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女性,30岁,子宫肌瘤出现月经量过多2年, Hb60g/L,RBC 31012/L,MCV80fl, MCH:25pg,MCHC:300g/L。可能诊断是什么病 ?还需要做哪些检查? *2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进一步检查: 网积红细胞的计数 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血清铁 蛋白 必要时骨髓穿刺作骨髓涂片检查(骨髓铁染色)进行 确诊 明确贫血的病因或找到原发病症:粪便潜血实验、尿 常规检查、血液肝肾功能检查、生化或免疫学实验、胃 肠道X线检查、胃镜检查等,以确定造成缺铁性贫血的 病因。 *3 骨 髓 检 查 Bone marrow examining 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 第五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4 骨髓是人体的造血组织,骨髓细胞是主 要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研究血细胞数量和 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 病理变化,因此对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但必须与其他临床资料结合 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概概 述述 *5 普通光学显微镜 位相显微镜 荧光显微镜 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目前研究血细胞形态的方法有多种 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骨髓细胞形态检查方法 *6 今重点介绍在光学显微镜下,通 过瑞氏染色法了解血细胞形态特点及 常见血液病的形态学改变,以及细胞 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做简要介绍。 *7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目前对造血系统疾病诊断最 有价值的检查方法,如对各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 瘤、再障、巨幼贫等均有直接的诊断作用,在疾病 的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骨髓变化,有利于分析疗 效和估计预后。 2、诊断其它非造血系统疾病 如疟疾、黑热病、高雪氏病、尼曼匹克病 、转移性肿瘤等。 临临 床床 应应 用用 *8 *9 3、凡临床上遇到原因不明的发热、恶病质、原因 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出现幼稚 细胞以及血细胞单项或多项原因不明的减少或增 多,均可作骨髓细胞学检查帮助诊断。 4、骨髓穿刺虽然创面不大,但血友病患者 不宜作此项检查。 *10 第三节第三节 血细胞形态特征血细胞形态特征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了解)了解)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熟悉)三、血细胞的细胞化学染色(熟悉) 四、细胞免疫分型四、细胞免疫分型 五、细胞遗传学分析五、细胞遗传学分析 *11 *12 一一 血细胞发育规律:血细胞发育规律: 1 1、细胞体积:由大变小。、细胞体积:由大变小。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但巨核系细胞体积通常由小变大, 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稍大。形态变化形态变化,巨核细胞、单核细,巨核细胞、单核细 胞、浆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胞、浆细胞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 2 2、细胞质:、细胞质: 量: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细胞变化不大; 颜色:颜色:由深蓝变浅蓝、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由深蓝变浅蓝、甚至淡红,红细胞系最终变为橘红色 ; 颗粒:颗粒: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从无颗粒(原始细胞)到嗜天青颗粒(早幼粒细胞) 到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到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但红细胞胞 质内一般无颗粒。质内一般无颗粒。 *13 3 3、细胞核:、细胞核: 大小: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不规则,有的分叶,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不规则,有的分叶, 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但巨核细胞核由小变大,红细胞系核变小,核形 规则而最终消失。规则而最终消失。 染色质: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着色由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紧密,着色由 浅变深。浅变深。 核仁:核仁:由有到无,经清晰到模糊到消失。由有到无,经清晰到模糊到消失。 核膜: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由不明显到明显。 4 4、核浆比例:由大变小、核浆比例:由大变小,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即由核大质少到核小质多 。巨核细胞则相反。巨核细胞则相反。 *14 三、血细胞化学染色三、血细胞化学染色 n n 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将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根据化学反应原理,将 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涂片按一定程序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细胞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一项检查方法。 n n 各种类型血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分布不各种类型血细胞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分布不 尽相同,在病理情况下也可发生改变。尽相同,在病理情况下也可发生改变。 n n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因此细胞化学染色有助于了解各种血细胞的化学 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可用作血细胞类型的鉴别组成及病理生理改变,可用作血细胞类型的鉴别 ,以及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观,以及对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疗效观 察、发病机制探讨等有一定价值。察、发病机制探讨等有一定价值。 *15 (一)过氧化酶染色(一)过氧化酶染色(POXPOX) (二)苏丹黑(二)苏丹黑B B染色染色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NAP)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四)酸性磷酸酶染色(ACPACP) (五)氯化醋酸(五)氯化醋酸AS-DAS-D酚酯酶染色酚酯酶染色 (六)(六)a 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SENSE) (七)糖原染色(七)糖原染色(PASPAS) (八)铁染色(八)铁染色 *16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一)过氧化物酶染色(POXPOX):): 粒细胞粒细胞及分化较好的及分化较好的单核细胞单核细胞胞浆内的胞浆内的POXPOX能分解能分解H H 2 2O O2 2 ,产生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与,产生新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与亚硝基铁氰化钠结 合成蓝黑色颗粒,定位于酶活性的胞浆内。 n结果: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17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诊断。急急 性粒细胞白血病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时,白血病细胞多呈强阳性反应;急急 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时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急性淋巴急性淋巴 细胞白血病细胞白血病呈阴性反应。呈阴性反应。 POXPOX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染色对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 鉴别最有价值。鉴别最有价值。 *18 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内的成熟阶段中性粒细胞内的 AKPAKP在在PH9.4-9.6PH9.4-9.6缓冲液中能缓冲液中能 水解基质液中的水解基质液中的-磷酸萘磷酸萘 酚钠,产生酚钠,产生-萘酚,其与萘酚,其与 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灰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灰 黑色偶氮染料沉淀,定位于黑色偶氮染料沉淀,定位于 酶活性处。酶活性处。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NAP):): 阳性程度: - 胞浆中无紫黑色颗粒 + 胞浆中有一层棕黑色不透明或 局限地方有紫黑色颗粒 +胞浆中颗粒占胞浆1/2或遍布 整个胞浆,但较疏松 +胞浆中颗粒占3/4,颗粒染 色浓 +仅见核影,其余均是黑色 *19 n n 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分叶核、杆状 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核),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阳性反应为胞质中出现灰色 到棕黑色颗粒。血涂片染色后,观察血片到棕黑色颗粒。血涂片染色后,观察血片100100个成熟中性粒细个成熟中性粒细 胞,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对所有阳性反应细胞,阳性反应细胞所占百分率即为阳性率;对所有阳性反应细 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胞逐个按反应强度分级,将各级所占的百分率乘以级数,然后 相加,即为积分数值。相加,即为积分数值。 n n 参考值:参考值: n n 成人阳性率:成人阳性率:101040% 40% n n 积分值积分值40408080分。分。 *20 AKPAKP积分的计算积分的计算 积分:积分:- -0 0分分 举例:细胞数举例:细胞数 积分积分 + +1 1分分 5 5*05 5*00 0 + +2 2分分 5 5*15 5*15 5 + +3 3分分 10 10*210 10*22020 + +4 4分分 20 20*320 20*36060 60 60*4 60 60*4240240 计算阳性细胞的阳性率和总积分计算阳性细胞的阳性率和总积分 100100个细胞个细胞 AKPAKP积分总分为积分总分为325325 参考范围:参考范围:40804080分分 *21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病理情况下:病理情况下: 1 1、急性化脓菌感染时活性增高,病毒感染时活性略、急性化脓菌感染时活性增高,病毒感染时活性略 低或正常。低或正常。 2 2、慢粒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常为、慢粒活性明显减低,积分常为0 0。类白血病时活。类白血病时活 性极度增高。性极度增高。 3 3、急粒时积分值减低,急淋时积分多增高,急单时、急粒时积分值减低,急淋时积分多增高,急单时 正常或减低。正常或减低。 4 4、再障时活性增高,、再障时活性增高,PNHPNH时活性减低。时活性减低。 5 5、其他。、其他。 *22 (六)(六)a 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n n 原理:原理: a a醋酸萘酚酯酶又称醋酸萘酚酯酶又称非特异性酯酶非特异性酯酶( NSENSE),能将基质液中的),能将基质液中的a a醋酸萘酚酯水解,产醋酸萘酚酯水解,产 生生a a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萘酚,再与重氮染料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 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色沉淀,定位于胞质内。 n n 结果:结果: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灰黑色或胞质中出现有色沉淀者(灰黑色或 棕黑色)为阳性反应。棕黑色)为阳性反应。 *23 同时结合氟化钠抑制试验,对急单诊断更有价值。 单核细胞内含有较多的非特异脂酶,粒细 胞含有少量,淋巴细胞没有。 急单呈强(+);急粒弱(+)或(-);急 淋() 用于急白类型的鉴别。 *24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象NSE染色()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NaF+NaF +NaF+NaF *25 (七)糖原染色(七)糖原染色(PASPAS):): n n 原理:原理: 过碘酸是一种氧化剂,能使细胞内糖原氧化产生过碘酸是一种氧化剂,能使细胞内糖原氧化产生 醛基。醛基与醛基。醛基与SchiffSchiff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液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 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胞质内。紫红色化合物,定位于胞质内。 n糖元是细胞代谢时能量的来源,糖元在粒系中, 原粒(),早幼粒以下阶段为(+),单核及淋 巴细胞亦有少量,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 n n 结果:结果:胞质中出现红色者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胞质中出现红色者为阳性反应。