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_第1页
燃煤锅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_第2页
燃煤锅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_第3页
燃煤锅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3卷第 1 期 2 0 1 0年 1月 煤 炭 转 化 C( ) AL C( ) NVERSI ON Vo1 33 No 1 J a n 2 0 1 o 燃煤锅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与数值模拟 张代 生 张 力 蒲 舸。 王 炯 摘要将低 效 率的燃煤 锅 炉改烧低 热值煤 层 气是 一项很 好 的 节 能减排 措 施 燃煤 锅 炉 改烧 低 热值煤层 气后 , 对炉膛 内流 动及燃 烧过程进 行 了燃烧 试验和 三 维数 值模 拟 , 分析 了燃 煤锅 炉改烧 煤层 气后炉内流动及燃烧特性 , 并预测了炉膛 内流场、 温度场和甲烷组分的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 燃 煤链 条炉改 烧低热值 煤层 气后 , 流动和 燃烧状 况 良好 , 锅 炉效率 比 燃煤 时提 高 了 2 5 5 炉膛上 部 形成 回流 区; 额定 负荷 时, C H 浓度 下降 最慢 , 整 个炉膛 的 火焰充 满度较好 关 键词低热值 煤层 气 , 气体 燃烧 , 燃烧试 验 , 数值 模拟 中图分类号 TK 2 2 4 1 l 0 引 言 煤 层气 是一种 存在 于煤层及 其 围岩 中的 自储式 天然气 , 其所含主要可燃成分是 C H _ 1 , 其余是 N 和 C O : 等不可燃气体, 是一种清洁燃料 长期以来 , 我 国的低热值 煤层气 一直被 作为 有害气 体排放 到大 气 中, 造 成极大 的 能源 浪 费 和环 境破 坏 因此 , 开 展 低热值煤层气转化利用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为 了 回收利 用可燃 低热值 煤层气 , 解决 环境 污 染 问题 , 将 煤矿 附近 现有 低 效率 的燃 煤链 条 炉 改烧 煤层 气是一项 很好 的节 能 减排 措施 将燃 煤 锅 炉 改 烧低热 值煤层 气 , 炉 膛 内流 动和 燃 烧 过程 发 生很 大 的变化 为了研究燃煤锅改烧低热值煤层气后炉 内 流动 和燃 烧特 性 , 有 必 要 对 炉 内流 动 和燃 烧过 程 进 行研究 笔者对燃煤链条炉改烧低热值煤层气后炉 内流动 和燃 烧 过 程 进 行 了燃 烧 试 验 和 三维 数 值 模 拟 , 分析 了炉膛 内流场 和温度 场 的分 布情况 1 燃烧试验 与数值模拟 1 1 试 验锅 炉 试验 对象 为一 台型 号 为 D Z L 4 1 2 5 一A型 燃 煤链条 炉 改造 设计 是将锅 炉 的给煤装 置 、 传动 装 置 以及除渣 装置拆 除 , 在炉排 上铺设 两层耐 火砖 , 并 且增 加防爆 门 在原 炉膛前 布置 稳燃 室 , 增加 送风 系 统 、 引风系统 和燃烧 器 自动点火 与火焰 监测 系统 锅 炉前墙对称布置两 台低热值煤层燃烧器( 见 图 1 ) , 水平间距为 0 8 m 煤层气通过燃烧器中心管进入燃 C lb e d me t h a n e n o bl e s 薯 图 1 燃烧器结构 Fi g 1 St r u c t ur e o f t h e bu r n e r 烧室 , 空气通过 中心 管周围 1 2根直 管进入燃烧 室 ( 见 图 2 ) 整个 炉膛长 2 0 m, 宽 1 5 m I n kt 0 f g a s 图 2喷嘴 布置 Fi g 2 La yo ut of t he n o z z l e s 试 验所 采 用 的 燃 料 为 甲烷 含 量 3 O 3 6 的 煤层 气 锅炉满 负荷 运行 时 , 单 台燃烧 器每小 时消耗 煤层气 5 0 0 m。 , 改 造后 的燃气 锅炉 为负压 燃烧 1 2数值 方法 炉 内燃 气 燃 烧是 一 个复 杂 的物 理 化学 过程 , 涉 及到流体流动 、 传热传质和燃烧等多个过程 【 2 燃料 为混合燃料 , 其 中CH 体积 比为 3 5 , N。 