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 要余华是我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先锋作家中成就最突出的一位。他的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在表现形式、语言表达以及叙事方法等方面的限制,以独特的语言风格给读者带来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近年来,文学界对余华作品的研究成为中国文学界的一大热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主要从余华小说的文本出发,选取了余华小说中语言的音乐性表现、余华小说叙述语言的陌生化及余华小说的情感色调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对其小说的语言特色进行研究。关键词:余华,小说,音乐性,陌生化,情感色调ABSTRACTYu Hua is 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writers in the pioneer novel field of our country, but also the most prominent one among them. His novels break the limits in forms, language expressing and narrative methods of traditonal novel, bringing readers a brand new visional sense by his unique language style. 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towards Yu Huas works has become a trend in Chinese literary field.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ave been studying every aspect in his literary working,and the results have turned out to be remarkable.Starting from the text of Yu Huas novels,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different angles,which are musical performance of language, strange narrative statements and the emotional tongue,to study its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Keywords: Yu hua,Novel,Musical,Strange ,Emotional tongue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前言1一 余华小说中语言的音乐性表现1(一)描写性的词语重复2(二)话语性的语句重复3(三)小说累加性的语段重复4二 余华小说叙述语言的陌生化5(一) 词语的陌生化运用创新性搭配6(二)语句结构的陌生化运用“非主流搭配”71 动宾结构的“非主流搭配”72 余华小说偏正结构的“非主流搭配”8三 余华小说的情感色调8(一) 暖色调:幽默与反讽9(二) 冷色调:冷漠与暴力9结 论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III 前 言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1960年4月3日(四月三日事件的来源)生。中学毕业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先后进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余华曾两度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现居浙江杭州。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其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等;长篇小说有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韩文、日文等在国外出版;其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骑士勋章;其长篇小说活着由张艺谋执导拍成电影,轰动很大。近年来,关于余华小说的研究一直是文学界的热点问题。纵观余华小说研究,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对余华小说的探讨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关于余华小说语言研究的看法更是褒贬不一、各有千秋。比如说以柳应明为代表的学者在对余华小说语言的研究中,就指出了余华小说中的修辞误区,认为“少数小说的修辞基本上是失败的”1;而以陈艳阳、刘琼等为代表的学者则对余华小说的语言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余华依靠先锋形式的支撑完成了他对精神家园的一次次寻找过程”“回到了民间的温情”2。不可否认得是,尽管余华在其小说的母题选择及语言表现手法中存在着如同上述学者所讲的误区和问题,但是其个性化的语言开创了先锋小说新的篇章,在文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研究余华个性鲜明的先锋派小说的语言特点,对进一步探讨中国先锋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小说语言走向和文化选择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1柳应明.