阳性反应 物可呈颗粒状、小块状或弥漫均匀红色。物可呈颗粒状、小块状或弥漫均匀红色。原始淋 巴细胞阳性反应结块,原始单核细胞阳性反应呈弥 散状, 糖元染色有助于急性白血病类型 。 *26 n n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红血病、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红血病、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鉴别诊断:鉴别诊断:急粒急粒,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或弱阳性反应,阳性反 应物质为细颗粒状或均匀淡红色。应物质为细颗粒状或均匀淡红色。急淋急淋,原淋或幼淋细胞常,原淋或幼淋细胞常 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物质呈粗颗粒状或块状。急单,急单,原单原单 核细胞大多呈阳性反应,呈弥漫均匀红色或细颗粒状。核细胞大多呈阳性反应,呈弥漫均匀红色或细颗粒状。 *27 细胞化学: 常见白血病细胞化学特点 急淋 急粒 急单 POX - +-+ - or + PAS +, 块状或 - or + - or + 颗粒状 弥漫淡红色 弥漫淡红色 NSE - - or + + 不被NaF抑制 能被NaF抑制 NAP 增加 减少或- 正常或减低 *28 (八)铁染色(八)铁染色 原理:原理: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人体内的铁有一定量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 储存于骨髓中的储存于骨髓中的单核单核- -吞噬细胞吞噬细胞胞质内,胞质内,幼红细胞幼红细胞的胞的胞 质内也含有含铁血黄素。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质内也含有含铁血黄素。这些铁在酸化的低铁氰化钾溶 液中发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液中发应,生成蓝色的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 位。位。 *29 正常时铁缺乏时 *30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细胞外铁 结果:结果: 细胞外铁:细胞外铁: n正常骨髓中有一定量的铁,以含铁血黄素形式储存 ,用以合成血红蛋白,这种储存的铁称细胞外铁。 n n 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阳性反应为骨髓小粒上见到浅蓝绿色均匀的无形物 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质,或呈蓝色或深蓝色的小珠状、粗颗粒状或蓝黑 色的小块物质。色的小块物质。 *31 细胞内铁:细胞内铁: n n 正常幼红细胞的细胞核周围可见到正常幼红细胞的细胞核周围可见到1-51-5个呈蓝色的细个呈蓝色的细 小铁颗粒。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为铁粒幼细胞。小铁颗粒。含有铁颗粒的幼红细胞为铁粒幼细胞。 如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如含粗大深染的铁粒在1010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个以上,并环绕细胞核排 列超过核周径列超过核周径2/32/3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以上者,称为环状铁粒幼细胞。 铁粒幼红细胞的各种形态铁粒幼红细胞的各种形态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的各种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的各种 形态形态 *32 n n 正常值:正常值: 外铁外铁1 12 2。内铁。内铁202090%90%,平均,平均65%65%。 n n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呈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呈“ “” ”。铁。铁 粒幼细胞百分率粒幼细胞百分率30%30%,粒红细胞比例下,粒红细胞比例下 降。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严重时,中幼红细降。红系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贫血严重时,中幼红细 胞较晚幼红细胞更多。胞较晚幼红细胞更多。 3 3、贫血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贫血较轻时,幼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 时,细胞体积减少,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时细胞时,细胞体积减少,胞质量少,着色偏嗜碱性。有时细胞 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呈小边缘可见不规则突起,核畸形,晚幼红细胞的核固缩呈小 而致密的紫黑色而致密的紫黑色“ “炭核炭核” ”。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成熟红细胞形态的变化同血象。 4 4、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粒细胞系相对减少,各阶段比例、形态大致正常。 5 5、巨核细胞系正常。、巨核细胞系正常。 *47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 *48 *49 (二)溶血性贫血(二)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hemolytic anemia)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是指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 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耗损坏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耗损 n n 血象:血象: 1 1、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两者平行下降。两者平行下降。 2 2、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有核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卡、红细胞大小不均,易见有核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卡波氏环波氏环 、嗜多色性红细胞。原因不同,有时出现球形细胞、靶细胞、红、嗜多色性红细胞。原因不同,有时出现球形细胞、靶细胞、红 细胞碎片。细胞碎片。 3 3、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绝对值、网织红细胞明显增多,绝对值84108410 9 9 /L/L以上。以上。 4 4、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记数增多。、急性溶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记数增多。 