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_第1页
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_第2页
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_第3页
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_第4页
岁婴幼儿生理发育特点(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婴幼儿生长发育生长 发育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概 述 第一节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儿童少年心理发展 1.生长(growth) :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 ,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乃至全身的大小、长 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属量变。 2.发育(development) 是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及功能的 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属 质变。 3.成熟(maturity)指生长和发育过程达到一个比较完 备的阶段,个体在形态、生理功能、运动能力和心理- 行为等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 ,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一、生长发育的基本概念 概述 二、研究生长发育的意义 1.评价生长发育 2.研究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 3.为制定学校教育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4.生长发育机制的研究 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general princip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指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普遍方式。 第一章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 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健期 阶段性-年龄分期 胎 儿 期(fetal period ) 婴 儿 期( infant period ) 幼儿前期( toddle period ) 幼 儿 期( early child period )、 学 前 期(pre-school period) 童 年 期( child period ) 青 春 期( adolescence ) 青 年 期( youth period )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连续性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1.胎-婴幼儿期遵循 “头尾发展规律” (cephalo-caudal pattern) 各阶段顺序衔接,使生长发育 表现出鲜明的程序性 生长速度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粗大动作 粗大动作先发育 精细动作后发育 n2.手的精细动作遵循近侧发展规律 (proximodistal pattern)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3-43-4月月 吃吃/ /玩手玩手 5-65-6月月伸手抓物伸手抓物 1-1.51-1.5岁岁 自发乱画自发乱画 2 2岁岁 叠纸叠纸 2-3.52-3.5岁岁 搭桥搭桥 6-86-8月月物体换手物体换手 8-128-12月月对指对指 拇食指钳小丸拇食指钳小丸 n3. 青春期发育遵循“向心律” (centripetal pattern) 身体各部的形态发育: p 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肢 体远端向中心躯干的规律性变化 青春期生长突增: p 足小腿大腿骨盆宽、胸宽、肩宽 躯干高胸壁厚度 上肢突增:手前臂上臂。 手的骨骺愈合: p指骨末端中端近端掌骨腕骨挠、尺骨近 端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二、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 有两个明显的突增阶段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速度 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一定时期内 的增长值。 指标:年增长值 生长突增 growth spurt 生长速度在比较平稳的基础上突然出 现快速增长的现象。 身高速度高峰 Peak height velocity, PHV 在生长突增过程中,身高增长的最大 值或身高增长的高峰值 身高速度高峰年龄 age at peak height velocity,PHA 身长 身高 几个概 念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从胎儿时期到成人期,全身大多数器官有 两次突增高峰: 第一次:在胎儿4个月至出生后1年; 第二次:在青春期发育早期 女孩比男孩约早1-2年出现。