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Ⅰ压轴卷2017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含答案.pdf_第1页
全国卷Ⅰ压轴卷2017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含答案.pdf_第2页
全国卷Ⅰ压轴卷2017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含答案.pdf_第3页
全国卷Ⅰ压轴卷2017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含答案.pdf_第4页
全国卷Ⅰ压轴卷2017年高考语文最后冲刺试卷,含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封前 2017年高考全国卷压轴卷语 文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 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 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 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 都尉等。 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 重要意义。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 了,赶紧起来千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 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诗经中的鸡鸣就 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周朝还专设“鸡 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 人”。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在古代,女人 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扎鸡司晨”。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 话:“妇人专政,国不静;札鸡雄鸣,主不荣。” 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 晋书祖巡传记载,祖邀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 对刘跳说:“此非恶声也。”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 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古人认为,鸡是一 种“阳鸟”,主管日出。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 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 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 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 重明之乌,双睛在目。这里的“重明之鸟”就是一种鸡,隐指尧的接班 人舜。重明之鸟“能搏逐猛兽虎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民间过年 时都期盼这种鸟能飞到自家门口,等不到它,“或刻木,或铸金,为此 鸟之状,置于门户之间”。王嘉认为,民间画鸡贴门上,就是由这种遗 俗变化来的。, 古人认为鸡还是一种吉祥动物。“鸡”谐音“吉”,鸡年就是“吉祥之 年”。古代有一种年画,上面是啼叫的公鸡和牡丹花,有读书人的人家 过年时都会张贴,取意“功(公)名(鸣)富贵”。还有一句十分喜庆的话 叫“龙凤呈祥”,龙的原型是蛇,凤的原型就是鸡。凤凤的别名是鸭 鸡。尔雅释兽说:“鸡三尺为鹤。”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 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实际上,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比凤凰差。古人称鸡为“德禽”,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便有这样的说法:“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 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 时,信也。”“文”“武”“勇”“仁”“信”,这些鸡的优秀品质可 都是凤凰所没有的。 (摘编自“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 影响) 1.下列关于“鸡文化对古人生活的影响”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3分) A.农耕时代的古人会利用公鸡能啼晨这一习性来安排作息,下至百姓的 劳作上至国君的早朝。 B.古人以鸡鸣励志,后来很多人受祖遨“闻鸡起舞”故事的激励,听到 鸡叫就及时奋起,舞剑健身。 C.“鸡”谐音“吉”,寓意吉祥,所以古代读书人会张贴画有啼叫的公 鸡和盛开的牡丹花的年画。 D.古人认为鸡能辟邪,能震慑鬼怪搏逐猛兽,就在门上木刻或者铸造其 图形,后来画鸡贴于门上。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鸡人”在周朝时期负责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皇家宫廷中“鸡 人”负责打更报时,职责范围有所缩小。 B.古人将母鸡打鸣与女人干政或主政相提并论,均视为不祥之事,古书 认为前者会妨碍主人,后者会危害国家。 C.民间把鸡当辟邪之物可能与舜有关,据载,献给尧的“重明之鸟”双 睛在目,勇猛善斗,它隐指尧的接班人舜。 D.山海经中山经中多次提到用雄鸡、白鸡进行祈祷祭祀,缘 于“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是“阳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鸡被称为“鸡”,还有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别称,都 与鸡守时且鸣叫准时的特点有关,蕴含着古人对鸡的赞美。 B.农业在古代处于主导地位,又没有发达的计时工具,“鸡文化”地位 重要,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对现代的影响就相对小了。 