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比较研究 专业代码: 070702 作者姓名: 刘晓萌 学 号: 2009300158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张二勋 2011年5月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目 录引 言11 山东省省情概述12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分析22.1 山东省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32.1.1山东省经济差异的总体变化特征32.1.2 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42.2 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现状53 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53.1 区位因素53.2 资源能源因素63.3 劳动力因素63.4 产业结构因素73.5 经济基础与政府政策因素84 促进山东省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84.1 利用区位优势优先发展,带动西部共同发展。94.2强化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提高辐射带动作用94.3调动各地优势,建立互补性产业结构104.4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1结 语11参考文献12致 谢摘 要对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进行分析,得出东部地区较西部地区经济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的结论。接着从区位条件、能源资源、劳动力水平、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基础和政府政策等五个角度深层次探讨了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原因,对如何利用区位优势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使之更好的带动西部的发展,如何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如何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建立补型产业结构及如何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等方面, 提出了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关对策。关键词: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定量分析;协调发展 AbstractIn this paper, in allusion to the issue of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of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draw conclusions. That is the eastern region of high economic level, the development speed tha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the regional conditions, energy resources, labor standards,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economic base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of five deep-seated point of view ,the causes of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s of the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has been discussed. In the en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in Shandong Province of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has been presented for how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dvantages in eastern to make the east a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western drive, how to play a central city in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ole ,how to adjust the layout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complement-based industries and how to play the role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to promote regional co-development etc.Key words: Shandong province ; Regional economic disparities ; Quantitative analysis ; Coordinated development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比较研究引 言山东省地处黄河入海口、濒临渤海和黄海,中西部以山岭为主,东部主要是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良好,工业实力雄厚。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几年来稳居全国前三,为我国GDP的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其总体经济的飞速发展,并不代表省内各区域均处于我国区域经济的较高水平,不代表省内各区域经济均以较高的速度发展。各种数据表明,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基础条件好,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基础条件薄弱且发展缓慢,“西低东高”严重阻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和谐山东”社会目标的推进。因此,正确认识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原因,找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对促进山东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至关重要。1山东省省情概述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海洋,西接大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遥遥相对,西部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依次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处于黄河三角洲的入海口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东北、西部以及南部长三角、珠三角的枢纽地带。陆地总面积15.71万平方公里,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全省共有17个地市 , 9579.31 万人口。其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光照资源充足,适宜农作物的种植,自然资源相对平衡和丰富,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果生产基地,此外,海洋资源也很优越,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度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利于在海上运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水产资源丰富,每年来山东沿海栖息和洄游的鱼类有200多种,近半数有经济价值。而且,陆地物产资源非常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有128种,储量约占全国的48%,有30多种矿藏储量居全国前10位,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黄金(岩金)、自然硫(占全国储量90%以上)等。山东地处中国大陆东部的南北交通要道,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尤其是以公路通车里程长、路面等级高闻名全国。京杭大运河和京沪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穿越境域西部;胶济铁路横贯东西,蓝烟铁路穿行于半岛中部,为其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的经济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全省GDP已达39787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万元大关,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然而,从总体看,山东工业经济优势行业不明显,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都有待转变,尤其是省内各区域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西低东高”严重阻碍了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建“和谐山东”社会目标的推进。