的体积比 * 重庆市重大科技攻关项 目( C S T C, 2 0 0 8 AC 2 0 5 1 ) 1 )硕士生 ; 2 )博士 、 教授 ; 3 )博士、 副教授 ; 4 )博士生 , 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 , 4 0 0 0 3 0 重庆 收稿 日期 : 2 0 0 9 0 9 2 2 ; 修 回日期 : 2 0 0 9 1 O 一 2 6 第 l 期 张代生等 燃煤 锅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 与数 值模 拟 4 9 为 6 5 9 6 , 燃气 低 位 热 值 为 1 0 7 7 2 k J m。 湍 流 流 动 模 型采用 标准 的 双 方 程 模 型 “ , 燃 烧 模 型采 用 有 限速率 化 学 反 应 模 型 , 选 用 P1模 型 模 拟 辐 射 换热 对燃 烧 的 影 响 L 6 标 准 的 e模 型 常 数 取 值 如 下 : Cl = 1 4 4, C2 一1 9 2, 志 一1 0, 一1 2 网格是数值计算的基础 , 网格质量 的好坏直接 影响到数值解的计算精度 为减少计算单元以及 考虑 到计 算 的稳定 性 和 收敛 性 , 将 整 个 炉膛 分 成 三 个部 分 考虑 到稳燃 室 的结 构较 为 复杂 , 流 动变 化剧 烈 , 不规则 结 构较 多 , 该 部位 的 网格 比较 密 , 需 要 的 节点数 目较多, 对此区域采用非结构化 四面体网格 炉膛 区域 采 用 结构 化 六 面 体 网格 , 并 设 定 交接 面 将非 结构 化 网格 和结 构 化 网格 相 连 , 总 网格 数 约 为 3 9万个 煤层气及空气入 口采用速度入口条件( 见表 1 ) , 表 1煤层气和空气入 口速 度 Ta bl e 1 I nl e t ve l o c i t y of c oa l b e d me t ha n e a nd ai r He a t l o a d Ga s ( m s 一 ) Ai r ( m s ) 1 00 16 3 409 7 5 1 2 2 3 0 6 5 0 8 2 2 0 5 2 5 4 1 1 0 3 出 口采用 压 力 出 口条 件 , 出 口表 压 为 一 2 O P a 对 布 置 水冷 壁 的壁 面采 用 无 滑 移 定壁 温 条 件 , 壁 面 温度 为 5 l 0 K, 前墙 、 挡火 墙 壁面 以及 炉 膛底 面采 用 绝热 壁 面 数 值模 拟 采 用 三 维 稳 态 计 算 , 压 力一 速 度 耦合采用 S I MP L E方法 1 采用有限体积法来离散 微分 方程 , 动 量 方程 采 用 QUI C K 格式 , 其他 方 程均 采用 二 阶迎 风 格 式 1 过 剩 空气 系 数 选 取 为 1 O 5 , 入 口流体 温 度取 为 3 0 0 K 2 结果 与讨论 2 1 燃 烧试 验分 析 燃 煤链 条 炉 改 烧 低热 值 煤 层 气 后 , 进 行 了煤 层 气燃 烧试 验 通 过试验 可 知 , 该 锅 炉燃 烧低 热值 煤层 气 后均 达到 了额 定 工 况 下 的 设计 参 数 炉 膛 内火焰 长 度为 2 3 m, 火 焰 宽 度 为 0 7 5 m, 火 焰 充 满 度 较 好 , 火焰 最高 温度 为 1 5 3 5 K 燃烧 器 出 口附 近 和侧 墙 观火 孔处 温 度分别 为 1 2 8 6 K 和 1 4 8 1 K, 排 烟 温 度 为 1 3 2。C, 排烟 热 损 失 为 8 0 5 9 6 排 烟 处 C O。和 O 的含 量 分 别 为 8 7 5 和 6 3 6 燃 烧 效 率 为 9 9 4 , 锅 炉 效 率 为 8 7 5 , 与 燃 煤 时相 比锅 炉 效 率 提高 了 2 5 5 2 2炉 内流 场 分析 燃煤链条炉改烧低浓度煤层气后 , 炉膛结构发 生 了 变化 为 了分 析 炉 内流动 特 性 , 1 0 0 热 负荷 条 件 下对 炉 内速 度场进 行 了分 析 1 0 0 热负 荷下 炉膛 中心截 面速 度矢 量见 图 3 由图 3可知 , 锅 炉改烧 煤 图 3炉 膛 中心 截 面速 度 矢 量 Fi g 3 Ve c t or v e l o c i t y di s t r i b ut i on of c e n t e r s e c t i o n 层气 后 , 在炉 膛 的上部 均 形成稳 定 的 回流 区 回流 区 