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并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50 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增多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增多 *51 n n 骨髓象:骨髓象: 1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 2 2、以红系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以红系增生为主,幼红细胞 30%30%,粒红比降低或倒置。各阶,粒红比降低或倒置。各阶 段幼红细胞增多,以中幼、晚幼段幼红细胞增多,以中幼、晚幼 红细胞增多为主,核分裂型幼红红细胞增多为主,核分裂型幼红 细胞多见。成熟红细胞同血象。细胞多见。成熟红细胞同血象。 3 3、粒系相对减少,各个阶段比例、粒系相对减少,各个阶段比例、 形态大致正常。形态大致正常。 4 4、巨核细胞、血小板正常。、巨核细胞、血小板正常。 *52 (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egaloblastic anemia) 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是由于叶酸及(或)维生素B12B12缺乏使缺乏使 DNA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血象:血象: 1 1、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数红细胞数 下降明显。下降明显。 2 2、红细胞大小不等,易见椭圆形巨红、红细胞大小不等,易见椭圆形巨红 细胞,并可见有核红细胞,嗜多色细胞,并可见有核红细胞,嗜多色 性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卡性红细胞、染色质小体,卡波氏波氏 环、点彩红细胞。环、点彩红细胞。 3 3、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增加。、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略增加。 4 4、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中性粒细、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减少,中性粒细 胞分叶过多,偶见少数幼稚巨粒细胞分叶过多,偶见少数幼稚巨粒细 胞。胞。 5 5、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血小板计数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 *53 骨髓象:骨髓象: 1 1、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增生明显活跃或活跃。 2 2、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红细胞系统明显增生, 幼红细胞常在幼红细胞常在40%40%50%50% 、体积大、浆量多,染、体积大、浆量多,染 色质疏松出现色质疏松出现晚浆幼核晚浆幼核 、分裂型细胞多见。成、分裂型细胞多见。成 熟红细胞同血象。熟红细胞同血象。 3 3、粒系相对减少,各阶段、粒系相对减少,各阶段 比例正常,体积比例正常,体积大大。 4 4、巨核细胞、血小板大致、巨核细胞、血小板大致 正常或略增加,细胞体正常或略增加,细胞体 积积大大,核分叶过多。,核分叶过多。 *54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四)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 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 少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少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贫血、感染和出血贫血、感染和出血 。临床及血液学特点可分急、慢性急、慢性。 *55 血象:血象: 1 1、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 平行下降。平行下降。 2 2、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 对增多,中性粒细胞分叶对增多,中性粒细胞分叶 过多,出现核右移。过多,出现核右移。 3 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4 4、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 对值对值15101510 9 9 /L/L。 5 5、红细胞形态正常。、红细胞形态正常。 *56 骨髓象:骨髓象: 1 1、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骨髓增生低下或极度低下。 2 2、红、粒两系细胞减少。红细、红、粒两系细胞减少。红细 胞同血象。胞同血象。 3 3、淋巴相对增多,可达、淋巴相对增多,可达80%80%以以 上。上。 4 4、粒、粒/ /红正常。红正常。 5 5、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 6 6、非造血细胞(浆细胞、网状、非造血细胞(浆细胞、网状 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增多。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增多。 *57 *58 急性再障多急性再障多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部位骨髓增生重度减低, 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粒系、红系及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淋巴 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细胞及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高,骨髓 小粒皆空虚。小粒皆空虚。 *59 n n 慢性再障慢性再障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多部位骨髓增生减低,可出现骨髓 呈灶性增生,可见脂肪增多。粒系、红系及可见脂肪增多。粒系、红系及 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巨核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 碱细胞相对增多。多数骨髓小粒空虚。骨髓碱细胞相对增多。多数骨髓小粒空虚。骨髓 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活检显示造血组织均匀减少。 *60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 征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血细胞过度增生,并可 浸润和破坏其它组织,骨髓和外周血中常有血 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临床常有贫血、发热、出 血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LeukemiaLeukemia 二、白 血 病 *61 *62 急性白血病:病程短 6个月,主要为分化 差的原始细胞。 LeukemiaLeukemia 根据其白细胞增生类型不同而分为粒、淋 、单、红白血病、巨核细胞白血病。 按FAB协作组提出分为两大类ALL与 ANLL,ANLL又分为M0、M1-M7型 ,ALL又 分L1、L2、L3三种亚型。 