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8 木兰诗 从《木兰诗》看木兰的女性气息素材 新人教版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8 木兰诗 从《木兰诗》看木兰的女性气息素材 新人教版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8 木兰诗 从《木兰诗》看木兰的女性气息素材 新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从木兰诗看木兰的女性气息朱则光木兰诗中,除了一处写到备战(”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帷,南市买髻头,北市买长鞭“),一处写到征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处吟唱者的赞词外,其余的文字都围绕“木兰是女郎”展开,着意渲染了木兰的女性气息。一、征前焦虑诗歌一开始,读者的情绪就被主人公浓重的叹息所吸引: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关于“唧卿”这个拟声词,历来说法不一,但不管是哪种理解,都直接或间接地指向木兰的焦虑。这个先声夺人的开头,使我们产生了阅读的期待更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柔弱、细腻,毫无掩饰的女子形象。木兰为什么叹息呢?咋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有人为木兰假想出三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举家逃避,二是老父应征,三是代父从军。前两种选择置国家利益、父亲安危于不顾,于法不容,于理不通,于情不忍。可是代父从军的办法又岂能是即刻想得出,代父从军的决心又岂能是即刻下得了的?既忠于国家,又孝敬父母,还担忧自己,木兰彷徨在这三个端点之间。这是情感和勇气的较知肠人性和理性的挣扎。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在经历了一番反复权衡、精心考虑和充分谋划后,木兰终于战胜自我,走出了焦虑的阴影,作出了勇敢的抉择。其实人生处处都在选择,越是在紧要关头的抉择,越能显示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边是父母,一边是国家,只有自己挺身而出,忠孝才能两全。 写代父从军,却以“叹息”为起点,把人生选择放在一个动态发展的挣扎轨迹中展开,使木兰这个英雄一出场,就有了浓郁的与众不同的平民气息。二、征途思亲踏上征途的木兰,心理有什么变化呢?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喊城。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相同的句式,相似的内容,民歌惯用这种反复铺排的手法渲染某种气氛或情绪。两句的前两个分句运用的仍是五言,简明整齐,铿锵有力,让我们想到军情紧急,刻不容缓,木兰马不停蹄,日行夜宿。后两个分句突然由五言变成七言,由七言变成九言,句式变长,节奏变缓,让我们想到初次离家,露宿在空寂旷野中的木兰,耳边没有父母唤女的温馨,内心涌起了对家人强烈的思念。此时的木兰,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奔赴战场,渴望杀敌,另一方面孤独寂寞,思念亲人;既有柔弱的一面,又有刚健的一面;既有思乡的一面,又有报国的一面。所以朗读这两句,可以用语速来表现木兰的心理:用急促的语速表现军情的紧急,用缓慢的语速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慢得又要有分寸,并不是那种“一步三回头”“走一步退两步”的依依难舍、生离死别。 读到这儿,有人要问:这样的创作和解读,岂不是贬低了我们的女英雄吗?答案是否定的。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是人之常情,是人类纯洁美好的情感,正因为木兰对家乡如此依恋,所以才会为保卫祖国奋不顾身。再说,人的勇敢不是说有就有,它是柔弱在困苦中磨砺出来的。这样的木兰才是一个真实感人的木兰,一个有血有肉的木兰。 三、辞官还乡 战争赢得了胜利,也赢得了和平,国家终于铸剑为犁。木兰功劳显赫,当然受赏繁多: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助十二转,赏踢百千强。 木兰是留下做官,还是回家纺织,这使她再一次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关键的抉择。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这个“愿”字是第二次出现在木兰的选择中。希望干什么,不愿意要什么,木兰心里一清二楚。这次的选择,绝不是垂头丧气、无可奈何,也没有焦虑叹息,犹豫遗憾,而是坚定果断、真诚急切地给出了答案。 我们可以对木兰这次抉择的原因作点猜想: 迫于难言之隐?这绝不是她离去的主要原因,因为选择在和平时期做官,继续隐瞒身份,对于一个已经成功隐瞒多年的聪明女子而言,实在算不了什么。 难抑思乡之情?有可能。“送儿还故乡”,“乡”与“家”不同,它是一个文化概念。一个人对故乡的思念,既包括对家人,也包括对山水、土地,对风物、人情,乃至对一草一木的眷恋。木兰的这种情结,果然在亲人那里得到了热烈的呼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种洋滋着喜气的天伦之乐,是创作者对木兰辞官还乡之举最好的肯定和褒奖。守住心灵之约?有可能。对木兰来说纺织劳动才是自己的本色,故乡才是自己精神栖息的港湾。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裘,当窗理云翼,对镜帖花黄。 “开”“坐”“脱”“著”“理”“帖”,六个动词一气呵成,充满了青春的动感和活力。如果说木兰战前的第一次抉择是为家为国牺牲了做女性的权利,那么这和平中的第二次抉择就为自己找回了继续做女性的自由。心灵的自由远比物质的享受更有价值。虽功成名就,却还心如止水,本色依旧。在木兰身上,寄托了创作者美好的愿望。 这还是一个爱美的木兰,因而更是一个真实的木兰。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木兰也不例外。 征前焦虑、征途思亲,又能屡建奇功、辞官还乡,木兰就是这样一个善良、勇敢而又淳朴的巾帼英雄。在创作者看来,木兰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思亲想家、并非天生顽强的女人,然后才是英雄。明代谭元春评价道:“尤妙在语带香奋,无男子征戍气。”“香仓”,即杭妆用的镜盒。“无男子征戍气”,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抖我是雄雌? “木兰自鸣得意的,竟然不是自己立下的功劳和应该接受的赏赐,却是对自己女性性别长期成功的掩盖。”(孙绍振文本细读)活泼,俏皮,纯真,令人忍俊不禁。 也许木兰不是所有人心目中完美的英雄,但她是劳动人民自己的英雄,既儿女情长,又英勇大气,是一位有血有肉、真实可爱的英雄!这正是千百年来人们喜欢木兰的根本原因。一个“女”字,是木兰此英雄而非彼英雄的特质,是木兰诗此文本而非彼文本的特质。如果我们的解读不能围绕一个“女,字展开,很难说是成功的教学。 文学作品中这样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心动不已:芦花荡中“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水浒传中粗中有细的鲁智深,我的兄弟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