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ppt_第1页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ppt_第2页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ppt_第3页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ppt_第4页
静定桁架和组合结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力学 STRUCTURE MECHANICS 西南科技大学环资学院 交通工程系 Chapter 6 Statically Determinate Plane Truss and Composite Structure 基本要求:熟悉各种常见见桁架的计计算简图简图;理解桁架的 受力特点及按几何组组成分类类;熟练练运用结结点法 和截面法及其联联合法计计算桁架内力;掌握零杆 判定及组组合结结构的计计算。 教学内容: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结结点法 截面法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组组合结结构的计计算 3 3 檩檩 横梁 屋架 桥桥梁结结构 纵纵梁 1.桁架: 一、桁架计计算简图简图的假设设及内力特点 由若干直杆两端用铰连铰连接而组组成的结结构。 A B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4 4 实际实际桁架结结点的构造并非理想铰结铰结,如钢钢桁架或混凝土 桁架的杆件采用节节点板或预预埋铁铁件焊焊接时时,并不是铰结铰结点 ;木桁架和钢钢桁架采用螺栓连连接时时,其结结点比较较接近于铰铰 结结。而且各杆的轴线轴线也不一定是理想直线线,结结点上各杆的 轴线轴线也不一定完全交与一点。 钢钢 屋 架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5 5 2理想桁架假设设 (1)各结结点都是无摩擦的理想铰铰; (2)各杆轴线轴线都是直线线, 且通过铰过铰的中心; (3)荷载载和支座反力都作用在结结点上。 3理想桁架中杆的内力 只有轴轴力,拉力为为正,压压力为负为负。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N N 平面桁架:当桁架各杆轴线轴线和外 力都作用在一个平面内。 6 6 节间长节间长 度 桁高h 4桁架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 同梁和刚刚架比较较,桁架各杆只有轴轴力,截面上 的应应力分布均匀,可以充分发挥发挥材料的作用,具有重 量轻轻,承受荷载载大,是大跨度结结构常用的一种形式。 l 跨度 上弦杆 竖竖杆 斜杆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下弦杆 7 7 二桁架按几何组组成分类类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1、按外形分为: a.平行弦桁架 b.折弦桁架 c.三角形桁架 8 8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2、按竖向荷载是否引起水平反力分为: a.梁式桁架(无推力桁架) b.拱式桁架(有推力桁架) 9 9 a.简单简单桁架: 由基础础或一个基本 铰结铰结三角形开始,依 此增加二元体所组组成 的桁架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3、按几何组成方式分为: 1010 b.联联合桁架:由简单简单桁架按几何不变变体系组组成法则则所组组成的 。 c.复杂杂桁架:不属于以上两类类桁架之外的其它桁架。其几何 不变变性往往无法用两刚刚片及三刚刚片组组成法则则加 以分析,需用零荷载载法等予以判别别。 复杂杂桁架不仅仅分析计计算 麻烦烦,而且施工也不大方 便。工程上较较少使用。 6.1 桁架的特点和组组成分类类 1111 取单结单结点为为分离体, 其受力图为图为一平面汇汇交力系, 它有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 为为避免解联联立方程,应应从未 知力不超过过两个的结结点开始 计计算。 【例6.1 】用结结点法计计算图图示桁架各杆的轴轴力。 