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精品教案.doc_第1页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精品教案.doc_第2页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精品教案.doc_第3页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精品教案.doc_第4页
青岛版(五年制)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二单元精品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土壤里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气、腐殖质和无机盐组成的。2、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烧杯、干土块、水、玻璃棒、放大镜。演示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石棉网、滴管、干土块、火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同学们都把自己取来的土壤带来了,老师想问一下,你是从哪里采集的土壤?(生回答:我从河边取来的,我从大树底下取来的,我从花坛里取来的)同学们课前都亲自挖了土,挖土时你有什么感想和发现?(学生回答)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土壤妈妈养育了许许多多的动物和植物,那它用什么来养育它们的呢?土壤里究竟有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师板书课题:7、土壤里有什么,学生齐读课题)二、新授、观察土壤:(1)结合你们搜集来的资料和采集来的土壤,想一想我们先观察土壤里有什么?观察前老师给大家提几点要求:要细心观察,可借助放大镜;最好把从土壤里发现的东西分类放好。(2)学生观察土壤。(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板书:水分小结:土壤潮湿说明含有水分。不同环境中的土壤潮湿程度不同,同一地区的土壤干湿程度也不相同。雨后土壤比较湿,长期干旱土壤就比较干。2、分组实验:(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了土壤里有些什么,下面我们继续研究,土壤里到底含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利用桌子上的实验器材:盛冷水的烧杯、玻璃棒、土块。分组设计实验。(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3)学生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4)通过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我们做两个实验。第一:把土壤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第二:观察完现象后,我们用玻璃棒把烧杯中的土块搅拌,再用劲搅一搅,然后把烧杯放在桌上,让水中的土慢慢沉降。当大部分土沉下来之后,仔细观察沉下来的土是不是分层?分几层?不同层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做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不要碰碎烧杯,以免划伤;用玻璃棒搅拌时,要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着烧杯。(5)学生分组实验(6)学生交流,教师板书:空气、砂、粘土小结: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颗粒比较大的是砂,颗粒比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3、演示实验:(1)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土壤里含有水、空气、砂、粘土。老师再做两个演示实验:第一个实验,我要给土壤加热,看有什么现象?第二个实验,给烧杯中的水加热,看有什么现象?(2)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3)学生汇报看到的实验现象:第一个实验:看到土壤加热后冒烟,并闻有烧糊的气味。第二个实验:蒸发皿里的水蒸发后,蒸发皿变脏了。土壤加热后冒烟,有烧糊的气味,这说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这些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残体腐烂以后变成的物质,叫做腐殖质。板书(腐殖质),腐殖质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质越多,颜色就越黑。蒸发皿里的水蒸发后,蒸发皿变脏了,这说明有一些溶于水的物质,例如无机盐。教师板书:无机盐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它是由空气、砂、粘土、水、腐殖质、无机盐等成分构成的。这些成分都与植物的生长有关系,水、空气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须具备的条件,腐殖质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长、固定的地方,水、空气、腐殖质都要贮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这些成分搭配得合适,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长得好。4、学生填写书上的结论。三、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同学们互相评一评。学生评价,交流。四、小结我们这节课通过实验认识了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含有水、空气、砂、粘土、腐殖质和无机盐等物质。五、拓展课下搜查阅关于土壤形成的资料,摘记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做成资料卡。第11课土壤的种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原有认知去了解土壤质地的三种类型,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然后,做鉴别土壤类型的实验,通过观察、比较进行归类。2、知道土壤的一般分类标准,并掌握三种类型土壤的特点。3、关注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4、乐于用所学科学知识、技能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掌握三种土壤的特点。教学准备:每组一份:三种土壤的样品。三瓶沉淀后的土壤课前采集本地土壤,有田地土、山坡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宝贵财富的源泉。不同质地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植物,为了更好的发挥土壤的作用,我们就要更多的去研究土壤。通过上节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土壤的成分,都有什么?其中,砂和黏土是组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同学想知道的还真不少,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在课后通过读书,上网来研究,我会支持你们的。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土壤的种类。(板书课题:土壤的种类)二、给土壤分类并了解三种土壤的特点1、土壤的分类土壤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根据土壤中含沙量的多少,把土壤分为三类:含沙较多的土壤叫“砂质土”;含黏土较多的土壤叫“黏质土”;沙和黏土含量适中的土壤叫“壤土”。(板书:砂质土、黏质土、壤土)顾名思义,看三种土壤的名称,你认为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认为: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是这样吗,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三种土壤的特点,为后面更好的鉴别本地土壤的类型做准备。2、通过各种科学方法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1)预设(探究土壤的科学方法) 同学们都想用什么科学方法来探究土壤的种类?(学生可能想到: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等)回忆旧知:上节课,我们曾做过分离土壤实验,用什么方法?(沉淀法)可以用沉淀法先将砂和黏土分离出来,然后比较砂和黏土的厚度,以此确定砂和黏土在土壤中的含量。提示:此外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能简单快速鉴别这三种土壤的方法,在22页,请你们认真阅读之后,动手试一试。(2)探究要求:我们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探究土壤的特点,希望同学们团结协作,互相谦让,都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组内形成共识。还有要注意卫生,及时处理。学生利用科学方法探究土壤特点(教师巡视,指导)(3)汇报提问:同学们分别用什么方法,探究到三种土壤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1:用眼睛看,颜色不同。学生可能2:用手摸,感觉砂土颗粒大,粗糙,疏散;黏土颗粒小,细滑,黏重;壤土居中。学生可能3: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教师指导:有的同学用沉淀法,沉淀需要时间,为了大家更准确的观察,所以老师在课前做好了准备。每个小组桌子旁边都有三瓶已经沉淀好的土壤,请拿上来认真观察,是不是砂质土含砂较多,黏质土含黏土较多,壤土含砂和黏土的量差不多。