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漫谈】第六讲:道家的人生哲学.ppt_第1页
【人生哲学漫谈】第六讲:道家的人生哲学.ppt_第2页
【人生哲学漫谈】第六讲:道家的人生哲学.ppt_第3页
【人生哲学漫谈】第六讲:道家的人生哲学.ppt_第4页
【人生哲学漫谈】第六讲:道家的人生哲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家的人生哲学 人生哲学漫谈之六 道家的人生哲学 一、老、庄的生平 w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也是道家人生哲学 的代表人物。 老子 w老子(bc576bc478 ),姓李,名耳,字伯阳 。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 河南省鹿邑)人。老子著 有道德经一书,全书 只有5000字,但言简意赅 ,内容丰富,蕴藏着丰富 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智慧。 庄子 w庄子(bc369 bc286),名周,战国 时期宋国(今安徽蒙城 )人。著有庄子一 书。庄子对中国人的生 活方式,尤其是文人士 大夫的处世态度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道家的“道”? w道家的“道”是一个非常扑朔迷离的概念。老子 说:“道可道,非常道”。(道虽然可以言说, 但它不是一般的道) w“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 以看出,“道”是派生天地万物的始祖) w“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人以地为法 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 从上面三段论述可以看出,“道”有三层意思: w第一,它是一种宇宙本原; w第二,它是一种自然的原始状态; w第三,它还是一种自然法则。 二、“无知无欲”,知足常乐 w1、老子反对人们拥有知识文化、聪明智慧,主张 愚民政策。 w老子认为:人们拥有知识文化、聪明智慧之后,就 会导致尔虞我诈、社会动乱。老子特别反对儒家的“ 仁义礼乐”,认为那是天下祸乱的根源: w“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 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意思是:大道被废弃 ,才有所谓仁义;出现了聪明智慧,就产生了各种 虚伪;家庭陷于纠纷,才有所谓慈爱;国家陷于大 乱,才有所谓忠臣)因此,仁义道德是天下大乱的 罪魁祸首。 w2、老子主张消除人的一切物质欲望,做到“见素抱 朴,少私寡欲”。 w所谓“见素抱朴”,就是外表单纯,内心朴素,保持 心灵的宁静。所谓“少私寡欲”,则是减少私心,降 低欲望。 w为什么要减少人们的物质欲望?这是因为物 质欲望是伤害人们生命的利剑。老子说:“五 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意思是:五彩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变瞎;优美动听的音 乐,使人耳朵变聋;丰美的食品,使人的嘴 巴受伤;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稀少的商 品,使人去偷窃抢夺。所以,圣人只求肚子 吃饱,不图眼睛好看) w3、对欲望的过分追求,只会导致人们欲壑难 填,成为自己欲望的奴隶,反过来损害人的 生命。 w“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 为鹰为犬任物鞭挞”。(洪应明菜根谭) w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w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w4、知足常乐 w人们要从物质欲望中超脱出来,就应该做到“知足常 乐”。 w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意思是:最大的罪 恶在于对欲望的过分追求,最大的灾祸在于人们不 知满足,最大的过失在于人们贪得无厌,所以,知 道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w“夫唯无争,故无忧”。(意思是:不去争夺,就没 有忧愁) w老子的“知足”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三、无为而为,无用之用 w1、无为而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要去刻意 作为,要通过表面“无为”,达到实际上“无不为”的效 果。 w2、无用之用,并不是说没有用,而是比一般的“有 用”具有更大的作用。 w3、庄子认为:人们在为人处世时,应该处于“有用” 与“无用”之间,既不可太有用,又不可太无用。太 有用遭到别人嫉妒,太无用受到别人歧视。 w4、无为而为运用到政治上,就是“无为而治”。无为 而治并不是对国家的政治和社会事务放任自流,而 是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采取松散式管理 ,对老百姓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以涵养国力,促 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在国家由大乱走向大治 的时候,采取“无为而治”,能受到比较显著的效果 。 w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两次著名的“无为而治”:一次 是汉初的“文景之治”,另一次是初唐的“贞观之治”。 无为而为、无用之用消极影响 w无为而为、无用之用有两方面的消极影响: w第一,导致了很多中国人放弃了自己人生理想和人 生抱负,淡化了自己的人生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如诸葛亮,“苟且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春秋”。 w第二,导致了中国历史上隐逸之风的盛行。“大隐隐 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山林泉下”。 w“终南捷径” 四、道家的生死观 w1、道家的生死观是一种顺其自然、理智主义 的生死观。在庄子看来:人的生命是由元气 构成的,所谓“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 生,散则为死”。也就是说,如果元气聚集在 一起,人则生存;如果元气消散了,人则死 亡。因此,人应该“不悦生,不悦死”。既不以 生为喜悦,也不以死为悲哀。 2、死乐生苦 w。在庄子看来,人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 为“人之生也,与忧俱生”。也就是说,人生与 忧愁痛苦结伴同行。