C.鸡被古人称为“德禽”,古人根据鸡的特点赋予其文、武、勇、仁、 信等优秀品质,可见,鸡在古人心目中地位比凤凰高。 D.鸡和凤凰大体类似,鸡三尺则为鹅,而凤凰的别名是鸭鸡,凤的原型 是鸡,传统的“龙凤呈祥”一说,事实上是“龙鸡呈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 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 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 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 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 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 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 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 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 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 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 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 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 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 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 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 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 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 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 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 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 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 扶了起来。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 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 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 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 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 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 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 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 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 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 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 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 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 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 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 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 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 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 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 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 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 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 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时的“闭眼”“低头”“垂 手”“腰杆子挺直”及下文的“微微一笑”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 5.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4分) 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国药大师金世元 “博学”是所有和金世元接触过的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只要是涉及中药 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实践经验,他都能一一解答,因此 许多人都尊称他为“国药泰斗”。 金世元,1926年12月出生于北京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7岁时,父亲送 他去了一家私塾读了七年的国学经典。 1940年2月,14岁的金世元到北京药庄当学徒。做学徒的当年,金世元 便开始学“炒药”。一口大铁锅放到灶上,底下柴火一烧,烟熏得眼睛 不停地流泪,手上烫起泡是常有的事。“炒药“中最苦最累的莫过于炒 姜炭了。炒姜炭既要忍受火烤,还要忍受呛嗓子的强烈刺激。干姜块刚 加热的时候会冒很多黄烟,并带着一股强烈的姜辣的刺激味道,让人涕 泪俱下,就连流的汗都是黄色的;等到姜炒成黑炭冒黑烟时,脸上、身 上流的汗水全都是黑的。学徒三年,每天至少要工作12个小时,晚上还 要看药书,背汤头歌、四百味。三年学徒,金世元脏活累活抢 着干,且虚心求教、认真观察、处处留意,不仅了解了诸如饮片炮制、 成药制作等中药制药的全过程,而且掌握了一些中药制药的特殊技巧和 方法。