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8环境质量状况17评价适用标准19建设项目工程分析20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25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26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27环境影响分析33结论与建议41I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建设单位黑龙江省世丹牧业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联系人联系电话传真87114678建设地点双城周家镇东新村(周家工业园区)立项部门哈尔滨市双城区发改局批准文号哈双发改发201513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号C1320,饲料加工占地面积29030m2绿化面积1000总投资(万元)6020环保投资(万元)65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08%评价经费(万元)预计投产日 期2016年12月项目建设背景:本项目所产的饲用玉米粉是重要的饲料原料之一。我国政府历来重视饲料工业的发展,首先,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拉动,充分调动了各级、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从多种渠道集中了饲料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其次,国家对饲料工业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在资金、信贷、物资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性扶持,自2000年起即对部分饲料产品实行免征增值税。为饲料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国家还实行了宽松的进出口政策,对豆粕、鱼粉、玉米等饲料原料的进口,基本不加以配额的限制,关税也较低。同时,玉米是我省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产量丰富。受黑龙江省世丹牧业有限公司委托,我单位经现场踏勘、资料收集等,编制本项目年产10万吨饲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本项目不在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范围内,本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相关的产业政策。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内容1、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双城周家镇东新村(周家工业园区),东侧为哈五路,北侧为闲置的周家青贮中心,西侧为空地,南侧为五方肉业有限公司。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2、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614m2,共两个饲料生产车间,生产车间一建筑面积2496m2,生产车间二建筑面积3456m2。两座综合仓库,用于原料及成品的储存,综合仓库一、二建筑面积均为3456m2。建设一座三层综合楼,建筑面积3240m2,主要功能为车库、食堂、办公及倒班宿舍,动力车间一座,建筑面积480m2,门卫室一间,建筑面积30m2,调节水池一座容积500m3。本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2。3、建设规模本项目拟购置生产设备达到年产10万吨玉米粉饲料生产线。本项目组成一览表见表1。表1 本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分类工程名称建设内容主体工程生产车间共建设两座饲料车间,总建筑面积5952m2,生产车间一2496m2,生产车间二3456m2,分别配备粉碎机、风机、计量装袋机等生产设备,进行生产加工贮运工程综合仓库设置两座综合仓库,用于原料及产品的储存,每座综合仓库建筑面积3456m2,总建筑面积6912m2辅助工程综合楼建设一座三层综合楼,建筑面积3240m2,主要功能为车库、食堂、办公及倒班宿舍。其中一层为车库。公用工程给水水源为厂内现有一眼100m深水井供给,单井设计出水量50m3/h。设置一容积为500m3调节水池,用于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储存。生活用水量为3m3/d。排水排入自建防渗旱厕,定期清掏。排水量为用水量80%,为1.2t/d。供热本项目采用电暖气采暖,主要需供热部分为综合楼二三层办公及倒班宿舍区,供热面积为2160m2。供电由当地变电设施提供环保工程废气治理对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利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排气筒排放。噪声治理选择低噪设备采取隔声、减振、降噪、消声等措施4、原辅材料本项目仅为将玉米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原料仅为玉米,为当地采购,原料用量为101000t/a。5、主要设备本项目主要设备列表如表2所示。表2 本项目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及规格单位数量1斗式提升机TDTG50/28台22原粮输送绞龙LSS32台23刮板输送机GSS32台24仓底振动出料器台25气垫胶带输送机QDS40套26斗式提升机TDTG50/28台27输送绞龙TGSS32台28烘干机组8HSH-36台29空气加热器WJL-40/22台210仓底通风装置降温排潮使用套411平面回转筛RZSJ-1836台412吸式去石机TQSX台413永磁滚筒磁选器TCXT台414吸式风选器TFXH台415玉米粉碎机台2016计量装袋机台1017风 机4-72台10二、公用工程1、给水:本项目给水水源为厂内现有为厂内现有一眼100m深水井供给,单井设计出水量50m3/h。设置一容积为500m3调节水池,用于生活用水及消防用水储存。生活用水参考黑龙江省用水定额(DB23/T-2010)规定的用水量,按50L/d人计算,本项目共有劳动人员30人,则生活用水量为1.5m3/d,年生产300天,即450m3/a。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用水。