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医药管理技能课件_第1页
儿童中医药管理技能课件_第2页
儿童中医药管理技能课件_第3页
儿童中医药管理技能课件_第4页
儿童中医药管理技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60-36月儿童中医药管月儿童中医药管 理技能理技能 摩腹摩腹 n n 操作:一手四指或掌根在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操作:一手四指或掌根在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 针方向团摩针方向团摩2525分钟。揉动手法应由轻到重分钟。揉动手法应由轻到重. . n n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理气和胃。忍受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理气和胃。忍受 为度。注意小儿饭后不宜施术;婴儿在施术时为度。注意小儿饭后不宜施术;婴儿在施术时 可在脘腹盖一块毛巾再进行操作。可在脘腹盖一块毛巾再进行操作。 n n 主治:腹胀,腹痛,便秘,腹泻,虫积,食积主治:腹胀,腹痛,便秘,腹泻,虫积,食积 发热等。发热等。 n n 临床应用:摩腹法一般顺时针为泻,多用于便临床应用:摩腹法一般顺时针为泻,多用于便 秘;逆时针为补,多用于腹泻。秘;逆时针为补,多用于腹泻。 捏脊法捏脊法 n n 此法是用捏法在脊穴上操作而得名。此法是用捏法在脊穴上操作而得名。 n n 操作:小儿俯卧位;医者坐或站一侧,以双手用操作:小儿俯卧位;医者坐或站一侧,以双手用 二指捏法或三指捏法手势,自尾骶骨端始至颈部二指捏法或三指捏法手势,自尾骶骨端始至颈部 大椎穴成一直线,将尾骨尖端之皮肤捏起,沿脊大椎穴成一直线,将尾骨尖端之皮肤捏起,沿脊 穴自下而上双手交替边捏边向上行,至大椎穴止穴自下而上双手交替边捏边向上行,至大椎穴止 ,此为平捏法;也可自下而上每捏三下,即向上,此为平捏法;也可自下而上每捏三下,即向上 提拿一次,直至大椎穴止,此谓捏三提一法或称提拿一次,直至大椎穴止,此谓捏三提一法或称 提捏法。作捻动向前宜直线进行,不可歪斜或捏提捏法。作捻动向前宜直线进行,不可歪斜或捏 捏放放,宜紧捏慢移。捏放放,宜紧捏慢移。 n n 功用:调和阴阳,培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功用:调和阴阳,培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 ,行气活血,强健身体。,行气活血,强健身体。 n n 主治:小儿积滞。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脾胃虚主治:小儿积滞。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脾胃虚 弱,疳证,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证。弱,疳证,腹泻,呕吐,消化不良等证。 n n 临床应用:捏脊法是中医小儿推拿的传统手法,临床应用:捏脊法是中医小儿推拿的传统手法, 用于小儿保健,有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用于小儿保健,有促进小儿生长发育以及神经系 统发育、增强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抗病能力以及统发育、增强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抗病能力以及 提高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可预防小儿腹泻、便提高消化系统功能等作用,可预防小儿腹泻、便 秘、遗尿等疾病秘、遗尿等疾病. . 揉迎香揉迎香 n n 取穴: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取穴: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0.50.5寸,鼻唇沟寸,鼻唇沟 中。中。 n n 操作:常用擦洗、摩洗、按法、揉法等,操作:常用擦洗、摩洗、按法、揉法等, 如用食、中二指做揉法、推擦约如用食、中二指做揉法、推擦约3030次;按次;按 压约三秒钟,稍停后反复施行压约三秒钟,稍停后反复施行10201020次,次, 推擦或按压时,指端倾向鼻孔用力;按压推擦或按压时,指端倾向鼻孔用力;按压 时手指可轻微揉动,动作应左右协调,两时手指可轻微揉动,动作应左右协调,两 侧力度应均匀。侧力度应均匀。 n n 功用:宣肺气,通鼻窍,止惊,发汗。功用:宣肺气,通鼻窍,止惊,发汗。 n n 主治:外感风热,寒热互作,口眼歪斜,主治:外感风热,寒热互作,口眼歪斜, 鼻塞流涕,昏迷不醒,急慢惊风及鼻息肉鼻塞流涕,昏迷不醒,急慢惊风及鼻息肉 等证。等证。 n n 临床应用:由于鼻为肺之窍,迎香穴居鼻临床应用:由于鼻为肺之窍,迎香穴居鼻 之两旁,揉之能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之两旁,揉之能治疗感冒或慢性鼻炎引起 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证,且常与清肺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证,且常与清肺 经、揉肺俞、拿凤池等配伍应用,加强治经、揉肺俞、拿凤池等配伍应用,加强治 疗效果。疗效果。 揉足三里揉足三里 n n 取穴:外膝眼下取穴:外膝眼下3 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 n n 操作:常以一手的拇指端或中指端作按揉操作:常以一手的拇指端或中指端作按揉 法,约法,约3030次。次。 n n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强壮身体。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强壮身体。 n n 主治:呕吐,腹胀,腹痛,便秘,泄泻,主治:呕吐,腹胀,腹痛,便秘,泄泻, 下肢痿软等证。下肢痿软等证。 n n 临床应用:多用于消化道疾患。临床应用:多用于消化道疾患。 按揉四神聪按揉四神聪 n n 取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取穴:在百会前、后、左、右各1 1寸处,因寸处,因 共有四穴。共有四穴。 n n 操作:一般针刺治疗,平刺操作:一般针刺治疗,平刺0.50.50.80.8寸。寸。 也可用拇指或中指端作按揉法,一般约为也可用拇指或中指端作按揉法,一般约为 3030次。如小儿囟门未闭合禁用针刺及按揉次。如小儿囟门未闭合禁用针刺及按揉 法,可用掌摩法或掌揉法,操作时手法应法,可用掌摩法或掌揉法,操作时手法应 轻柔,不使小儿头部晃动。轻柔,不使小儿头部晃动。 n n 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功用: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 n n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 神志病证。神志病证。 n n 临床应用: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临床应用: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 脑发育不全等。脑发育不全等。 n n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n n 按法、摩法、掐法、揉法、推法、捏法、按法、摩法、掐法、揉法、推法、捏法、 擦法、搓法、摇法。擦法、搓法、摇法。 n n 摩法摩法: : n n 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 掌掌面紧贴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及前掌掌面紧贴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及前 臂带动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臂带动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 摩,要领是摩,要领是“ “皮动肉不动皮动肉不动” ”。摩法有顺摩为补。摩法有顺摩为补 ,逆摩为泻的说法(摩腹除外)。,逆摩为泻的说法(摩腹除外)。 n n 推法:推法: n n 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广泛,用拇指或食、中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广泛,用拇指或食、中 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 “推法推法” ”。推法。推法 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直推、旋推、分推直推、旋推、分推” ”三种。三种。“ “直推直推” ” 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是在表皮进行操作,不要推挤皮下组织。“ “ 直推法直推法” ”常用于常用于“ “线状线状” ”穴位。穴位。“ “旋推旋推” ”也是只作也是只作 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用于表皮,不得带动皮下组织。