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分发育的比例 由于身体各部分的增长幅度不同 ,出生后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身体 各部分增长的比例大致是: 头颅增1倍 躯干增2倍 上肢增3倍 下肢增4倍 三、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 性 一 般 型 神经系统型 淋巴系统型 生殖系统型 Scammon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轨迹现象 canalization 由于人体的生长发 育潜力及各系统发育的 顺序受遗传基因控制, 在外界环境无特殊变化 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 生长发育过程比较稳定 ,呈现一定的轨迹现象 。 四、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健期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小儿的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 变的复杂过程,具有其规律性. 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是儿 童保健的基本知识。 生长:是指身体和器官量的增长,是能 观测到的。(体格发育) 发育:是指细 组织、器官功能的演变与 成熟,是质的变化。(神经心理发育) 小儿体格发育 一.小儿体格发育规律及影响生长发 育因素 (1)体格发育的规律:(总) 1.各年龄阶段体格发育的速度有差 异 年龄越小,增长越快 。 2岁以内较快(前半年快,后半年减慢 ) 2岁-青春期每年增长较稳定, 青春期猛然加快,以后逐渐停止 2、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比例随年龄而不同 头尾规律:体格发育自上而下 身体各部位比例:各年龄不同 婴儿期:头大身体小 头占身高1/4 成人型:身体大头小 头占身高1/8 3、各器官发育有不同的规律 神经系统:发育最早 脑 发 育:2岁内最快,5岁时大小及重 量 已近成人 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 生殖系统:青春期发育迅速 4、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 因素的影响,可产生相同范围的个体差异 。 遗传因素: 决定了个体差异 环境因素: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明显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小儿生长发育的速度与限量是内 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是两者 互 相作用的结果。 1、内因: 遗传: 父母双方的遗传基因: (染色体 上)决定身高、外貌、遗传性疾病、 软骨发育不良,头小畸形 性别: 男女性别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和 限度。 身高、体重:男高于女 骨盆(青春期): 女 :骨盆宽、肩窄 男 :骨盆窄、肩宽 牙齿、骨骼: 女早于男 内分泌: 甲状腺:促进生长发育 脑垂体:促进生长发育 性 腺:促进骨骼愈合,使身体停止 生长 甲状腺动能低下:身材矮小,上部量 下部量 垂体功能低下:身材矮小,各部位比 例匀称 2、外因 营养: 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 育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小儿健康生长极为 重要的因素。 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环境: 良好的生存环境: 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 ,无噪声的良好的卫生服务。 环境能不同程度地影响遗传潜能的发挥 , 良好的环境可使儿童体格呈不断上 升趋 势,每10年儿童身高可增加 1厘米 。 疾病: 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阻挠作用十分 明显,如: 急性感染:使体重减轻 慢性疾病:对体重身高的影响均明显 遗传性疾病:影响生长或神经发育 佝偻病:影响骨骼发育而影响身高 教育 母亲: 孕期、哺乳期所处环境、营养及情 绪;育儿知识的掌握,喂养情况以及 辅 食添加等均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故 对母亲的教育十分重要。 其它: X线: 可破坏细胞,影响全身或局部生 长 药物:(细胞毒性、激素、抗甲状腺药)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 二、体格生长的检查 (1)体格生长常用的测量指标 体重 身高 胸围 坐高 头围 1、体重: 代表身体各器官系统与体液重量的总 和,它是判断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重 要而灵敏的指标。 初生:3公斤 6月:为出生时2倍 1岁:为出生时3倍 2岁:为出生时4倍 初生:平均为3公斤 1-6月的体重(kg)=出生体生(kg)+月龄 0.7(kg) 7-12月的体重(kg)=出生体重(kg) +60.7(kg)+(月龄-6) 0.