论余华小说的修辞艺术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4:340.2刘琼.余华小说创作中重复艺术的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0,22(3):8789.一 余华小说中语言的音乐性表现余华在小说创作中深受音乐的影响,正如余华在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1中所讲到的:“音乐开始影响我的写作了,确切的说法是我注意到了音乐的叙述”。在余华的写作生涯中,有一段时期,他迷上了音乐,在听了贝多芬、莫扎特、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海顿和马勒的交响乐之后,他感受到了“音乐的历史深不可测,如同无边无际的深渊,只有去聆听,才能知道它的丰厚,才会意识到它的边界是不存在的。”从余华转型后的小说创作作品来看,余华小说重复叙述的作品在叙述上都是颇有音乐感的,它们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叙述节奏和旋律感,这种重复的叙述更强化了、突出了这种音乐表现,使余华作品成为优美动人的华彩乐章,给读者们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同时也使其作品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所谓重复,是指一种修辞手法的学术语,它主要是通过某一词语或短语在小说中的不断重复进而达到特定效果的修辞手法,重复是小说叙事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在余华小说中也是重头戏。余华小说语言的音乐性表现集中的体现在描写性的词语重复、话语性的语句重复、小说累加性的语段重复。(一)描写性的词语重复余华曾经感慨:“我在中国能够成为一位作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在语言上妥协的才华,我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语言上的故乡,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失去故乡的形象和成长的经验”2,余华把从音乐作品中吸收到的营养精华转化到作品的话语艺术上,运用得惟妙惟肖。余华小说话语重复的音乐表现之一就是描写性词语的重复使用。所谓描写性词语的重复,是指在小说中,针对部分描写性的内容运用了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通过这种手法使小说在描述性的内容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效果。在余华小说中,这一类词语的重复主要是运用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中。先来看摘自余华小说空中爆炸的一段对话描写:唐早晨:“你们别这么喊来喊去的,让那么多人听到,没看到他们都在笑吗?把我搞的臭名昭著了”。陈达力的妻子:“唐早晨在说什么?”我回答:“他让我们别再这么喊来喊去了,要不他就会臭名昭著了。”陈达力的妻子在上面喊道:“他早就臭名昭著了。”1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M.音乐爱好者,1999,1.2余华.妥协的语言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2002:219 “是啊。”我们同意她的话,我们对唐早晨说:“其实你早就臭名昭著了。”这是小说人物唐早晨与其哥们儿陈达力及妻子的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我们看到余华在这短短的几句对话中就连续运用了四个描写性的词语“臭名昭著”,这四个“臭名昭著”都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并且每一次的出现均是出自小说中不同角色的口中。余华通过这种音乐性的表现,把这一词语跳跃性的使用在小说中,颇具节奏感和旋律感,就如同是音乐弹奏中的高音时刻在人们耳边响起,带来了一种突出强调的效果;同时,作者通过不同角色的人对同一词语的重复使用,达到不同角色对同一人物品质的贬低效果,在对小说人物的品质的重复贬低中产生出一种强烈的讽刺感中轻而易举的把陈早晨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形象生动,不用直接的进行人物描写,而一个人物的影子就在几句对话中浮现出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空中爆炸中的另一段描写性文字。“我的妻子倒是心安理得,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在她光滑的额头上我找不到一颗汗珠,她就像是一句俗话说的那样,心静自然凉。可是我不满现实,我结婚以后就开始不满现实了,我嘴里骂骂咧咧,手指敲打着遥控器,将电视屏幕变成一道道的闪电,让自己年轻的眼睛去一阵阵地老眼昏花。我咒骂夏天的炎热,我咒骂电视里的节目,我咒骂嘎嘎作响的破电扇,我咒骂刚刚吃过的晚餐,我咒骂晾在阳台上的短裤我的妻子还是心安理得,只要我在这间屋子里,只要我和她坐在一起,我税什么样的脏话,做什么样的坏事,她都能心安理得。”在这段描写性的叙述文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心安理得”,第一次是写妻子面对热辣的天气及“我”的浮躁所变现的“心安理得”;第二次是写妻子面对“我”恶劣的言行举止而表现出的“心安理得”;而在第三次对妻子的心态描写中,作者把“我”的不满情绪描写的更加深层化,更加激烈化,近乎达到顶峰,但是妻子仍然“心安理得”, 无论“我”是怎样一种行为和姿态,“妻子”总是很淡定,表现出一幅“心安理得”的样子。从表现手法上来讲,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只是简单的重复叙述的艺术形式,而实质上,每一次的重复使用都表达出了丰富的内涵,层层递进,层层渲染,把妻子漠不关心的姿态以这种方式呈现给读者,简单逼真。这种描写性词语的重复并不是随意的重复,它看似繁琐,毫无规律,事实上,其重复使用的思路极其清晰,作者在每一次的词语重复中都进行了精细的思考和琢磨,力求做到每段文字精简朴实,让人们通过对小说人物的重复贬低和重复讽刺,感受到作者写作的强大的思想内涵。