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电动葫芦课程设计_第1页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电动葫芦课程设计_第2页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电动葫芦课程设计_第3页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电动葫芦课程设计_第4页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电动葫芦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学院毕业设计电动葫芦的PLC系统控制2009 届 电气工程 系专 业 电气工程自动化 学 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 # 完成日期 2011年12月27日摘 要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电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器对电能的生产、运输、分配与应用起着控制、调节、检测与保护的作用。而PLC的引入使得电器控制变得简单方便,智能可靠。本文主要介绍电动葫芦的PLC控制系统。电动葫芦,又叫电动提升机,广泛应用于重物的提升、下降、平移搬运。它的的执行机构主要由提升机构和水平移动装置组成,机构由锥型电动机M1、减速箱、钢丝卷铜等组成。提升电动机M1通过减速箱拖动钢丝卷筒,电动机正转或者反转,拖动卷筒,可以使吊在钢丝绳上的吊钩上升或下降,实现提升和下放对象。水平移动装置由电动机M2、减速箱、导轮、“工”字梁等组成。平移电动机M2,经过圆柱型减速箱拖动导轮,平移电动机正转或者反转,借助导轮,电动葫芦可以在工字梁上来回移动,用机械撞块限制前后两个方向的移动行程。我设计的题目是“电动葫芦PLC控制系统设计”, 此次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电动葫芦的工作过程分析、梯形图、指令表、接线图、电气原理图及情况说明。对于其中的不足和错误,希望老师提供宝贵意见和建议。关键词:电动葫芦,电动提升机,PLC目 录摘要 一课题背景11课题背景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1二已知情况、控制要求21已知情况 22控制要求 2三工作原理分析 3四程序设计及调试 41PLC的选型及I/0分配42梯形图、指令表及编程元件明细表4五电气设计 71PLC外部接线原理图72电动葫芦电气控制原理图 8六安装、接线、及系统联合测试 9七尚存在的问题及方案建议 9八课程设计总结 10九致谢 11十.参考文献 12电动葫芦PLC控制一.课题背景1.课题背景在生产实践中,我们越来越依赖流水作业。对于轻工业,流水线发展非常迅速,一般的可以用传送带来完成。但对于重工业生产,大批量物资需要生产、搬运,利用传送带传送工件不太实用。为了提高劳动效率、改善劳动条件,轻型起重设备电动葫芦用途广泛、深受欢迎。它是将电动机、减速器、卷筒、制动器和运行小车等紧凑地合为一体的起重机械,具有轻巧、灵活、成本较低,且安全可靠,零部件通用程度大,互换性强,起重能力高,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港口、仓库、货场、商店等场所的搬移、起吊、装卸。2.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实现电动葫芦(电动提升机)的PLC控制。 意义:改善原先费时费力的工作方式,实现机械工业自动化。3.本文的主要工作针对任务书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我们所学的电器控制与PLC将电动葫芦的控制程序实行的任务进行分析,编译程序并将调试过程进行说明。二.已知情况、控制要求1.已知情况电动葫芦的执行机构主要是由提升机构和水平移动装置组成。提升机构由锥形电动机M1,减速器,钢丝卷铜等组成。提升电动机M1通过减速箱拖动钢丝卷筒,电动机正转或者反转,拖动卷铜,可以使吊在钢丝绳上的吊钩上升或下降,实现提升和下放对象。平移电动机M2,经过圆柱型减速箱拖动导轮,平移电动机正转或者反转,借助导轮,电动葫芦可以在工字梁上来回移动,用机械撞块限制前后两个方向的移动行程。2.控制要求(1)提升和下放控制当KM1主触头闭合时,电磁制动器YB得电松闸,让提升电动机M1转动将对象提升。当KM1释放,KM1所有触头都断开,YB失电依靠弹簧的推力使制动器抱闸,使电动机M1和卷筒不能再转动。要下放对象时,使KM2得电吸合,其主触头闭合,YB得电松闸,电动机M1反转下放物件。当KM2断电释放,主触头断开,YB失电抱闸。SQ1为上限位开关,当提升到极限位置时,会将SQ1压下,KM1失电,YB抱闸,电动机M1停止。(2)水平移动控制M2为水平移动电动机,用来水平移动搬运货物,由KM3、KM4进行正反转控制,控制电路中设有限位保护开关SQ2,SQ3,防止电动葫芦移动时超出行程而造成危险。三.