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高(高): 反映身体长轴的增长,代表头、脊柱 、 长度的总和。 3岁前量身长:以卧位测量。 3岁后量身长:以立位测量。 初生:平均50厘米 1-6月: 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6月时为65厘米 ) 7-12月: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1岁时为75厘米 ) 1-2岁: 增长10厘米 2-12岁:平均每年增加5厘米(公式:每龄 5+75) 青春期终止:生长停止 3、头围 头围是反映颅骨,大脑发育的指标 头颅过小:小头畸形 头颅过大:脑积水 初生: 平均为34厘米 1-6月: 平均增长8-10厘米 7-12月:平均增长2-4厘米 1岁时平均为46厘米 2岁时平均为48厘米 5岁时平均为50厘米 5-15岁:长4-5厘米达成人头围 4、胸围: 胸围代表肺和胸部的发育 初生: 胸围头围(2岁以上胸围未超 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 5、坐高: 坐高的增长代表脊柱及头长的增长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而降低 坐高与身高比例的变化 出生 1岁 2岁 6岁 坐高(cm) 33.3 46.7 51.7 63.2 占身高的% 66.7 62.9 60.9 56.4 (2)五项指标的测量及注意事项 1、体重: 小婴儿:用载重15公斤盘秤,准确 读数至10克。 1-7岁儿童:用载重50公斤杠杆秤, 准确读数至50克。 测量准备: 工具:盘秤应平稳放在桌上,杠杆秤 应平稳放在地上,经常应效正零点 (测量前、测量中)。 测量人员:应熟悉秤的读码及使用方 法。 测量要求:测量最好在同一情况下进 行 。(同一时间、同一测量人员、同 一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温度18-22,避免对流风,房间 宽敞明亮,测量工具保持清洁。 测量读数:体重以公斤为单位,读数至小数 点后两位。 被测儿童:先排空大小便、脱去鞋、袜、 帽子和外衣仅穿内衣裤。 测量方法: 被测儿童体位: 1岁以内:可以平卧或坐位 1- 3岁:可以坐位或蹲位 3岁以上:以立位 测量时注意事项: 小儿身体不可动摇,亦不能接触周围物 体(不能拉家长的手或碰其他物体) 测量: 先加砝码于横杠的自由端,再调整游锤 ,直至杠杆位于正中水平位。分别读砝码 及游锤所示读数两者相加。 测量体重以公斤为单位,读数至小数点 后两位(0.01千克),测量误差不超过50 克。 2、身长 工具 3岁前:用卧式量高器 3岁后:用立式量高器(单独或用秤 上的量高器) 测量准备: 小儿应脱去鞋帽、外衣、仅留内衣 裤。 测量方法: 卧式测量: 姿势:被测婴儿身体中轴与测量板上的中线 吻合、身体伸直、背部、臀部和腿部靠测量板 (板底放薄布) 测量:助手固定儿头,使其接触头板,检查 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双膝使其伸直,右 手移动足板平行接触足跟,待量板两侧读数一 致时记录。 立式测量: 姿势:头正直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 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脚 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脚跟、臀部和 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于立柱。 测量:测量者手扶滑板使之向下滑动 ,直到底板与颅顶点相接触,读取滑板底 面立柱上所示数字。 测量身高以厘米为单位,记录小数 点后一位(0.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测量者眼睛: 读数时测量者眼睛要与 滑板在同 一水平上。 误差: 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1.5厘米 上午比下午(高)1-1.5厘米 3、头围: 工具: 软尺:应有0.1厘米刻度,测量数10次 后需检查刻度是否正确,以防止反 复牵拉影响其正确性。 位置: 小儿:取立位或坐位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 测量方法: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 侧,齐眉弓上沿处(软尺下沿恰于眉毛上沿) ,软尺从头部右侧绕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至零 点。 测量头围读数至0.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测量时,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女童长 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分开,头饰应去除。 4、胸围 工具:软尺 位置: 3岁前:取卧位或立位,两手平放 3岁后:取立位(不取坐位)两手自 然下垂,两眼平视 测量者:位于其前方或右方 测量方法: 测量者用左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小儿右乳 头下沿,右手使软尺右绕经双肩胛下角下沿回 至零点。(小儿乳头绕胸一周的长度) 胸围测量读数至0.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1岁以下皮下脂肪 软厚者宜稍紧),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数 。 