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初中.ppt_第1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初中.ppt_第2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初中.ppt_第3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初中.ppt_第4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初中.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技巧 1 阅读理解要诀阅读理解要诀 先读原文通大意, 再读题干做标记, 找出范围对应句, 比较选项看差异。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后再开始答题)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 ;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 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 瓜)。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 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 2 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那么我们要 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 pp文章叙述的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是什么(是什么( 记叙的人物、事情、记叙的人物、事情、 时间、地点)?时间、地点)? pp作者的作者的情感变化情感变化怎样?怎样?材料材料有哪些?怎样有哪些?怎样安排安排的?的? pp文章是怎样文章是怎样过渡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线索、顺序、层次 等。等。 pp了解文章的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思想、感情、主旨。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3 p找出文章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时空以时空 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转移为线索,以一人、一事、一物为线索。 p明确文章的顺序。记叙的顺序,要求我们掌握顺顺 叙、倒叙和插叙叙、倒叙和插叙三种顺序方法。阅读时,注意倒叙 、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文章的 结构将有所帮助。 p理清文章的层次。 p把握文章的详略。文章在选择和使用材料时有主 有次,有详有略。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弄清文章结构弄清文章结构的方法的方法 4 1、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对比式。 2、文章线索: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3、文章的顺序。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找出记叙的线索,把握 文章的结构将有所帮助。 4、分析结构层次,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p以写事为主的文章: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 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p以写人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2按人物所在的 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 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p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 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文章结构的分析方法文章结构的分析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5 在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后,再仔细阅读题干,找出每 一题的出题点,回读原文,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 p找准了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原文中对应题目的相关区域。看题目涉及到 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 p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关键词句。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 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意,就能准确抓住关键词 句,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 pp分析综合分析综合,顺藤摘瓜。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 的关键段、句,深入理解文章,分析综合,归纳出答 案(摘瓜)。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6 p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 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 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 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 因为、何况、但是 、然而、因此)等等 p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 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注意文章的主 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 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 丝马迹。 第二步,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抓文章中关键词句的方法抓文章中关键词句的方法 7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8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概括的操作思路是: 1、依据中心句进行概述总括。一篇文章内容的具体化,通常表现为围绕某个 中心展开叙述、议论或说明,因此,抓住了中心句,它就把握了具体的要旨。 2、通过提炼要点,关键词句进行概述总括。有的文章中,很难找到提示具体 内容要旨的中心句,那就需要把有关的要点提炼出来。 3、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牵头,就是抓住具体内容的起始;接尾,就 是连接具体内容的终结。通过牵头接尾进行概述总括,其内容的要旨就浮出水 面了。 魏巍我的教师第10段。对这段文字的内容概述总括,我们可以把它的第一 句话和最后一句话连接起来,其内容要旨就概括出来了。它的内容要旨是:慈 爱、伟大、公正的蔡老师在那时占据了“我”的心灵。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9 4、通过辨认相关性进行概述总括。任何一篇文章的具体内容,都是由局 部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局部之间的关系入手,即辨认语句之间或语段之间 的相关性,是进行概述总括的重要途径。 例如朱自清的春,全文共有10个自然段,除了自然段为“盼春” ,自然段为“送春”,至自然段为“绘春”。 为什么说至自然段为“绘春”呢?自然段写春草,自然段写春花 ,自然段写春风,自然段写春雨,自然段为写迎春。将其统而摄之 ,我们不难发现作者从各个侧面描写着春天,所以我们可以将至自然 段内容概括为“绘春”。 5、若问某一文段大意: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如无中心句 )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 怎么样”)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 (续续) ) 10 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白杨礼赞 抓住文中材料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句子。例如一面 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段中的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一般都是抒情、 议论句。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驿路梨花 通过结构分析归纳中心意思。把文章的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 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例如荔枝蜜 从时代背景入手,好的文章都有时代的烙印,分析作者的写作背景。例如风筝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套常用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 (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 抒发了作者的 的感情。 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11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注音、解释题:“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 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 ,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2、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3、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 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 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 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理解、品味词句的方法理解、品味词句的方法 12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4、品味词语: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若没有,则不写这一点。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了特点)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 )肯定了/褒扬了/赞美了/歌颂了或批判了/讽刺了/否定了/反驳了,或者给了 我们的印象、启示,道理等。 5、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A、能否 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 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 习惯,内在的顺序) D、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 式) 理解、品味词句的方法理解、品味词句的方法( (续续) ) 13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p理解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三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的作用有 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全文,开启下文;C总结上文; 二、从写作手法上,常有的特点 A、开篇点题;B、为后文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 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F、衬托;G、渲染H呼应、照应; I、对比;J、象征;K、先抑后扬; L预示性作用。 三、从内容上指出意义 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理解、品味句段的方法理解、品味句段的方法 14 p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 )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 心情 、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 p人物描写:(语言 动作 外貌 神态 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 或某种性格特征 p对比、反问、排比等的作用:突出或强调该对象的特征 排比:增强了气势。 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A、比喻、拟人的相比两物的相似点; B、生动形象地表现(描写)该对象的特征 象征的作用: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谈写作手法和作用谈写作手法和作用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5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 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 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 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写作手法及作用写作手法及作用 16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 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 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 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 节曲折 写作手法及作用(续)写作手法及作用(续) 17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1、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 p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p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 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2、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 承上启下的妙用。 回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回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和作用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18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要结合该文 写作的手法。 1、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2、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巧妙、结构严谨, 3、语言:朴实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 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 4、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写作特色的概括方法写作特色的概括方法 19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这种题目一般都是要求谈谈自己对人物、主题的认识,主要有两个方 法 p通观全文,筛选重要信息,从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 品质。答案可以这样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现该人物的 精神(品质 性格 思想 个性)。 p一般地说,答案由三部分组成: A、前半部分简要概括文章内容,可以这样表述: 文章通过的叙述; 本文由(某件事)写起,运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内容中蕴含着的思想意义, 可以这样表述:表现 了 揭示了批判了赞美了劝诫(某种思想道理)。 有时题目就可成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须的内容。 C、陈述同意哪种观点,并阐明理由。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找出 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联系具体材料展开回 答。 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的方法评价、鉴赏人物、文章主旨的方法 20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A、指出这一具体情境下蕴含着的思想意义,道理 ; B、结合文中具体的事例谈你的感受、体验、做法 ,并说明理由。 C、总结你的观点 回答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回答具体情境下你的感受、体验、 做法的方法做法的方法 21 回答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回答阅读后的体会、体验、启示、 见解的方法见解的方法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按总分总的 顺序答题: A、你从文中得到的收获、体会,明白的道理,可找 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题的句子回答 。 B、结合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说 明,阐明理由 C、所以我们应该怎样怎样。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22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23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1文章体裁? 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 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 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 清楚、层次清晰。 体裁、内容、层次、线索体裁、内容、层次、线索 24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 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拟标题、记叙的顺序、语言特拟标题、记叙的顺序、语言特 色色 25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 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 语句分析。 修辞方法及作用修辞方法及作用 26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 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 (5)照应前文(开头) 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词语、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27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 写 (6)心理描写( 7 )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 )环境描写( 10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表达方式;议论、抒情的作用;表达方式;议论、抒情的作用; 描写的种类及作用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28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 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 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散文特点与种类;小说的要素散文特点与种类;小说的要素 等等 29 记叙文答题实用知识与技巧 反映古诗心情(感情)、语言特色、反映古诗心情(感情)、语言特色、 结构特点、总体风格、表达效果的词结构特点、总体风格、表达效果的词 语语 p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 悲愤、哀伤 、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 闲适恬淡之情 p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 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 秀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