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基于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_第1页
参考基于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_第2页
参考基于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_第3页
参考基于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_第4页
参考基于can总线(controller area network)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辽辽 宁宁 工工 业业 大大 学学 工业控制网络工业控制网络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题目: 基于基于CANCAN总线的总线的16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 院(系):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学学 号:号: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签字)起止时间:起止时间: 2014.12.29-2015.1.92014.12.29-2015.1.9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I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 教研室:自动化学 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基于CAN总线的16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课题完成的功能、设计任务及要求、技术参数课题完成的功能、设计任务及要求、技术参数实现功能实现功能基于 CAN 总线的 16 路高精度数据采集节点的设计,实现 16 路模拟量数据采集,并将结果通过 CAN 总线传送出去。硬件设计包括 CPU 选型、CAN 总线控制器、CAN 总线收发器及 16 路模拟量采集接口电路等。软件采用汇编语言或 C 语言,并调试与分析。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任务及要求1、确定设计方案,画出方案框图。2、数据采集节点硬件设计,包括元器件、传感器型号的选择。3、画出数据采集节点的原理图。4、绘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 CAN 总线初始化、接收及发送程序。5、要求认真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全部内容;所设计的内容要求正确、合理。6、按学校规定的格式,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一份;设计说明书应在4000字以上。技术参数技术参数1、CAN 总线符合 CAN2.0B 规范;2、自动匹配 CAN 网络通信速率;3、 CAN 总线进行光电隔离设计;4、 数据采集精度为16位,4路0100温度信号,4路025MPa压力信号,4路0500mm范围位移信号,4路050kN力值信号。进度计划1、布置任务,查阅资料,确定系统设计方案(2 天)2、系统硬件设计及模块选择(3 天)3、系统软件设计及编写功能程序及调试(3 天)4、撰写、打印设计说明书(1 天)5、验收及答辩。 (1天)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平时: 论文质量: 答辩: 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II注:成绩:平时20% 论文质量60% 答辩20% 以百分制计算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III摘 要 数据采集是从一个或多个信号获取对象信息的过程。随着微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数据采集监测已成为日益重要的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等需要同时监控温度、湿度和压力等场合。 本课程设计采用 C8051F 系列单片机,C8051F 系列单片机基于简化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结构,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设计的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采集,软件部分完成数据处理和显示。数据采集采用 AD0808 模数转换芯片,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完成采样的数据后输入单片机内部进行处理。软件部分用 Keil 软件编程,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程序部分负责对整个系统控制和管理,采用了汇编语言进行了判别通道、数据采集处理、数据通信等程序设计,具有较好的可读性。在计算机广泛应用的今天,数据采集在多个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它是计算机与外部物理世界连接的桥梁。基于 CAN 总线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这种具备标准接口的智能化、网络化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结构代表了当前仪器仪表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CAN 总线;数据采集;A/D 转换;传感器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IV目 录第 1 章 绪论 .1第 2 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 .22.1 概述 .22.