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一】.ppt_第1页
云南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一】.ppt_第2页
云南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一】.ppt_第3页
云南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一】.ppt_第4页
云南历史名人和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 编者序 本拙著编辑者是云南昆明市富民县三竜村人李波,号崇睿散人,敝散人 虽处边疆蛮荒之地,然二十余年来因营生之故,遍历云南各地州市县,感 慨于云南之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渊流长,禅古道悠,故平身所愿,寻遍 云南名人古迹,游遍云南绮丽山川,名寺古刹,寻幽访胜,看古匾,吟妙 联,探奇花,访异木,参禅悟道,做一个无为散人。 但终因一生碌碌,俗务缠身,力之所限,不能得偿所愿。所幸当今之世 ,科技兴隆,故能集沙成金,巧借无数同道之力,辑前辈后进之所成,搜 古寻今,引经据典,考据索志,劳精费神辑此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 兼图文并茂,借云南山川之秀,名寺古刹之悠 ,彰云南名人之贤,显云 南禅之古道之悠,扬云南之山川绮丽,人民之勤奋,朴实,智慧。于公以 绱读者诸君,私以慰平身未得偿之所愿。 敝散人辑此拙著,按行政区划分为昆明篇和地州篇,所选之素材,虽 未得原作诸君之允,然实为彰君之才,为世人了解云南,畅游云南,做成 须许功德,有不周之处,敬请君之宏谅。且敝散人才疏学浅,力之所限, 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若有不妥之处,请诸君勘正,君之功德,敝散人感激 之至。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 编者序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昆明篇 按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昆明、晋宁、安 宁、宜良、呈贡、富民、禄劝寻甸等市县;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地州篇 按现行的行政区划包括:玉溪、红河、 文山、思茅(普洱)、版纳、曲靖、昭通、楚雄、大理、丽江、中甸(香 格里拉)、保山、临沧、德宏等地州。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 大理古城 崇圣寺三塔 蝴蝶泉 苍山风景区 洱海风景区 剑川石宝山 佛教圣地鸡足山 道教圣地巍山巍宝山 石钟山石窟 云南历史名人与名胜古迹地州篇【大理】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倚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 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格局。从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阳苴(j)咩 城,已有1200年的建造历史。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在阳苴咩城的 基础上恢复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 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城内由南到北横贯着五条大街, 自西向东纵穿了八条街巷,整个城市呈棋盘式布局。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 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 西南北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 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由南城门 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铺比肩而设,出 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 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 ,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 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 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西云书院位于大理古城新民路中段,是 一进四院的晚清建筑群,原为清代云南 提督杨玉科的私人府第。光绪三年( 1877年)杨玉科将其捐赠给大理府作为 书院,并定名为“西云书院”。今为大理 一中校本部, 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 布西云书院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1987大理州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 第一批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云书 院始建于清代(公元1873-1875年),原 建筑座西向东,为一组沿中轴线纵向排 列的一进四院建筑群,南北两侧建花厅 。现 仅存四合院及南花厅。清光绪13年 (公元1887年)朝廷在“西云书院”西南 侧 为杨玉科建祠堂,即为杨公祠。杨公 祠坐北朝南,原有门楼、前院、过厅、 后院、 大殿等建筑,现仅存大殿。现其 管理单位为大理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使 用单 位和责任单位为大理一中。