相反,死亡并不是什么 痛苦的事情,它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 死亡是人生的解脱。所以庄子的老婆死了, 庄子不仅不哭,不悲哀,反而敲着脸盆唱歌 。 五、道家的人生智慧 w1、福祸相依 w老子指出:“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也就 是说,福与祸是相互依存、相互蕴涵、相互转化的 。世界上既没有绝对的福,也没有绝对的祸,往往 是福中有祸,祸中有福。正是因为福中有祸、祸中 有福,所以人生在一帆风顺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相反要特别警惕,因为这个时候最容易麻痹大意 、骄傲自满、乐极生悲。 w为什么祸中有福?主要有三点原因: w第一,人们能够从“祸”中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 ,从而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避免犯类似的 错误; w第二,“祸”能够使人清醒; w第三,“祸能够使人产生进取精神。 w2、柔弱胜刚强 w牙齿与舌头的比喻。舌头虽然柔弱,却能够长期保 存;牙齿因为坚硬,反而早早脱落。说明柔弱能战 胜刚强。 w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 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 弱处上”。 w老子:“上善若水” w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w为什么刚强反而临近死亡,柔弱反而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 w这是因为刚强者自以为有本事、力量强大、性格刚 烈,所以目空一切,为所欲为,结果成为众人的眼 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w相反,柔弱者因为力量弱小,地位低下,不仅不引 人注目,反而会得到别人的同情和怜悯。所以不仅 能够保存实力,而且能够慢慢发展壮大。 w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w柔弱是一种策略和手段。 w老子认为:柔弱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柔弱而柔 弱,相反柔弱不过是一种策略手段,目的是通过柔 弱达到刚强达不到的目的。这就是中国人的生存智 慧:“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以弱胜强”、“退一步 ,进两步”。 w人生格言:柔弱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行 w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 w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守为攻,实际上是一种自 我保护的方法。它的主要原则是要人们不要锋芒毕 露、咄咄逼人,不要过早暴露自己的力量、才华和 优势,否则会招致别人的嫉妒,甚至会带来杀身之 祸。 w以柔克刚演变为一种权术手段,人生哲学上升为政 治哲学。中国历史上的“韬诲之计”。三国演义 中的刘备:“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 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3、功成身退 w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w人应该向水学习,做到“有功不居”、“功成身退” w为什么要“功成身退”?原因是功成身退能达到自我 保护的目的。反之,如果居功自傲,有可能导致自 己陷入灭顶之灾。 w陈胜:“苟富贵,勿相忘” w史记: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 国破,谋臣亡。 w史记:卧塌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w韩信、李善长、多尔衮的悲剧 李白:“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陨身” 李商隐:“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七、道家人生哲学的历史影响 w1、对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处世态度的影响。一般 而言,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处世态度都是儒道互补 互用,即所谓进则孔孟,退则老庄;“用之则行,舍 之则藏”;“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入世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李白行 路难),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出世时,“人生得 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保全性命,独善其身。 w2、道家超迈旷达的人生态度,培养了中国人的乐 观精神和豪放性格。 w苏东坡的旷达 苏东坡从“乌台诗案”后,三次受 到贬谪流放。“一贬黄州,二贬惠州,三贬海南”。 他认为:人们在逆境中,可以从庄子中吸取精神力 量,战胜逆境。 w李白的豪放 “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天子呼来不上船”。 八、道家人生哲学的现代价值 w1、道家“无欲”说的现代意义 w两点意义: w第一,人应该淡化自己的物质欲望,追求高雅的精 神生活和审美享受,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w第二,人应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宠辱不 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 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w2、道家“无为”说的现代意义 w道家主张“无为而为,无用之用,无为而 无不为,无目的而合目的”。在人与自然 的关系上,道家主张“天人合一”,人与 大自然和谐相处。道家人生哲学的这些 思想,对于从传统文明转型为现代文明 的中国和世界来说,具有深刻的意义。 w第一,拯救自然,拯救人类。西方人士认为 :目前西方至少有三点可以向中国学习:一 是崇尚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体证 生生(大自然是生生不息的);三是德性实 践(道德实践)。在这三点中,第一和第二 点都属于道家思想。 w第二,谦虚谨慎,保持低调。为什么在为人 处世上要保持低调?因为“树大招风,枪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