“ “旋推法旋推法” ”主主 要用于手部要用于手部“ “面状面状” ”穴位。穴位。“ “分推分推” ”可横如直线可横如直线 ,也可弯曲如弧线。,也可弯曲如弧线。 n n 揉法:揉法: n n 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吸定于一定的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吸定于一定的 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要领是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要领是“ “肉动皮不动肉动皮不动 ” ”。手始终不离接触的皮肤,是该处的皮下组织甚。手始终不离接触的皮肤,是该处的皮下组织甚 至深层组织随手的揉动而滑动。一般以每分钟揉至深层组织随手的揉动而滑动。一般以每分钟揉 120-160120-160次为宜。次为宜。“ “揉法揉法” ”分为分为“ “指揉法指揉法” ”、“ “掌揉法掌揉法” ” 和和“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 ”。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用手指的罗纹面作用于穴位做环 形揉动叫形揉动叫“ “指揉法指揉法” ”;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用手掌的大鱼际作用于治疗 部位做环形揉动叫部位做环形揉动叫“ “鱼际揉法鱼际揉法” ”;用手掌(掌跟);用手掌(掌跟) 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作用于治疗部位做环形揉动叫“ “掌揉法掌揉法” ”。与摩法。与摩法 一样顺时针揉为补,逆时针揉为泻。一样顺时针揉为补,逆时针揉为泻。 n n 擦法:擦法: n n 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 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包 括括“ “指擦法指擦法” ”、“ “鱼际擦法鱼际擦法” ”和和“ “掌擦法掌擦法” ”。擦时。擦时 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不论是上下方向或左右方向,都应直线往 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返,不可歪斜;往返距离要长。着力部位 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要紧贴皮肤,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擦破 皮肤。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皮肤。用力要稳,动作要均匀连续、呼吸 自然,不可屏气。自然,不可屏气。 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小儿推拿特定穴位 n n 小儿推拿的穴位,一为小儿推拿的穴位,一为“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 ” 中的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二为小中的十四经穴和经外奇穴;二为小 儿推拿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穴位。儿推拿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穴位。 脾经脾经 n n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n n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 (1) 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用于脾补脾经能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用于脾 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 ,消化不良等症。,消化不良等症。 n n (2) (2)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 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热熏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 。 n n (3) (3) 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小儿体虚、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 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推补本穴,可使稳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 重。重。 心经心经 n n 位置位置 :中指末节罗纹面。:中指末节罗纹面。 n n 主治主治 :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 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涩、心血不足、惊烦不安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1)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清心经能清热退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 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 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经等合用。 n n (2)(2)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本穴宜用清法,不宜用补法,恐动心火之 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等症,需要补法时故。若血气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等症,需要补法时 ,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肝经肝经 n n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n n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口苦 咽干等。咽干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 (1) 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清肝经能平肝泻火,息风镇惊,解湿除 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烦,常用治疗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 等症。等症。 n n (2) (2) 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肝经宜清不宜补,若肝经虚应补时则需 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补后加清,或以补肾代之,称为滋肾养肝法。 肺经肺经 n n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n n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 脱肛等。脱肛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喘 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气喘,虚汗怕冷等肺经虚寒症。 n n (2)(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 。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 症。症。 肾经肾经 n n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n n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 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1)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补肾经能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用于先天 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不足、久病体虚、肾虚久泻、多尿、遗尿、虚汗 喘息等症。喘息等症。 n n (2)(2)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清肾经能清利下焦湿热。