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11课 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城市风貌案例说明城市风貌部分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对初中生来说认识宋代城市市民阶层的生活及城市风貌特点有一定的难度。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参与热情,充分体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教学过程承上一课目的过渡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历史的多种呈现方式,主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根据这样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师选择利用丰富的历史图片在课堂上创建“城市展厅”的场景,将其与“乡村生活”展厅进行对照学习。通过历史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走近历史,感知历史。同时利用图片、文字资料等设计便于学生理解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情景还原的过程中,实现“感悟历史”的目的,进而发展历史想象力,提升历史学科素养。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宋代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士农工商”的社会生活状况上。那么,宋朝的“士农工商”阶层具体生活状况如何?他们赖以生存的城市和乡村又是怎么的面貌?让我们走进宋代的城市和乡村,去感受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教师出示宋代“城市风貌”主题展厅概览图片。教师过渡语:下面,就让我们穿过时光之门,走进展览馆,去了解宋代的城市风貌吧。案例主体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城临安的人口都超过了百万,城市规模宏大,要想洞察宋代城市的全貌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就让我们以北宋都城汴京为目的地,走进历史展览厅,开始时空之旅,以历史的视角感受一下宋朝都城的富庶与繁华。环节一 概览宋都,望汴京胜景教师课件出示对比“唐长安城示意图”和“北宋东京城”示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宋代都城的概况。同时,让学生回顾唐朝都城有“市”有“坊”,“市”是商业区,“坊”是住宅区。然后阅读课文,说一说北宋都城汴京的情况。设计意图:通过对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宋代的城市设计跟唐朝都城的异同之处,培养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延伸:“汴京”,即河南省开封市,我国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700多年的历史。宋朝就有“汴京八景“之说:艮岳行云、夷山夕照、金梁晓月、资圣熏风、百岗冬雪、大河春浪、吹台秋雨、开宝晨钟。单凭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就能感受当时都市一年四季的繁华与富庶。设计意图:教学不拘泥于课本,在拓展延伸中对汴京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色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融合。让学生认识到,古都汴京八景,是这座城市亮丽的名片。环节二 初识京城,叹都市繁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北宋)范仲淹:御街行,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词三百首,10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2015赏析此诗,让学生感受当时的汴京城都市繁华,人口众多。进一步认识到,北宋的都城汴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等都市人口都超过百万。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北宋)柳永:迎新春,见王兆鹏,姚蓉评注:柳永词,19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5解析宋词迎新春语句,引导学生对照今天的春节、元宵节,感受宋代节日的繁华。设计意图:采取史料教学的方式,通过当时文艺作品对宋代景物、风俗形象生动的描写,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城市的繁华。环节三 探寻坊郭,赏瓦舍娱乐1.认识坊郭户往时因为臣僚起请,将天下州县城郭人户分为十等差科。(北宋)欧阳修:乞免浮客及下等人户差科札子,见李之亮笺注:欧阳修集编年笺注卷一一七(河东奉使奏节卷下)(第6册),557页,成都:巴蜀书社 , 2007 凡百所卖饮食之人,装鲜净盘合器皿,车檐动使,奇巧可爱,食味和羹,不敢草略。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土农工商,诸行百戸,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宋)孟元老原著、姜汉椿译注:东京梦华录全译卷第五民俗(修订版),79页,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解析宋代的坊郭户构成和严谨的户籍管理制度,即可感受宋代城镇发展的规范化,也能体会不同阶层的发展不平衡和等级森严。材料一讲的是坊郭户政策的缘起,材料二则是宋人笔记中记述的城市风貌与市民生活。由此可见,城市商业的繁荣,可以看出各阶层之间严格的界限划分。设计意图:这是本目的教学难点,结合古文和课文对比学习,达到了化难为易的教学效果。2.感受热闹非凡的瓦舍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进行情境预设,让学生进行时空穿梭,虚拟游览瓦子。(1)热议瓦舍由来结合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瓦舍者,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 (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瓦舍,见(宋)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298页,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让学生了解瓦舍的名字由来及瓦舍的经营特点。(2)探秘娱乐项目以图片展览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当时瓦舍里娱乐的项目很多,重点解读蹴鞠。对照中国古代的蹴鞠跟现代足球的渊源关系,认识其异同点。联系当前国家的青少年足球计划,让学生为所在学校的校园足球发展提几点建议。(3)揭秘蹴鞠欣赏央视节目国宝档案蹴鞠,感受在北宋时期蹴鞠运动项目的发展,认识到这是一个广为普及的活动,深受人民的喜爱。教师进行一定的拓展,让学生认识到蹴鞠与当今足球有很大的渊源关系,前世界足球协会主席布拉特曾认可“蹴鞠是足球的源头”。设计意图:以活动的形式学习有关瓦子的内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加了对瓦舍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到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本课目小结宋人南迁以后,曾长期在汴京为官的士大夫孟元老追忆汴京的风土人情,写了一部东京梦华录;无独有偶,南宋灭亡之后,士人吴自牧著有梦粱录,记述了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景象。两位士人经历了破家亡国、兵火浩劫之痛,回望昔日都城的繁华,不约而同地都有恍然如梦之感。今天,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拂去历史的风尘,我们可以确凿地说,往事并不如烟,历史也并不入梦。两宋的繁华确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存在。只可惜,历史的发展令人叹息。很快,汴京的繁华毁于金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