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吸入技术在儿科的使用课件_第1页
雾化吸入技术在儿科的使用课件_第2页
雾化吸入技术在儿科的使用课件_第3页
雾化吸入技术在儿科的使用课件_第4页
雾化吸入技术在儿科的使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雾化吸入技术在儿科的使用 襄阳市妇幼保健院暨儿童医院 安全 有效 方便 适应范围广 避免吃药、肌注和输液带来的药物不良反应,以 及儿童对吃药、肌注和输液的恐惧。 治疗方法简便,患者依从性好 为许多循证医学资料证实有效,亦为GINA和中国 儿童哮喘防治指南所推荐 可普遍用于各种常见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 、急性喉炎、婴幼儿急性喘息(包括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感 染后气道反应性炎症、哮吼、感染后咳嗽等疾病 经济 与静脉输液相比更为经济、实惠,减少治疗疾病 的相对费用 一、吸入治疗的优势 药物直达肺 部 快速起效 副作用更小 给药剂量更 小 一些药物仅 吸入给药时 有效 血循环 血循环 肺 肺 口服 注射 吸入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 雾化吸入的操作流程和细节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1.核对 核对内容 u医嘱 u药物 u患者 要点说明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2.评估 评估的内容 患者:年龄、病情 、意识状态、呼吸及 痰液、过敏史等 自理及排痰情况 对雾化的认识及合 作程度 评估的结果 1.选择合适的吸入方式; 2.选择合适的吸入时机; 3.选择合适的体位; 4.解决:先吸痰还是先雾 化的问题; 5.决定健康教育的内容及 要点 评估后的处理: 1.过敏史 对药物过敏的婴幼儿禁用。 2.家长对雾化吸入的认识和合作程度 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讲解,取得家长的 配合,有利于雾化吸入的实施,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患儿病情、意识状态 u宜选择在喂哺至少30min后进行,防止因吸入后排痰 或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 u患儿哭闹是加重缺氧的重要因素,宜先镇静后雾化吸 入。 4. 呼吸及痰液 u当患儿喉间有痰鸣时及时吸痰,防止窒息。 u鼻塞者,应先行鼻腔冲洗,保持鼻道通畅,防止窒息 ,亦可增加药物的吸收。 u必要时听诊呼吸音及肺部啰音进行评估,便于前后对 比来判断雾化。 5.雾化罐喷头的选择 u 雾化罐的喷头分面罩式和口含式二种,面罩式喷头可使药物到达 呼吸系统所有区域,而口含式喷头可使药物更多地沉积在呼吸道 深部。不同年龄的患儿应选择不同的雾化口器。 u 一般病情轻、中度的年长儿由于比较配合,可选用口含式喷头。 u 对于年幼患儿或病情较重的年长儿,则需选用面罩式喷头。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3.告知 告知内容 原因 操作方法 药物作用 可能出现的不适 配合方法 要点说明 重视告知 做好家长的教育 “磨刀不误砍柴工”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4.准备 l 对于不能自行排痰者,必要时备好吸痰装置; l 痰多者,应先吸痰再雾化; l 有鼻腔分泌物者,应先鼻腔冲洗再雾化。 要点说明 准备细节问题: 1、选择体位 u最好选择坐位,有利于吸入药物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 泡。 u仰卧位由于潮气量减少,不利于吸入治疗。 u对于不能采取坐位的,应抬高头部与胸部30度,可使膈肌 下移,增大气体交换量,提高呼吸浓度,有利于药物在终 末支气管沉降。 2、雾化罐(器) u选择性能好的雾化罐以保证雾滴的大小。 u对新开启使用的雾化罐因在生产过程中,管腔内会残留有 异味,易诱发喘息发作或不适,故应在使用前用空气或氧气 吹3-5 min。 u对多次重复使用的雾化罐应先做其雾滴的大小的检测。 雾化罐(器)简便检测方法 在药杯内加入1-2ml生理盐水,启动压缩泵(氧气 ),在喷头前20-30cm处垂直放置一张纸或一面镜子 ,如果纸张湿润或镜子表面形成水雾,则表明所产生 的雾滴过大,需更换雾化罐。 3、压缩泵 u应检测仪器性能是否良好,泵出的压缩空气是否 达标,以保证压缩空气的压力充足。 u定期检查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内芯,建议定期更换 ,发现不洁及时更换。 4、氧气装置 u为了使用安全,禁止利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进行雾 化吸入治疗; u根据雾化罐的使用说明书,可承受0.1-0.2mpa的 压力,且雾化吸入时为防止药液稀释不需要湿化,故 可选用氧气压力表进行雾化吸入。 装置的选择 雾化吸入操作流程5.