当然他也记住了老师傅常对他说的一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 天知”。 还是做学徒的当年,他被选送到北京市中药讲习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知 识。白天在药庄干活,晚上徒步往返20多里到讲习所,师从中医名宿汪 逢春、赵树屏等。两年时间他风雨无阻,准时到讲习所专心听老师讲 课,认真做笔记,并刻苦攻读中医典籍,这为他从事中药事业、钻研中 药学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1957年金世元以优异成绩通过中医师资格考试,获得了中医师营业执 照。他不顾个人利益得失,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自己的中药事业。 1961年金世元调入北京卫生学校,创建中药专业。他亲自选编教材,主 讲中药课程,注重实践教学。“文革”期间,被扣上了“反动学术权 威”的帽子下放到农村劳动改造,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写书,用五年的 时间完成了29万字的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临床中医正确 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金世元,1990年被遴选为全国唯一的中药 学指导老师,2012年与王水炎院士合作担任“医药圆融”导师,2013年 被遴选为传承博士后合作导师。作为一名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技术之 前,他首先要求学生树医德,守药德,并让学生将此作为从事中药工作 的基础。他还注重引导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中医药文化。从 教50余年,金世元桃李满天下,硕果结四方。 1985至1990年间,金世元根据自己多年临床应用的有效处方成功研发 出“射麻口服液”,不久又与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将著名中成 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剂型,两种药均被卫生部审核 批准投产供应市场。 1995年至1998年,金世元被聘为中药鉴定专家,参与全国中药材市场整 顿工作。他以精湛的鉴别技能和丰富的炮制经验对制售伪劣药材和违反 炮制规程的行为予以当面揭穿,为净化、规范中药市场,保障百姓用药 安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几乎走遍了全国主要的中药材基地,在考察 中还对各地中药材栽培进行技术指导。为了提高药商的药材鉴别水平, 最大限度地降低伪劣药材对人体的危害,金世元还为各地的药商们讲授 药材的鉴别知识。为了把自己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毫不保留地传给后 人,金世元先后主编了专业著作30余部,先后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到2017年,金世元已经从事中药工作77年了。在这77年的风风雨雨中, 金世元为中药事业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心血,也获得了党和国家给予的 崇高荣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药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中 华中医药学会终身理事、国家基本药物评审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专家 回眸自己的一生,金世元感触良多:中药是大自然的精华,人也必须依 赖大自然才能生存;人与中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关系;药如人生,中药 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教人、育人。 (选自三户町的国药大师金世元,有 删改) 【相关链接】 我现在呢,主要就是带学生。带学生,有四句话的嘱言:“热爱中药事 业,恪守职业道德,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优秀精华。” 我们中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特殊在什么地方?我们面对的顾客是 病人,病人吃药并不只是解决痛苦,更是抢救生命。人命至重,贵于千 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所以说做这项工作,必须得有德。 工作七十七年,我没有过念头要改行,选择了这项工作,我就志笃意 坚。 (摘编自金世元在开讲啦第216期的励志演 讲)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这句话的意思是制药过程没人看得 见,但制药人动机的好坏和所做的一切上天是知晓的。 B在北京药庄艰辛而充实的三年学徒生活,磨练了金世元坚韧的意 志,也为他的药学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金世元有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不仅研发出“射麻口服液”,还用新 工艺将中成药“乌鸡白凤丸”研制成口服液剂型。 D为保障百姓用药安全和保证药品质量,金世元参与了全国中药材市 场的整顿工作,还为各地的药商讲授药材的鉴别知识。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少年时代七年的私塾学习,为金世元打下了一定的国学基础,也为 他今后攻读中医典籍、从事中药行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B金世元14岁便到药庄当学徒,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中医药教 育,他最终成为国药大师,主要得益于自己的执著和勤学不辍。 C“文革”期间,金世元在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的情况下,仍能 写出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 D因为金世元教授学生时能够要求他的学生热爱中药事业,树医德, 守药德,所以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 E纵观金世元的人生经历,他一直都在从事中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 作,即使身处逆境也毫不懈怠,一生都在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9金世元认为“药如人生,中药不仅能治病,制药的过程同时也可以 教人、育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中药事业与金世元人格精神之间的关 系。