具有较强的卷吸高温烟气的作用 , 有利 于加快煤层 气和空气的混合, 提高升温速率 , 保持着火稳定l 3 , 同时 回流 区卷 吸周 围 高 温 烟气 , 加热 火 焰 根 部 未 燃 气体 不 同热 负荷 下炉 膛 中心轴 线 上轴 向速 度分布 见 图 4 由 图4 可 知 , 1 0 0 和 7 5 热 负 荷 下 射 流 速 度 图 4不同热负荷下炉膛轴 向速度 分布 Fi g 4 Di s t r i bu t i o n o f ax i a l v e l oc i t y a t di f f e r e nt he a t l oa d 1 0 0 ; 口 7 5 ; + 5 O ; 2 5 在 2 3 m左 右 衰减 到 l 0 m s , 5 0 热 负荷 时射 流速 度在 1 2 m 左 右衰 减到 1 0 m s , 2 5 热负 荷 时射 流 速度 在 0 9 m 左 右 已 经 衰 减 到 了 1 0 m s以 下 1 0 0 和 7 5 热负 荷 时速度 峰值 均 出现 在 0 5 m 处 左 右 , 速度 峰值 分别 为 5 2 5 6 m s 和 4 O 7 5 m s ; 随 着 负荷 的降低 , 轴 向速度 的峰值逐 渐 降低 , 2 5 热负 荷时轴 向速度峰值降至 l 3 3 4 m s 2 3炉 内温度 场分 布 炉 膛 温 度 分 布 能 判 断炉 膛 内煤 层 气 的 燃 烧 状 况 1 0 0 9 6 热 负荷 时 炉膛 中心 截面 温度 场 的分布 见第 5 O页 图 5 由图 5可 知 , 锅 炉 改 烧煤 层 气 后 , 整个 炉 膛 高温区集 中在火焰 区即炉膛高度下方1 3 处 , 即 5 O 煤炭转 化 图 5炉 膛 温 度 场 分 布 ( 单 位 : K) Fi g 5 Te mpe r a t u r e d i s t r i bu t i on of f u r n a c e( u ni t : K) 燃烧反应最为剧烈 的区域 , 火焰 中心温度为 1 5 5 7 K 温度 沿着燃烧 器 出 口轴 向方 向逐 渐 降低 , 炉 膛 出 口 处烟气 温度 约为 8 5 0 K 炉 膛 上部 存 在 一 个 明显 的 低 温区 , 这是 因为 此 处 流动 速 度较 低 , 换 热 比较 弱 与改造 前燃煤 相 比 , 炉 膛 出 口烟温 提 高 了 约 3 O K 同时 由于煤层 气对 炉膛 换 热 面 的 沾污 系 数 比煤 低 , 炉膛换 热面 的受 热效 果优 于改造 前 沿燃烧 器 出 口依次 取 2 5个截 面 , 按质 量加权 平 均求 得每个 截面 的平 均 温 度 , 得 到不 同热 负荷 炉 膛 温度 沿轴 向的分 布( 见 图 6 ) 由图 6可 知 , 随着 热负 1 l 1 i l 图 6 不 l司热 负 荷 F炉 膛 轴 向 温 度 分 布 Fi g 6 Di s t r i b ut i o n o f a xi a l t e mp e r a t ur e a t di f f e r e n t h e a t l o a d 一 一 2 5 ; 5 O ; + 7 5 ; 口 1 0 0 荷的降低 , 炉膛温度的峰值逐渐降低 , 且温度峰值明 显前移 1 0 0 9 6 热负荷时温度峰值 出现在 1 0 m处, 原 因是此 时的燃烧 方 式 属 于 扩散 燃 烧 , 燃料 和 空 气 混合 时 间大大超 过化 学反应 时间 , 燃 烧推 迟 , 火焰 拉 得较 长 当 热 负 荷 降 到 2 5 时 , 温 度 峰 值 出 现 在 0 6 m 处 , 距 离燃烧 器喷 口最短 , 这是 因为决定 燃 烧 反应 的时 间几乎 只是 化 学反 应 的 速度 , 在 较 短距 离 就达 到很高 的 燃烧 温 度 【 1 钉四种 热 负 荷 下 , 在 达 到 温度峰值 前 , 温度上 升均 十分迅速 相对 于其他 三种 负 荷 , 1 0 0 热 负 荷 时 温 度 上 升 较 慢 这 是 由 于 1 O 0 热负荷时会造成局部区域甲烷浓度过高, 而甲 烷浓 度高 的 区域 和燃 烧 产 物较 集 中的 区域 , 混 合 比 热容总是很大, 比热容的增加显 著地减缓 了火焰温 度 的增加 当温度 达到 峰值 以后 , 炉膛 温度均 缓慢下 降 出 口温 度随热 负荷 的下降 而降低 , 2 5 热 负荷 时 出口温度最 低 为 9 1 7 K 锅 炉炉膛 出 口烟气 温度是 锅炉设 计 和运 行 中的 一 个重要参数 , 是炉膛 内辐射传热和对流烟道内烟 气 对 流传热 的分界 为此 进行实 验 , 测定 炉膛 出 口的 烟 气 温度。 