工作原理分析本程序通过对两个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现电动葫芦的上升、下降、水平左、右移。首先先设计一个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实现电动葫芦的上升、下降,再用上限开关保证提升、下降无误,然后进行互锁设置,设置保护电路。再设计另一个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实现电动葫芦的左、右移动,用左、右限位开关保证左、右移动无误,然后进行互锁设置,设置保护电路。最后设计的是抱闸,当电动机都停止时,防止电动葫芦因失电继续工作,YB进行抱闸。四.程序设计及调试1.PLC选型及I/O分配根据设计要求、控制要求,选定PLC的型号为:QSPLCS-B2,它是我国浙江求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PLC(与三菱FX2N系列兼容),拥有14路输入、18路(继电器)输出,而本例实际只需要7路输入、5路输出,输入输出留有很大余量,完全满足要求。I/O分配如下输入:上升按钮SB1:X001 下降按钮SB2:X002前移按钮SB3:X003 后移按钮SB4:X004上限位按钮SQ1:X005 前限位按钮SQ3:X006 后限位按钮SQ4:X007 输出:上升KM1:Y001 下降KM2:Y002前移KM3: Y003 后移KM4:Y004YB抱闸: Y0052.梯形图、指令表及编程元件明细表梯形图 由梯形图得到指令表0 LD X0011 ANI X0022 ANI X0053 ANI Y0024 OUT Y0015 LDI X0016 AND X0027 ANI Y0018 OUT Y0029 LD X00310 ANI X00411 ANI X00612 ANI Y00413 OUT Y00314 LD X00415 ANI X00316 ANI X00717 ANI Y00318 OUT Y00419 LDI Y00120 LDI Y00221 LDI Y00322 LDI Y00423 OUT Y00524 END 本程序中所用到的PLC内部的编程元件及其作用如表1所示。表1. PLC编程元件明细表编程元件作用X001 复合开关上升启动X002复合开关下降启动X003复合开关前移启动X004复合开关后移启动X005上限位保护X006前移限位保护X007后移限位保护Y001M1正转提升对象Y002M1反转下降对象Y003M2正转前移对象Y004M2正转后移对象Y005YB抱闸五.电气设计1.PLC外部接线原理图PLC外部接线原理图如图所示。PLC外部接线原理图2.电动葫芦电气控制原理图电动葫芦PLC控制系统电气接线原理图六.安装、接线、及系统联合测试 根据设计题目要求完成梯形图和外部接线图的设计。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利用实验箱上舞台灯光控制板完成元件安装接线,输入已设计完的梯形图程序进行调试,监控各元件工作情况,参考原理图进行联合测试。如果不能满足要求实现预期目的,则需再检查接线与设计,直到满足要求为止。七.尚存在的问题及方案建议本设计方案虽然设计简约,考虑面广,满足设计任务书要求,但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尚未解决:电路保护问题:在设计过程中,为了简化操作过程,对PLC未加保护热继电器,这样的电路存在安全隐患,容易造成危险。建议采取以下方案解决:对于过载保护问题,应加继电器来解决。八.课程设计总结通过整个学期对电器控制与PLC的学习、实验,以及这几天小学期课程实践的实践,我对PLC有了更深的认识,对程序的调试运行步骤也更为熟悉,使平时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还有,课程设计弥补了我平时学习理论知识的不足之处,使得我对理论的掌握更加熟练。在平时的实验中,我们都是基本上都是套用实验指导书上现成的程序,没有真正的编程能力,而通过课程设计对电动葫芦程序的编程与调试过程,我的PLC编程能力以及调试能力有了大步提高,对将来更好的工作实践打下了良好基础。虽然如此,我们还离我们的理想目标相差甚远,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九.致 谢通过这次“电动葫芦PLC控制设计”的课程设计,我对PLC的认识有了更新更深更系统全面的了解,还从实际出发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的实践方式使我们把只能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多方面进行思考。既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加强了知识的巩固。通过这次实验设计我学到了很多很多课堂上不能学到的东西,在王老师以及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顺利完成了我的题目设计要求,在此,谢谢各位老师的帮助。同时还借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