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與防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课件_第1页
認識與防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课件_第2页
認識與防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课件_第3页
認識與防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课件_第4页
認識與防治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認識與防治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資料來源 : 疾病管制局、權責衛生單位、 醫學相關教科書、相關網站 1 SARS可怕嗎? 2 真的嗎? 3 勿自己嚇自己! 勿自亂陣腳! 認清感染原,鎮靜作防治 4 SARS 並非無救之疾病症候群 國內至五月上旬為止之統計數據 :存活率約85% (WHO於五月九日死亡率向上修訂為1315%) 5 什麼是SARS? 初期稱為非典型肺炎 此非典型肺炎合併有呼吸道衰竭,感染特點為 發生瀰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 病情較過去所知病毒、細菌引起的非典型肺炎 嚴重 世界衛生組織 (WHO) 於3月15日新公布名稱, 取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 6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7 肺炎 傳統分成:典型肺炎與非典型肺炎 典型肺炎:e.g. 大葉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e.g. 間質浸潤型肺炎 8 大葉型肺炎(典型肺炎 ) 常見症狀:發燒、咳嗽帶痰、畏寒、胸痛 檢驗:白血球上昇、通常可於患者痰中檢出 致病菌,胸部光呈大葉型肺炎 常見病原體:肺炎雙球菌、嗜血桿菌、 克雷氏菌、部分厭氧菌、 革蘭氏陰性菌。 9 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大葉型肺炎(典型肺炎) 10 間質浸潤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 常見症狀: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乾咳、頭痛、 肌肉痛、發燒、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檢驗:白血球微幅上昇、痰中通常不易檢出 致病病原體,胸部光呈間質性浸潤 常見病原體:肺黴漿菌、濾過性病毒、 退伍軍人症(細菌性)等 11 間質浸潤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 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12 SARS 非典型肺炎不全等於SARS 肺部疾病 (含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 SARS 肺部疾病(含典型肺炎) 非典型 肺炎 13 事件緣起(I) 2003年2月26日,越南河內的一位美國商人因 非典型肺炎就醫,後來送香港治療後死亡。 其後在香港、越南、新加坡及世界許多國家陸續 出現非典型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案例。 接著中國大陸各地亦陸續出現幾乎失控之大流行。 臨床症狀特點為發生濔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 較過去醫學所熟知,由病毒、細菌所引起的非典型 肺炎來得嚴重且急速惡化。 14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3月15日新公布將其命 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SARS)。 初步懷疑是一種不明的濾過性病毒感染所引起。 初期香港懷疑屬副黏液病毒家族所引發,而台灣 則傾向冠狀病毒之變異種所引發,後來世界衛生組 織亦認同台灣之檢驗結果。 事件緣起(II) 15 事件緣起(III) 2003年4月16日WHO正式宣布,新發現的冠狀病毒為 SARS的致病原。 