实 验 中 , 在炉膛 出 口处 布置 温度 测点 , 利 用热 电偶测 量炉膛 出口的温度值 , 结果见 图 7 图 7 炉 膛 出 口平 均 温 度 Fi g 7 M e a n o ut l e t t e mpe r a t ur e o f t he f ur n a c e Nu me r i c a 1 s i mu l a t i o n; Ex p e r i me n 由图 7可知 , 锅炉改烧煤层气后 , 测量值略低于 模 拟值 热偏差 分别 为 8 K2 3 K 这是 由于数 值模 拟过程中, 忽略了壁面沾污和漏风等因素的影响 , 而 这 些 因素对炉膛 出 口烟 气温 度 有 很 大 的影 响 随着 负 荷 的增 大 , 烟气 的流速增 快 , 漏 风对 出 口烟 温 的影 响 也加大 ; 另外 , 对 于 高 温烟 气 测 量 , 由于有 辐 射传 热 的影 响 , 有 一定 的测量 误差 2 4炉 内 甲烷 组分 分布 燃 料体 积浓度 的降低 预示 着燃烧 反应 的进行程 度 炉膛 结构 优化后 , 四种 负荷 下 甲烷 沿炉膛 轴 向的 分布情况 见 图 8 图 8不同热负荷下甲烷炉膛轴 向的分布 Fi g 8 Di s t r i b ut i o n o f me t ha n e c o nc e nt r at i o n a t di f f e r e nt h e a t l oa d 1 0 O ; 7 5 ; + 5 O ; 口 2 5 由图 8可知, 随着热负荷 的降低 , C H 体积浓 度均呈下 降趋 势 1 0 0 负 荷时 , CH 浓度下 降最 慢 , 1 9 m 处 下 降 至 0 4 5 9 , 说 明 1 0 0 负荷 时 火 第 1 期 张代生等燃煤锅 炉改烧煤层气燃烧试验 与数值模拟 5 1 焰燃 尽 距离 较长 , 整个 炉膛 的火焰 充 满度 较好 2 5 负荷 时 , C H 浓 度 下 降 最 快 , 在 1 0 m 处 下 降 至 0 3 7 2 , 说 明此 时在 燃烧 器 出 口附近 煤层 气 已经 开 始反 应 , 燃烧 火焰 较短 3 结 论 1 )燃 煤 链 条炉改 烧煤 层 气 , 四种热 负 荷 下 炉膛 1 E 2 3 4 5 6 7 8 9 I O 1 2 3 4 内流动 和燃 烧状 况 良好 额定 工 况下 , 锅炉 燃烧 效率 为 9 9 3 60 , 锅 炉效 率为 8 7 5 O 6o 2 )炉 膛 上部 产 生 回流 区 , 加 强 了 烟气 的扰 动 随 着热 负荷 的 降低 , 炉膛 温度 有所 降低 炉膛 最 高温 度逐渐减小 , 且温度峰值出现的位置逐渐前移 3 )1 0 0 热 负荷 时 , C H 浓 度下 降 最慢 , 火焰 燃 尽距 离较 长 , 整个 炉膛 的火 焰 充满度 较 好 参 考 文 献 张艳 , 张永发 , 张国杰 含氧煤层气脱氧过程中硫化物的脱氧特性 J 煤炭转化 , 2 0 0 9 , 3 2 ( 1 ) : 6 8 7 1 吴德飞, 毛羽, 江华 等 复杂结构气体燃烧器三维流场和燃烧状况数值模拟 J 石 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 2 0 0 3 ( 2 7 ) : 9 3 9 7 I i J , Ch o u SK , Ya n gW M e t a1 A Nume r i c a l S t u d y o n P r e mi x e dM i c r o c o m b u s t i o n o f CH 4 a i rMi x t u r e : Ef f e c t s o fC o m b u s t o r S i z e , Ge o me t r y a n d B o u n d a r y C o n d i t i o n s o i l F l a me Te mp e r a t u r e J C h e m E n g J , 2 0 0 9 , 5 4 : 2 1 3 - 2 2 2 I , i a k o s H H, F o u n t i M A, Ma r k a t o s N C Mo d e l i n g o f S t r e t c h e d Na t u r a l Ga s Dif f u s i o n F l a me s J Ap p l i e d Ma t h e ma t i