从地理位置及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划分 ,山东省可分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东部地区包括青岛、烟台、济南、威海、潍坊、淄博、东营、日照等8个经济较发达的地市 , 面积占山东省陆地总面积的46.6%,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3%,该地区已经形成了经济快速增长的格局,连续十几年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西部地区包括滨州、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泰安、莱芜、临沂在内的九个地市,其位于山东省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山东省陆地总面积的53.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57%。该地区产业层次及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人口素质差,这种地区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使生产力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地区间在发展水平上的这种极端差异影响了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过去所采用的许多区域协调措施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寻求高效解决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就成为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从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对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定量分析。2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特征分析2.1 山东省经济差异的动态变化特征2.1.1山东省经济差异的总体变化特征以定量研究为基础,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相结合,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指标,用标准差(St)和离差系数(Vt)分别代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S= V=S/Y 其中,为第 i 个区域的人均 GDP,N 为 17,Y 为 N 个区域的人均 GDP 的均值。表1是根据公式(1)、(2)计算的1990年以来各年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表1 1990年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动Tab.1 the changing of Shandong regional economic since 1990年份标准差S(千元)离差系数V年份标准差S(千元)离差系数V19900.880.4719995.340.5619911.020.4620006.690.6119921.390.5120017.260.619932.020.5320027.910.5819943.090.5820039.780.619953.680.56200412.10.619964.220.55200514.790.6219974.750.55200616.670.619984.860.55200718.720.56从表1中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的标准差逐年扩大,由1990年的0.88千元扩大到2007年的18.72千元,这表明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然而在这十几年的变化中并不是一直处于均匀扩大的状态,而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1990年1998年区域绝对差异呈缓慢扩大态势,1998年与 1990年相对扩大了 3.98 千元,年均增幅为498元,1998 年2007 年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呈加扩大趋势,2007年与 1999 年相对扩大了 13.38 千元,年均增幅达 1673 元,是 19901998 年的3.4倍。1990 年2007 年离差系数显示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呈现出波动式扩大趋势。总体来看区域经济相对差异由 1990 年的0.47 上升到 2007年的 0.57,上升幅度为 0.10。 具体来看,相对差异分别在 1994 年、2000 年、2005 年出现 3 个峰值,而这三年峰值中又以 2005 年的峰值最高,1994 年的峰值最低。在1994 年出现峰值后,出现了短暂下降的现象,这说明在 19941999 年之间,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有所减缓,这与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与宏观政策是密切相关的。1994年以来 ,山东省政府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现状和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地区性差异日益扩大的形势 ,从宏观政策上提出了“东西结合、共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方针 ,大力扶持西部落后地区。例如 ,山东省加大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力度 ,在鲁西北地区重点发展棉纺工业 ,在鲁西南地区根据当地煤炭、石油、天然气 、建材等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 ,发展了油(气)工业、电力工业和化学工业等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产业部门。因此 ,1994年后山东省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相对缩小 。2.1.2 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特征现测度在一段时期内各个地市的人均GDP的变化与全省人均GDP的比值,需引入人均GDP的相对发展速度Nich的概念。Nich=(Y-Y)/(Y-Y)其中,Y、Y 分别代表第 i 个区域在时间 1 和时间 2 的人均GDP,Y、Y 分别代表全省在时间 1和时间 2 的人均 GDP。表2 山东省各地相对发展率Tab2. The relative development rate of parts in Shandong Province地区Nich地区Nich地区Nich东营3.34滨州1.08潍坊0.81威海2.22莱芜1.08济宁0.79青岛1.66枣庄0.99聊城0.72淄博1.52日照0.85临沂0.62烟台1.5泰安0.83菏泽0.32济南1.21德州0.82由 19952007 年各地市人均的相对发展率的值表可以看出全省各地市人均的相对发展率差别很大,发展水平最高的东营是发展水平最低的菏泽的 10倍多。其中,济南、 青岛、 淄博、 东营、 烟台、 威海、 莱芜、 滨州八地市相对发展速度大于 1,八地市的人均增长速度大于全省平均增长速度,即其经济发展速度比全省发展速度快。在这八地市中,前六地市均位于东部地区,而其另外两个地市日照、潍坊的发展速度也均大于0.8,相比较,西部地区除了莱芜、滨州、枣庄的相对发展速度接近于1之外,其余地市的相对发展速度均较低。2.2 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现状表3 2010年山东省各地市人均GDP排名Tab3. 2010 GDP per capita around the city ranked in Shandong province城市人均GDP(元)城市人均GDP(元)城市人均GDP(元)东营116800莱芜42520济宁30686青岛74357滨州41052德州29010威海69858日照37020聊城25251淄博68100泰安36526临沂20869烟台66795潍坊35610菏泽12366济南58533枣庄35561由表3可以看出,东部地区各地市人均GDP排名大多位于前几位,尤其是东营市,人均GDP已经突破10万元,而且其余各市人均GDP值与西部地区各市均保持较大差距。最为贫困的菏泽市,其人均GDP仅约为东营市的1/10。总体来说,东部地区人均GDP占全省人均GDP的66%,而西部地区仅占34%。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西部地区快,加之东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于西部地区,这必然导致整个区域经济差异的近一步增大。3山东省东西部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分析3.1 区位因素区位是指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因素会从多个方面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东临日、韩两国,处于“长三角”和京津塘、辽中南之间,环渤海经济圈南翼。其中,青岛、烟台历史上就是商贸云集的贸易口岸 ,开发国际贸易既有地理优势 ,又有传统优势。威海、潍坊也相继的对外开放。