属矿的危害与防治 1铅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在开采铅矿的过程中,铅中毒是最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铅还可以由被它污染的手指带进消化道。另一部分通过肝脏由胆 汁排到肠内,随粪便排出。小部分随唾液、乳汁等排出。铅类一般不 经皮肤侵入体内。 长期过量的吸收,在体内蓄积,就会产生铅中毒。 铅及其化合物可作用于全身的各个系统: (1)神经系统:神经衰弱,手足麻木,中毒性脑病,严重的会使整个中 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 (2)消化系统:铅中毒往往会引起消化不良、腹部绞痛等,牙齿会 出现铅线。 (3)血液系统:中度以上的铅中毒,会引起轻度心悸、气短。接触 大剂量铅,会引起急性中毒,出现较严重的贫血。 (4)其他病变:女工常常会引起妇女科疾病,甚至发生流产及早产 等,女工哺乳期铅中毒,会通过乳汁排铅而影响婴儿发育。 2锰及其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治 锰普遍存在于自然界,锰的化合物约有60多种。锰主 要以粉尘和蒸汽的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引起中毒,经皮 肤吸收的量极少。 主要经消化道随胆汁排入肠道,97以上的锰经由粪便 排出,也有少量从尿、乳汁、汗液以及毛发排出。最短的 为半年,最长的为1015年。 锰中毒按程度划分如下: (1)轻度中毒:其特点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表现为神 经衰弱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精神萎糜、情绪易变、四肢 麻木或疼痛等。 (2)中度中毒:上述各种症状加重外,还出现语言错乱、动 作笨拙等。 (3)重度中毒:除了上述两种症状加重外,会出现步态异常 (例如“雄鸡式”步态)、手指挛缩、动作失调、震颤、字越 写越小,语言障碍、含糊不清、语句不连贯,表情呆板、 记忆力显著减退、智力低下、有冲动行为。 (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危害与防治 1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 砷又称为“砒”,其氧化物三氧化二砷,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砒霜 ”。但它的化合物,如氧化物、盐类及有机化合物都有剧毒。 砷的氧化物和盐类,以粉尘或雾滴的形式,经呼吸道、消化道或 皮肤进入人体内。 长期吸人高浓度含砷化合物粉尘或气体,会使人发生慢性职业中毒, 中毒危害是多方面的: (1)神经系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四肢无力等等。 (2)消化系统: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腹疼、腹泻、牙龈炎等等 。 (3)皮肤:各种类型的皮炎、表皮溃疡、青铜色的色素沉着等,妇 女尤为严重。 (4)粘膜:鼻出血、鼻粘膜糜烂穿孔、结膜炎、喉炎、支气管炎等 等。 (5)毛发:过早发白和脱落。 (6)指甲:失去光泽、变薄、变脆、易受损。 2磷及其化合物的危害和防治 磷有黄磷(或称白磷)、红磷(也称赤磷)、黑磷和紫磷,前两种较为 常见,其中黄磷毒性较大。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骨骼系统:导致骨骼缺钙,并阻碍体内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正 常进行,因而骨变疏松发脆。 (2)神经系统:头痛、头昏、失眠,乏力等症状。 (3)消化系统:口臭、恶心。 (4)贫血,肝大。 (5) 精神错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鲁山消防知识培训课件学校
- 济南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 电解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工程造价评审咨询服务方案
- 工程施工监理合同
- sct考试试题及答案
- 福建省泉州市四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电瓶车驾驶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25学年北京市平谷区北京版 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北医大CT诊断考试卷及答案
- 煤矿通风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特种设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A证考试试题(200题)含答案
- 销售公司红线管理制度
- 创新园管理制度
- 阿尔兹海默症康复护理
- 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兴趣小组计划
- DB51T 2245-2016 四川省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
- 《年产15万吨苯酚的工艺流程设计》21000字
- 土地信息系统试题及答案
- 肾切除患者护理疑难病例
- 名人传课件完整版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