5、坐高: 工具:与测量身长工具一致 测量方法: 3岁以内: 身长测量完后,将小儿两腿举起使活动板的 内面紧靠臀部,小腿与大腿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 ,大腿与活动板完全接触、靠拢,活动板上所指 数字的为坐高,读数至0.1厘米。 3岁以上: 被测者坐于坐高计的坐盘上,先使身 躯前倾,骶部靠紧量板,然后坐直,两大 腿伸直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大 腿与凳面完全接触靠拢,膝关节屈曲成直 角,足尖向前,两足平放地面,头和肩部 位置同于测身长的要求。令被测者挺身, 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活动板所示数据为 坐高,读数至0.1厘米。 三、体格检查的时间、内容 (1)体格检查时间: 按成都市儿童系统原理的时间要求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0 月 1岁、 1岁3个月、1岁半、2岁、 2岁半、 3岁、 4岁、 5岁 (2)儿童定期系统体检的目的: 1、 定期系统的健康检查,了解小儿体格和 精神心理发育状况,及早检出发育异常并 予以矫正。 2、 了解营养状况,作出营养指导,及早发 现营养缺乏性疾病进行营养干预。 3、早期检查出遗传代谢病,出生缺陷,给 予指导和(或)矫治。 4、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5、入托入园婴幼儿的体格检查。 6、作好科学育儿法指导以及卫生宣传工作 。 (3)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 1、全面了解儿童出生、发育、喂养、预防 接种及疾病史 2、体格发育测定(五项指标) 3、体格检查 4、化验检测及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6个月一次(必要时3个月一次)。 HB低于90克/L无喂养不当的反复感染者应进一步做血 红蛋白电泳,网织红细胞以排除溶血性贫血和地中海贫 血。 钙、磷、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疑诊佝偻病 或经过治疗效果不佳时。 G-6PD测定:疑G-6PD酶缺乏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假性肥 大者。 X线:佝偻病、骨骼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 骨关节畸形。 体液免疫血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反 复发生化肿性感染。 细胞免疫:反复病毒和霉菌感染。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评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等其它 缺 点等 四、体格生长评价 (1)体格生长的常用评价指标 1、单项指标评价 按年龄的体重(W/A)、身高(H/A) 、头围、牙齿进行评价 可了解群体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和个 体儿童体格生长所达到的水平。 2、多项指标评价 采用2项或2项以上的体格生长指标 W/H : 体现身体匀称度 指数法评价: Kaup指数: 体重(公斤)/身长(厘米) 104 正常值:15-18 优 良: 18-20 肥 胖: 20 偏 瘦: 13-15 不 良: +2SD 超过2个标准差 SD -2SD 评价: 体重、身长正常:-2SD +2SD 有可能肥胖 身长(H) : + 2SD 肥胖 营养不良评价:(按新标准) 1.低体重: 轻度:均数-2SD体重/年龄 均数-1SD 中度:均数-3SD体重/年龄 均数-2SD 重度:体重/年龄 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 身高(长)/年龄 均数-2SD 3.消瘦: 体重/身高(长) 均数-2SD 2、中位数百分位法: 用大量测得的数据资料,以第50百分 位为中位数(P50),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与之评价。 P50: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X) P3: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 (X-2S) P97: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X+2S) 百分位数法的五等级评价 等级 标准 占总体的% 上 等 90 10 中上等 P70-90 15 中 等 P25-75 50 中下等 P10-25 15 下 等 下部量 垂体功能低下:身材矮小,各部位比 例匀称 2、外因 营养: 充足和调配合理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 育的物质基础,是保证小儿健康生长极为 重要的因素。 年龄越小受营养的影响越大。 环境: 良好的生存环境: 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源 ,无噪声的良好的卫生服务。 环境能不同程度地影响遗传潜能的发挥 , 良好的环境可使儿童体格呈不断上 升趋 势,每10年儿童身高可增加 1厘米 。 疾病: 疾病对小儿生长发育的阻挠作用十分 明显,如: 急性感染:使体重减轻 慢性疾病:对体重身高的影响均明显 遗传性疾病:影响生长或神经发育 佝偻病:影响骨骼发育而影响身高 教育 母亲: 孕期、哺乳期所处环境、营养及情 绪;育儿知识的掌握,喂养情况以及 辅 食添加等均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故 对母亲的教育十分重要。 