2、排水:本项目排水无生产废水产生,排水为生活污水,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0%计算,生活污水量为360t/a,排入自建防渗旱厕,定期清掏。3、供电本项目用电由由当地变电设施提供。4、供热本项目冬季采用电暖气采暖。供热面积为2160m2。三、人员编制及生产天数本项目劳动定员30人,全年工作日300天,生产车间每日工作24小时,实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公司管理部门实行单班8小时工作制。四、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6020万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其中建设投资为4710.00万元,流动资金为1310.00万元。五、建设进度本项目预期2016年12月投产运行。六、厂址合理性分析本项目位于双城周家镇东新村(周家工业园区)。经现场调查,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在风景区,不在生态脆弱区和特殊地貌景观区,本地区无重点保护生态品种及濒危生物物种。根据双城市国土资源区文件(双国土资预审字201572号)关于黑龙江省世丹牧业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0万吨饲料用玉米粉加工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复函,本项目用地位置规划用途为新增村镇建设用地,符合周家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另根据双城市城乡规划局关于周家镇ZJZDXCM10地块的规划技术审核,项目所在地块为工业用地,符合规划要求。根据周家镇工业园区规划环评,项目所在地属于机械加工区块。根据双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据的证明文件,园区将调整项目所在区域规划,调整后使本项目符合周家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要求。综上,本项目厂址选择合理。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存在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排放及环境问题。但本项目厂址处原有一座二层办公楼(280m2)、一座库房(车库)(220m2)、一间厂房(1100m2),原用于养殖,但早已闲置、一间门卫室(10m2)。共计原有建筑约1610m2。本项目将对部分建筑加以改造或利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中游,市中心区位于北纬4512,东经12640。双城区西北、北隔松花江与肇源、肇东两市相望,东北靠哈尔滨市,东、东南与阿城,五常市接壤;南、西以拉林河为界,与吉林省榆树、挟扶余市为邻。地理座标为东经12541-12642,北纬4508-4543。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区周家镇工业园区内,东侧为哈五路,北侧为周家青贮中心,西侧为空地,南侧为五方肉业有限公司。(2)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双城区地处松嫩平原南部,全境为冲击平原和阶地。无山,地势平坦,呈东高西低。东部周家镇至西部杏山乡为脊梁,南、西及西北部沿江河地势由高向下低垂,呈马鞍状。全境海拔高程120210米,相对高差为100米。该区的地质构造属长白、兴安褶皱带和张广才岭褶皱带组成。山地和丘陵的岩性,主要是花岗岩类的岩石。本项目所在地地层上都是上更新统一全新统冲积层,土质黄褐色亚粘土,土壤密度不均匀,局部土壤有湿陷性。表层为耕土,地基层的承载力为160200Pa,工程地质条件好。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划图哈尔滨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建筑度设计。(3)气候、气象哈尔滨市属于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蒙古西北气流控制,而且也受东部鄂霍次克寒流影响,因此冬季漫长、寒冷而干燥。夏季多受太平洋西伸北跃西南气流的影响,炎热多雨。春秋两季短促,多风且干燥。一年中寒暑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4.8,极端最高温度为39.2,极端最低温度为38.1;年平均风速为3.0m/s,年最大风速为26.0m/s,出现风向为西南西(WSW)风,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和南南西风,出现频率均为13%;最大冻土深度为1.99m;结冰期150天左右,采暖期18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39.2mm;年平均蒸发量1622.0mm;年平均气压997.2Pa;最大积雪深度41cm;年日照时长2474.4h;年平均相对湿度约65。双城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多,少雨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早霜;冬季严寒少雪。(4)水文状况哈尔滨市依江傍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利资源。主要有一江、二河、三沟。松花江是全国七大江河之一,是本水系主干,其次是阿什河、运粮河。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流经2309km汇入黑龙江,流域面积545639km2,是流经哈市的主要河流。松花江水量丰富,年径流量是双峰型,夏季洪峰高、流量大,春季融雪洪峰流量小。径流量的年际变化与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基本相似,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的60%。松花江哈尔滨江段从四方台至大顶子山,全长约90km。通常每年的三月底或四月初,由于冰雪融化,江水开始上涨,到56月份出现春汛。春汛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20%,夏秋季节,雨水集中形成夏汛和秋汛,汛期中79月份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6070%。每年11月初江水开始结冰,冰封期约5个月,由哈尔滨市水文站提供的松花江枯水期水文资料可知,松花江枯水期平均流量为166.6 m3/s,保证率为90%。