(二)话语性的语句重复话语性的语句重复是余华小说语言音乐性表现的又一大特征。话语性的语句重复就是通过把一种语言单位放在特定的语篇当中并对其形式和内容进行不断重复,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表现出来,达到使某一事件的意义和思考,得到多层次、多方面展示的效果。余华小说中话语性的语句重复,主要是用在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心理特征的描写中。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摘自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一段对话。爷爷:“我儿,你的脸在哪里?”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我是你孙子,我的脸在这里”他爷爷点了点头,口水从嘴角流了出来,那张嘴就歪起来吸了两下,将口水吸回去了一些,爷爷说:“我儿,你身子骨结实吗?”“结实。”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我儿”爷爷说,“你没有卖血;你还说身子骨结实?我儿,你是在骗我。”“爷爷,你在说些什么?我听不懂,爷爷,你是不是老糊涂了?”许三观的爷爷摇起了头,许三观说:“爷爷,我不是你儿,我是你的孙子。”这段文字是小说主人公许三观去看望爷爷的时候,跟爷爷的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话语性的语句“爷爷,我不是你儿”总共出现了三次,让人觉得这对祖孙之间的对话看似亲切,其实隔着深深的沟壑。孙子完全无法理解爷爷思念自己父亲的心情,而爷爷的痴呆又让对话变得更加艰深。许三观三次向爷爷解释自己不是他的儿子,但是爷爷对许三观的解释没有任何反应和清醒。小说从一开始并没有直接的去描写爷爷年迈昏花、神志不清的形象,而是通过简单的与许三观的对话及同一个语句的三次循环使用,将这些细致的东西表现出来了。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还有一个典型的通过话语性的语句重复使用来表现人物心理特征的例子。许玉兰要上街买菜了,她向一乐叫道:“一乐,替我提上篮子。”一乐说:“我不愿意。”“一乐,你来帮我穿一下针线。”“我不愿意。”“一乐,把衣服收起来叠好。”“我不愿意。”“一乐”“我不愿意。”许玉兰恼火了,她冲着一乐吼道:“什么你才愿意?”这段文字是小说主人公的老婆许玉兰与其儿子一乐的一段对话,在这段对话中,无论许玉兰要求一乐做什么。一乐的回答总是一句话“我不愿意”,在生活中,以简短的语句回绝别人代表着坚决与不礼貌。这种对话出现在母子之间显得特别生硬,也恰恰反应了一乐在知道自己并非许三观的儿子之后的心理变化和反叛不满的情绪表现出来了。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以“对话”为主体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余华最大程度的缩减了叙述人在小说中的角色功能,他不再喋喋不休的去营造小说的场景氛围,不再直接的描写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变化特征,对人物情节的交代也甚为简单,作为叙述人的话语权几乎在这部小说中被剥夺了。小说的所有内容,都包含在了小说对话中的重复使用手法中,使原本朴实简单的文本因这种话语性的音乐表现而具有自然的韵律和节奏,通过这种凸显“声音”的方式,同时也凸显了文本的抒情旋律。(三)小说累加性的语段重复在余华小说中,累加性的语段重复是非常引人注目的。这种累加性的语段重复并不是把一段完整的话语在小说中一次性反复使用,而是将某一语段放置在小说中的不同情景中,使其产生不同的效果。累加性的重复在小说中产生了一种反复意味,这种反复则是小说丰富与单调的统一。通过单调文字的重复出现,刻画出人物性格。下面我们就针对许三观卖血记中的一段话来进行分析。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中,徐三观总共卖了十一次血,第一次卖血之后,来到一家名叫胜利的饭店,要了“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十年以后,第二次为了别人的儿子去卖血,卖完血之后仍然来到胜利饭店,“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给我温一温”;后来又为了报答林芬芳去卖了第三次血,卖完血依然来到胜利饭店,拍起了桌子,对着跑堂喊道:“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黄酒给我温一温”。一般来说,累加性的语段重复使用的不恰当,就会给整个小说造成气短词穷的感觉,但是在余华小说中,每一个重复的使用可以说都是作者细细推究出来的,不容小觑。贯穿整个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就是徐三观的十一次卖血和每次卖完血之后去胜利饭店来一盘炒猪肝,二两黄酒的经历。整个社会的生活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越来越好,而主人公仍旧执着的认为一盘炒猪肝和二两温黄酒便是滋补大餐。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这些年来并没有因为卖血而过上好生活,相比之下生活变得更加艰难了。这种看似拙劣的话语重复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二 余华小说叙述语言的陌生化涌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先锋小说,以迥异于传统的姿态给文坛带来了一道目眩的风景。在先锋作家中,余华以其令人惊讶的“死亡叙事”,猛烈的撞击人们的眼球。从十八岁出门远行中反理性、反传统的“成长经历”到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难逃劫数等等的“死亡叙述”,余华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确切的说,是一个经过作家陌生化处理过的世界,通过对其叙述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形式,使他能够成为能体现先锋精神的一位作家。