保护范 围是:东、南、西、北以大理一中校本 部四周 围墙为界。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一中校训 大理一中校训诠释大理一中校训:读书养气 敬业乐群 大理一中的前身为1877年(清朝光绪三年)建立的“西云书院”。1902年始 办新学,1912年由省命名为“云南省第二中学堂”,同时确定“至诚”二字为 校训。1932年,学校更名为“云南省大理中学”,把西云书院山长(负责人 )陈席珍为书院撰写的“读书养气,敬业乐群”楹联确定为校训。1987年庆 祝建校110周年期间,学校再次确定“读书养气,敬业乐群”为校训,约请校 友杨重庆重新书写(原楹联已毁),刻制成一副木楹联挂于被大理州、市 两级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云书院旧址”(今已照原样重 修,通常称“中天井,)正门两侧。因时代变迁,对沿用的校训(座右铭) 赋予了新的含义: 读书: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培养技能。 养气:培养浩然正气(高尚道德情操),树立远大志向。 敬业: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本职岗位工作,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 乐群:师生员工精诚团结,和谐相处,共创事业;并时刻与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甘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古城西云书院(含杨公祠) 大理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普贤寺 普贤寺 普贤寺位于大理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 。始建于明,清康熙十八年(1679 年)重建。咸丰四年(1854年)重 修。寺东西向,现存大殿及北厢。 1985年公布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 。 大理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普贤寺 大理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普贤寺 大理古城四牌坊下段路北普贤寺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位于大理古 城复兴路和平路交叉处,始建 于1904年6月,当时称“中华基 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 为“大理基督教合一会”。1980 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 教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大 理古城基督教堂”。2008年被 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教堂内有着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氛围, 中间横匾上写着“斯为桑迪驻驿之所 务宜肃静”,横匾中下方有一块方形 木板写有“爱”字。两边树柱上用木料 制得凸形对联,上联:“上帝本无形 试思造物生人冥冥中自有主宰,”下 联:“耶稣兼所爱追念舍身救世朗朗 内独迈古今。”教堂钟楼悬挂一大钟 ,重约150公斤,伦敦制造,先后用 船运至越南,在转运到大理。教堂在 1925年3月16日的大地震中,墙倒了 一部分,屋架倾斜,后经过几次修缮 ,作为大理最古老的基督教堂向信徒 及中外游客开放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上帝是爱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古城天主教堂 古城天主教堂位于新民路。由教 堂,生活区,学校三部分组成。 占地470平方米。整个建筑既有 西方的浪漫格调,又有白族传统 民居特色,飞檐斗拱,彩绘娟秀 ,是中外建筑及文化交融的艺术 精品。 清嘉庆年间,由于内地严行禁教 ,不少天主教徒被发配到云南, 其中有些来到大理。道光15年( 1835年),大理教会在邓川州( 今洱源县)小米庙建成第一座天 主教堂。1925年,由罗马教皇派 驻大理的法国神父叶美章修建了 中西式相结合的古城天主教堂。 从清代至1952年,先后有18位 外国传教士进入大理地区传教。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地藏寺 古城地藏寺 大理古城南门村。南门地藏寺现 由大门、大殿、北院及厢房组成 。大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建筑 ,院内立有明万历年间重修地 藏寺记及清光绪年间重修城 南地藏寺碑记两块碑。现为南 门北村老年人活动中心所在。 大理古城地藏寺 大理古城【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碑” 立于大理古城三月街街场内。碑通高444米,宽165米,正面中部刻有“ 世祖皇帝平云南碑”8个字。碑文由两块青石碑组成。立碑时间为元武宗至 大元年(公元1308年)。碑文由翰林院集直贤学士程文海撰写。 碑文追述了元世祖平云南经过:公元1262年,忽必烈“以介弟亲王之重” ,由宪宗蒙哥“授纳专征”。翌年,蒙古军十万人马“乘革囊”渡过金沙江进 入云南丽江。此行之前,已先遣使大理,招降大理国段氏,因道阻而还。 11月,从丽江又“再次招之,至其国遇害”。12月“薄其都城阳苴咩城”(现 大理古城)。公元1254年,忽必烈北上,“留大将兀良合台经略之”。“未几 拔善阐得(段)兴智以献,释不杀”。至此,大理国(宋代大理地方政权) 灭亡。元军攻下阳苴咩城和拓东城以后,又“平乌蛮部落三十七金齿、 白、夷、罗、鬼诸蛮相继纳款,云南平”。碑文不仅歌颂了元世祖讨平 云南的赫赫战功,还简要地叙述了忽必烈挥戈南指、转战万里,采取大迂 回的行军路线:从宁夏入甘肃,翻越大盘山后,从甘肃进入四川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