拉林河发源于张广才岭南部的别石砬子山,大致自东南向西北行,流经五常、舒兰、榆树、双城、扶余等县(市),在双城区多口店附近汇入松花江。其多数河段为黑龙江、吉林两省界河。全长448公里。干流在溪浪河口以上为上游,属于山区,河槽深狭,比降较陡;溪浪河口至卡岔河口为中游,河道比降渐缓,河谷逐渐开阔,五常水文站处,中高水位时最大水面宽7501800米,最大水深3.25.6米;枯水位时,最大水面宽240米,最大水深0.4米。卡岔河口至入松花江河口为下游,河宽多蛇形,中低水位时河床无明显界限,蔡家沟水文站处,中高水位时最大水面宽170米,最大水深4.46.4米;枯水位时最大水面宽160米,最大水深26米。主要支流有溪浪河、牤牛河、卡岔河等。地表水:双城区境南、西为拉林河,北靠松花江,三面环水环绕市界。境内无河,仅有少量泡泉。(5)自然资源A、土地资源双城区耕地总面积3374946亩,其中灌溉水田面积86140.2 亩,旱田3273878.4亩,菜田14927.4亩。牧草地264492.7亩,其中天然草地260429.9亩,人工草地4062.8亩。未利用土地总面积690007亩,其中荒草地47249.7亩,盐碱地1128亩,沼泽地7004.8亩,沙地1770.8亩,其它未利用土地11148.7亩。B、矿产资源双城区属资源贫乏区,已探明和开采的矿产资源有五种:石油分布在临江、水泉、杏山、万龙等乡镇,在白垩地层1200-1500米之间,储有工业价值的原油。天然气分布在永胜乡至哈尔滨市太平区之间。据石油勘测部门探明储油面积1500平方公里,储量达3700万吨,按每年开采50万吨计算,可开采70年,前景十分可观。目前已打井194眼,年开采量达10万吨。石英砂(建设用砂)主要分布在拉林河流域,年开采量在500万立方米左右,是双城区建筑市场的主要建筑材料。砖瓦用粘土分布较广,已探明储量为785.4万立方米,保有储量为565.2万立方米,是红砖生产的主要原料。矿泉水是省内不可多得的矿产资源,分布在公正乡、五家镇、农丰镇,储量丰富。C、水利资源双城区三面靠水,松花江位于北部,流经四个乡镇,流程全长 65公里,拉林河围绕南、西边境,流经七个乡镇,沿双城区流程全长135公里。双城区水资源由两部分组成,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一部分为境内地面径流量,另一部分为过境的江河水。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市可开采的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83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0.3亿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16.4。D、旅游资源双城区旅游资源丰富,双城镇内有一条旅游热线:双城堡火车站一第四野战军指挥部旧址一观音寺一承旭门楼一承恩门楼一魁星楼一七宝佛塔道源禅寺。农村有农丰镇花果山度假村、兰棱镇休闲旅游度假区。待开发旅游景点有双城镇的魁星楼公园、金城乡的金兀术御妹金兀鲁御花园及农丰镇的龙母庙。双城区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商服等网点档次高,条件好,为各方游人提供了方便舒适的条件,可供休闲、娱乐、购物和住宿。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1)行政区划和人口分布双城区总面积3112平方千米。辖9个镇、6个乡、9个民族乡:双城镇、兰棱镇、周家镇、五家镇、韩甸镇、单城镇、东官镇、农丰满族锡伯族镇、杏山镇、双城区社区管理委员会、朝阳乡、金城乡、青岭满族乡、联兴满族乡、幸福满族乡、新兴满族乡、公正满族乡、永胜乡、临江乡、水泉乡、乐群满族乡、团结满族乡、万隆乡、希勤满族乡、同心满族乡。共有246个行政村,632个自然屯。总人口82.17万。其中,非农业人口20万人。(2)经济和社会发展2013年,双城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92.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43.9亿元,增长9.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4.3亿元,增长9.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1:36.0:52.9调整为11.8:34.8:53.4。第一、二、三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0%、39.4%和5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565元,增长8.8%。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717.1亿元,增长10.2%,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2%。十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80.7亿元,增长13.9%,占全区生产总值35.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5%。A、农业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9.5亿元,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507.7亿元,增长7.1%;林业产值30.5亿元,增长6.2%;牧业产值506.6亿元,增长8.6%;渔业产值20.0亿元,增长6.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7亿元,增长7.8%。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050.1万亩,增长0.5%。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98.5万亩,增长0.4%。其中,水稻946.7万亩,增长8.0%;玉米1708.2万亩,增长3.0%;大豆204.5万亩,下降33.4%。粮食总产量达到330亿斤。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203.3万吨,增长5.8%;油料产量2.1万吨,增长16.7%;烟叶产量1.2万吨,下降7.7%。全区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分别为219.2万头、522.8万头、6880.2万只,分别增长3.4%、9.5%、1.2%。全年肉类、禽蛋、奶类产量分别为103.7万吨、39.8万吨、149.1万吨,分别增长10.9%、5.6%、3.5%。水产品产量12.2万吨,下降3.2%。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11.7万吨,下降3.3%;捕捞水产品产量0.5万吨,增长5.4%。