白血病根据自然病程及血细胞的分化程度而 分急性、慢性 *63 1. 1. 急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 血象:血象: 1 1、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度或重、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度或重 度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度减少,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血。 2 2、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增、白细胞计数不定:白细胞增 多者,多数在多者,多数在101050105010 9 9 L L 之间,超过之间,超过1001010010 9 9 L L少见少见 ,也有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也有白细胞计数在正常范围 或减少。分类计数,表现为粒或减少。分类计数,表现为粒 、淋或单核中的某一系细胞大、淋或单核中的某一系细胞大 量增殖,大部分为中间型幼稚量增殖,大部分为中间型幼稚 细胞,少数为成熟细胞。周围细胞,少数为成熟细胞。周围 血原始及幼稚细胞也可极少或血原始及幼稚细胞也可极少或 缺如。缺如。 3 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 *64 骨髓象:骨髓象: 1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 活跃。活跃。 2 2、以某种白血病细胞异常增、以某种白血病细胞异常增 多,以原始加幼稚细胞增多多,以原始加幼稚细胞增多 30%30%有核细胞。有核细胞。 3 3、其他系统细胞受抑制。、其他系统细胞受抑制。 4 4、分裂型、退化细胞增多。、分裂型、退化细胞增多。 急淋可见到篮细胞,急粒急急淋可见到篮细胞,急粒急 单可见到单可见到AuerAuer小体,急性红小体,急性红 白血病可见到幼红细胞巨幼白血病可见到幼红细胞巨幼 样变。样变。 5 5、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巨核细胞、血小板减少。 6 6、红细胞同血象。、红细胞同血象。 *65 n n ALLALL分分3 3个亚型:个亚型: n n L1L1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型: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n n L2L2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不均。型: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不均。 n n L3L3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型:以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 *66 以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形规则,核染色质 较粗,无核仁或有12个小核仁。胞质量少。 LeukemiaLeukemi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1-L1型型 ALL-L1ALL-L1 *67 ALL- L1ALL- L1 *68 以大细胞为主,细胞大小不均。 核形不规则 ,常见凹陷 或折叠,核染色质疏松,有1个或多个较大而清楚的核仁 。胞质量丰富,着色深浅不定。 LeukemiaLeukemia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2-L2型型 ALL-L2ALL-L2 *69 ALL-L2ALL-L2 *70 LeukemiaLeukemia 以大细胞为主,细胞较一致。 胞质中有大量空泡,余同 ALL-L2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L3型型 ALL-L3ALL-L3 *71 *72 ALL-L3ALL-L3 *73 *74 ALL(L1,L2,L3)ALL(L1,L2,L3) *75 n n AMLAML分分7 7个亚型:个亚型: n n M0M0型:微小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型:微小分化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n n M1M1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n n M2M2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n n M3M3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 n M4M4型:急性粒型: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n n M5M5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n n M6M6型:急性红白血病型:急性红白血病 n n M7M7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76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 *77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 *78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79 *80 LeukemiaLeukemia M3骨髓象 早幼粒细胞 多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多颗粒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30%NEC ,30%NEC ,颗粒粗大颗粒粗大, ,常有成束常有成束 的的AuerAuer小体小体 急性白血病 *81 急性粒急性粒- -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象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象POXPOX染色染色 *82 *83 LeukemiaLeukemia M5a骨髓象 原始单核细胞 幼稚单核细胞 急性白血病 *84 *85 *86 *87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血象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血象 *88 LeukemiaLeukemia 2. 2. 慢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 骨髓和血液中主要是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异常 细胞。根据血细胞增殖的类型又分为慢粒、 慢淋。国内以慢粒白血病多见。 *89 (1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象:血象: 1 1、血红蛋白、红细胞早期正常或、血红蛋白、红细胞早期正常或 轻度下降,随病情发展贫血逐轻度下降,随病情发展贫血逐 渐加重,为渐加重,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正细胞正色素性贫 血血。贫血较重时易见有核红细。贫血较重时易见有核红细 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胞、嗜多色性红细胞、点彩红 细胞。细胞。 