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圆锥曲线).doc_第1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圆锥曲线).doc_第2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圆锥曲线).doc_第3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圆锥曲线).doc_第4页
201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教案(圆锥曲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圆锥曲线综合复习 2012圆锥曲线一、轨迹方程 1、求轨迹方程的几个步骤:(建-设-列-化-证)a.建系(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多数情况此步省略)b.设点(求哪个点的轨迹,就设它(x,y)c.列式(根据条件列等量关系)d.化简(化到可以看出轨迹的种类)e.证明(改成:修正)(特别是三角形、斜率、弦的中点问题)2、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几种方法 a.直接法:题目怎么说,列式怎么列。 b.定义法:先得到轨迹名称c.代入法(相关点法):设所求点(x,y)另外点()找出已知点和所求点的关系 c.参数法:(x,y)中x,y都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消参 e.待定系数法:先设出轨迹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待定方程中的常数,即可得到轨迹方程例题一:定义法求曲线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求符合某种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其实质就是利用题设中的几何条件,通过坐标互化将其转化为寻求变量之间的关系,在求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圆锥曲线的定义在求轨迹中的作用,只要动点满足已知曲线定义时,通过待定系数法就可以直接得出方程。例1:已知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4,0),C 为动点,且满足求点C的轨迹。【解析】由可知,即,满足椭圆的定义。令椭圆方程为,则,则轨迹方程为(,图形为椭圆(不含左,右顶点)。【点评】熟悉一些基本曲线的定义是用定义法求曲线方程的关键。(1) 圆: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2) 椭圆: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数(大于两定点的距离)(3) 双曲线: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小于两定点的距离)(4) 到定点与定直线距离相等。【变式1】: 1:已知圆的圆心为M1,圆的圆心为M2,一动圆与这两个圆外切,求动圆圆心P的轨迹方程。解:设动圆的半径为R,由两圆外切的条件可得:,。动圆圆心P的轨迹是以M1、M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c=4,a=2,b2=12。故所求轨迹方程为2:一动圆与圆O:外切,而与圆C:内切,那么动圆的圆心M的轨迹是:A:抛物线B:圆 C:椭圆 D:双曲线一支【解答】令动圆半径为R,则有,则|MO|-|MC|=2,满足双曲线定义。故选D。二:直接法此类问题重在寻找数量关系。例2: 一条线段AB的长等于2a,两个端点A和B分别在x轴和y轴上滑动,求AB中点P的轨迹方程?解 设M点的坐标为 由平几的中线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M=M点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a为半径的圆周.【点评】此题中找到了OM=这一等量关系是此题成功的关键所在。一般直接法有下列几种情况:1)代入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若动点的规律由题设中的已知等量关系明显给出,则采用直接将数量关系代数化的方法求其轨迹。2)列出符合题设条件的等式:有时题中无坐标系,需选定适当位置的坐标系,再根据题设条件列出等式,得出其轨迹方程。3)运用有关公式:有时要运用符合题设的有关公式,使其公式中含有动点坐标,并作相应的恒等变换即得其轨迹方程。4)借助平几中的有关定理和性质:有时动点规律的数量关系不明显,这时可借助平面几何中的有关定理、性质、勾股定理、垂径定理、中线定理、连心线的性质等等,从而分析出其数量的关系,这种借助几何定理的方法是求动点轨迹的重要方法.【变式2】: 动点P(x,y)到两定点A(3,0)和B(3,0)的距离的比等于2(即),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解答】|PA|=代入得化简得(x5)2+y2=16,轨迹是以(5,0)为圆心,4为半径的圆.三:参数法此类方法主要在于设置合适的参数,求出参数方程,最后消参,化为普通方程。