东部沿海地区把握机遇,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北美、西欧等世界各国特别是亚太各国的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交流,同时利用内地资源的优势,使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东部地区所拥有这些独特的地理区位上的优势是西部地区所无法比拟的。西部地区地处内陆,南靠江苏北部,西邻河南西部,北接河北南部,这些都属于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状况相对较差。其仅拥有一个港口,即滨州市的东风港。不同的区位在政策投资、吸引外资以及获得发展机会等方面的差异, 直接导致了它们经济发展上的差异, 而且伴随经济发展差异而显露出来的“马太效应”, 使得东西部地区间经济差异趋于增大的趋势。3.2 资源能源因素 能源是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稳定的能源供给是一区域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地能源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区位选择,从而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能源充足,种类丰富,拥有50多种金属矿与非金属矿。东营的胜利油田为我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石油产量占全国16%。而东部地区的金矿目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黄金的总产值、产量、利润和黄金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国家投资新建和改建的焦家、新城、沂南、乳山四个大中型矿山,为山东省的黄金生产展示了良好的前景。现在,在全国10个重点金矿中,山东省就占5个,其中有驰名中外的招远金矿和三山岛金矿。除此之外,东部地区濒临黄海和渤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岸线、滩涂、港湾、浅海、岛屿等多种海洋空间资源。其拥有2531. 42 公里的漫长海岸线 ,拥有近50个可建深水泊位的港址 ,在山东境内的国家直接管理的三个中央港口均设在东部地区(青岛、烟台、东营) 。全省 21 个地方港口中有20个位于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只有一个东风港.目前 ,山东东部地区港口吞吐能力占全省的81. 15 % ,而西部地区只占 0. 90 %。西部也有着丰富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农业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如泰安、济宁、枣庄都有煤矿出产,但矿产和农产品深层加工程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并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3.3 劳动力因素表4 2008年山东省科技人员活动情况Tab4. In 2008 the activitie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Shandong Province按地区分科技活动人员百分比科学家和工程师百分比东部地区26461272.27%19071073.49%西部地区10150827.73%6878126.51%山东省366120259491劳动力资源不仅考察劳动力的数量是否充足,更重视劳动力的质量,即劳动力的素质。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人们富有改革开放和开拓创新的意识与精神,适应市场快,而西部地区相对比较闭塞,人们思想过于陈旧,创业冲动微弱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 ,生产与生活中的独立性、主动性差,人口的文化素质东高西低, 东部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都在7年以上,而西部地区各级地市(除莱芜市外)都在7年以下,西部地区的文盲半文盲约为东部的4倍 。此外,东部地区集中了众多的科研机构、大学、高科技产业集群和众多名牌企业和外资企业,其中济南、青岛作为全省的两个中心城市,是人力资本存量最高的地区,聚集了全省大部分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高等教育、科研工作的人员数量也接近全省的1/2 ;。2008年全省科技人员总计366120人,其中东部地区占72.27% ,西部地区占27.73%;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全省共计259491人,东部地区占73.49%,西部地区占26.51%。由于教育水平高,人力资本雄厚,科研能力强,较好的创新环境,根据“极化效应”,西部地区的一些关键技术人员也大量流向东部地区,同时 ,技术和企业的流动使西部地区产生的少量资金也流人东部,这样更有利于促进东部经济的发展。其工程技术等硬科技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优势大于西部地区。3.4 产业结构因素表5 2008年与2009年东西部地区三次产业比重Tab5. 2008 and 2009 three industries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地 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东部地区6.8057.2935.91西部地区12.0056.1431.86山东省平均水平9.5556.6833.76由上表可知,山东省产业结构的均衡性东西部差异明显。2009 年东部 8 地市的产业结构是 6.8 :57.29 : 35.91 ,根据2010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09年济南、青岛的第三产业的比重达51.5 %、 45.4 % ,流通、信息、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 ,进入生产和生活服务部门的快速发展时期。西部地区同期的产业结构比则是 12 :56. 14 :31.86 ,而最为落后的菏泽仅为21.4 :51 :27.6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过大,劳动力多是在传统农业上“打圈子”,农业产业化率低下 ,不仅剩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的转移 ,而且也无法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总体规模小 ,大型项目投入少 ,缺少对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骨干企业 ,平均每个企业完成的增加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一半 ,大中型企业实现的利税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三分之一。第三产业起步慢 ,发展的层次低 ,尤其是为现代工业、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严重不足。农业不强 ,工业不大 ,服务业滞后 ,尚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这种经济格局不仅远远落后于国际发达国家水平 ,也落后于国内先进的省份如江苏、 广东等地 ,成为实现齐鲁经济强省的薄弱链环。3.5 经济基础与政府政策因素原有的经济基础不同地区发展起点差距大,也是目前东西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因素之一。东部沿海地区历来就是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之地。建国初期,全省的工业近70%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到了20世纪70年代 ,在完成胶济铁路复线工程后,资源和企业继续向东部集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现代化的工业技术迅速深人各部门。相比之下,西部内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经济上则是以农业为主,产品加工深度不大,且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基础设施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联系密切的交通信息网络。而政府政策的地区差异使东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实施了非均衡发展的战略,并提出了“全面开发、重点突破、梯度推进、东西结合、加快发展” 的外向型战略方针,东部地区形成了以青岛为龙头,烟台、威海、日照为前沿,自东向西依次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据统计 ,1950 - 1978 年 ,东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是西部地区的10倍 ,而改革开放以后,东西部之间的投资差额进一步拉大,政府在西部地区的投资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 24.9 % ,例如 ,19782002年,国家和省里向菏泽市的投资只占山东省投资总量的2.4 % ,而且大多数的投资倾向于第一产业 ,投资不足与投资结构不合理并存。政策的地区差异使东西地区在较长时期内处于不平等的竞争中,对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利。4 促进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措施实现山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 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共同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局限, 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提高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山东在全国区域发展大格局中的竞争力。