余华作品以纯净细密的叙述,打破日常的语言秩序,组织着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一个奇异、怪诞、隐秘和残忍的独立于外部世界和真实的文本世界,实现了文本的真实。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掺半、鱼目混珠的事物。”正是由于余华对小说的语言手法有了这种新型而又深刻的认识,才使得他在小说中运用多种语言表达的创新手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一部分中,本文试图从陌生化的角度切入,对余华小说的叙述语言的陌生化表现形式进行阐述,主要分两块来对此进行了介绍:一个是词语的陌生化运用创新性搭配;另一个是语句结构的陌生化运用“非主流搭配”。(一) 词语的陌生化运用创新性搭配首先,本文分析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在余华作品中所呈现的陌生化特征。众所周知,汉语言是一个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语言,几千年的积淀使汉语词汇负载了相对稳定的文化信息与形象特征,这种稳定性使我们对词汇失去了感觉,由于对它们的熟悉而熟视无睹了。“词不再被我们的意识所捕捉而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存在”。因此,为了恢复人们对词的感觉,打破传统,必须对词进行陌生化处理。余华小说所进行的一系列先锋性文本实验,首先是从对词语的陌生化处理开始的。词语的创新性搭配是余华小说采用语言错位的艺术手法的一个表现方面。所谓语言错位,是指语言所使用的环境并不符合传统的语言规范,与使用环境产生强烈的反差,给观者造成的一种错位感。在余华的小说中,他大胆创新,故意用一些自相矛盾或者不协调的词语或语句,在语言上造成一种不和谐的视觉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语言系统,形成了以荒诞、奇特的,独立于外部的正常语言系统而又能真实反映社会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余华小说中,语言错位使用的最大特点就是给其小说带来了一种语言的“错位”幽默和讽刺。具体分析来看,余华小说对词语的陌生化处理方式之一便是通过错位艺术赋予词语情感色彩。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例子,小说活着中有这么一句话:“最后一把,我压上了平生最大的赌注,用唾沫洗洗手,心想千秋功业全在此一投了。”小说兄弟中也有这样一段文字:“李光头没有见过他的亲生父亲,在他出生的那一天,他的父亲臭气熏天地离开了人世。母亲说他父亲是淹死的。李光头问是怎么淹死的:是在小河里淹死的,还是在池塘里淹死的,或者是在井里淹死的?”在余华的很多作品中,有很多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搭配现象。正如余华所说的,“现实生活是不真实的,只有人的精神才是真实的”“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一切常识提供的价值开始摇摇欲坠”1。在上面给出的例子中,就足以证明余华对人的精神解读的看法。在上面给出的例子中,余华将“唾沫”与“洗手”这两种完全不搭的事物超乎想象的搭配起来,以一般人的思维来看,唾沫怎么能用来洗手呢?但是在余华的小说世界里,“唾沫”就做到了,也只有在他塑造的陌生的世界里,才有这种陌生化的同感色彩的出现。同样的道理,余华用“臭气熏天”这个形容词来形容李光头父亲的逝世,“臭气熏天” 是一个描写环境的形容词,而李光头父亲的逝世按照正常人的思维应该是一件极其悲凉的事情,余华把一个完全不沾边的形容词用来形容了一个悲惨的事件。从这几个典型的例子中,我们看到,余华的小说对词句的陌生化处理,打破了传统的语言规范,拓展了汉语词汇的所指与意指空间,整个句子的描写朴实简单,词语的创新性搭配不仅带来了幽默的效果,也使极富讽刺意味的效果在小说中应运而生,对于小说的写作来说则是事半功倍。(二)语句结构的陌生化运用“非主流搭配”余华小说的语句结构的陌生化特征则主要表现在其“非主流搭配”上面,所谓语句结构的“非主流搭配”,是指小说语言从语言的语法结构上一改传统,打破语法结构的时空顺序,重新给语句进行新的结构排序,以别出心裁的方式表现的一种艺术手法。本文针对余华小说语言结构的“非主流搭配”,主要分析了其两个方面的表现:一个是动宾结构的“非主流搭配”;还有一个是偏正结构的“非主流搭配”。1 动宾结构的“非主流搭配”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动宾结构是指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该结构由及物动词和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充当的宾语构成,在这一结构中,动词起着支配作用,宾语起着被支配的角色。在余华小说中,我们发现,余华多次对语言的动宾结构进行了改造,1余华.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M.音乐爱好者,1999,1.把原本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的动词和宾语搭配起来,开创了一种新的小说语言风格。在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就这样从早晨穿过,现在走进了下午的尾声,而且还看到了黄昏的头发”。其中,“从早晨穿过”“走进下午的尾声”“看到黄昏的头发”,其表具体动作行为的动词“穿过”“走进”“看到”,在这一段文字的动宾结构中起支配作用,然而其被支配的宾语“早晨”“尾声”“黄昏的头发”却是表现抽象的形式名词,从逻辑上来说,这两者是毫无内在联系的,然而,在余华的小说里,却被突发奇想的联系在了一起,不仅简化了小说的语言,用简单的搭配叙述了主人公原本枯燥平凡一天,更有一种时间流逝的实在感觉在里面,给读者们带来了焕然一新的视觉感受。这种新型的文字表现手法在余华小说中是随处可见的。