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课件_第1页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课件_第2页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课件_第3页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课件_第4页
骨折石膏外固定技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膏制作的基础知识石膏制作的基础知识 泉州正骨医院整复科泉州正骨医院整复科 郑晓蓉郑晓蓉 石膏的历史 石膏的化学成分(CaSO4)2H2O 2CaSO42H2O(生石膏) ( CaSO4)2H2O(熟石膏)3 H2O 石膏的特点 1石膏的凝固速度、水温; 2水的挤压; 3石膏由固体液体固态过程; 4三点塑形 石膏中水分蒸发的速度,跟空气的湿度、温度 和石膏型周围的通风状态有关,多余的水分在 平常状态下完全蒸发,大约需要7天。 石膏技术的功用 使用包扎的肢体得到较长时间的固定, 使肢体保持某一特别位置 靠坚固的石膏支持而减轻或消除身体患病部位的负 重 保护患部,避免再度受到外伤 封闭伤口,减少混合感染的机会 利用石膏与肢体表面成型作着力点,以作患部的牵 引或伸展 翻制模型 功能石膏 不固定或少固定邻近关节,以早期进行 功能训练或负重。 1、严格遵守三点固定的原则 2、充分做到良好的塑形 3、掌握合理的关节位置 4、防止压疮 5、严密观察肢端感觉血运 石膏的临界点 指石膏在硬化程序中不许搅动而能确实 地硬化和变得坚固的阶段。在临界点之 后,不能再抚摩和改变关节和骨折的位 置,否则石膏就不能很好的形成结晶和 变得坚固。 如何判定临界点 通常在石膏变成厚的糊状时就表示临界 点开始到达,当石膏失去湿而发光的状 态或变成颗粒状时,表示临界点已经过 去。 石膏固定 板状石膏的制作标准 石膏绷带的厚度及宽度的选择 常规: 宽度为最大肢体周经的一半 厚度为上肢8-12层,下肢12-16层 灵活处理 根据石膏固定的部位,如下肢长腿石膏 膝部必须特别加厚 患者的配合程度,如儿童患者无法配合 治疗者,石膏应适当加厚,防止断裂 所需要的塑型时间,石膏越厚,则可塑 型时间变短 管型石膏 在骨隆突的部位先放好衬垫 需加固部位放置石膏条以增加抗折强度 加固部位反复緾绕以加强抗折力度 由肢体的近心端向远心侧缠绕,且以滚 动的方式进行 每一圈石膏绷带应盖住上一圈石膏绷带 的下1/3 石膏绷带需要上下移动时,要提起绷带 的松驰部并向肢体的后方折叠,切不可 翻转绷带。 整个石膏的全部厚度,以不致折裂为原 则,一般8-12层 应用红色铅笔在石膏上标明包扎石膏的 时间,有创口的可将创口位置标明或将 开窗位置划好。 石膏的禁忌症 全身情况恶劣,作巨大的石膏包扎会 引起生命征危象者 患部伤口有厌氧性感染的可疑者 怀孕的妇女绕胸腹部包扎 呼吸或循环系统和肾功能不全者的躯 干包扎 石膏固定的适应证 1骨折及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2关节扭伤、挫伤、肢体软组织损伤后 的固定。 3肢体神经、血管、肌腱损伤或断裂手 术修复后的固定 4骨关节的急、慢性炎症。 5矫形术后的固定。 石膏包扎的并发症 血循环障碍 水肿 压迫性溃疡 窗口肿胀 肢体畸形 神经麻痹 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 化脓性皮炎 胃肠症状 坠积性肺炎 肾结石 不同部位的石膏固定标准 肘部骨折固定 石膏托上至腋下2 cm,下至腕横纹下2 cm或第5掌指关节处。 再根据具体情况将肘关节置于半屈伸位 、屈肘90度位、极度屈曲位等,前臂根 据具体情况旋前、旋后或中立位。 上臂“0”型石膏 运用于肱骨近端骨折 肘部骨折脱位石膏固定 近端腋下2CM,远端至第5掌腕关节处 腕部石膏 腕部石膏固定远端至掌横纹,近端至前 臂中上段 腕部“U”型石膏 适用于桡骨远端骨折 前臂“U”型石膏 前臂骨折,尤其是尺桡骨弓形变 踝部石膏托 近端至腓骨小头下2CM,远端至足趾远 端1CM 踝关节骨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