4.1 利用区位优势优先发展,带动西部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并不是要通过抑制发达地区的发展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这样只会导致共同贫困,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通过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涓滴,带动欠发达地区的共同发展,才会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进步,实现共同富裕。通过上述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临近黄海、渤海,能够开展与国外的技术、信息的交流,使其获得对外的长足发展。因此,山东省应继续充分利用这一区位优势,增强与沿海各省及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联系。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助推山东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打造“蓝色经济区”,将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建设紧密相连,作为对“一体两翼”战略的提升,其涵盖范围将超出山东省内沿海 7市。沿海岸线构筑的整体优势向由东向西、由海向陆延伸,将促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西部劳动力向东部输送,形成东西结合、优势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协调发展的新局面。4.2强化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提高辐射带动作用济南、青岛是山东省的两个龙头城市,在经济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济南是山东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处在承东启西、接南联北的重要位置。加快济南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促进山东中部加速崛起,促进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青岛的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经济的龙头。突出发挥青岛带动作用, 是提升山东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与长三角的上海、珠三角的广州和深圳、京津冀的北京和天津相比,山东的青岛、济南两大省域中心城市在市区人口规模、经济总量、产业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极化效应不突出,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够强。为促进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以青岛、济南为中心,形成两个具有规模的经济区半岛经济区和省会经济区,以增强其极化效应,强化其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服务功能。首先,要提高济南、青岛的经济实力。第一,两市应加快发展高加工度化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增强产业中心地位。青岛市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与家电、石油化工、汽车机车船舶集装箱制造、新材料、海洋产业等五大产业,增强对全省其它地市产业发展的拉动能力,切实发挥龙头作;济南市应以交通运输设备、机械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工程四大产业为重点,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和主导产品, 加快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与周边城市之间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分工与合作。第二,两市应进一步加大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 增强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服务业的发展是青岛未来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希望所在。要采取经济结构调整手段, 加强政府引导, 利用青岛开放度高、地理位置独特的优势, 面向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 充分利用外资和民间资本, 加快青岛服务业的发展。济南要把现代物流、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国际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 成为综合服务能力较强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信息中心,为山东其它市地提供全面、高效的服务。其次,针对外围层经济欠发达的实际,还必须加大要素投入, 促进资源开发, 推动紧密层和外围层良性互动,提高一体化水平。4.3调动各地优势,建立互补性产业结构通过上面的分析,东西部地区拥有不同的发展优势。综合考虑市场、区域优势及地域分工的要求, 一方面在巩固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 东部地区地区应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倾斜重点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及旅游、信息、 金融、贸易、房地产等新兴的第三产业上, 建立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绿色社会生活服务体系,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本地区应充分发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经济技术基础, 尽快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分工。西部地区应充分发挥土地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应在优化第一产业内部结构, 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用高科技改造农业, 加强农业结构深度调整, 对第二、三产业实行适度规模投入,为将来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升级奠定基础。同时,把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地区资源转换战略相互联系起来,逐步形成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生产和原材料精加工东部地区深加工再向西部地区返回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推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人才合作,促进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帮助欠发达地区把项目、资金和人才引进来, 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活力。从而使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能实现相互促进的发展。4.4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这既需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在建设、对外开放、投资和科教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项目支持。首先,国家和省投资的交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仓储外包合同范本
- 调酒用品采购合同范本
- 私人餐厅采购合同范本
- 租赁高空架子合同范本
- 物品改造劳动合同范本
- 甲方租赁设备合同范本
- 私人钢管租赁合同范本
- 绵阳小区保洁合同范本
- 民间借钱合法合同范本
- 购房协议等于购房合同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麻醉学分册
- CNAS-CC121-2017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及认证的能力要求
- 电力工程项目中八大员的具体职责
- 纪念九·一八: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主题班会课件
-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5年版)解读课件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AIGC实战 慕课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库(社区护理学专项)-社区护理护理法律法规试题
- 第一单元 从感知到物联 第2课传感之古今未来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人教版新教材 初中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试题真题及答案
- 胃疡病中医护理查房
- 水泥电杆行业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