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销售收入392亿元,增长10.2%。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230万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发展到92.9万户。拥有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151家,实现销售收入248.9亿元,带动基地面积1345万亩。B、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91.9亿元,增长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7.1亿元,增长11.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55.3亿元,增长15.1%;重工业实现增加值311.8亿元,增长6.2%。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256.2亿元,增长37.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4%。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六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44.8亿元,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27.6亿元,增长9.8%,其中利润124.0亿元,增长16.3%;税金203.6亿元,增长6.1%。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210户,亏损面为17.9%,下降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3.7亿元,下降0.7%。产品销售率为98.0%。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0种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71种,占41.8%。其中,有34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30%。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1767.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5%。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9%。规模以上工业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71.7万吨标准煤,下降2.1%。C、社会事业全区现有科研机构509个,拥有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4.4万人,其中研究人员3.0万人;R&D经费支出83.9亿元,增长18.1%,R&D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84%。受理专利申请18756件,增长20.1%;授予专利权10315件,增长5.3%。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2334项,成交额70.8亿元,增长10.3%。84项科技成果被授予科学技术奖。(3)教育、文化、医疗2013年末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267所,其中,普通中学47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182所、特殊教育1所、幼儿园36所。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4396人,其中,高中9741人,初中24655人,小学在校学生44471人,其中。普通中学教职工人数2923人,小学教职工人数32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女孩入学率100%。双城区有文化站24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电影放映单位24个,剧场、影剧院3个,艺术团体全年演出68场次;电影放映2250场次,观众385千人次。公共图书馆藏书8.6万册,件,年总流通量90千人次。电视台1座。双城区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12.3万户,其中,农村8.5万户,城市3.8万户。入户率农村61%,城市87%。双城区有各类卫生机构30家,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24家,个体开业诊所66个。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43人,其中医生1077人。双城区医疗机构病床1450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7.7张、医生13.2人。双城区农村建有村卫生室661个,社区服务站6个。卫生防疫人员498人。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根据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2014)监测结果,各县(市)城关镇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各城关镇均未实行空气质量新标准)。双城环境空气污染指标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0.069mg/m3,达标;二氧化硫年均值0.027mg/m3,达标;二氧化氮年均值0.054mg/m3,达标。2、地表水:根据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2014)监测结果,拉林河入松花江口断面,断面水质为类,达到类水体要求,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3、声环境: 根据哈尔滨市环境质量概要(2014)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地,双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双城区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为51.8dB(A)。