把两个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的事物拼凑在一起,使其发生出人意料的关系,这就形成了一种荒诞怪异的语言结构。就传统的语法体系而言,这种“非主流搭配”在部分人看来是余华对母语缺失的一种表现;但是就像余华本人所说的,“我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语言上的故乡,幸运的是我并没有失去故乡的形象和成长的经验”,他以这种新型的动宾结构的非主流搭配丰富了小说内容,使小说节奏活跃化、弹性化,通过这种手法把原本抽象的事物以表具体的动词烘托出来,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使原本乏味的东西在动宾结构的混搭效果下变得津津有味,百读不倦。2 余华小说偏正结构的“非主流搭配”在汉语的语法体系中,对偏正结构是这么定义的:偏正短语是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结构成分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在余华小说中,偏正结构的“非主流搭配”是其小说语言创新搭配的又一大体现,在他的很多小说中,就有很多出乎意料的偏正结构的混搭现象。余华小说在细雨中呼喊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们的教师有着令人害怕的温柔,这个戴着眼镜的男人,有点像我后来见到的苏宇的父亲。他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们,可他随时都会突然给予我们严厉的惩罚。”在汉语的偏正结构体系中,作为修饰部分的形容词“害怕的”用在了被修饰词“温柔”上面,生动体现了那个年代的教师既儒雅又严厉的特点。一般来说,从词语的色彩方面来看,这两个词语应该是自相矛盾的,不同色彩的形容词一般会用来形容相应色彩的事物,这样,语言文字才会显得有逻辑性,但是在余华的小说中,他一改这种传统的惯性思维,以一种逆向的手法,偏偏把自相矛盾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在矛盾中激发读者的思考,激发小说的主旨,将小说的内涵和作者如激流般涌现出来。相比于运用正规的、传统的语言结构手法,这种“非主流搭配”手法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余华的另一部小说兄弟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也相当广泛。兄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从此以后,缺少阳光照耀的李光头开P“地伸展开去,李兰不轻轻叫了一声,她熟悉了房屋和街 努努书社 始沐浴起了夜晚的月光。当别的孩子呼呼睡去的时候,李光头这个小小夜游神就会在这个小城里到处出现。”余华用“缺少阳光照耀”来形容小说主人公李光头,把一个形容具体事物的语句用在了形容人物身上,看似矛盾,实质却是一语双关:即表达了李光头家人因为感到羞耻而不愿把他抱出去晒太阳的具体事实,也表达了李光头从出生起就缺少人们的爱护和关心的悲惨人生。三 余华小说的情感色调朱光潜先生曾说:“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做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1。在余华的作品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朱老先生的这句话的含义。纵观余华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在其所选择的小说语言色调及所选择的主题词语中,幽默与反讽、暴力与冷漠构成了余华小说整体的外在形象。论及余华小说的幽默与反讽的艺术,它又区别与一般的幽默讽刺小说,传统的幽默讽刺往往是将一样毫无价值的事物撕破了直接展示给人看。在这种小说中,读者们往往充当的是一个超脱世俗,超脱芸芸众生的智者,站在神仙般的高度,俯瞰凡夫俗子的鄙俗与荒诞可笑。而在余华小说中,余华创作出了将幽默反讽与暴力冷酷结合起来而形成的黑色幽默这一形式,他一改传统风格,不再把读者置于居高临下的地位,不再给予读者智慧般的心灵,而是把读者置身其中,以平民化的角色参与到恐怖中不乏幽默,幽默中充满荒诞与无知的艺术世界里,让读者对真实与存在所产生的怀疑引发深思。(一) 暖色调:幽默与反讽在余华小说中,他把反讽和幽默结合起来,运用到小说的写作中,他以一种个体感知的精神真实来取代了现实世界的真实;以对某些天经地义的观念和信仰的倾覆来证明它的虚伪和肤浅。在小说活着当中就有一个很幽默的句子:富贵嫌儿子有庆穿鞋坏的快,非常生气,就教训他说: “你这是穿的,还是啃的?”这一句简单的质问,充斥着作者饱满的情感寄托。让我们不由自主被可怜的富贵的乐观豁达所打动。同样,在小说兄弟中也有很多幽默夹杂着讽刺的典型,如:“当李光头的亲生父亲一头栽进粪池以后,他的继父站在那里惊魂未定,他觉得自己只是眨了一下眼睛,那两条翘起的腿一下子就没了。他的额头上渗出了密密麻麻的冷汗,他心里想难道大白天还有鬼?这时候隔壁女厕所里响起了尖叫声,李光头的父亲掉进粪池时像颗炸弹,将她们的光屁股上溅满了粪便,她们吓得跳了起来,回头往下一看,看到粪池里有一个人。”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余华笔下的李光头之父死于十分龌龊的事,整个过程戏剧滑稽。让人看了不由自主地讨厌他,却又同情他,甚至觉得他有些可爱。这样的小丑人物的描写明显夹杂着余华的个人情感。1朱光潜.诗论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22.(二) 冷色调:冷漠与暴力暴力和冷漠这一冷色调为主题语句在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和活着体现得最为典型。就“卖血”这一词来说,就足以让人毛骨悚然了,然而在小说中,余华对许三观给予了十几次的卖血经历。许三观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贯穿人生始终的就是卖血,不断的卖血,重复的卖血,这种循环的卖血就暗示着许三观不得不通过这种残忍的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挣钱方式来养活自己和家人,深刻反映出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艰难,也反映出了大众百姓的爱恨、善恶以及奉献、忍受、勤劳的优秀传统。