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2第 3 章 系统硬件设计 .33.1 单片机最小系统 .33.2 传感器的选型及信号调理电路 .43.3 AD 转换器 .63.4 CAN 通信接口电路 .73.4.1 CAN 总线控制器 .73.4.2 CAN 总线收发器 .73.4.3 CAN 节点硬件电路 .83.5 系统总体电路 .9第 4 章 软件设计 .10第 5 章 课程设计总结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第 1 章 绪论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1956 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熟练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随着互联网技术和 IT 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适应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保障用户的投资,施耐德电气公司第一个推出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开放的 TCP/IP 以太网 ModbusTCP/IP,该技术采用 IT 行业广泛应用的技术 TCP/IP,底层协议采用开放的 Modbus,第一次真正地将工业数据采集与控制网络和 IT 网络融合为一体,使用户彻底摆脱了各种行业的工业数据采集与控制网络的束缚和限制,进入了工业控制领域的新境界。基于 TCP/IP 协议,可以把数据采集与工控方案变得“透明” ,使生产过程的数据采集与工厂的各种控制设备和计算机设备间实现透明传输数据。同时使用户真正可以享受最新 IT 技术带来的各种好处,使企业的生产系统、ERP 系统、MES 系统透明实现了无缝的连接,也为制造业用户未来的电子商务应用提供了生产控制系统的基础。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靠性不断提高。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由于采用 RS485、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目前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车间层的局域网和底层的设备网已经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把多台数据采集设备联在一起,以实现生产环节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基于 CAN 总线的 16 路数据采集系统结合了高精度数据采集技术与先进的CAN 现场总线技术。实现多通道、分布式高精度数据采集。除可用于地球物理中的现代地震勘探、直流电法、现代医学中的血液分析、心电信号处理以及环境检测与监测等专业领域,也可用于一般的工业测控对温度、湿度、压力和机械振动等模拟信号的采集。这种具备标准接口的智能化、网络化的高精度数据采集系统结构代表了当前仪器仪表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2第 2 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2.1 概述CAN 总线多为主方式工作,网络上任意一点可以在任意时刻主动的向网络上发送信息,而不分主从,但实际应用中经常把它设计成主从方式。本设计采用分布式模块化体系统结构,主要由上位机、多个数据采集点、CAN 总线网络组成。上位机作为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主节点,用于接收系统运行中传感器传输的信息。本设计中采用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有利于增加或减少数据采集节点,对原有的CAN 网络或节点不会产生影响。2.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数据采集节点的关键技术在于传感器与 CAN 接口一体化。分析微处理器是数据采集的核心,负责采集数据和 CAN 控制器的初始化,通过控制 CAN 控制器实现数据通信的接受和发送等通信功能。本设计采用的单片机是 C8051F314。系统结构框图如图 2.1 所示。被测信号传感器信号调理A/D转换模块微处理器CAN控制器CAN收发器光电隔离图 2.1 系统结构框图 数据采集节点的硬件主要由微处理器、信号调整电路、传感器及 CAN 接口电路等。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经信号调整电路后输送给微处理器,并通过 A/D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微处理器根据上位机的命令将数据经CAN 接口电路传输到 CAN 总线上或将采集到的信号储存在微处理器的储存器中,以满足某些特殊场合传感器数据部能及时传回的情况,方便时候分析和方波再现。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3第 3 章 系统硬件设计3.1 单片机最小系统单片机(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 CPU、随机存储器 RAM、只读存储器 ROM、多种 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等功能(可能还包括显示驱动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模拟多路转换器、A/D 转换器等电路)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从上世纪 80 年代,由当时的 4 位、8 位单片机,发展到现在的 300M 的高速单片机。本次采用 C8051F314 单片机。C8051F314 器件是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片上系统型 MCU 芯片,C8051F314 除了具有标准 8051 的数字外设部件之外, 内部还集成了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部件和其他数字外设及功能部件。两个增强型 UART 串口,便于模拟量和数字量的采集、控制和通信传输。该单片机还集成有 4KB 内部数据 RAM 和 64KB Flash 以及外部 64KB 数据存储器接口 (可编程为复用方式和非复用方式)、总线接口、电压比较器、温度传感器等部件,比常规 51 单片机有更多的定时计数器、中断、数字 I O 接口。片内还配置了标准的 JTAG 接口 (IEEEll49.1)。在上位机软件的支持下,通过串行的 JTAC 接口可直接对安装在最终应用系统上的单片机进行非侵入式、不占用片内资源、全速在线系统的调试,无需另配编程器及仿真器,是目前功能最强大、性能价格比最好的单片机之一。下面列出了一些主要特性:1高速、流水线结构的 8051 兼容 CIP-51 内核(可达 25MIPS) 。 