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例3过点P(2,4)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l1,l2,若l1交x轴于A点,l2交y轴于B点,求线段AB的中点M的轨迹方程。【解析】分析1:从运动的角度观察发现,点M的运动是由直线l1引发的,可设出l1的斜率k作为参数,建立动点M坐标(x,y)满足的参数方程。解法1:设M(x,y),设直线l1的方程为y4k(x2),(k) M为AB的中点, 消去k,得x2y50。 另外,当k0时,AB中点为M(1,2),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当k不存在时,AB中点为M(1,2),也满足上述轨迹方程。 综上所述,M的轨迹方程为x2y50。 分析2:解法1中在利用k1k21时,需注意k1、k2是否存在,故而分情形讨论,能否避开讨论呢?只需利用PAB为直角三角形的几何特性: 解法2:设M(x,y),连结MP,则A(2x,0),B(0,2y), l1l2,PAB为直角三角形 化简,得x2y50,此即M的轨迹方程。分析3:设M(x,y),由已知l1l2,联想到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k1k21,即可列出轨迹方程,关键是如何用M点坐标表示A、B两点坐标。事实上,由M为AB的中点,易找出它们的坐标之间的联系。解法3:设M(x,y),M为AB中点,A(2x,0),B(0,2y)。 又l1,l2过点P(2,4),且l1l2 PAPB,从而kPAkPB1, 注意到l1x轴时,l2y轴,此时A(2,0),B(0,4) 中点M(1,2),经检验,它也满足方程x2y50 综上可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50。【点评】1) 解法1用了参数法,消参时应注意取值范围。解法2,3为直接法,运用了kPAkPB1,这些等量关系。用参数法求解时,一般参数可选用具有某种物理或几何意义的量,如时间,速度,距离,角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直线的斜率,点的横,纵坐标等。也可以没有具体的意义,选定参变量还要特别注意它的取值范围对动点坐标取值范围的影响【变式3】过圆O:x2 +y2= 4 外一点A(4,0),作圆的割线,求割线被圆截得的弦BC的中点M的轨迹。 解法一:“几何法” 设点M的坐标为(x,y),因为点M 是弦BC的中点,所以OMBC, 所以|OM | | ,即(x2 +y2)+(x )2 +y2 =16 化简得:(x2)2+ y2 =4. 由方程 与方程x2 +y2= 4得两圆的交点的横坐标为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 (x2)2+ y2 =4 (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解法二:“参数法” 设点M的坐标为(x,y),B(x1,y1),C(x2,y2)直线AB的方程为y=k(x4),由直线与圆的方程得(1+k2)x2 8k2x +16k24=0.(*),由点M为BC的中点,所以x=.(1) , 又OMBC,所以k=.(2)由方程(1)(2)消去k得(x2)2+ y2 =4,又由方程(*)的0得k2,所以x1.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 y2 =4 (0x1)所以M的轨迹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在圆O内的部分。四:代入法 例4. 轨迹方程。 分析:题中涉及了三个点A、B、M,其中A为定点,而B、M为动点,且点B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显然M的运动是由B的运动而引发的,可见M、B为相关点,故采用相关点法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 【解析】设动点M的坐标为(x,y),而设B点坐标为(x0,y0) 则由M为线段AB中点,可得 即点B坐标可表为(2x2a,2y) 【点评】代入法的关键在于找到动点和其相关点坐标间的等量关系【变式4】P是椭圆=1上的动点,过P作椭圆长轴的垂线,垂足为M,则PM中点的轨迹中点的轨迹方程为: ( ) A、 B、 C、 D、=1【答案】:B【解答】:令中点坐标为,则点P 的坐标为(代入椭圆方程得,选B五、待定系数法1. 求圆心在直线上,过点且与直线相切的圆的方程。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椭圆经过点, ,求椭圆的方程。3. 已知双曲线与椭圆有共同的焦点,且过点,求双曲线的方程。二、方程识别 1、当m,n满足什么条件时,方程 分别表示圆、椭圆、双曲线?2 时,讨论方程表示何种曲线。解:(1)当时,方程为,表示过原点的两条相交直线。(2)当时,方程为,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3)当时,方程为,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4)当时,方程为,表示两条平行直线。(5)时,若,方程变为表示圆,当时,方程为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6)时,无轨迹。