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_第1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_第2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_第3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_第4页
毕业论文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 专业代码: 070702 作者姓名: 郝永义 学 号: 2007202057 单 位: 环境与规划学院 指导教师: 林英华 2011年5月31日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指 导 教 师 签 名: 日期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 录前 言11 收入差异测算方法及数据处理11.1 收入差异测算方法11.2研究单元划分、数据来源及处理22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异现状22.1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显著,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是主要地域类型22.2欠发达区和次发达区在鲁中周边和鲁西北、鲁南地区集聚32.3核心边缘效应明显42.4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时空变化43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63.1继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63.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63.3减少农民外出就业经商的不合理限制73.4进行大规模的农民职业培训和知识培育73.5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73.6政府调控,协调发展7结 语8参考文献9附 录10致 谢11摘 要文章应用统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探析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地域差异及其变化趋势。山东省农民纯收入持续增长,但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仍存在较大的差别,有明显的空间分异。对现阶段山东省各地农民纯收入差异现状进行分析,表明:2009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显著,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是主要地域类型;欠发达区和次发达区在鲁中周边和鲁西北、鲁南地区集聚,核心边缘效应明显;基于各年农民纯收入增长的差异,将山东划分为3个增长类型。探求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并提出促进山东省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以及缩小区域收入差异的对策,实现山东经济的协调发展。关键字:农民纯收入;空间分异; 协调发展;山东省AbstractThis paper applies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net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and trends. Net income of farm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continued to grow, but the income of farmers in different regions are still large differences, there are clear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handong Province, on the current net income of farmers around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difference that: in 2009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ome of rural residents,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 are the main geographical type; less developed areas and less developed areas in the periphery and in the northwest Lu , Lunan Agglomeration and core - periphery effect is obvious; based on net income growth of farmers for each year the difference will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wth Shandong type.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is change and have raised the income of peasants in Shandong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growth and reduce regional income disparities in the measures,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handongs economyKey words: Net income of farmers ;Spati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Shandong Province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分异研究前 言 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是城乡转型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改革开放30多年来,快速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同时由于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经济条件、产业水平与就业方式的明显差异,致使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不断扩大,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 4。正确分析我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空间差异及其变动趋势,可以为保持乡村社会稳定和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学者们采用不同指标与方法对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借助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定量衡量区域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区域间和区域内不平等性的空间分解研究5;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归纳为结构变化、政策变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与外部环境等6;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公理法、社会安全函数和模型法7,其中因子分解和回归相关分析方法在国内外研究中应用广泛8。山东省是我国北方沿海地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农业发展大省。它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山东省内部经济发展却很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也很悬殊。开展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尤其是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农村农民人均收入的空间分异规律及其变化趋势,对促进山东省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三农问题”和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1 收入差异测算方法及数据处理1.1 收入差异测算方法1.1.1 相对差异测算 区域经济理论的发展使区域收入差异的评估方法增多,基于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由于发展基数的影响,绝对差异通常不能较好的反映区域差异状况。本文选取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来量化区域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相对差异。