2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调试接口(片内)真正 12 位或 10 位、100ksps的 ADC,带 PGA 和 8 通道模拟多路开关。3高精度可编程的内部振荡器。416KB 或 8KB 可在系统编程的 FLASH 存储器。51280 字节片内 RAM。6硬件实现的 SMBus/ I2C、增强型 UART 和增强型 SPI 串行接口。 74 个通用的 16 位定时器。8. 具有 5 个捕捉/比较模块和看门狗定时器功能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4 9片内上电复位、VDD 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C8051F314 是真正能独立工作的片上系统。 FLASH 存储器还具有在系统重新编程能力,可用于非易失性数据存储, 并允许现场更新 8051 固件。 用户软件对所有外设具有完全的控制,可以关断任何一个或所有外设以节省功耗。C8051F314 最小系统如图 3.1 所示。图 3.1 C8051F314 单片机最小系统C8051F314 最小系统包括晶振电路、复位电路和电源电路。复位电路:在单片机系统中,复位电路是非常关键的,当程序跑飞(运行不正常)或死机(停止运行)时,就需要进行复位。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结合电容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可以知道,当系统一上电,RST 脚将会出现高电平,并且,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 RC 值来决定。晶振电路:晶振取 32.768KHz,为单片机提供时钟。电源电路:为单片机供电。3.2 传感器的选型及信号调理电路测量 0100温度信号的传感器用 AD590 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50150,该器件精度较高,全温度范围内,非线性误差仅为03,可充当一个高阻抗、恒流调节器,调节系数为 1AK,即该器件在 27315 K(0)时输出 27315 A 电流,温度每升高 1电流增加 1A;反映温度的是电流信号,因此需要将电流转换成电压信号后进行信号放大和电平抬升。AD590 是集成温度传感器,输出为电流,相当于恒流源,若要对此进行放大需先转换为电压,可在其回路串入电阻,根据欧姆定律,电阻上电压的大小可反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5映电流的大小,也就是温度的高低。AD590 的信号调理电路图 3.2 所示。图 3.2 温度信号调理电路压力传感器选择 TEYB,测量范围 035MPa。用一个恒压源或横流源激励电桥产生一个电信号。这种信号通常很微弱,并且受到噪声、失调和增益误差的影向。在对电桥的输出信号数字化处理之前,必须将其进行放大和失调处理以便和数模转换器的测量范围想拼配。然后在滤除噪声。要精确的从高工模电压检测出微弱的差分电压,放大器要有高的共模抑制比。压力传感器的调理电路如图 3.3所示。图 3.3 压力信号调理电路位移传感器选择TWR,测量范围0700mm,输出420mA。TWR系列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型传感器,其传感元件由螺线管线圈与磁芯构成,磁芯位置变化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6通过电子调节电路输出相应标准直流电压或电流。传感器两端为万向节结构,适用于同心度需要调节的安装条件。位移信号调理电路如图3.4所示。图 3.4 位移信号调理电路力传感器选择德国HBM1-U9B力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100KN。专门用来设计测量范围较小的力。其精度可达10,并且具有极高的测量不确定性。它的调理电路与压力传感器的相同,在这里就不在说了。 3.3 AD 转换器AD 转换器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便于单片机处理。此次 AD 转换器选用 ADC0808。ADC0808 是采样分辨率为 8 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其内部有一个 8 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 8 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 A/D 转换。采用双列直插式封装,如图3.5 所示。图 3.5 ADC0808 原理图ADC0808 芯片有 28 条引脚,各引脚功能如下:15 和 2628(IN0IN7):8 路模拟量输入端。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78、14、15 和 1721:8 位数字量输出端。22(ALE):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6(START): A/D 转换启动脉冲输入端,输入一个正脉冲(至少 100ns 宽)使其启动(脉冲上升沿使 0809 复位,下降沿启动 A/D 转换) 。7(EOC): A/D 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当 A/D 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出一个高电平(转换期间一直为低电平) 。9(OE):数据输出允许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当 A/D 转换结束时,此端输入一个高电平,才能打开输出三态门,输出数字量。10(CLK):时钟脉冲输入端。要求时钟频率不高于 640KHZ。12(VREF(+) )和 16(VREF(-) ):参考电压输入端。11(Vcc):主电源输入端。13(GND):地。2325(ADDA、ADDB、ADDC):3 位地址输入线,用于选通 8 路模拟输入中的一路。3.4 CAN 通信接口电路3.4.1 CAN 总线控制器本次课设 CAN 总线控制器采用 MCP2515。MCP2515 是一款独立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协议控制器,完全支持 CAN 2.0B 技术规范。该器件能发送和接收标准和扩展数据帧以及远程帧。MCP2515 自带的两个验收屏蔽寄存器和六个验收滤波寄存器可以过滤掉不想要的报文,因此减少了主单片机(MCU)的开销。MCP2515 与 MCU 的连接是通过业界标准串行外设接口(SearialPeripheral Interface,SPI)来实现的。