2 2、白细胞显著增多,中性粒细白细胞显著增多,中性粒细 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嗜碱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嗜碱 性粒细胞增多。性粒细胞增多。 3 3、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加、血小板早期增多或正常,加 速期及急变期,血小板可进行速期及急变期,血小板可进行 性下降。性下降。 *90 骨髓象:骨髓象: 1 1、骨髓增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极度活跃。 2 2、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各阶段细、以粒细胞系增生为主,各阶段细 胞均增多,以中幼粒细胞以下阶胞均增多,以中幼粒细胞以下阶 段增多更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段增多更明显。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3 3、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制。、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制。 4 4、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巨核细胞早期增多,晚期减少。 5 5、红细胞同血象。、红细胞同血象。 *91 LeukemiaLeukemia 慢粒白血病骨髓象 嗜酸中幼粒 嗜碱杆状粒 慢粒白血病 *92 LeukemiaLeukemia 慢粒白血病血象 慢粒白血病 *93 (2 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象:血象: 1 1、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红细胞减少。 2 2、白细胞数增高,淋巴细胞增、白细胞数增高,淋巴细胞增 多,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中多,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中 性粒细胞减少。有时可见少性粒细胞减少。有时可见少 量幼淋巴细胞和原淋巴细胞量幼淋巴细胞和原淋巴细胞 。 3 3、血小板晚期下降、血小板晚期下降。 *94 骨髓象:骨髓象: 1 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 2 2、以淋巴系增生为主,以小淋巴细胞为主。、以淋巴系增生为主,以小淋巴细胞为主。 3 3、粒、红系增生均受抑制。粒:红比正常。、粒、红系增生均受抑制。粒:红比正常。 5 5、晚期巨核细胞减少。、晚期巨核细胞减少。 *95 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三、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MDSMDS) 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出现病态造血。 分五型: 1、难治性贫血(RA)。 2、难治性贫血伴铁粒幼细胞增多(RA-S)。 3、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4、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 5、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转化型(RAEB-T) *96 n n 血象:血象: n n 1 1、血红蛋白、红细胞不同程度减少,多为正常细胞正常、血红蛋白、红细胞不同程度减少,多为正常细胞正常 色素性贫血。色素性贫血。 n n 2 2、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分叶过多、白细胞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分叶过多 ,可有单核细胞增多。,可有单核细胞增多。 n n 3 3、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畸形血小板。、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可见巨大、畸形血小板。 n n 4 4、网织红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减少。 n n 5 5、易见有核红细胞,嗜多色,点彩红细胞,幼稚粒细胞、易见有核红细胞,嗜多色,点彩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 n n 骨髓象:骨髓象: n n 1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n n 2 2、以红系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以红系细胞增生为主,幼红细胞303050%50%,幼红细胞,幼红细胞多多 有形态异常有形态异常,可见畸形、分叶状核,巨幼样变等。,可见畸形、分叶状核,巨幼样变等。 n n 3 3、粒系正常或减少。、粒系正常或减少。 n n 4 4、粒:红比倒置。、粒:红比倒置。 n n 5 5、巨核细胞、血小板正常,形态畸形。、巨核细胞、血小板正常,形态畸形。 n n 6 6、红细胞同血象。、红细胞同血象。 *97 *98 *99 *100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一、了解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一、了解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 二、掌握正常骨髓象特点及常见的血液病血二、掌握正常骨髓象特点及常见的血液病血 象和骨髓象特点。象和骨髓象特点。 三、熟悉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其在急性三、熟悉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其在急性 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熟悉急性白血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熟悉急性 白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维修高试题及答案
- 输尿管息肉恶变鳞状细胞癌型护理查房
- 2025 年小升初广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2025校园国庆节爱国主题活动总结
- 学生入校军训心得2025(五篇)
-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收藏酒回收合同范本
- 光缆质量合同范本
- 核酸期间订餐合同范本
- 购牛协议合同范本
- 产品售后服务方案模板
- 防雷防静电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混凝土索赔协议书
- 社保返还协议书
- 2025年湖南省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变电站施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农机修理工岗位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练习题库(附答案)
- 中小学违规办学行为治理典型案例与规范要求
- 《实验室用电安全》课件
- 足少阴肾经试题及答案
- 血液透析中心护士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