(7)时,方程为,表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三、性质 名 称椭 圆双 曲 线图 象定 义 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和为常数2(2)的动点的轨迹叫椭圆.即当22时,轨迹是椭圆,当2=2时,轨迹是一条线段当22时,轨迹不存在平面内到两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常数2()的动点的轨迹叫双曲线.即当22时,轨迹是双曲线当2=2时,轨迹是两条射线当22时,轨迹不存在标准方 程 焦点在轴上时: 焦点在轴上时: 焦点在轴上时: 焦点在轴上时:注:是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断焦点在哪一坐标轴上注:是根据项的正负来判断焦点所在的位置两轴长轴长2a,短轴长2b(长半轴a ,短半轴b)实轴长2a,虚轴长2b(实半轴a ,虚半轴b)关 系 (1)(符合勾股定理的)(2)最大(可以)(1)(符合勾股定理的)(2)最大(可以)范围焦点在x轴:axa,byb焦点在y轴:bxb,aya焦点在x轴:或焦点在y轴:或对称关于x轴、y轴和原点对称焦点在x轴焦点在y轴双曲线渐近线即即备注:与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标准方程图形对称轴焦点F准线x轴(,0)x轴(-,0)y轴(0, )y轴(0,-)例题1椭圆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 1 。2与椭圆共焦点,且过点(3,-2)的椭圆标准方程是 。3.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P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则|PF1|PF2|的最大值为 25 .4椭圆的焦点F1、F2 ,过左焦点F1的弦AB的长为8,则 |AF2|+|BF2|= 12 。5椭圆与双曲线的焦点相同,则k= 2 。6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 两渐近线夹角为 。7过点(-6,3)且和双曲线x2-2y2=2有相同的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 8、若双曲线的一个焦点是(0,3),则k的值是 -1 。9. 双曲线的实轴长、虚轴长、焦距依次成等差数列,则这个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10.与曲线共焦点,而与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 11抛物线的焦点为 ,准线方程为 。12、(2012.奉贤.6.)设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则正数的值为_13、(2012.闵行.文理.15.)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A) (B) (C) (D)14、(2012.闵行.理.5.)椭圆上一焦点与短轴两端点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则 15、(2012.嘉定.文理.8.)若双曲线的焦点到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实数的值为_16、(2012.杨浦.文理.18.)若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点在双曲线上,点的坐标为(2,0),为的平分线则的值为 ( ) 3 . 6. 9. 27. 四、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交点个数 方法一 是方程的观点,即把曲线方程和直线的方程联立成方程组,利用判别式来讨论位置关系.方程解的个数为交点个数。1、首先注意讨论直线方程的斜率是否存在,不存在时验证一下。2、直线斜率存在时,点斜式方程写出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联立,先讨论二次项系数能不能为0。可以为0时,验证一下是否有解,若有解,这时一个交点,相交(若是双曲线,这时的直线与一条渐近线平行,若是抛物线,这时的直线与对称轴平行)。无解的话就是没有交点。3、二次项系数不为0时,(1)相交: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但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不一定有,当直线与双曲线的渐近线平行时,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只有一个交点,故是直线与双曲线相交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2)相切:直线与双曲线相切;(3)相离:直线与双曲线相离; 方法二是几何的观点(以双曲线为例)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区域:无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区域:即定点在双曲线上,1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3条;区域:2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4条;区域:即定点在渐近线上且非原点,1条切线,1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区域:即过原点,无切线,无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小结:过定点作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可以作出的直线数目可能有0、2、3、4条.