其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CAN 协议引擎(处理所有总线上的报文发送和接收) 。(2)用来为器件及其运行进行配置的控制逻辑和 SRAM 寄存器。(3)SPI 协议模块,用来实现 SPI 通信模式。3.4.2 CAN 总线收发器MCP2551 是一个可容错的高速 CAN 器件,可作为 CAN 协议控制器和物理总线接口。MCP2551 为 CAN 协议控制器提供差分收发能力,它完全符合 ISO-11898 标准,包括能满足 24V 电压要求。它的工作速率高达 1 Mb/s。典型情况下,CAN 系统上的每个节点都必须有一个器件,把 CAN 控制器生成的数字信号转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8化成为适合总线传输(差分输出)的信号。它也为 CAN 控制器和 CAN 总线上的高压尖峰信号之间加入了缓冲器。3.4.3 CAN 节点硬件电路该节点采用的 C8051F314 作为主控制器,MCP2515 作为 CAN 总线控制器,MCP2551 作为 CAN 总线收发器。图 3.3 是 CAN 节点的电路原理图,该电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SPI 接口MCP2515 的 CS、SCK、SO、SI 引脚作为 SPI 接口直接与 C8051F314 的 SPI接口连接。在 SPI 传输过程中 C8051F314 作为 SPI 主设备,MCP2515 作为从设备。2复位电路RESET 引脚为 MCP2515 的复位引脚,设计中使用两个电阻 R2、R3 组成了低电平复位电路,提供复位信号。3时钟电路电路中使用一个 16MHz 的晶振和两个 22pF 的瓷片电容构成了 MCP2515 的时钟振荡电路,为 MCP2515 提供工作时钟。4中断引脚MCP2515 的 INT 引脚与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引脚 CAN INT 相连,中断信号发生时可由单片机检测。5CAN 接口电路MCP2515 的 CAN 接口 TXCAN 与 RXCAN 与 CAN 总线收发器 MCP2551 的TXD 与 RXD 连接,MCP2551 保证了 CAN 物理层的包收发,板子上的 120 欧终结电阻留出了接口,可以通过跳线选择是否连接。在 CAN 节点的应用中,一个好的隔离对系统提升稳定性很有帮助,通常是用光耦进行隔离,本设计中采用的MCP2551 高速 CAN 隔离收发器芯片符合 ISO 11898 标准,同时附带的 TVS 管防可防总线过压,而且它兼容 3.3V 的设计使我们可以轻松的与 MCP2515 相连而不需要其他任何外围器件。CAN 节点电路原理图如图 3.3 所示。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9图 3.6 CAN 节点电路原理3.5 系统总体电路数据采集点的硬件主要由微处理器、信号调整电路、传感器及 CAN 接口电路等。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经信号调整电路后输送给微处理器,并通过 A/D 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系统总体电路图如图 3.7 所示。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0图 3.7 系统总体电路图第 4 章 软件设计CAN 总线主要是通过通信软件模块来实时有效的完成数据通信的任务,因此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1通信软件的设计是整个程序设计的关键。MCP2515 主要提供了状态查询以及中断两种数据操作模式, 本设计中 MCP2515 主要采用中断模式进行 CAN 总线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整个软件系统分为三个主要的模块:1C8051F314 单片机的初始化模块在该模块中,首先要对看门狗和通用的 I/O 引脚进行一些初始的设置。然后要通过对 C8051F314 内部的交叉编译开关设置,使能 SPI 引脚功能,最后要完成C8051F314 SPI 接口的传输速度、工作模式设置。在本设计中要设置 C8051F314的 SPI 接口为主器件工作模式,传输速度设置为 1Mbps。 2 MCP2515 初始化模块 该模块主要进行 MCP2515 的工作模式、CAN 报文数据帧的格式、报文的处理方式以及内部的软件复位操作等。在本设计中设置 MCP2515 为正常的工作模式,数据帧为标准的 CAN 数据帧,同时将报文的处理方式设置为中断方式。3中断的检测与处理模块 该模块是软件设计的核心,它主要要完成三个方面的工作:(1) 发送处理在两种情况下会被执行,其一发送中断响应中,如果当前有发送任务,通过发送缓冲区记录标志确定空的发送缓冲区并向其中填发送帧,然后启动发送;其二,在接收中断响应中,在接收处理完成后,如果有发送任务且有发送缓冲区空,会处理发送任务。在两处处理发送主要是考虑有多哥发送,接收缓冲区可用,提高通信效率。(2) 接收处理需要根据 ICOD 的值来确定当前是哪个接收缓冲区的数据准备好,可以读取。(3) 错误处理引起错误处理的原因很多,并且都产生错误中断,需要访问错误标志寄存器来确定具体的错误类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整个程序的处理流程图如图 4.1 所示。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2开始MCU及MCP2515的初始化是否有中断发生?等待中断关中断判断中断类型发送中断接收中断错误中断错误中断处理读接收滤波器发送中断处理过滤匹配?处理请求开中断无效报文NYNY图 4.1 程序流程图程序如附录所示。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3第 5 章 课程设计总结随着计算机与数据终端的普及,数据采集在工业监控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过程中,利用串行通信,人们可远离现场对计算机操作,能够方便的对现场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储存、控制等功能。本次设计以 C8051F314 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模数转换芯片将被测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单片机内部处理后通过收发器发送出去。设计表明系统性能良好、更新速度合理。通过该多路采集系统,由相同的模块电路和不同的开关地址选通不同的模块,实现对多路模拟信号的采集、转换化和传送。由于系统对采集速度和采集精度不高,故分析结果数据存在一定误差,采集量也不大,且只能实现异步数据采集,所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数据采集系统是科学实验中重要的测量环节,通常由信号调理、A/D 转换、数据储存、数据分析等模块组成。