此新冠狀病毒已正式命名為SARS病毒,不排除 為變種病毒。如證實為變種(全新)病毒,大眾皆無抗 體,其傳播力、毒力、致病力均可能較強,病患可 能 發生肺纖維化,甚至會引發呼吸衰竭而導致死亡。 冠狀病毒在動物和人體都會引發疾病:從一般感冒到 嚴重的胃腸疾病。科學家相信SARS像流感般由一種 動物傳播而來,但目前無法確認其究竟源自何處。 16 確認感染原:致病原、傳播原 切斷傳播途徑:隔絕感染原 防疫基本動作 17 SARS如何傳染? 依據現有的證據顯示,致病原在人與人之間 的傳播需經由與病人的近距離接觸,可能是 接觸病人的飛沫或體液而傳染。 SARS可能也是通過表面接觸,如電梯按鈕、 桌面等或者握手等行為進行傳染。 SARS病毒已經在排泄物中被發現,所以它有 可能通過糞口(fecal-oral)途徑或者像霍亂和脊 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一樣經過下水道傳播 。 18 SARS傳染力如何? 最早發現的病例大部份是照顧SARS病人的 醫護人員,或SARS病人的至親好友(近距 離接觸者) 要多少量的致病原(病毒量)才會導致感染, 目前尚未有清楚之數據。 潛伏期通常為2至7天,但也可能長達10天 。 19 SARS病例定義 疑似病例(Suspect Case) 於2003年2月1日之後出現: 1. 發高燒(38)及 2. 一種以上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或包括以下一種以上的狀況: a. 發病十日內曾與SARS之個案近距離接觸(指照顧SARS 個案、共同居住、或曾接觸其呼吸道分泌物及體液者) b. 發病十日內曾到過有SARS病例集中的地區(含中國、 香港、越南河內、新加坡及加拿大多倫多) 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頭痛、肌肉僵直、 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20 SARS病例定義 (極)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1. 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 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2. 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 告(現已不解剖逕行火化)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 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 3. 喉頭、血清檢體之檢驗 (PCR、ELISA、病毒培養等) 結果逞陽性者。 21 1.曾到過有SARS報告疫區,包括中國大陸、香港、 越南、新加坡、加拿大等地。 2.曾與診斷為SARS個案有近距離接觸者: 曾照顧SARS個案、共同居住、或曾接觸其呼吸道 分泌物及體液者。 有上述經歷後10天內出現高燒(38)及一種以上 的呼吸道症狀如: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 不可隱瞞疫情,請儘速就醫通報! ! 隨時警覺可能得到SARS 22 病患案應戴上手術用口罩,並立即電請119將個案送往 指定醫院,嚴禁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設法取得並記錄個案過去十天內之詳細臨床病史、旅遊 史及接觸史,包括是否有接觸者發生急性呼吸道疾病。 取得胸部X光檢查及全套血液檢查檢驗報告。 如胸部X光檢查結果正常: 1. 提供個案完整之衛教,並要求個案依規定做隔離動作及。 2. 個案解除隔離或出院時,應指導個案隨時監控身體狀況。 如胸部X光檢查結果發現單側或兩側浸潤現象,依照 (極)可能病例之處理原則辦理。 如何處理懷疑之SARS疑似個案? 23 報請主管衛生單位處理,切勿自行處理。 安排住院負壓隔離病房集中隔離。 採樣供實驗室檢驗,以排除其他已知之非典型肺炎致病原: 1.咽喉或/及鼻咽拭子 2.血液檢體供培養及血清學試驗 3.尿液 4.支氣管肺泡洗出液 5.視狀況進行屍體解剖檢驗 應每二天採集檢體一次,檢體的檢驗必須在有適當阻 絕設備(生物安全等級第三級)的實驗室操作。 每二天追蹤全套血液檢查結果。 視臨床需求進行胸部X光檢查。 視臨床需求進行治療。 如何處理懷疑SARS之(極)可能病例? 24 心理建設及安撫其不安情緒。 記錄姓名、詳細基本資料及接觸史。 確實按規定做好居家隔離: 1.未經醫師同意,勿返回工作崗位。 2.未經醫師同意,應避免至公共場所。 