例题1过原点与双曲线 交于两点的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2. 已知直线y=kx-1与双曲线,试列出实数k需满足的不等式组,使直线与双曲线交同支于两点, 。3若对任意kR,直线与双曲线总有公共点,则b范围 。4若方程x+k-=0只有一个解,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1,1) _。 5过点P(3,4)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的直线的条数为 ( C )A4 B. 3 C.2 D. 16. 过点P(0,1)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方程为 。7、如果直线与椭圆恒有公共点,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5) (5,+ )8. 已知两点M(5,0)和N(5,0),若直线上存在点P使|PM|PN|=6,则称该直线为“B型直线”。给出下列直线:;其中为“B型直线”的是 (1),(2) (填上所有正确的序号)。9已知直线与双曲线交于、点。(1)求的取值范围;(2)若以为直径的圆过坐标原点,求实数的值;(3)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使、两点关于直线对称?若存在,请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由消去,得(1)依题意即且(2)(2)设,则 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但 由(3)(4), 解得且满足(2)(3)假设存在实数,使A、B关于对称,则直线与垂直 ,即 直线的方程为将代入(3)得 AB中点的横坐标为2 纵坐标为 但AB中点不在直线上,即不存在实数,使A、B关于直线对称。10. 已知双曲线方程为与点P(1,2),(1)求过点P(1,2)的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使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没有交点。 (2) 过点P(1,2)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P为弦AB的中点,求直线AB的方程;(3)是否存在直线,使Q(1,1)为被双曲线所截弦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l的方程为x=1,与曲线C有一个交点.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1),代入C的方程,并整理得(2k2)x2+2(k22k)xk2+4k6=0 (*)()当2k2=0,即k=时,方程(*)有一个根,l与C有一个交点()当2k20,即k时=2(k22k)24(2k2)(k2+4k6)=16(32k)当=0,即32k=0,k=时,方程(*)有一个实根,l与C有一个交点.当0,即k,又k,故当k或k或k时,方程(*)有两不等实根,l与C有两个交点.当0,即k时,方程(*)无解,l与C无交点.综上知:当k=,或k=,或k不存在时,l与C只有一个交点;当k,或k,或k时,l与C有两个交点;当k时,l与C没有交点.(2)假设以P为中点的弦为AB,且A(x1,y1),B(x2,y2),则2x12y12=2,2x22y22=2两式相减得:2(x1x2)(x1+x2)=(y1y2)(y1+y2)又x1+x2=2,y1+y2=4 2(x1x2)=y1y1 即kAB=1但渐近线斜率为,结合图形知直线AB与有交点,所以以P为中点的弦为:.(3)假设以Q为中点的弦存在,设为AB,且A(x1,y1),B(x2,y2),则2x12y12=2,2x22y22=2两式相减得:2(x1x2)(x1+x2)=(y1y2)(y1+y2)又x1+x2=2,y1+y2=2 2(x1x2)=y1y1 即kAB=2但渐近线斜率为,结合图形知直线AB与C无交点,所以假设不正确,即以Q为中点的弦不存在.五、距离问题 1、点与圆锥曲线的距离:一般通过两点间距离公式,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来解决,注意变量范围。特殊的,当该点为焦点时,椭圆这侧的长轴顶点到该点的距离最小,双曲线这侧的实轴顶点到该点的距离最小。抛物线一般转化为到准线的距离解决。2、到定直线的距离:一般是通过作定直线的平行线与圆锥曲线相切来解决。 另外,通过参数方程也可以解决。3、到圆上点的距离:一般转化为到圆心的距离加减半径。例题1已知点P(4,-1),F为抛物线的焦点,在此抛物线上求一点Q,使 |QP|+|QF|的值最小,则点Q的坐标 ( D )(A)(0,0);(B)(4,);(C)(4,-);(D)(,-1) 。2给出问题:F1、F2是双曲线=1的焦点,点P在双曲线上.