其它: X线: 可破坏细胞,影响全身或局部生 长 药物:(细胞毒性、激素、抗甲状腺药) 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生长 二、体格生长的检查 (1)体格生长常用的测量指标 体重 身高 胸围 坐高 头围 1、体重: 代表身体各器官系统与体液重量的总 和,它是判断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的重 要而灵敏的指标。 初生:3公斤 6月:为出生时2倍 1岁:为出生时3倍 2岁:为出生时4倍 初生:平均为3公斤 1-6月的体重(kg)=出生体生(kg)+月龄 0.7(kg) 7-12月的体重(kg)=出生体重(kg) +60.7(kg)+(月龄-6) 0.5(kg) 2-12岁:体重(kg)=年龄2+8kg 2、身高(高): 反映身体长轴的增长,代表头、脊柱 、 长度的总和。 3岁前量身长:以卧位测量。 3岁后量身长:以立位测量。 初生:平均50厘米 1-6月: 平均每月增长2.5厘米(6月时为65厘米 ) 7-12月:平均每月增长1.5厘米(1岁时为75厘米 ) 1-2岁: 增长10厘米 2-12岁:平均每年增加5厘米(公式:每龄 5+75) 青春期终止:生长停止 3、头围 头围是反映颅骨,大脑发育的指标 头颅过小:小头畸形 头颅过大:脑积水 初生: 平均为34厘米 1-6月: 平均增长8-10厘米 7-12月:平均增长2-4厘米 1岁时平均为46厘米 2岁时平均为48厘米 5岁时平均为50厘米 5-15岁:长4-5厘米达成人头围 4、胸围: 胸围代表肺和胸部的发育 初生: 胸围头围(2岁以上胸围未超 过头围属胸廓发育差) 5、坐高: 坐高的增长代表脊柱及头长的增长 坐高占身高的百分数随年龄而降低 坐高与身高比例的变化 出生 1岁 2岁 6岁 坐高(cm) 33.3 46.7 51.7 63.2 占身高的% 66.7 62.9 60.9 56.4 (2)五项指标的测量及注意事项 1、体重: 小婴儿:用载重15公斤盘秤,准确 读数至10克。 1-7岁儿童:用载重50公斤杠杆秤, 准确读数至50克。 测量准备: 工具:盘秤应平稳放在桌上,杠杆秤 应平稳放在地上,经常应效正零点 (测量前、测量中)。 测量人员:应熟悉秤的读码及使用方 法。 测量要求:测量最好在同一情况下进 行 。(同一时间、同一测量人员、同 一测量工具) 测量环境:温度18-22,避免对流风,房间 宽敞明亮,测量工具保持清洁。 测量读数:体重以公斤为单位,读数至小数 点后两位。 被测儿童:先排空大小便、脱去鞋、袜、 帽子和外衣仅穿内衣裤。 测量方法: 被测儿童体位: 1岁以内:可以平卧或坐位 1- 3岁:可以坐位或蹲位 3岁以上:以立位 测量时注意事项: 小儿身体不可动摇,亦不能接触周围物 体(不能拉家长的手或碰其他物体) 测量: 先加砝码于横杠的自由端,再调整游锤 ,直至杠杆位于正中水平位。分别读砝码 及游锤所示读数两者相加。 测量体重以公斤为单位,读数至小数点 后两位(0.01千克),测量误差不超过50 克。 2、身长 工具 3岁前:用卧式量高器 3岁后:用立式量高器(单独或用秤 上的量高器) 测量准备: 小儿应脱去鞋帽、外衣、仅留内衣 裤。 测量方法: 卧式测量: 姿势:被测婴儿身体中轴与测量板上的中线 吻合、身体伸直、背部、臀部和腿部靠测量板 (板底放薄布) 测量:助手固定儿头,使其接触头板,检查 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双膝使其伸直,右 手移动足板平行接触足跟,待量板两侧读数一 致时记录。 立式测量: 姿势:头正直两眼直视正前方,胸部 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脚 跟靠拢,足尖分开约60。脚跟、臀部和 两肩胛间几个点同时靠于立柱。 测量:测量者手扶滑板使之向下滑动 ,直到底板与颅顶点相接触,读取滑板底 面立柱上所示数字。 测量身高以厘米为单位,记录小数 点后一位(0.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测量者眼睛: 读数时测量者眼睛要与 滑板在同 一水平上。 误差: 立位与卧位测量数可相差1-1.5厘米 上午比下午(高)1-1.5厘米 3、头围: 工具: 软尺:应有0.1厘米刻度,测量数10次 后需检查刻度是否正确,以防止反 复牵拉影响其正确性。 位置: 小儿:取立位或坐位 测量者:立于被测者之前或右方 测量方法: 测量者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头部右 侧,齐眉弓上沿处(软尺下沿恰于眉毛上沿) ,软尺从头部右侧绕经枕骨粗隆最高处回至零 点。 测量头围读数至0.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测量时,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女童长 发在软尺经过处上下分开,头饰应去除。 4、胸围 工具:软尺 位置: 3岁前:取卧位或立位,两手平放 3岁后:取立位(不取坐位)两手自 然下垂,两眼平视 测量者:位于其前方或右方 测量方法: 测量者用左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小儿右乳 头下沿,右手使软尺右绕经双肩胛下角下沿回 至零点。(小儿乳头绕胸一周的长度) 胸围测量读数至0.1厘米 测量时注意事项: 各处软尺轻轻接触皮肤(1岁以下皮下脂肪 软厚者宜稍紧),取平静呼、吸气时的中间数 。 5、坐高: 工具:与测量身长工具一致 测量方法: 3岁以内: 身长测量完后,将小儿两腿举起使活动板的 内面紧靠臀部,小腿与大腿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 ,大腿与活动板完全接触、靠拢,活动板上所指 数字的为坐高,读数至0.1厘米。 3岁以上: 被测者坐于坐高计的坐盘上,先使身 躯前倾,骶部靠紧量板,然后坐直,两大 腿伸直面与身躯成直角而与地面平行,大 腿与凳面完全接触靠拢,膝关节屈曲成直 角,足尖向前,两足平放地面,头和肩部 位置同于测身长的要求。