2m1.5m1.5m2m 1.5m C B A GF ED 9kN 6kN 9kN 12kN 12kN 解: 1) 求支座反力 2)求各杆轴轴力 由比例关系得: 12kN NAF NAC YAC XACA 6.2 结结点法 1212 2m1.5m1.5m2m 1.5m C B A GF E D 9kN 6kN9kN C 9kN 16kN 12kN NCD NCF 20kN 20 16 3 16 F NFG 16kN 3kN NFD XFD YFD 由比例关系得: 4.24 19 4.24 16 16 20 3)利用对对称性可得 其它杆的轴轴力 4)利用D结结点的平 衡条件来校核 6.2 结结点法 1313 计算中的技巧 当遇到一个结点上未知力均为斜向时,为简化计算: (1)改变投影轴的方向 A S2 S1 x 由X=0 可首先求出S1 (2)改用力矩式平衡方程 由MC=0一次求出 B C Y1 X1 P r 将力S1在B点分解为X1、Y1 A B C d ba h P 6.2 结结点法 1414 (1)L形结结点 不共线的两杆且结点无外力作用时 (2)T形结结点 三杆结点无外力作用且有两杆共线 (3)X形结结点 四杆结点两两共线且结点无外力作用 (4)K形结结点 四杆结点无外力作用,两杆共线 另两杆在直线同侧且交角相等 N1=0 N2=0 N2=N1 N3=0 N1 N4=N3 N2 N3 N1=N2 N3N4 N1 N2=N1 N3 N4 6.2 结结点法 几种特殊结点及零杆 1515 P ? 6.2 结结点法 例题:零杆的判断。 1616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6.2 结结点法 例题:零杆的判断。 1717 几点结论 : (1)结点法适用于简单桁架,从最后装上的结点 开始计算。 (2)每次所取结点的未知力不能多于两个。 (3)计算前先判断零杆。 6.2 结结点法 1818 1. 截面法的概念: 截面法据所选方程类型的不同,又分为力矩法和 投影法。 截面法是作一截面将桁架分成两部分,任取一部 分为隔离体(含两个以上的结点),用平衡方程计算 所截杆件的内力(一般内力不超过三个)。 6.3 截面法 1919 1 力矩法 以例说明 设支反力已求出。 RARB 求EF、ED、CD三杆的 内力。 作截面-, 取左部分 为隔离体。 SEF SED SCD 由ME=0 有 RAdP1dP20SCDh=0 得 (拉) (拉) XEF 由MD=0 有 RA2dP12dP2d+XEFH=0 得 (压) 可以证明:简支桁架在竖向荷 载作用下,下弦杆受拉力,上弦杆受压力。 add XED YED 由MO=0 有 RAa+P1a+P2(a+d)+YED(a+2d)=0 YEF RA 6.3 截面法 2020 2 投影法 求DG杆内力 作截面, 取左部分为隔离体。 XDG YDG 由Y=0 有 RAP1P2P3+YDG=0 YDG=SDGsin =(RAP1P2P3) 上式括号内之值恰等于相 应简 支梁上DG段的剪力,故 此法又称为剪力法。 RA 6.3 截面法 2121 当所作截面截断三根以上的杆件 当所作截面截断 三根以上的杆件 除了杆1外,其余各杆均交于一点 则对则对O点列矩方程可求出杆1轴轴力。 1 N1 O 1 6.3 截面法 除了杆1外,其余各 杆均互相平,则则由 投影方程可求出杆1 轴轴力。 3 截面法中的特殊情况 2222 (1) 用截面法求内力时,一般截断的 杆件一次不能多于三个(特殊情况例外)。 (2) 对于简单 桁架,求全部杆件内力 时, 应用结点法;若只求个别杆件内力, 用截面法。 (3) 对于联合桁架,先用截面法将联 合杆件的内力求出,然后再对各简单 桁架 进行分析(见图 )。 6.3 截面法 4 几点结论 2323 AB C DE 6.3 截面法 2424 F F 1 2 3 F FN1 FN3 FN2 6.3 截面法 2525 对称结构:几何形状和支座对对某轴对轴对称的结结构 对称荷载:作用在对对称结结构对对称轴轴两侧侧,大小相等,方向和作 用点对对称的荷载载 反对称荷载:作用在对对称结结构对对称轴轴两侧侧,大小相等,作用点 对对称,方向反对对称的荷载载 对对称荷载载 反对对称荷载载 对称性的利用 2626 P 1 P 对称性的利用 一、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呈对称分布。 对称性要求: N1=N2 由D点的竖向平衡要求N1=N2 所以 N1=N2=0 对称轴上的K型结点无外力作用时, 其两斜杆轴力为零。 NN 1 杆1受力反对称 =0=0 与对称轴垂直贯穿的杆轴力为零 12 PP D 1 P P/2 P/2 PPPP P P (注意:该特性仅用于桁架结点) 二、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内力呈反对称分布。 与对称轴重合的杆轴力为零。 2727 q q 对称性的利用 2828 例:试求图示桁架A支座反力. 对对称荷载载 反对对称荷 载载 0 0 0 B C 0 对称性的利用 2929 单单独使用结结点法或截面法有时时并不简洁简洁。为为了寻寻 找有效的解题题途径,必须须不拘先后地应应用结结点法和 截面法。那就是要注意: 选择选择合适的出发发点,即从哪里计计算最易达到计计 算目标标; 选择选择合适的截面,即巧取分离体,使出现现的未 知力较较少; 选选用合适的平衡方程,即巧取矩心和投影轴轴, 并注意列方程的先后顺顺序,力求使每个方程中只含 一个未知力。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030 【例题题】求图图示桁架指定杆轴轴力。 