声环境质量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声环境功能区环境噪声限值。声环境质量较好。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等级)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表2 环境保护目标及保护等级环境要素敏感目标方位距离(m)规模(人数)保护等级环境空气范纲窝堡NW145018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地表水拉林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类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3类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总量指标无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噪声工艺流程简述:一、施工期工艺过程及产污环节图1 施工期工艺及排污节点二、运营期为加工生产过程。本项目运营的主要工艺过程及排污节点见图2。图2 本项目生产工艺及排污节点工艺说明:本项目为粉料加工,不含制粒等工艺,因此无蒸汽使用,无锅炉。初清:玉米原粮首先通过皮带输送机输送到受粮坑里,斗式提升机从受粮坑中把玉米提升到一定高度并通过平面回转筛初步清理玉米原粮中的杂质。一般采用两层筛面,第一层选用3W的金属编制筛网或1517mm冲孔筛面,清除玉米中的大杂质;第二层用7W8W筛网或用22.2mm筛孔,清除小杂质。清理设备以筛选和磁选设备为主,筛选设备除去原料中的石块、泥块、麻袋片等大而长的杂物;烘干: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利用热风对流的形式进行烘干。磁选:通过永磁滚筒磁选器清理出磁性金属杂质;粉碎:本项目采用一次粉碎工艺。粉碎后的物料再分别由螺旋输送机进入各自专用的斗式提升机,经分配器引入各料仓;包装:设有颗粒饲料成品仓4个,在成品仓下的电动闸门任意一个开启时,对应的颗粒饲料流入缓冲斗中,再由自动打包秤完成称重、装袋、缝包等工序。包装规格为50Kg/袋。包装后的成品入成品库存放。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分析本项目施工期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废水、建筑机械及运输设备噪声、建筑垃圾等。1、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本工程各类建筑工人、管理人员约30人左右,施工期约120d。每人每天生活用水按30L计,则生活用水量为108t,生活污水排污系数按0.8计,则产生的生活污水为86.4t。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详见表3。表3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及污染物排放量生活用水量污水排放量COD排放浓度COD排放量NH3-N排放浓度NH3-N排放量0.9m3/d0.72m3/d350mg/L0.25kg/d25mg/L0.018kg/d施工工地废水施工废水主要产生于墙面的冲洗、构件与建筑材料的保湿、材料的拌制等施工工序,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物和石油类等。废水经过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施工过程、回用于场地压尘。2、扬尘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主要为施工现场扬尘以及道路运输扬尘。施工现场扬尘:主要有平整土地、开挖、打桩、道路铺浇、材料和取、弃土现场运输、装卸和搅拌等过程产生的扬尘。道路运输扬尘:场外运输产生扬尘。扬尘量的大小与天气干燥程度、道路路况、车辆行驶速度、风速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在自然风作用下,道路扬尘影响范围在100m以内。在大风天气,扬尘量及影响范围将有所扩大。施工中的弃土、砂料等堆放或装卸时散落,也都能造成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也在100m左右。3、噪声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施工机械的运转,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可分为土石方工程阶段、基础施工阶段、结构施工阶段和装修阶段,各阶段施工设备产生的噪声具有阶段性、临时性和不固定性,不同施工阶段有不同的噪声源。施工场地主要噪声源有挖掘机、推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器、切割机、电锯及运输车辆等。土石方工程阶段的主要噪声源是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及各种运输车辆,噪声源特征值见表4。表4 各施工机械噪声值施工阶段施工机械5米处测量声级dB(A)土石方阶段推土机83挖掘机85自卸卡车80装载机83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施工场地共有各类建筑工人以及管理人员共30人,产生的生活垃圾按0.5kg/人d计,则生活垃圾产生量为15kg/d,施工期间产生垃圾总量为0.6t,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送往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处置。施工期建筑垃圾建设项目在建筑施工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除少量填埋外,应按有关部门的要求,送至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施工期是短暂的,而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影响也随之结束。二、运营期污染分析1、废水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排入自建防渗旱厕后,定期清掏,外运积肥。生活污水量为360t/a。主要污染物COD浓度为300mg/L,氨氮浓度为25mg/L。2、废气(1)本项目生产工艺简单,仅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粉尘产生量按总物料量0.1%计,即101t/a,经集气罩收集,收集效率可达95%,收集后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除尘效率达99%。