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主题 近现代的起步课时作业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主题 近现代的起步课时作业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主题 近现代的起步课时作业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主题 近现代的起步课时作业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梳理 第二部分 中国近代史 第二主题 近现代的起步课时作业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主题训练(二)_近代化的起步一、单项选择题1严复在1913年批评晚清以来的西潮运动:“且诸公所以醉心于他族者,约而言之,什八九皆其物质文明已耳”。下列属于严复批评的诸公醉心于他族的“物质文明”的是() 江南制造总局申报新青年杂志 汉阳铁厂A BC D2新华社2016年7月5日消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南海、北海三大舰队上百艘战舰,于7月5日至11日在我国南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向世人宣告,中国人民将坚决捍卫属于自己的领土,坚决击退任何来犯之敌。一百多年前,中国也曾建有三大舰队,它们分别是()A南洋、北洋、东洋海军B南洋、北洋、福建海军C南洋、北洋、西洋海军D南洋、西洋、东洋海军3在洋务运动中:“中国人需要的物品,是中国自己仿造外国制造的对我们而言,多卖出一分钱的货物,中国的财产就少被夺一份。”这说明,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A维护清王朝的统治B镇压太平天国起义C与列强在经济上争利D将列强赶出中国4已故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下列属于受甲午大败刺激出现的群体觉醒事件是()A公车上书 B百日维新C兴中会的成立 D戊戌政变5历史学家认为,任何历史事件不会无缘无故发生,都存在诱发其发生的诱因,下列事件的发生诱因与事件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林则徐虎门销烟圆明园文化浩劫B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太平天国运动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6兴中会与同盟会的相同之处有()都是由孙中山亲自建立的都是在海外成立的都主张推翻封建制度都是全国性的统一政党A BC D7近代某报纸刊登过以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由此判断,该报纸是()A申报 B时务报C湘学报 D民报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了进步之花。”对该评论解读不恰当的是()A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进步的历史B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受到西方冲击的影响C作者认为中国进步主因是西方文明刺激D作者认为中国文明顽强地抗击西方文明9“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民族不朽丰碑。”辛亥革命铸就的民族丰碑是()A结束了半殖民地历史B消除了封建主义C推翻了帝国主义统治D推翻了封建帝制10“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这首胡适创作的希望一经刊载,迅速在社会流行,当时乃至如今人们也耳熟能详。但这却是胡适经过一番斗争才有的杰作,胡适所做的斗争是()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二、判断题11阅读下列材料后判断: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获得空前的大解放,为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主革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果实,辛亥革命因而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他接受了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依然决定改组国民党,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孙中山先生紧随时代前进,为革命理想奋斗终身的伟大革命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它将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奋勇前进 人民日报社论:统一祖国 振兴中华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1)辛亥革命具有政治和思想方面的积极意义。()(2)辛亥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彻底的民主革命。()(3)因为帝国主义武装干涉,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4)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时提出来的。()(5)孙中山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他是时代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三、填图题1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辛亥革命形势图A新青年的主阵地之一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地点(2)上图各地爆发的起义说明了什么?四、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是古今中西文化的大讨论,其基本内容之一,是集中和尖锐地批评以儒学为主的中世纪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生活。时至九十年代,仍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说此举是“走向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歧途”或是“造成中国意识的危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人也目之为造成文化“断裂”的激进。时至今日,这类责难恐怕已不值得认真答复。面对琳琅满目的现代文学和硕果累累的人文和社会科学,这样的“断裂”和“革命”,肯定会赢得多数人的赞许。(1)材料一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提倡的,这样的觉悟者是谁?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有何贡献?(2)材料二认为新文化运动尖锐地批判了儒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健将们是如何对待传统儒学的。同时又提出了哪些新的标准?(3)结合两则材料,请你给新文化运动做一个公允的评价。五、简答题14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陆续丢掉了许多东西,如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帝王制度,以及维系国家与社会粘合的乡绅制度。与此同时,又从世界各地的名单上攫取了多种救国选项,如宪政君主制度、共和国、军阀割据的军国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等,近百年中国史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色彩。(1)近代中国教育变革始于何时?产生了怎样的效果?(2)19世纪末,改良主义者主张走宪政君主制度的救国道路,它的最终结局如何?该结局对救中国的方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进入中国的?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中国人有何表现?参考答案1C2.C3.A4.A5.C6.D7.D8C9.D10.A11(1)A(2)B(3)A(4)B(5)C12(1)左框A右框B(2)都与俄国有关(或威胁来自边疆陆路地区)。13(1)主权:关税主权。港口:福建、广州、厦门、宁波、上海。(任意一处)(2)作用:它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损害了我国主权,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窗口,带来了西方近代化事物。(3)条约:辛丑条约。地位:标志着我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由经济转向政治,逐步深入。14(1)寓意: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变化:由之前的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2)南京大屠杀。日本制造。(3)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4)由于政治腐败,国力衰弱,近代以来中国在反击外来侵略时屡遭失败,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