1.1.2 空间自相关分析 空间自相关是检验具有空间位置的某要素观测值与其相邻空间点上的观测值是否显著相关联的常用指标,为探讨各区域属性值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相对差异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已广泛用于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分布模式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分为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1.2研究单元划分、数据来源及处理本文涉及的数据及资料9-11,农村农民纯收入主要源于2006-2009年山东省的统计年鉴及各市区的统计网站。本研究以为城市辖区、县级市、县(以下统称为县)基本单元研究山东地区农村居纯收入。由于往年间山东省曾有一些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对部分县(市、区)的数据做如下调整:(1)对于没有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统计资料的地区,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 这类地区主要有青岛市的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和李沧区以及济宁市的市中区,这些都是经济发达的市辖区,没有农村人口及收入水平的相关统计资料。(2)对于有些县区某个别年份资料出现缺失的情况,采用回归拟合的方法来完善数据数据系列。 这些地区有枣庄市薛城区、聊城市东昌府区。(3)对于近年来新设立的行政单元,采取两种方法处理,对于撤县设区的,如济南市长清区,作为独立单元处理;对于新成立的行政单元,如 2004 年日照市岚山区成立,基本是在原先东港区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 经过以上处理,共有 135 个县(市、区)参与数据分析。2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异现状2.1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显著,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是主要地域类型 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差异显著.2009年全省均值为6118.77/人元,有85个单元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收入最低的济宁市泗水县达到了4791 元/人,最高的是烟台市长岛县,为10805元/人。按全区平均水平的 150%、125%、100%、将山东省地区划分为经济发达区、较发达区、次发达区、欠发达区四种地域类型。数据表明,2009年间,发达区单元的数量有14个(占总数的10.37%),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等沿海地区;较发达区单元的数量有34个(占总数的25.16%),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东北部和胶莱平原;次发达地区的数量有37个(占总数的27.41%),分布在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欠发达地区50个(占总数的30.76%),主要集中分布在鲁西北传统农区、山东南部。总体而言,发达区和较发达区集中分布在大都市周围和沿海地区,欠发达区和次发达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北传统农区,欠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区是主要的地域类型。 图1 2009年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分布图2.2欠发达区和次发达区在鲁中周边和鲁西北、鲁南地区集聚 2009年,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在空间上可划为三个层次:胶东半岛为第一层次,农村经济发达,农民收入水平较高,以发达区为主;鲁中以及东北部沿海、鲁中南山地丘陵区次之,农民纯收入以较发达区为主,鲁中周边和鲁西北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最低,位于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的单元数占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总数的80%。 鲁中周边和鲁西北地区以平原为主,土地类型单一,主要以作物种植为主,缺少可开发的资源。工农业开发生产也缺少深度的支持和特色,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才外流、农民工劳动技能不完备只能进入次级农村劳动力市场,形成平困地域。胶东半岛和鲁中地区经济增长和农村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其他地区的扩散效应并不显著,极化效应大于扩散作用。2.3核心边缘效应明显 由于要素禀赋、经济基础等差异,山东地区产业技术水平高低不同,经济发展正处于空间集聚过程,经济结构形成了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1980 年代以来,济南以及沿海地区经济逐渐隆起,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全区的经济核心,其他广大地区则成为这一中心的外围地区。总体上讲,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地区整体经济格局基本一致, 也呈现“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核心边缘效应较为明显。山东半岛和济南等中心城市辖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呈现出经济发达县相对集中分布的现象。鲁西北和山东南部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属于“外围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不高。表1 2004-2009年山东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化 单位:元/人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极值差极值差率变异系数全省均值增长率2004256558311892.2232662.270.23673507.4311.33%200530166713218236972.230.24613930.5512.06%2006340375992473.4641962.230.25024368.3311.14%2007392486702799.4347462.210.24734985.3414.12%20084458100192485.4855612.250.24755641.4313.16%20094791108052262.9660142.260.24426118.778.46%2.4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时空变化2.4.1时间变化从全省的平均收入水平看,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是不断增长的12。山东省各个县的人均纯收入也是不断提高的。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从2004年2008年都有超过10%的幅度。2004年最小值为2565元/人,而2009年 达到了4791元/人,最小值涨幅达到了86.78%。极差由2004年的3266元增加到2009年的6014元;标准差由1892.22扩大到2009年的2262.96,区域差异呈增加的趋势。采用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等相对差异指标对农村居民纯收入差异进行分析表明:从近几年来看,极值差率和变异系数总体趋势变化很小,几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纯收入相对差异依然保持原来的态势。相对差异在平缓的趋势下有一定的波动性。2004年2006年上升,2006年2009年略微下降(表1)。选取2005、2007、2009年三个年份,将各年的县域农民人均收入按从小到大排列,生成三年的位序图(图2)。横轴表示县域位序,从低到高排列,纵轴表示收入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 年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多集中在30005000元之间,这类县域有94个占研究对象总数的69%。2007年相比2005年,虽有所增长,但是高低值之间差异拉大的趋势并不明显。从2007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且高值县域与低值县域之间的差距明显增大,说明县域农民收入增长不均衡,这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区域差异有拉大的趋势。 图2 山东省县域农民人均收入变化图2.4.2空间变化 从这几年的局部自相关聚类结果来看,山东省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并且显著性区域明显扩大。高值聚集区和低值聚集区有所增加。整体表现出半岛及中部高,西北、西南和南部低的趋势。高值区主要聚集于烟台、威海、青岛、潍坊、淄博、济南等地,低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临沂、菏泽、聊城以及德州地区,这与山东省大的经济发展格局是一致的。对比两年的变化可以发现,高值聚集区除在烟台南部和青岛东部有较大变化之外 ,其他地区变化不是很大。整个省域范围内高值聚集区或低值聚集区聚集的趋势有所加强。自身人均纯收入较低而周边地区人均纯收入较自身人均纯收入较低而周边地区人均纯收入较高的县及自身人均纯收入较高而周边地区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县市个数较少,说明空间聚集性较强,空间差异小。