令被测者挺身, 移下头板与头顶接触,活动板所示数据为 坐高,读数至0.1厘米。 三、体格检查的时间、内容三、体格检查的时间、内容 (1)体格检查时间: 按成都市儿童系统原理的时间要求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8月、10 月 1岁、 1岁3个月、1岁半、2岁、 2岁半、 3岁、 4岁、 5岁 (2)儿童定期系统体检的目的: 1、 定期系统的健康检查,了解小儿体格和 精神心理发育状况,及早检出发育异常并 予以矫正。 2、 了解营养状况,作出营养指导,及早发 现营养缺乏性疾病进行营养干预。 3、早期检查出遗传代谢病,出生缺陷,给 予指导和(或)矫治。 4、定期进行预防接种。 5、入托入园婴幼儿的体格检查。 6、作好科学育儿法指导以及卫生宣传工作 。 (3)儿童体格检查的内容 1、全面了解儿童出生、发育、喂养、预防 接种及疾病史 2、体格发育测定(五项指标) 3、体格检查 4 4、化验检测及辅助检查、化验检测及辅助检查 血红蛋白:6个月一次(必要时3个月一次)。 HB低于90克/L无喂养不当的反复感染者应进一步做血 红蛋白电泳,网织红细胞以排除溶血性贫血和地中海贫 血。 钙、磷、碱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疑诊佝偻病 或经过治疗效果不佳时。 G-6PD测定:疑G-6PD酶缺乏 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假性肥 大者。 X线:佝偻病、骨骼系统遗传代谢性疾病 骨关节畸形。 体液免疫血液免疫球蛋白测定,反 复发生化肿性感染。 细胞免疫:反复病毒和霉菌感染。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许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它缺 点等 5、健康检查评定: 体格发育及精神心理发育 营养状况评定 有无营养缺乏性疾病: 营养不良、佝偻病 、贫血 有无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等其它 缺 点等 四、体格生长评价 (1)体格生长的常用评价指标 1、单项指标评价 按年龄的体重(W/A)、身高(H/A) 、头围、牙齿进行评价 可了解群体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状况和个 体儿童体格生长所达到的水平。 2、多项指标评价 采用2项或2项以上的体格生长指标 W/H : 体现身体匀称度 指数法评价: Kaup指数: 体重(公斤)/身长(厘米) 104 正常值:15-18 优 良: 18-20 肥 胖: 20 偏 瘦: 13-15 不 良: +2SD 超过2个标准差 SD -2SD 评价: 体重、身长正常:-2SD +2SD 有可能肥胖 身长(H) : + 2SD 肥胖 营养不良评价:(按新标准) 1.低体重: 轻度:均数-2SD体重/年龄 均数-1SD 中度:均数-3SD体重/年龄 均数-2SD 重度:体重/年龄 均数-3SD 2.生长发育迟缓: 身高(长)/年龄 均数-2SD 3.消瘦: 体重/身高(长) 均数-2SD 2、中位数百分位法: 用大量测得的数据资料,以第50百分 位为中位数(P50),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算出某百分位的相应数,与之评价。 P50: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X) P3: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减2个标准差 (X-2S) P97:相当于离差法的均值加2个标准差 (X+2S) 百分位数法的五等级评价 等级 标准 占总体的% 上 等 90 10 中上等 P70-90 15 中 等 P25-75 50 中下等 P10-25 15 下 等 P10 10 3、小儿生长监测图 以坐标的形式,用三条线分别代表P97 、P50、P3百分位数值,与之评价。 通过定期、连续对身高和体重进行测 量,以观察、分析身高和体重的增长情况 。 在连续的生长观察中,如小儿体重下 降,不增或增长不足,应分析原因,尽早 发现生长迟缓,及时采取措施,促进生长 发育。 使用依据: 是WHO推荐给家长和基层儿保工作人 员使用,是预防营养不良,保护儿童生存 的四项适宜技术之一。 标准: 是根据我国85年9城区儿童体重(身长 )的调查资料绘制的 上线:代表97个百分位 中线:代表50个百分位 下线:代表10个百分位 使用方法: (1)先在横坐标上找准月龄的位置 (2)再在纵坐标上找好体重的位置 (3)将两者汇集在曲线图上的位置做标记 (4)将各次测量的点连接成线 (5)与标准曲线比较 评价: (1)上下线之间正常 (2)低于下线:营养不良, 高于上线, 肥胖 (3)动态观察增长趋势,以便及时发现 问题: 增长过快,不增,增长不足,下降。 一、大脑发育 二、婴儿期心理发展 三、幼儿期心理发展 四、学龄期心理发展 五、青春期心理发展 儿童少年心理发展 一、大脑发育 1脑重的发展 2脑结构的发展 神经元 神经胶原细胞 脑的可塑性 3.大脑功能的发育 皮质抑制机能 大脑的偏侧化 脑电图 二、婴儿期心理发展 1、动作的发展 2、言语的发展 3、认知的发展 4、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5、气质 6、社会性发展 1、动作的发展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规律: 自上而下: 由远及近: 由粗到细: 从孤立运动到共济协调: 营养和训练对儿童在动作发展的影响 2、言语的发展 儿童言语的发展水平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具 体体现。 