因此,粉尘有组织排放量约0.96t/a,无组织排放量约为5.05t/a。无制粒过程,因此不需要使用锅炉,无锅炉烟气产生。(2)本项目冬季采用电采暖,因此无采暖废气产生。3、噪声本项目噪声为生产过程中的分级筛、包装机、初清筛、粉碎机、等噪声等设备噪声,噪声源强约为8095dB(A)。4、固体废物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收集到的粉尘、初清及磁选废物、废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本项目生产过程收集到的粉尘量为94.99t/a。本项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初清机磁选工段产生的土及少部分金属,产生量约900t/a。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废包装袋约为0.01t/a。本项目共有工作人员6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7kg/d人计,则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12.6t/a。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300mg/L0.11t/a0氨氮25mg/L0.009t/a0大气污染物加工车间粉尘有组织:95.95t/a2665.28mg/m30.96t/a26.67mg/m3无组织:5.01t/a5.01t/a固体废物工作人员生活垃圾12.6t/a市政部门统一清运生产线初清及磁选废物900t/a交由环卫部门处理废包装袋0.01t/a由废品回收公司回收收集的粉尘94.99t/a外售处理噪声生产过程中噪声 噪声8095dB(A)厂界:昼间65dB(A)夜间55dB(A)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防治效果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排入自建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氨氮大气污染物生产车间粉尘通过集气效率95%的集气罩收集后,经除尘效率99%的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放达标排放固体废物生产线废包装袋由废品回收公司回收不外排初清及磁选废物交由环卫部门处理收集的粉尘外售处理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市政部门统一清运不外排噪声生产过程中噪声噪声厂房隔声,减振材料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一、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施工期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废水、建筑机械及运输设备噪声、建筑垃圾等。1、水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理外运,用于堆肥。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物和石油类等。废水经过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施工过程、回用于场地压尘。2、环境空气防治措施(1)尽量避免在干燥季节、大风气象条件下施工。(2)施工中建筑物应用围帘或屏挡封闭;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架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3)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4)合理选择黄砂、石灰等堆料场位置,避开人群流动较为集中的场地,不要在开阔地或露天堆放,在干燥、大风天气实施洒水,提高料堆表面含水率,减少扬尘,大风天气应避免作业,尽量避免敞开式运输。(5)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6)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7)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上围栏,且表面用毡布覆盖,将多余弃土及时外运。(8)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3、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施工期机械噪声5m处声级为8085dB(A)之间,在100m外可衰减至5060dB(A)。必须对施工期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应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进行施工,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夜间停止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要求。根据有关规定,建设施工时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1)合理布局: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施工,以减缓局部累积声级过高风险;各高噪声机械置于地块较中间位置作业,应注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噪声影响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2)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几个不同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控制声源: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对于开挖和运输土石方的机械设备(挖土机、推土机等)以及翻斗车,可以通过排气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震动部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其他产生噪声的部分还可以采用部分封闭或者完全封闭的办法,尽量减少振动面的振幅;闲置的机械设备等应该及时予以关闭;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该经常检修,特别是那些会因为部件松动而产生噪声的机械,以及那些降噪部件容易损坏而导致强噪声产生的机械设备。