若点P到焦点F1的距离等于9,求点P到焦点F2的距离.某学生的解答如下:双曲线的实轴长为8,由 |PF1|PF2|=8,即|9|PF2|=8,得|PF2|=1或17. 该学生的解答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将他的解题依据填在下面空格内,若不正确,将正确的结果填在下面空格内.|PF2|=17 。3、(1)椭圆上的点到直线l:的距离的最小值为_【解题思路】把动点到直线的距离表示为某个变量的函数 解析在椭圆上任取一点P,设P(). 那么点P到直线l的距离为:4、已知M是椭圆上的动点,N是圆的动点,求|MN|的最小值解:先求M点到圆心的距离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注意x的取值范围。5、已知为椭圆上的一点,分别为圆和圆上的点,则的最小值为( ) A 5 B 7 C 13 D 15 解析B. 两圆心C、D恰为椭圆的焦点,的最小值为10-1-2=76、(2012.杨浦.文.12.)若点是椭圆上的动点,定点的坐标为,则的取值范围是 7、(2012.奉贤.文理.21.)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点,一曲线经过点,且(1)求曲线的方程;(2)设,若,求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六、弦长、面积问题 1、弦长 若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交点为A()和B ()方法一:联立直线与二次曲线方程求出两交点两点间距离 方法二:利用弦长公式:= =方法三:(半弦长)2=(半径)2-(圆心到直线距离)2(只适用于圆)2、面积(1)、普通三角形:(2)、焦点三角形:椭圆: ,双曲线:例题1点P是双曲线上一点,F1、F2是双曲线焦点,若F1PF2=120o,则DF1PF2的面积 。2. 经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作直线交双曲线与、两点,若|AB|=4,则这样的直线存在的条数为 (B )(A);(B)3;(C)2;(D)3如图,把椭圆的长轴分成等份,过每个分点作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七个点,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_28_ _,XOYF1F2P4. 已知椭圆在x轴两焦点为F1、F2,且|F1F2|=14,P为椭圆上一点,F1PF2=,F1PF2的面积为1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由题意 当焦点在x轴上时,设椭圆标准方程为椭圆则|PF1|PF2|sinF1PF2=13且|PF1|2+|PF2|2-2|PF2|PF1|cosF1PF2=|F1F2|2 |PF1|PF2|=52 且|PF1|2+|PF2|2=144 |PF1|+|PF2|=2 即a= 又c=7 b= 椭圆标准方程为5、(2012.虹口.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弦AB,点 ;6、(2012.虹口.10.)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在双曲线上,且,则点P到x轴的距离等于 ;七、角的大小、垂直问题 1、角:借助向量,转化为坐标运算。2、垂直问题:(1)斜率乘积为-1 (2)向量数量积为0.3、与向量有关问题:转化为坐标运算例题:1. 直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A、B.(1)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2)是否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若存在,求出k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1)将直线依题意,直线l与双曲线C的右支交于不同两点,故(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由式得假设存在实数k,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F(c,0).则由FAFB得:整理得把式及代入式化简得解得可知使得以线段AB为直径的圆经过双曲线C的右焦点.2 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若是该椭圆上的一个动点,求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为锐角(其中为坐标原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解:()解法一:易知所以,设,则因为,故当,即点为椭圆短轴端点时,有最小值当,即点为椭圆长轴端点时,有最大值()显然直线不满足题设条件,可设直线,联立,消去,整理得:由得:或又又,即 故由、得或八、几何意义:常涉及距离和斜率,另外方程解的问题也会涉及,但要注意变量的范围。1. 如果实数满足方程,那么的最大值为 ( D )(A) (B) (C) (D) 2若方程x+k-=0只有一个解,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_-1,1) _。 