此次设计过程中,在完成设计任务之外也让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技术,从本次课程设计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念来源于实际的含义。在和同学以及老师的相关问题讨论中,我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但在这些不足中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4参考文献1 彭伟.单片机 C 语言程序设计实训 100 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46-482 杨居义,杨晓琴,王益斌等.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35-141 3 元增民,张文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基础M.北京: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205-2254 王琳,商周,王学伟. 数据采集系统的发展与应用J,电子与仪表 2014,464(41):1-55 薛琳.高速 PCI 数据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J,南京理工大学,2010,41(15):7-126 韩成浩,高小红. CAN 总线技术及其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08,10(2):10-157 魏丰,潘小虎,曾勇,丁洪林.光纤 CAN 总线集线器及其组网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12,20(1):5-88 吴立松. CAN 总线智能节点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7,7(5):12-169 蒋继承. 基于 CAN 总线采集节点的设计J,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25(1):5-1110 唐金海. CAN 总线分析及应用编程J,内蒙古大学,2013,5(3):13-3311 杨晶. CAN 总线接口电路设计J,办公自动化,2014,10(6):7-1512 向科. CAN 总线在智能仪表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J,贵州大学,2012,5(6):15-4313 侯明,杜毅. 基于 CAN 总线的接口电路设计J,通信技术,2013,10(8):5-1214 王振宇,高山. CAN 总线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江苏航空,2013,15(10):10-1915 朱茂忠,牟效明. MCP2515 在 ATmega16 单片机 CAN 总线扩展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56(5):23-53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5附录LDB AL, #09H; 初始化模式寄存器进入复位模式 STB AL, MODE; 选择单滤波方式 LDB AL, #88H; 时钟分频器STB AL, CDR; 选 CAN 模式 LDB AL, #00H STB AL, ACR0; 初始化接收代码寄存器 LDB AL, #60H STB AL, ACR1 LDB AL, #00H STB AL, AMR0; 初始化接屏蔽寄存器 LDB AL, #3FH; 只接收标识符为 2,3 的报文 STB AL, AMR1 LDB AL, #8FH STB AL, IER; 中断使能寄存器 LDB AL, #01H; 总线定时寄存器 0、1 的设置 STB AL, BTR0; LDB AL, #1CH; STB AL, BTR1; LDB AL, #0AAH STB AL, OCR; 输出控制器寄存器设置 LDB AL, #0H; 接收缓存器起始地址设为 0 STB AL, RBSA; LDB AL, #01H; ORB AL, MODE; STB AL, MODE; 返回工作模式 RET LDB AL, SR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6SRCVE: JBS AL,4, SRCVE;正接收 STRSV: JBC AL,3, STRSV;发送成功 STBF: JBC AL, 2, STBF; 发送缓存器锁定否 WID: LDB AL, #08H LD BX, #TXB;发送缓存的首址 STB AL,BX+;传送两个字节的标识符LDB AL,#ID0 STB AL,BX+ LDB AL,#ID1 STB AL,BX+ LDB COUT,#08H;8 个字节数据 TDATA: LDB AL,DATA+ CPU 内的发送数据缓存区首址 STB AL,BX+;DJNZ COUT,TDATA; 8 个字节发完否?LDB AL,#01H;STB AL,CMR; 发送 PUSHF; 保护现场LDB AL,IR JBC AL,0,OTHER; 接收中断否? LD BX,#RXB; 接收缓存器首址 LDB AL,BX+ JBC AL,6,RCDATA;标识符的 RTR=1?LDB AL,#04H; 是远程帧,释放接收缓存区STB AL,CMR;LCALL TRANSMIT; 相应远程帧,发送相应数据SJMP BACKRCDATA: ANDB AL,#0FH; 取低四位数据长度 ADDB AL,#03H; STB AL,R1;该报文含有的字节数 LD BX,#RXB;接收缓存器的首地址 LD CX,#CRBF;CPU 内的接收数据缓存区首址 RECE:LDB AL,BX+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7STB AL,CX+ INCB R1 DJNZ R1,RECE;接收完否?LDB AL,#04H STB AL,CMR; 释放接收缓存区 BACK;POPF RET AD 转换程序:CS BITP1.5CLKBITP1.6DOBITP1.7FLAG EQU R2VALUEEQUR3FIRST EQU30HSECONDEQU31HTHIRD EQU32HORG0000HAJMP MAINORG 000BHAJMP INTORG0100HMAIN: MOV FLAG,#0MOV TMOD,#01HMOV TH0,#0FCHMOV TL0,#18HSETB EASETB ET0SETB TR0MOVFIRST,#0MOVSECOND,#0MOVTHIRD,#0HERE: LCALL