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比较接近的县在空间分布上比较邻近,呈集中分布,即人均纯收入比较高的地区,其周边地区的人均纯收入也比较高,反之亦然。 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增大,表明人均纯收入的总体空间差异在缩小,即人均纯收入比较接近的县在空间分布上越来越集中,趋同性增强。2.4.3农村居民纯收入类型分区 基于近年来各县农村居民纯收入、区域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及增长率的比较,将全省划分为高收入高增长型、中收入高增长型和高收入低增长型三种。 高收入高增长型. 集中分布在山东胶州半岛、济南周边地区,这些县区位条件优越,农村经济基础好,非农产业发达,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 中收入高增长型。该类型较为集中分布于山东鲁西北传统农区、鲁西南山地丘陵区以及山东东南部分布较多。 高收入低增长型。集中分布在山东胶莱平原,地形平坦,农业生产状况较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农民积极性提高,收入水平有较大提升,2004 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处于较高水平;但在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建立过程中,该类型区没有借助有利时机,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产业转型升级缓慢,非农产业不发达,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3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3.1继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农村经济运行的传统模式已经不适应入世后的农业发展需要,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应该鼓励农民进行多种经营以及农产品的深加工,农业经济必须走产业化道路,放开市场,扩大流通。3.2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但是当前乡镇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品质低、管理松散和融资难等方面,所以,应该采取措施对乡镇企业发展进行积极的帮扶。只有企业发展壮大 ,才能有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3.3减少农民外出就业经商的不合理限制农民外出就业经商是农民自觉寻求发展机会、自我解决收入问题的正当追求,但是许多县乡级政府为增加自身收入设置了许多收费项目,有些是随意的收费或罚款,影响了农民创富。对农民外出就业和经商应在法律的范围内给与充分的自由,取消地区间的限制,采取政策进行扶持而不是制约。3.4进行大规模的农民职业培训和知识培育农民的知识素质较低限制了农民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进步,这是历史和社会综合原因造成的,罪不在农民。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知识化趋势,对农民进行一场大规模的市场经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政府应该辟出人力和财力免费为农民进行市场经济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3.5加快城市化发展速度山东省的城市化水平在沿海发达地区是相对较低的,农村人口绝对量较大。农村人口过多稀释了农村经济增长的成果 ,在城乡间还没有建立更加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的条件下,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无法获得较大提高。三农问题的出路是城市化 ,一方面应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大住房、教育、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大城市社会制度改革,尽快取消面向进城农民采取的各种限制性政策 ,提高农民市民化的水平。3.6政府调控,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实践及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能够增加科学技术手段和经营管理方法的有效投人量,使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所以要实现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密切东西部联系,加快横向经济协作发展的步伐。加快沿海和胶济沿线地区发展、争取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把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地区资源转换战略相互联系起来,逐步形成西部地区能源、原材料生产和原材料精加工东部地区深加工再向西部地区返回资金、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使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能实现相互促进的发展。同时,东部沿海地区要对西部内陆地区进行对口支援和重点扶持,在实施产业转移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尽量给予西部地区优惠条件西部地区应该在能源、原材料的供应上打破地区封锁的传统局面,合理配置资源,使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地区间自由流动。这样,就能够提高宏观经济效益,产生巨大的协作生产力,增强全省的经济实力,促进整体经济的腾飞。4结 语 定量分析表明,2009年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收入的区域差距悬殊,次发达区和欠发达区是其主要地域类型;欠发达区和次发达区在济南周边和鲁西北鲁南地区呈现集聚分布;从沿海到内陆逐次递减,以及从核心到边缘的格局变化趋势并存。基于近几年各县农村居民纯收入和各年纯收入年均增长率,山东地区农村居民纯收入有三种类型。大多数县域农村居民纯收入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中低收入提高较慢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和南部地区,这里受资源禀赋的限制,工农业发展不发达,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值得关注的乡村问题。 山东省应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与结构升级,缩小农民收入差距。对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 刘彦随.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转型发展与新农村建设J. 地理学报,2007,62(6):563 - 570.2 孙新章,成升魁,张新民. 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4,24(4):510 -513.3 Du,Yang,Albert Park,Wang Sangui. Migration and rural povertyin China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33(4):688- 709.4 Liu Zhiqiang. Human capital externalities and rural urban migration: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 (3):521 - 535.5 程前昌,胡宝清.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及空间差异演变J. 乡镇经济,2008,24(8):67 - 72.6 陈秧分,刘彦随,龙花楼. 中国东部沿海县域农村经济增长的差异及其成因J. 经济地理,2009,29(7):1 154 - 1 159.7 刘慧.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 地理研究,2006,25(4):710- 718.8 刘慧.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差异变化的因子解析J. 地理学报,2008,63(8):799 - 806.9 山东省统计局.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10 山东省统计局. 统计数据 EB/ OL . http :/ / www. stats - sd. gov. cn11 山东省统计局. 山东统计年鉴:20042008M .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2 郭平波,赵华. 基于GeoDa-GIS 的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时空分异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09年第4 期.附 录附表1 山东省各市农民纯收入地 区 全 年 纯 收 入 单位/元20092008200720062005济 南 市7804.8367180.1696300.1125479.9948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