(5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授修撰。天启初, 以养母乞归。久之,进左中允,不赴。高邑赵南星、同里魏大中受珰 祸,及江西同年生万燝杖死追赃,皆力为营护,破产助之,以是为东林 所推。 崇祯元年起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明年以詹事召。会座主钱龙锡被 逮,送之河干,即谢病归。四年,起南京礼部右侍郎,署尚书事。祭告 凤阳陵寝,疏陈户口流亡之状甚悉。六年九月,召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 学士,参预机务。明年春入朝。请停事例,罢鼓铸,严赃吏之诛,止 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抚按。帝悉从之。 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上下嚣然。士升因撰四箴以献,大指 谓宽以御众,简以临下,虚以宅心,平以出政,其言深中时病。帝虽优 旨报闻,意殊不怿也。 无何,武生李璡请括江南富户,报名输官,行首实籍没之法。士升恶 之,拟旨下刑部提问,帝不许,同官温体仁遂改轻拟。士升曰:“此乱 本也,当以去就争之。”乃疏言:“郡邑有富家,固贫民衣食之源也。 地方水旱,有司令出钱粟,均粜济饥,一遇寇警,令助城堡守御,富家 未尝无益于国。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朘削,议括其财而籍没之,此秦皇 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而欲行圣明之世乎?此议一倡无赖亡 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 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疏入,而璡已下法司提问。帝报 曰:“即欲沽名,前疏已足致之,毋庸汲汲。”前疏谓四箴也。士 升惶惧,引罪乞休,帝即许之。 (节 选自明史钱士升传,有删改) 【注】珰:武职宦官帽子的装饰品,后借指宦官。鼓铸:鼓风扇 火,冶炼金属。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 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B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 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C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 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D此议一倡无赖亡命相率而与富家为难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 不止或疑此辈乃流寇心腹倡横议以摇人心岂直借端幸进已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东林,即东林党,明朝末年的官僚政治集团,号称“清流“,影响 着当时天下的舆论。 B“授”“进”“起”“署”“拜”等词语都和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 关。 C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 年生”。 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籍没,是登记并没收 家产入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钱士升急人所难。赵南星、魏大中受宦官之祸的牵连,万燝因追缴 赃款杖击打死人,他都极力营护,散破家产帮助他们,这一义举被东林 党人推崇。 B钱士升关注时弊。在祭告凤阳陵寝的途中看到人口流亡的惨状,他 及时上报朝廷;出任礼部尚书,提出一些治官惠民的措施,得到皇帝的 采纳。 C钱士升直言进谏。他针对皇上办事急切、辅臣刻薄辅佐、上下纷扰 不安的现状,进献四箴以规劝皇上;皇上表面称许,但内心大为不 快。 D钱士升上疏有成。李璡请求搜括江南富户,钱士升上疏陈述富家对 于国家的种种好处;皇上批评李璡汲汲于功名利禄,并把他下放到司法 官等候审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请停事例,罢鼓铸,严赃吏之诛,止遣官督催新旧饷,第责成于 抚按。帝悉从之。 (2)今以兵荒归罪于富家朘削,议括其财而籍没之,此秦皇不行于巴 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l415题。 玉楼春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 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喜归,莫为伤春歌黛 蹙。 【注】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 尊:通“樽”。 14下列对这首词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 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 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 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 首的感慨。 C“南浦”句典出南朝文学家江淹的别赋中“春草碧色,春水绿 渡。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作者谪居贬地远离亲友的伤别 之情。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姹紫嫣红相继开落,面对 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 激荡着。 E第七句中的“尊”即酒樽,表明词人曾为有酒无花而千思万想期盼 春天快快到来,八句则表达了要好好享受眼前春光,不为春的短暂而感 伤的心愿。 15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歌词了表达自己对君王思念但是却得不 到君王垂怜的句子是:“_, 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上下落差之大来写蜀道的危险的句子 是:“_,_”。 (3)在氓中,男子为了接近女子,找了一个借口,这个借口 是“_”。 