CONVERTMOVP1,VALUE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8MOV R7,#0DJNZ R7,$AJMP HEREMOVA,VALUEMOVB,#100DIVABMOVFIRST,AMOVA,BMOVB,#10DIVABMOVSECOND,AMOVTHIRD,BAJMPHEREINT:PUSH ACCMOV TH0,#0FFCHMOV TL0,#1FHCJNE FLAG,#0,NEXTMOV FLAG,#1CLR P3.1MOV A,SECONDSETB P3.2AJMP DISPLAYNEXT: CJNE FLAG,#1,NEXT1MOV FLAG,#2CLR P3.2MOV A,THIRDSETB P3.3AJMP DISPLAYNEXT1:CJNE FLAG,#2,NEXT2MOV FLAG,#3CLR P3.3MOV A,#10SETB P3.0AJMP DISPLAY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9CONVERT:MOVDPTR,#7FFFHMOVX DPTR,AMOV R7,#0DJNZ R7,$LCALL DELAYMOVX A,DPTRMOVVALUE,ARETDELAY: MOV R3,#0DEL1: MOV R4,#1DJNZ R4,$DJNZ R3,DEL1RETORG 0900HTAB:DB 0A0H,0BBH,62H,2AH,39H,2CH,24H,0BAH,20H,28H,0FFHEN第 6 章 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1参考:参考: 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学 院专 业年 级姓 名指导教师职 称(200 年 月)教务处制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2第 7 章 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要求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有题目、摘要及关键词、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谢辞、参考文献、附录等几部分构成。要求理工科专业不少于 4000 字,文科专业不少于 6000 字。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1题目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约300 字左右;外文摘要约 250 个实词左右。关键词 35 个。3目录主要内容的目录。4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2)设计及计算部分:这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3据处理等。(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6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 ,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7谢辞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对指导老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9附录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作为附录附于说明书之后。二、毕业论文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1题目题目应该简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的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 字。字体为2中外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当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应反映整个论文的精华。中文摘要约 300 字左右为宜,同时要求写出 250 个实词左右的外文摘要。关键词 3-5 个。摘要应写得扼要、准确,一般在毕业论文全文完成后再写摘要。在写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4(1)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达,每项内容均不宜展开论证。(2)要客观陈述,不宜加主观评价。(3)成果和结论性意见是摘要的重点内容,在文字上用量较多,以加深读者的印象。(4)要独立成文,选词用语要避免与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结论雷同。(5)既要写得简短扼要,又要行文活泼,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写得有文采,以唤起读者对全文的阅读的兴趣。3目录(必要时)论文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阅读,可为论文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页码。4前言前言是全篇论文的开场白,它包括:(1)选题的缘由。(2)对本课题已有研究情况的评述。(3)说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方法。(4)概括成果及意义。作为摘要和前言,虽然所定的内容大体相同,但仍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主要在于:摘要一般要写得高度概括、简略,前言则可以稍微具体些;摘要的某些内容,如结论意见,可以作为笼统的表达,而前言中所有的内容则必须明确表达;摘要不写选题的缘由,前言则明确反映;在文字量上前言一般多于摘要。5正文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较多篇幅。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和意义的阐明;理论论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等等。根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5据课题的性质,论文正文允许包括上述部分内容。