九、存在性问题 1、存在个数问题注意分类讨论,与向量有关的存在问题常转化为坐标运算。2、涉及中点弦问题,用点差法。注意解好后验证判别式。例题1. 已知双曲线方程为与点P(1,2),(1)求过点P(1,2)的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使直线与双曲线有一个交点,两个交点,没有交点。 (2) 过点P(1,2)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P为弦AB的中点,求直线AB的方程;(3)是否存在直线,使Q(1,1)为被双曲线所截弦的中点?若存在,求出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l的方程为x=1,与曲线C有一个交点.当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2=k(x1),代入C的方程,并整理得(2k2)x2+2(k22k)xk2+4k6=0 (*)()当2k2=0,即k=时,方程(*)有一个根,l与C有一个交点()当2k20,即k时=2(k22k)24(2k2)(k2+4k6)=16(32k)当=0,即32k=0,k=时,方程(*)有一个实根,l与C有一个交点.当0,即k,又k,故当k或k或k时,方程(*)有两不等实根,l与C有两个交点.当0,即k时,方程(*)无解,l与C无交点.综上知:当k=,或k=,或k不存在时,l与C只有一个交点;当k,或k,或k时,l与C有两个交点;当k时,l与C没有交点.(2)假设以P为中点的弦为AB,且A(x1,y1),B(x2,y2),则2x12y12=2,2x22y22=2两式相减得:2(x1x2)(x1+x2)=(y1y2)(y1+y2)又x1+x2=2,y1+y2=4 2(x1x2)=y1y1 即kAB=1但渐近线斜率为,结合图形知直线AB与有交点,所以以P为中点的弦为:.(3)假设以Q为中点的弦存在,设为AB,且A(x1,y1),B(x2,y2),则2x12y12=2,2x22y22=2两式相减得:2(x1x2)(x1+x2)=(y1y2)(y1+y2)又x1+x2=2,y1+y2=2 2(x1x2)=y1y1 即kAB=2但渐近线斜率为,结合图形知直线AB与C无交点,所以假设不正确,即以Q为中点的弦不存在.2、(2012.奉贤.理.18.)将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一个顶点,这样的正三角形有( )A0个 B2个 C4个 D1个 (2012.奉贤.文.18.)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一个顶点是此抛物线焦点,这样的正三角形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3、(2012.宝山.22.)已知椭圆的焦点,过作垂直于轴的直线被椭圆所截线段长为,过作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2)若A是椭圆与y轴负半轴的交点,求的面积;(3)是否存在实数使,若存在,求的值和直线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4、(2012.黄浦.文理.21.)已知两点、,点是直角坐标平面上的动点,若将点的横坐标保持不变、纵坐标扩大到倍后得到点满足(1) 求动点所在曲线的轨迹方程;(2)(理科)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曲线于两点,且满足,又点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为点,试问四点是否共圆,若共圆,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若不共圆,请说明理由 (文科)过点作斜率为的直线交曲线于两点,且满足(O为坐标原点),试判断点是否在曲线上,并说明理由5(2012.杨浦.理.23.)已知的三个顶点在抛物线:上运动, 1. 求的焦点坐标;2. 若点在坐标原点, 且 ,点在上,且 ,求点的轨迹方程;3. 试研究: 是否存在一条边所在直线的斜率为的正三角形,若存在,求出这个正三角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十、对称问题 对称问题:垂直、平分。常常用到点差法。例题1、 若抛物线上总存在关于直线对称的两点,求的范围 对称问题解法一 判别式法(通法) 设抛物线上以为端点的弦关于直线对称,且中点,设过的直线方程为y=x+m则:由得:xm1=0 1+4a(m+1) 0 (1)又x0=,y0= x0+m=,代人x+y=0得:m= (2)(2)代人(1)得:1+4a(+1) 0 .解法二 点差法(通法)设抛物线上以为端点的弦关于直线对称,且以为中点是抛物线(即)内的点 从而有 由 (1)-(2)得 由 从而有 2、若直线过M(-2,1),交椭圆于A、B两点,若A、B关于点M对称,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 M(-2,1),设,则又,两式相减得:,化简得,把代入得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即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8x-9y+25=0.3、在抛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