控制噪声传播: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尽最大限度减小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强现场运输管理:对施工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3)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在拆卸建筑物时,使用胶槽弃置瓦砾等。(4)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噪音不要采取噪声较大的钢模板作业方式;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敲打砼导管;搬卸物品应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远扔;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等。(5)局部隔声降噪措施采用局部隔声降噪措施,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如果产生噪声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固定,也可以设在机械设备附近,如对电锯、空压机等高噪声源修建临时隔声间或安装隔声屏,隔声量可达20dB(A)以上。以保证施工场界的噪声达标。(6)施工车辆管理加强施工车辆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2、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建筑垃圾。(1)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袋装化定点收集,施工单位要设立生活垃圾桶,统一收集,集中处置,以保持施工场地的环境清洁。并向环卫部门提供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费用,环卫部门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定期地收集、处置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最终将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2)建筑垃圾,可采用如下综合利用措施:凝固的砂浆、混凝土可作为再生骨料回收利用:废混凝土块(如桩头、拆除构件的混凝土)经破碎后可作为天然粗骨料的代用材料制作混凝土,目前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一般用作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的低强度混凝土,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和再生骨料的掺合量,也可达到适用于承重结构混凝土要求。严格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中尽量综合利用:散落的砂浆、混凝土,尽量回收利用,凝固的砂浆、混凝土还可以作为再生骨料回收利用;废混凝土块经破碎后也可作为碎石直接用于地基加固、道路垫层、室内地坪垫层等;碎砖块可以作为粗骨料拌制混凝土,也可以作为地基处理、地坪垫层等的材料。(3)合理调配土石方,移挖作填,减少工程取、弃土石方数量,施工开挖的弃渣土不得随意堆弃。总之,施工期是短暂的,而且随着施工期的结束,施工期影响也随之结束。在严格执行报告中提出措施及要求的情况下,施工期对环境影响较小,可被环境接受。二、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1、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无生产废水产生。生活污水排入自建防渗旱厕,定期清掏,不外排。生活污水量为360t/a。主要污染物COD浓度为300mg/L,氨氮浓度为25mg/L。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本项目生产工艺简单,仅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粉尘产生量按总物料量0.1%计,即101t/a,经集气罩收集,收集效率可达95%,收集后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经15m高排气筒排放,除尘效率达99%。因此,粉尘有组织排放量约0.96t/a,无组织排放量约为5.05t/a,主要防治措施为对产尘工段利用集气罩收集,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密闭车间并采用机械排风。无制粒过程,因此不需要使用锅炉,无锅炉烟气产生。(2)本项目冬季采用电采暖,因此无采暖废气产生。3、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噪声为生产过程中的分级筛、包装机、初清筛、粉碎机等噪声等设备噪声,噪声源强约为8095dB(A)。设置在厂房内选用低噪声设备及厂房隔声并利用减振材料降噪。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并利用噪声传播过程中的距离衰减、空气吸收减等作用,厂界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的要求,即昼间小于65dB(A),夜间小于55dB(A)。4、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为收集的粉尘、初清废物、废包装袋和生活垃圾。本项目生产过程收集到的粉尘量为94.99t/a。全部外售处理。本项目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初清机磁选工段产生的土及少部分金属,产生量约900t/a。交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本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废包装袋约为0.01t/a。集中收集后,由废品回收公司回收。本项目共有工作人员6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7kg/d人计,则本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12.6t/a。集中收集,由市政部门统一清运。三、环保投资环保投资估算总额为65万元,环保投资比例为1.08%,具体分项投资见表5。