c a l M o d e l l i n g, 2 0 0 0( 2 4 ): 4 1 9 4 3 5 C o l l a z o J , P o r t e i r o J , P a t i D e t a 1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a l Va l i d a t i o n o f a Me t h a n o l B u r n e r J F u e l , 2 0 0 9 , 8 8 : 3 2 6 3 3 4 Ko n t og e o r g o s D A Ke r a m i d a E P, Fo u nt i M AAs s e s me n t o f Si mp l i f i e d Th e r ma l Ra d i a t ion M o d e l s f o r En gi n e e r i n g Ca c u l a t i o n s i n N a t u r a l Ga s f i r e d F u r n a c e J He a t a n d Ma s s Tr a n s f e r , 2 0 0 7 ( 5 0 ) : 5 2 6 0 5 2 6 8 L i n d s t e d t R P, Va o s E M Tr a n s p o r t e d P DF Mo d e l i n g o f Hi g h r e y n o l d s n u mb e r P r e mi x e d Tu r b u l e n t F l a me s J C o mb u s t i o n a n d Fl a me , 2 0 06, 1 4 5: 4 9 5 - 51 1 潘维 , 池作和, 斯东波 2 0 0 Mw 四角切 圆燃烧锅炉改造工况数值模拟口 中国电机工程 学报, 2 0 0 5 , 2 5 : 1 1 0 - 1 1 5 潘维 , 池作和, 斯东波等 四角切圆燃 烧锅炉炉膛网格生成方法的研究 J 动力工程 , 2 0 0 5 ( 3 ) : 2 5 9 3 6 3 梁晓宏, 樊建 人 , 岑可法 w 型火焰煤粉 锅 炉炉 内三维 流动 和燃 烧过 程 的数 值模 拟 刀 中 国电机工程 学报 , 1 9 9 7 , 1 7 ( 7 ) : 2 4 3 2 4 7 潘维 , 池作和 , 李戈等 四角切圆燃烧锅炉燃烧和污染物配风数值模拟 J 浙江大学学报 , 2 0 0 4 ( 6 ) : 7 6 2 7 6 4 董小瑞 , 刘汉涛 1 2 5 Mw 煤粉炉 内分级燃烧 的数值模拟 J 煤炭转化, 2 0 0 8 , 3 1 ( 1 ) : 6 6 7 0 陶文铨 数值传热学 M 西安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 2 0 0 1 唐强 , 罗渝东 , 张力等 低热值煤层气燃烧器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的数值模拟 J 动力工程 , 2 0 0 7 , 2 7 : 3 4 4 3 4 8 EXPERI M ENTAL S TUDY AND NUM ERI CAL S I M ULATI oN oN CoM BUS TI NG CoAL BED M ETHANE l N CoAL Fl RED BoI LER Zha n g Da i s h e ng Zh a ng Li Pu Ge a n d W a n g Ji o ng ( I n s t i t u t e o f Po we r En gi n e e r i n g,C h o n gq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4 0 0 0 3 0 C h o n g q i n g) ABS TRACT Th e l o w e f f i c i e nc y c o a l bu r ni n g c ha i n 1 i n k s t o v e c on ve r t e d t o bu r n l o w h e a t v a l ue c oa l be d me t h a ne i s a n e ne r g y s a vi n g a nd e m i s s i o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