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面: 感知(理解)言语 说出言语 1岁左右:单词句 1.5岁左右:双词句 2-2.5岁:电报句 词语爆炸现象 3、认知过程的发展 感觉: 知觉: 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 记忆:无意记忆-有意记忆 思维: 1岁前-前言语的“思维” 思维和言语的发展密切相联系的 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 4、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情绪不断分化 新生儿:各种愉快(肯定)、不愉快情绪(否定) 2-7个月:初级情绪(愤怒.悲伤.快乐.惊讶.恐惧) 2岁:次级情绪(尴尬.害羞.内疚.嫉妒.骄傲 ) 由生物因素决定 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情绪 5、气质( temperament) 气质 p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的一种较明显而稳定的 个人特征 人的气质类型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 所制约 气质的类型:托马斯切斯 p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混合型或交叉型 气质对了解和预测婴儿的个性发展和社会 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质与早期教养 6、社会性发展亲子关系 依恋(attachment) 概念: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相互 交往与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积极的 情感联系,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6570% 回避型依恋:20% 无依恋婴儿 反抗型依恋:1015% 矛盾型依恋 亲子关系 母婴关系 依恋 父婴关系: 父亲是婴儿重要的游戏伙伴,是婴儿积极 情感满足、社会性、人格发展和性别角色 正常发展以及社交技能提高的重要源泉。 1、活动的发展:游戏 2、言语的发展: 3、认知的发展 4、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5、个性的发展 6、社会性的发展 三、 幼儿期心理发展 游戏 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 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 式。 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1、活动的发展 幼儿期是完整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 是连贯性言语逐步发展的阶段。 言语的发育特点 先理解、后表达;先学发音,后用词法、句法。 3岁:掌握了本民族的基本语音 简单句-复合句。 幼儿期末:基本掌握了本民族的口头语言 对话言语 独白言语 2、言语的发 展 感知觉的发展: 注意的发展: 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形成 记忆的发展 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思维的发展 由直观行动性思维发展到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幼儿晚期) 皮亚杰认知发育的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 3、幼儿认知的发展 4、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情绪的分化在幼儿初期基本完成 情绪仍以不稳定、多变为主要特点 内抑制能力差,缺少自我控制 社会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开始发展 3岁左右产生自尊感的萌芽,学龄初期开始稳定 4、个性 个性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 程 社会化 就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 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 ,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 儿童气质类型的先天性差别在社会化过程 中进一步扩大,从而形成独特的个性。 自我意识 是个体对自己本身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意识 ,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 自我评价、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自我意识的发展 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倾向性具 有一定的可塑性。 5、社会性发展 与父母关系、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同龄人间的人际关系 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环境因素之一。 儿童的同伴关系状况只是一个信号 社会技能训练 社会技能训练 确实改进了一部分 儿童的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