正文的写作要求:(1)理论分析部分应写明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哪些是别人用过的,哪些是自己改进的,哪些是自己创造的,以便指导教师审查和纠正。这部分所占篇幅不宜过多,应以简练、明了的文字概略表达。(2)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手段分别用以下几种方法说明:a用实验方法研究课题,应具体说明实验用的装置、仪器、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标准,并应对所有装置、仪器、原材料做出检验和标定。对实验的过程或操作方法,力求叙述得简明扼要,对人所共知的或细节性的内容不必详述。b用理论推导的手段和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这方面内容一定要精心组织,做到概念准确,判断推理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习惯与程序。换言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论点为中枢,组织成完整而严谨的内容整体。c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达到研究目的的,调查目标、对象、范围、时间、地点、调查的过程和方法等,这些内容与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但不是结果本身,所以,一定要简述。但对调查所提供的样本、数据、新的发现等则应详细说明,这是结论产生的依据。若写得抽象、简单、结论就立之不牢,分析就难以置信,写作中应特别予以重视。(3)结果与讨论是全文的心脏,一般要占较多篇幅,在写作时,应对研究成果精心筛选,把那些必要而充分的数据、现象、样品、认识等挑选出来,写进去,作为分析的依据,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把所得的结果和盘托出。在对结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时,应说明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误差分析,说明现象出现的条件及其可观性,交代理论推导中认识的由来和发展,以便别人以此为依据进行核实验证,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所得的结论和推论,也应说明其使用的条件与范围。恰当运用表和图作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6结果与分析,是科技论文通用的一种表达方式。6结论结论包括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以及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它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达作者对所研究课题的见解和主张,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价值的体现。一般写得概括、篇幅较短。撰写时应注意下列事项:(1)结果要简单、明确。在措辞上应严密,容易被人领会。(2)结果应反映个人的研究工作,属于前人和他人已有过的结论可不提。(3)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研究的成果,切忌言过其实,在无充分把握时,应留有余地。因为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7注释如有引用他人成果的,一定要有注释。不管在论文的哪一部分,采用到前人的观点、方法、结论、成果时,都必须注明其来源。如不这样做,就有抄袭、剽窃、侵权之嫌。8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与附录是毕业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可靠程度。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也是向读者提供的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引用参考文献时,必须注意写法的规范性。此外,有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算法语言程序等。如果论文中引用的符号较多,为了节省论文的篇幅,并且便于读者查对,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名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9谢辞谢辞是在论文的结尾处,以简短文字,对课题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曾给予支持的人员,如指导老师及其他的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三、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71、内容:标题、署名、中英文摘要、正文。其中署名必须注明学院、专业、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8第 8 章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大学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题 目: 学 院: 教研室: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 职称: 教研室主任: 审核日期: 说说 明明第 9 章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经教研室审定,下达到学生。第 10 章 进度表分前、中、后三期由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9生填写,每期填写后交指导教师签署审查意见,并作为毕业论文工作检查的主要依据。第 11 章 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下达的任务书独立完成开题报告,3 周内提交给指导教师批阅。第 12 章 本任务书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与设计(论文)一起交指导教师,作为设计(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