在许三观卖血记中,让本人印象最深,给本人带来最沉重的心酸和沉重的,就是下面的这段对白。许三观问:“你们说一次可以卖四百毫升的血,这四百毫升的血到底有多少?”阿方从口袋里拿出碗来,“看到这碗了吗?”“一次可以卖两碗。”“两碗?”许三观吸了一口气,“他们说吃进一碗饭,才只能长出几滴血来,这两碗血要吃多少碗饭啊?”这是一段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对白了,每一句话简单、朴素,然而每一句话都能让读者们感到沉痛和心酸。“吃进一碗饭,才只能长出几滴血来,这两碗血要吃多少碗饭啊?”许三观的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这深刻反映出了老百姓面对生活的艰辛付出,得不偿失但是又别无其他选择。作者在这样的文字中扮演了一个纯粹的记述者,没有夹杂半点的个人情感,让平凡文字变得字字冷漠,句句冷血。暴力与冷漠在余华小说活着中也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情节。小说中的每段文字,都让读者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在这部小说中,“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的粉碎,只剩得年老的主人公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余华在描写小说主人公富贵从听到有庆去世到接受这个消息的情结过程中,以强烈的暴力和人情世故的冷漠折射出了作者对现实和人性的思考。主人公富贵在听到失去儿子的消息后,他“眼前立刻黑了一下”,“心里乱成一团”,“腿马上就软了”;而与此同时,余华在对医生的描写中,却用了平淡鲜明的色彩,比如,医生面对富贵的着急和坎特,却“笑着说”,“看了我很久才问”,“点点头”,“摇摇头”,甚至对富贵提出“为什么只生一个儿子”的疑问,表现出小说中的医生面对病人的死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悲悯。可见,余华通过对两种不同身份的心理特征的鲜明对比,以医生面对病人死亡所变现出的平淡鲜明色彩反衬出作者写作的冷漠色调,在无声中把暴力和冷漠烘托出来,无不让人触目惊心。结 论作者写作的生命力表现在很多方面,通过语言的创新,带给读者们全新的文字体验对于小说创作者来说又有着不同的意义。在传统的,大同小异的小说语言风格的文学创作氛围中,余华的创新在文学史上一枝独秀。他独特的写作方式,创新的语言音乐性表达,荒诞的语言结构以及语言错位的幽默,幽默中的反讽等,激活了读者们的记忆和想象,冲击了他们的思考,传达了作者的写作精神和内涵。在对作家写作的评论中,周国平认为:写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典性的,大体使用规范化的语言,但并不排除在此范围内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永远是文学和学术的主流;另一种是实验性的,尤其是在语言上进行试验,故意打破现有的语言规范,力图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它永远是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南-湖南堤灌维护工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计算机文字录入处理员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水工监测工五级(初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2030中国经济适用房产业前景盈利预测与投资专项可行性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湖北-湖北医技工四级(中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城市更新2025:老旧小区改造中建筑节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应用报告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计算机操作员三级(高级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南-河南机械热加工二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典型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河北-河北农业技术员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2025年事业单位工勤技能-江西-江西垃圾清扫与处理工一级(高级技师)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医院信息科笔试题库及答案
- 专题特训五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 2025年高考真题-化学(湖南卷) 含答案
- 电厂消防培训教学课件
- 消防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 压力容器安全员岗位职责
- 2025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
- 2025年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与应用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工业互联网与石化化工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5年)
- 矿石运输居间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