(学生观察)教师补充:我们知道土壤除了砂、黏土这些固体颗粒外,还有存在它们空隙间的空气和水分,土壤的通气状况、渗水和保水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保肥能力。想要研究土壤的渗水和保水能力,怎么做,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讲解:你们看这种办法行不行,我准备了三个无底瓶子,用布将瓶口包好,把三种土壤放进去,要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看渗水和保水能力有什么不同,这种方法可以吗?我们来试试。要求:需要同学的帮忙,请来三名同学,我喊开始你们一起把三杯水到下去。(师生演示,观察现象)交流:同学们看到了,那种土壤渗水快、保水能力差,那种土壤渗水慢、保水能力强?(4)概括三类土壤的特点。小结:现在谁能来简单概括一下,我们运用了那些科学的方法探究这三种土壤的特点,这三种土壤的特点是什么?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砂质土:含砂粒较多,土质松散,渗水快,保水能力差,易干旱,用手捏不成团。黏质土:含黏粒较多,土质黏重,易板结,渗水慢,吸水,保水能力强。易积水,形成内涝,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不会散开。壤土:土壤质地均匀,砂粒、黏粒所占比例大体相等,通气透水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好,用手能捏成团,抛到地上会散开。)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你还知道哪些给土壤分类的方法?(1)小组交流(2)汇报三、拓展作业:课下调查花园、菜地和农田的土壤种类,写出调查报告。第12课土壤与植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作书面计划,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2、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3、能设计研究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教学准备:植物与土壤的图片和资料。三株生长情况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三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搜集赞美土壤的诗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欣赏赞美土壤的诗歌。2、学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对植物生长作用的有关图文资料。3、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卡。 大量的有关土壤的信息被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4、提出问题: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分组讨论:提出猜想与假设,并做好记录。应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汇报讨论结果。小结:学生探究过程与结果。二、探究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1、生交流搜集的有关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资料 。2、小组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设计实验方案,将预测结果记录下来,并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无论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教师都应给予肯定,鼓励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选择自己可以验证的方案,预测实验结果,以备与实际实验结果相对照,长时间观察。3、学生试着汇报科学推断。小结:这个实验需要较长时间来观察,要坚持不懈。4、展示教材上的资料卡。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信息量。三、自由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土壤。如,诗歌、手抄报、唱歌、演讲、绘画等等。也可以合作进行。2、评价活动自评与互评来进行评价,主要从搜集资料,方案设计、猜想与预测、表达与交流等方面进行。四、拓展活动:继续观察、记录实验情况。第13课认识岩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岩石的特点和用途。2、能利用实验的方法自主探究岩石的特性;知道探究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能对研究过程的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3、知道材料的使用可以为人类发展带来好处,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原料,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喜欢大胆想象。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搜集的各种石头。2、分组材料:刀子、锤头、滴管、盐酸岩石矿物标本。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回家搜集一些大自然中的各式各样的石头,带来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石头,认识岩石。(板书:认识岩石)二、活动探究:活动一:生活感知1、谈话:观察一下我们搜集的石头,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好吗?2、学生分组观察搜集的石头,进行交流。活动二:探究石头的特点(一)引入课题通过刚才的交流与观察,我们知道石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你们想过没有,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的呢?这是本节课我们将要探究的主要问题。(二)猜想石头的特点1、猜想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观察先来猜一猜,石头会有哪些特点呢?2、交流结果(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特点)(三)验证猜想刚才同学们猜出了岩石的这么多特点,是不是真的这样?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验证一下?那么先来制订实验方案,确定你们小组的研究方法和需要的器材吧。1、制定并交流实验方案。(1)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2)交流实验方案。(我们组准备用(3)提出注意问题。2、学生操作验证。下面各小组根据自己设定的实验方案,利用桌上的材料动手实验吧,不要忘记填写实验记录单。 (1)小组同学合作探究石头的特点。教师参与其中,与同学们一起合作、探究。(2)整理器材及探究的结果,准备交流各组的发现。3、交流实验成果。哪个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的验证结果交流一下,供大家分享,其他组成员要认真倾听。4、小结:刚才大家交流的太棒了,老师很高兴。你们通过对比实验、合作探究,发现了石头有这么多的特点。(四)根据特点进行分类。1、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岩石,颜色、质地等特征不同,现在我们刚才研究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结合板书全班交流)2、学生分组进行分类。3、交流分类的结果。4、通过过程的实验和交流,我发现大家人人都是小科学家,其实,大自然中的岩石种类太多,远远不止我们搜集到的这些,他们的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各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资料卡,完整的了解一下岩石。5、出示资料卡,学生阅读。板书(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6、那常见的岩石有哪些呢?我们来看大屏幕。(五种常见的岩石)7、看看我们手中的岩石属于哪一类。三、自由活动岩石的作用。现在,我们对岩石有了更深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们想想生活中岩石都有哪些用途的呢?(1)学生进行讨论。(2)集体交流。(3)小结: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岩石的这么多用途,岩石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材料。 四、课堂评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外调查:不同的地域岩石结构和种类往往不同,以后我们外出旅游时一定要注意考察一下当地的岩石主要属于哪一类。第14课做个岩石百宝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对石头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在观察制作中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2、知道不同种类岩石的特征和名称,能绘制、记录、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分类整理。3、愿意亲近岩石,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体验到动手做岩石标本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出示本地奇石展图片和各种矿石图片。2、观察常见岩石标本箱。(教师提供实验室配备的标本箱)二、欣赏交流信息 1、我们对岩石并不陌生,山坡上、溪沟里、小路边、田野里到处都有岩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