实施 要点说明 l 各部件连接紧密,无漏气 l 注意用氧安全 l 氧气湿化瓶不能有水,以防 瓶内液体进入雾化器稀释药 物 l 雾化吸入的口含嘴和雾化器 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l 禁止利用浮标式氧气吸入器 进行雾化吸入治疗SFDA 实施中问题的处理 1、雾化罐雾量过小或不出雾 u 检查雾化罐的喷雾口是否堵塞; u 氧气作为驱动力时,注意是否因为氧气流速过低或漏气, 而导致雾速低,流量减少; u 雾化罐一定要保持与地面垂直,倾斜也可导致不出雾。 1、雾化吸入过程中的病情观察 u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喘憋有无减轻,有无咳嗽、哭 吵等。 u如咳嗽剧烈时,可暂停吸入,拍背或帮助先喝杯水,等其咳 嗽缓解后再进行; u如患儿哭闹厉害的婴幼儿应注意观察其面色,可先暂停治疗 ,可让其安静后再进行治疗。 雾化吸入的注意事项 1、定期消毒雾化器,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2、定期更换雾化器,保证有效输出量。 3、支气管痉挛严重时,避免超常剂量使用B受体激动剂,以防 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4、少数患者雾化吸入后,不仅未出现支气管舒张,反而诱发支 气管痉挛。即所谓“治疗矛盾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药液低 渗、防腐剂诱发、气雾温度过低或对药液过敏,应寻找原因 ,注意避免。 5、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不宜作雾化吸入;油性制 剂也不能以吸入方式给药,否则可引起脂质性肺炎。 6、使用氧气驱动雾化时,应注意用氧安全,禁止在有氧 附近吸烟或燃明火。 7、雾化前尽量不进食,避免雾化吸入过程中气雾刺激引 起呕吐。 8、如使用面罩吸入,宜选用密闭式面罩。 9、最好在安静状态下吸入。 10、吸入糖皮质激素,使用面罩吸药时,在吸药前不能涂抹油 性面霜,吸药后立即清洗脸部,减少经皮肤吸入的药量。雾 化吸入时,勿将雾喷到眼睛,要防止药物进入眼睛。吸药后 应及时漱口,以减少药物在口咽部的停留。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 临床常用的雾化吸入药物 一、用药误区 (一)药物配伍稳定就可雾化 虽然有些药物可以稳定配伍,但是混合后其空气 动力学特性可能改变,温度、配置后储存时间、混合后 雾化杯中液体量的增大都可能影响雾化效果。 杨媛华,雾化吸入给药:现状与误区,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12月10日,A5 (二)静脉药物当雾化吸入药物使用 1、糖皮质激素注射剂型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雾化颗粒大,达不到3-5um的有效颗粒,只能沉积在大气道; 无亲脂性基团,与糖皮质激素的受体亲和力较低,局部抗炎 作用弱; 亲水性较大,与气道黏膜组织结合较少,肺内沉积率低,很 难产生疗效。 杨媛华,雾化吸入给药:现状与误区,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12月10日,A5 2、庆大霉素 属碱性、水溶性抗生素,有一定局限性; 动物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对气道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又会对 气道黏膜产生毒性; 有研究发现:生理盐水1ml加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天雾化吸 入2次,在第7天可导致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下降,削弱了肺 部清除病原体的能力。 3、茶碱 茶碱虽可以扩张支气管,但对气道上皮有刺激作用, 故不主张用于雾化吸入治疗。 杨媛华,雾化吸入给药:现状与误区,中国医学论坛报,2009年12月10日,A5 二、常用雾化吸入药物 (一)糖皮质激素 1、布地奈德混悬液 2、丙酸氟替卡松混悬液(国外上市) (二)支气管舒张剂 1、吸入型速效2-受体激动剂(SABA): u沙丁胺醇 u博尼康利 2、吸入抗胆碱能药物(SAMA) u异丙托溴铵(爱全乐) 3、联合应用制剂 u可比特(异丙托溴铵0.5mg,沙丁胺醇 3mg) 4、非选择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u肾上腺素:用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但不常规用于哮喘/喘息治疗。 (三)黏液溶解剂 1、盐酸氨溴索:注射制剂说明书未推荐雾化吸入使用,国外已有 专用于雾化吸入的剂型。 2、a糜蛋白酶:多肽酶,需超声雾化使用。 3、乙酰半胱氨酸:国内已有专用吸入剂型,但儿科应用经验有限 。 (四)抗病毒药物 1、a-干扰素:尚无儿科推荐剂量,有效性待证实。 2、利巴韦林:应连续使用,需在封闭空间进行,不常规推荐。 (五)其他 1、中成药注射液:疗效的可靠性及安全性有待证实,不常规推荐。 2、3%高渗盐水:用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儿禁用。 三、常用雾化吸入药物配伍 C:配伍有稳定性和相容性,但需注意尽量即刻使用。 N1:应避免使用此种配伍。 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肾上腺素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