表5 环保投资明细表序 号项 目环 保 措 施投资额(万元)1施工期治理废水沉淀池、围挡、减振、降噪等52废水治理防渗53废气治理集气罩+布袋除尘器304噪声治理减振、降噪材料155绿化绿化10合 计65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废水防治措施施工期生活污水排入防渗旱厕,定期清理外运,用于堆肥。施工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泥沙、悬浮物和石油类等。废水经过隔油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建筑施工过程、回用于场地压尘。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对水环境影响较小。2、环境空气防治措施(1)尽量避免在干燥季节、大风气象条件下施工。(2)施工中建筑物应用围帘或屏挡封闭;脚手架在拆除前,先将水平网内、脚手架上的垃圾清理干净,清理时应避免扬尘。(3)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4)合理选择黄砂、石灰等堆料场位置,避开人群流动较为集中的场地,不要在开阔地或露天堆放,在干燥、大风天气实施洒水,提高料堆表面含水率,减少扬尘,大风天气应避免作业,尽量避免敞开式运输。(5)建材堆放点要相对集中,并采取一定的防尘措施,抑制扬尘量。(6)在施工场地清理阶段,做到先洒水,后清扫,防止扬尘产生。(7)开挖出的土石方应加上围栏,且表面用毡布覆盖,将多余弃土及时外运。(8)选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的运输路线,定时对运输路线进行清扫。在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产生影响较小。3、噪声防治措施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是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般施工期机械噪声5m处声级为8085dB(A)之间,在100m外可衰减至5060dB(A)。必须对施工期采取有效的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单位应采用低噪声施工机具和先进工艺进行施工,在施工作业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夜间停止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 2011)要求。根据有关规定,建设施工时除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外,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特殊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1)合理布局:对本项目的施工进行合理布局,避免在同一地点安排大量动力机械设备施工,以减缓局部累积声级过高风险;各高噪声机械置于地块较中间位置作业,应注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噪声影响周围环境和人们的正常生活。(2)从控制声源和噪声传播以及加强管理等几个不同角度对施工噪声进行控制。控制声源: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对于开挖和运输土石方的机械设备(挖土机、推土机等)以及翻斗车,可以通过排气消声器和隔离发动机震动部分的方法来降低噪声,其他产生噪声的部分还可以采用部分封闭或者完全封闭的办法,尽量减少振动面的振幅;闲置的机械设备等应该及时予以关闭;一切动力机械设备都应该经常检修,特别是那些会因为部件松动而产生噪声的机械,以及那些降噪部件容易损坏而导致强噪声产生的机械设备。控制噪声传播: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尽最大限度减小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加强现场运输管理:对施工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3)对动力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养护,避免设备因松动部件的振动或消声器的损坏而增加其工作时的声压级;设备用完后或不用时应立即关闭。在拆卸建筑物时,使用胶槽弃置瓦砾等。(4)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噪音不要采取噪声较大的钢模板作业方式;在操作中尽量避免敲打砼导管;搬卸物品应轻放,施工工具不要乱扔、远扔;运输车辆进入现场应减速、并减少鸣笛等。(5)局部隔声降噪措施采用局部隔声降噪措施,将各种噪声比较大的机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如果产生噪声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固定,也可以设在机械设备附近,如对电锯、空压机等高噪声源修建临时隔声间或安装隔声屏,隔声量可达20dB(A)以上。以保证施工场界的噪声达标。(6)施工车辆管理加强施工车辆管理,运输车辆尽量采用较低声级的喇叭,并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按照本报告的要求进行施工,则施工期间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可以被接受。2、固体废物防治措施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建筑工人产生的生活垃圾以及施工建筑垃圾。(1)在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采取袋装化定点收集,施工单位要设立生活垃圾桶,统一收集,集中处置,以保持施工场地的环境清洁。并向环卫部门提供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费用,环卫部门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定期地收集、处置施工现场的生活垃圾,最终将生活垃圾实现无害化处置。(2)建筑垃圾,可采用如下综合利用措施:凝固的砂浆、混凝土可作为再生骨料回收利用:废混凝土块(如桩头、拆除构件的混凝土)经破碎后可作为天然粗骨料的代用材料制作混凝土,目前再生骨料制作的混凝土一般用作基础、路面和非承重结构的低强度混凝土,通过选择和严格控制配合比和再生骨料的掺合量,也可达到适用于承重结构混凝土要求。严格建筑垃圾的管理,施工中尽量综合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