第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 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 作为与南海争议无关的域外国家,日本逢人说项,渲染紧张气氛,口 口声声说要改善日中关系,却又四处渲染“中国威胁”,堪称国际政治 舞台上的“奇葩”。 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 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 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 顺华认为铁路运行加速度有一定的科学限制,不能想入非非。 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 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袁和平执导的3D电影奇门遁甲的先导海报中,除巨大的罗盘 为影片奠定了奇幻的基调外,还有由人、景、物组成为风格恍如壁画 的“神秘图案”。 B桃花是山东肥城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10万亩桃花林,每年 春天烂漫的桃花漫山遍野,自然错落,隔而不断,被誉为“世外桃源, 人间仙境”。 C家是温馨的港湾,楼道则是通向港湾的必经之路,这条路走得顺不 顺畅,影响着居民居住的幸福感;楼道也是一面透视镜,反映着精神文 明建设的实效。 D在改善医疗服务过程中,我们强调要同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 诊疗,否则现在备受关注的大医院人满为患是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 的。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 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 结晶, 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 忽略历史中 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从某种角度看, 那些在历史 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何尝不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 基础?事实上,当吟诗作赋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不是文人特定 的炫耀手段,文化创作 能具有活力,涌现佳作。 A 固然 但 就 / 而 才 B 虽然 但 所以 即使 却 才 C 虽然 而 就 / 却 就 D 固然 而 所以 即使 /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的儒者将孔子看成圣人,把孟子看成亚圣。历代帝王几乎都将孔子 视为无可挑剔的圣人,但对孟子,总觉得味道有点儿别致。既然如此 这也许因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他 的民本思想。这里说孟子主张性善论, 。孟子认为人性 本是善的,因了后来的不良教育及社会熏染而变坏了;荀子认为人性本 是恶的,但通过教育和觉悟可以走向善。 ,其价值 取向也都是让人培养和保持善和美,但切入点不同。 21.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北京北海公园的位置作一个介绍。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近日,新密市一学生骑电动车不慎撞上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导致宝马车 倒车镜损坏,车身多处划伤。肇事后,该学生留下一封道歉信,然后用 道歉信包着身上全部的311元现金,粘在宝马车左前门的把手内侧。第 二天,车主薛战民发现了道歉信和钱,被感动。他报了警,在警察的帮 助下找到这位名叫陈奕帆的学生,将钱还给对方并决定资助其读书。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 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 2017全国卷高考压轴卷 【答案】1.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舞剑健身”的说法不 当;C项因果不当,原因是“功名”与“公鸣”谐音。 【答案】2.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强加因果,“鸡为积阳,南方 之象,火阳精物”是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 【答案】3.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推断错误,“鸡在古人心目中 对位比凤凰高”推断错。 【答案】4. E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作品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A项,小 说开头写老街上的俗语主要是为了引出之后对贺家的介绍;C项,“说 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无中生有,主要反映出了海爷的家 人见识少,怕见京官;D项,海爷小儿媳的“嘀咕”说明她没见过世 面,不懂得人情世故,并不是为了“讨好海爷”。选E得3分,选B得2 分,选A得1分;选C、D不得分。 【答案】5.(1)照应小说第段中对贺家“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 称贺半街”的概括描写;(2)为下文写贺家后人衣锦还乡做铺 垫;(3)对整个故事的展开起到线索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题干要求和文章具 体内容可知,第段的环境描写在小说整体结构方面作用显著。小说开 头写贺家“门阔院深”,有“贺半街”之称,这里对其进行具体描绘, 起到了照应上文的作用;再从贺家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来 看,其中必有缘由,该缘由在后文做了揭示,因而这段描写对下文起到 了铺垫的作用。另外,从内容上看,小说内容主要是围绕与“祠堂”相 关的事件展开的,所以“祠堂”也是小说的一条线索。 【答案】6.(1)有经济头脑,善于经营。海爷最初只是一个小油贩 子,最后拥有“银子用斗量”的家产,并买下贺府的豪宅。 (2)有长远打算,居安思危。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而不禁发出“花 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的感叹;听到小儿媳的嘀咕,长叹一声回到屋 里。 (3)富有心计,做事果断。