勸導週遭之人勿投以鄙視眼光。 當接觸者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時: 立即通報醫師及衛生單位。 接觸者的處理方式 25 臨床症狀與發現:無症狀10(14)天以上 檢驗結果:先前為異常者須恢復正常: 白血球(淋巴球)、血小板數目、肌酸磷 酸激酶(CPK)值、肝功能 胸部光變化應有持續改善 隔離病人的允許出院標準 26 每天量體溫(口溫或耳溫)二次以上,如連續兩次 高於38應立即返回原醫院就診。 出院後一週回診: 胸部X光、全套血球計數及其他曾有異常之檢驗。 出現症狀後三週應返回原就醫院所採取恢復期血清。 出院後應在家休養至少2週才能考慮返回工作崗位, 或回學校上課。 避免與他人接觸,明確告知病人,出院後有任何異常 症狀應立即回診。 出院病人的追蹤 27 28 自保方能保人 將危險因素降至最低才能隔絕傳染途徑 從個人做起 注意良好衛生習慣(避免口鼻碰觸) 學好正確的洗手、戴口罩與穿著隔離防護衣 之方法 確實瞭解危險因子並防止與避免之 75%酒精與消毒劑(漂白水)之配製 29 預防之道 一般民眾 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 濕、抹、擦、 揉、拉、淨、捧、乾 )。 避免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不參加室內聚眾活 動。 保持良好環境衛生及通風環境。 正常作息、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適量運動 。 避免出入醫院及不必要之探病,避免前往 SARS流行地區,不與上呼吸道感染者接觸。 請咳嗽、發燒者戴上口罩。 30 預防之道 學校幼稚園幼兒中心 用過的器(玩)具及桌椅須清洗。 保持雙手清潔,用正確方法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立即洗手 。 用肥皂(清潔液)洗手,然後以紙巾抹乾。 不共用毛巾。 每日監控學生身體狀況。 31 預防之道 照顧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家人 注意自身情況,如有不適,立即就診與通報。 協助患者遵從醫師指示,按時服藥及充分休息。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 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患者應戴上外科口罩,減低傳染給照顧者的機會 。 照顧者應戴上N95口罩,減低透過呼吸道受感染 的機會。 32 預防之道 醫護人員 在照護SARS病人時,應使用防護措施,以避免 飛沫、微粒、接觸傳染。 負責檢傷分類的護士如發現有類似流行性感冒 症狀的病人,應迅速將其轉移到獨立的隔離病房 ,以降低在候診室傳播給其他病人的危險。 疑似SARS的病例至少應戴一般外科用口罩,直 到排除為SARS為止。 33 預防之道 醫護人員 隔離SARS的可能病例,應安置於有以下設備的 空間:(依優先順序排列) 負壓的房間,並隨時維持門窗緊閉 擁有專屬衛浴設備的單人房 共同安置於獨立的空氣供應與排出系統之 區域 若無獨立的空調系統,應關閉空調並打開窗戶, 保持良好空氣流通。應儘可能將仍在檢驗中的 SARS疑似病例與確定病例分開。 儘可能避免病患之移動;如須移動,應讓病人戴 上外科用口罩,減少飛沫的散播。 34 預防之道 醫護人員隔離 醫護人員及志工,進入疑似或確定SARS病例 之病房時,應戴上N95級以上之口罩,外科用 口罩效率較差且危險。 醫護人員從事某些可能導致患者血液或身體組 織濺出、噴灑或散佈的醫療行為時,應戴護目 鏡或護面罩。 從事可能會有患者血液或身體組織濺出、噴灑 或散佈的醫療行為時,或可能有空氣飛沫傳染 的可能性時,應同時戴上口罩與護面罩。 35 預防之道 醫護人員消毒 治療及照護SARS病人時儘可能使用可拋棄式 器材,器械如需重複使用,應依照製造商所提 供的消毒方法嚴格執行。病房表面應以經認可 之廣效性消毒劑徹底清潔。 洗手是最重要的預防感染擴散的方法,穿戴 手套並不能取代洗手。 36 預防之道 醫護人員消毒 接觸病人前後、進行有污染之虞的工作後,都 應確實洗手。除特定情況下,方可使用不需用 水、以75%酒精為主要成份之皮膚消毒劑。 照護病人時應全程穿戴口罩與手套,照料不同 病人及接觸任何可能被病人分泌物污染的物品 後,應更換手套。從事預期將造成病人呼吸道 分泌物噴灑或產生氣霧的醫療行為時,應穿著 防水長袍並戴頭套。 37 在處理所有的醫療廢棄物時,應穿戴手套及 保護性的衣物。 嚴格遵守標準程序作業(SOP),以避免被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