用于膀胱蕴热, 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小便赤涩等症。临床上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 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用清法时,也多以清小肠代之。 板门板门 n n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n n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 泻、气喘、嗳气等。泻、气喘、嗳气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1)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 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达上下之气。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 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或嗳气、腹胀、腹泻、呕吐等症。 n n (2)(2)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 门能止呕吐。门能止呕吐。 攒竹攒竹( (天门天门) ) n n 位置: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n n 主治: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 烦不安等。烦不安等。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推攒竹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 ,镇静安神。,镇静安神。 坎宫坎宫( (眉弓眉弓) ) n n 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位置: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n n 主治: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痛。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 ,止头痛。,止头痛。 肺俞肺俞 n n 位置:第三棘突下,旁开位置:第三棘突下,旁开1.51.5寸。寸。 n n 主治:咳嗽,胸痛,胸闷等症。主治:咳嗽,胸痛,胸闷等症。 n n 临床应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临床应用:揉肺俞、分推肺俞能调肺气、 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补虚损、止咳嗽,多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 病。病。 三关三关 n n 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n n 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主治: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虚肢冷、腹痛、腹泻、斑 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疹白瘩,疹出不透以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1)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推三关性温热,能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 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临床上治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对非虚寒病症宜慎用。临床上治 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疗气血虚弱,命门火衰、下元虚冷,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 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厥冷,面色无华,食欲不振、疳积、吐泻等症。多与补脾 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经、补肾经、揉丹田、捏脊、摩腹等合用。 n n (2)(2)对感冒风寒,阴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症,多于清肺对感冒风寒,阴冷无汗或疹出不透症,多于清肺 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经、推攒竹、掐揉二扇门等合用,此外对疹毒内陷、黄疸 ,阴疽等症亦有疗效。,阴疽等症亦有疗效。 天河水天河水 n n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n n 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主治:外感发热、潮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 、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弄舌、重舌、惊风等一切热证。 n n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 n n (1)(1)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清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 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泻火除烦,主要用于治疗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分。多用于五心烦热,口燥咽干,唇舌生疮,夜 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啼等症;对于感冒发热、头痛、恶风、汗微出、 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咽痛等外感风热者,也常与推攒竹、推坎宫、揉 太阳等合用。太阳等合用。 n n (2)(2)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于清天河水,多用 于实热、高热等症。于实热、高热等症。 常见小儿疾病常见小儿疾病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n n 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 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产生的原因,以感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其产生的原因,以感 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感 受外邪为发病第一位,因小儿肌肤薄弱,受外邪为发病第一位,因小儿肌肤薄弱, 冷暖不知自调,易外感风、寒、暑、湿、冷暖不知自调,易外感风、寒、暑、湿、 热邪,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热邪,一般冬春多为风寒(湿)致泻,夏 秋多暑湿(热)致泻,但随着空调、风扇秋多暑湿(热)致泻,但随着空调、风扇 的普及,夏秋季感受风寒之邪也逐渐成为的普及,夏秋季感受风寒之邪也逐渐成为 小儿至泻的主要因素。小儿至泻的主要因素。 小儿斜颈小儿斜颈 n n 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医学称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于一侧胸锁 乳突肌纤维性挛缩乳突肌纤维性挛缩 ,导致缩短,颈部向一,导致缩短,颈部向一 侧编斜畸形侧编斜畸形 ,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同时伴有脸部发育受影响, 小于对侧。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小于对侧。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有效的非 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 n n 病因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病因可能和下列因素有关 n n (1) (1) 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分娩时被损伤,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