由贺家的一对母子来祠堂祭祖的情景,察 觉这对母子不同于贺家寻常子孙,于是没有听从别人的建议拆除贺家祠 堂,还吩咐下人时常打扫贺家祠堂,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 形象,一要看人物在作品中做了哪些事情、说了哪些话;二要看作者是 如何对其外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刻画的。本文中的海爷是作者着力刻 画的一个人物形象,其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如海爷从一个小油贩子挣 得“银子用斗量”的家产,买下贺府豪宅,表明其有经济头脑,善于经 营。海爷看到贺家不肖子孙卖狗,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讲述贺家母子的故事后听到小儿媳的回答,长叹一声,表明其居安思 危,有长远打算。当看到贺家一对母子祭祖的表现后,决定不拆迁贺家 祠堂并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表明他富有心计,做 事果断。 【答案】7.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原文是金世元“与北京同仁堂制药 厂合作,将著名中成药乌鸡白凤丸以新工艺研制成口服液型剂”。 【答案】8. A、E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的能力。B项“一生没有接受正规、系统的 中医药教育”错误;C项“说明他是一个不受环境影响的人”说法绝对;D 项“他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中药人才”的原因很多,不只是选项中所说 的原因。 【答案】9.(5分)(1)中药事业完善了金世元高尚的人格精神。三年 学徒,金世元不仅掌握了中药制药的一些方法技巧,师傅还教他做事要 有良心、有德。当学徒及讲习所学习期间,白天超强度劳动,晚上准 时听课攻读中医典籍,让他学会了坚韧顽强。取得中医营业执照却放 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中药事业,在工作中他培养了淡泊名利、不计个 人得失及坚守执着的品格。(3分;其中观点1分,事例答出一点给1分, 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金世元的人格精神也成就了他的中药事业。凭着坚籾和顽 强,“文革”期间,金世元完成了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一书,为指导 临床正确辨证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正因为不顾个人得失,金世元才 放弃开业行医,继续从事中药事业;他淡泊名利,从教50余年,桃李满 天下。有良心,守道德,对病人與责,执着坚守,让他在打击制售伪劣 药材前线勇敢揭穿不法行为,让他从事中药工作77年,成就斐然,成为 德艺双馨的“国药泰斗”。(2分;其中观点1分,事例1分,事例答出任 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根据题干看,本题考查中药事业与金世元人格精神之间的关 系,这就要求考生从“中药事业完善了金世元高尚的人格精神”和“金 世元的人格精神也成就了他的中药事业”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10.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不驱天下之民胥为流寇不止”一 句不能断开,如果断开,“不驱天下之民”怎么样没说,紧接着又开始 说“胥为流寇不止”,这样意思不完整;另外这句是双重否定 句“不不”,据此可以排除AD两项。“或疑此辈乃流寇心 腹”不能断开,如果断开,就牵涉到两个人流寇及其心腹,而原文 只涉及李琎一人,据此可以排除B项。 【答案】11.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署”在文中的意思 是“暂时代理”的意思。 【答案】12.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意的能力。“皇上批评李琎汲汲于功名利 禄”错,原文是皇帝批评钱士升沽名钓誉,汲汲于功名利禄,因此,钱 士升很恐惧,“引罪乞休”。 【答案】13.(1)(5分)(钱士升)请求废除成例,停止冶炼,严格 执行对贪官的惩处,停止派遣官员督收新旧军粮,只是责成抚按(去 做)。皇帝都采纳了他的建议。 (2)(5分)如今把兵荒归罪于富豪人家剥削,讨论搜括他们的钱财而 没收,这是秦始皇不施行于巴清、汉武帝不推行卜式的(做法)。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严”,形容词用作动 词,严格执行(推行),1分;“第”,副词,只,1分;“从”,采 纳,1分;大意通,2分。)(2)(“朘削”,剥削,1分;“括”,搜 括,1分;“此秦皇不行于巴清、汉武不行于卜式者”,判断句,1分; 大意通,2分。) 【参考译文】 钱士升,字抑之,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名,授官修撰。天启 初年,以抚养母亲为由请求回家。很久以后,晋升为左中允,不去赴 任。高邑赵南星、同乡魏大中受宦官之祸,以及江西同年进士万燝因追 赃杖击打死人,他都极力为之营救保护,破散家产帮助他们,以此被东 林党人所推许。 崇祯元年,起任少詹事,掌管南京翰林院。第二年,以詹事官被召。恰 巧主试官钱龙锡被逮捕,钱士升送他到河边,就称病而回。四年,起用 任南京礼部右侍郎,代理行使尚书職權。祭祀凤阳皇陵後,上疏陈述户 口流亡的情况非常详細。六年九月召授钱士升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参与机要事务。第二年春入朝。钱士升废除成例,请求停止冶炼,严厉 执行对贪官的惩处,停止派遣官员督收新旧军粮,只是责成抚按去做。 皇帝都听从他。 皇帝办事过于急切。温体仁以刻薄辅佐皇上,上下纷嚷不安。钱士升因 此撰写四箴进献,大意是宽厚以管理众人,简节以临臣下,虚怀内 心,公平行政,他的话深深切中当时的弊病。皇帝虽然以优厚的诏命回 复,心意却特别不高兴。 没有多久,武生李琎请求搜括江南富户,上报姓名向官府交纳,推行向 官府交待犯罪实情没收财产的方法。钱士升厌恶他,拟旨下交刑部审 问,皇帝不许,同官温体仁就改为从轻拟罪。钱士升说:“这是扰乱根 本,应以甘愿离职相争。”就上疏说:乡邑中有富裕人家,本来是贫民 衣食的来源。地方有水灾旱灾,主管官吏命令他们出钱粮,均匀谷物救 济饥民,一遇敌寇侵犯的警报,命令他们帮助城堡守御,富裕人家不曾 无益于国家。如今把兵荒归罪于富豪人家剥削,讨论搜括他们的钱财而 没收,这是秦始皇不施行于巴清、汉武帝不推行卜式,而想推行于圣明 之世吗?这种决议一被提倡,无赖亡命之徒相继向富家发难,不驱使天 下的人民为流寇不会停止。有人疑心这些是人流寇的心腹,倡导非议来 动摇人心,岂只借机侥幸升官呢!”奏疏上达朝廷,而李琎已被下到司 法官,等候审问。皇帝回报说:“即使想谋求功名,前面的奏疏已足以 达到,心情不用很急切。”前面的奏疏说的是四箴。钱士升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