解:找出零杆如图图示 0 00 0 0 0 由D点 1 2 CDE 44m 23m5m A B PP 1-1以左为为研究对对象 F C P NCE 1 1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131 2-2以下为为研究对对象 或取C点为为分离体 1 2 CDE 44m 23m5m A B PP P N1 P N1 0 C 2 2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232 【例题题】求桁架中a杆和b杆的内力。 解:(1)求a杆的内力 作截面, a b 并取 左部为隔离体,有四 个未知力尚不能求解。 为此,可取其它隔离 体,求出其一或其中 两个之间的关系。 取K点为隔离体 K Sa Sc 有 c Sa=Sc 或Ya=Yc 再由截面 据Y=0 有 3P PP+YaYc=0 即 +2Ya=0 Ya= 由比例关系得 Sa= (压) Sa求得后, 再由MC=0 即可求得Sb。 3P3P Ya Yc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333 用结点法计算出1、2、3结点后,无论向结点4 或结点5均无法继续运算。作K-K截面: M8=0, 求N5-13;进而可求其它杆内力。 K K 例题:求图示桁架各杆之轴力。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434 例题:试求图示桁架各杆之轴力。 求出支座反力后作封闭截面K,以其内部或外部 为研究对象,可求出NAC、NDE、NBF(右图), 进而可求出其它各杆之内力。 K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535 例题:试求图示桁架各杆之轴力。 求出支座反力后作封闭截面K,以其内部或外部 为研究对象,可求出NAD、NBE、NCF,进而可求 出其它各杆之内力。 K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636 例题:试求图示桁架各杆之轴力。 求出支座反力后作截面K-K,以其左半部或右半 部为研究对象,利用 MC=0,可求出NAB,进而 可求出其它各杆之内力。 K K 6.4 结结点法和截面法的联联合应应用 3737 组组合结结构由两类类杆件组组成: 二力杆:只承受轴轴力。 梁式杆:同时时承受弯矩、轴轴力、剪力 组组合结结构多应应用于工业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屋架结结构、吊 车车梁及桥桥梁建筑中的承重结结构。 下撑式五角形屋架 角钢 钢筋混凝土 6.5 组组合结结构 3838 y x z 高层层建筑中,通过过斜撑,加强结结构的抗风风能力。同时时也 起到了跨间间支撑作用。 6.5 组组合结结构 3939 计计算组组合结结构时应时应注意: 注意区分链链杆(只受轴轴力)和梁式杆(受轴轴力、剪力和弯矩); 前面关于桁架结结点的一些特性对对有梁式杆的结结点不再适用; 一般先计计算反力和链链杆的轴轴力,然后计计算梁式杆的内力; 取分离体时时,尽量不截断梁式杆。 链链杆两端是铰铰、中间间不 受力、也无连结连结的直杆。 梁式杆 N1=N2 N1=N2=0 N1N2 N1=N20 P P 12 对对称结结构受对对称荷载载作用 6.5 组组合结结构 4040 【例】作出图图示组组合屋架的内力图图。 解: 1)求支座反力 3m3m3m3m C B A F ED G 3m 1kN/m 6kN 6kN 2)计计算链链杆轴轴力 作截面-, C A F D 6kN NDE XC YC 再由D结结点的平衡 D 6kN NDA NDF XDA YDA 6.5 组组合结结构 4141 3)计计算梁式杆的内力 取梁式杆AFC为为研究对对象 3m3m3m3m C B A F ED G 3m 1kN/m C A F 1kN/m 6kN 6kN 6 6 QCF NCF C B A F ED G C B A FG Q图(kN) 3 3 4.54.5M图(kNm) +6 6 6 8.48 8.48 N图(kN) C BA FG N图(kN) 6 6.5 组组合结结构 3 3 4242 例题: 试求下图所示组合结构,绘内力图。 1、内力计算 作1-1截面,研究其左半部 研究结点E: 研究结点G: 25kN 0kN 50.67kN 50.67kN 50.67kN 51kN 25kN 0kN 12kN 8kN/m 4m4m4m4m 3m 6.5 组组合结结构 4343 2、根据计算结果,绘出内力图如下: 3、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略)。 50.67 -38-38 50.67 63.34 63.34 N图(kN) 13 13 19 19 13 Q图(kN) 52 12 M图(kN.m) 6.5 组组合结结构 4444 求链杆的内力 q=1kN/m A D FC 6kN NDE 截面的剪力和轴力: Q=Ycos15sin N= Ysin 15cos 其中Y为截面以左所有竖向力的合力。 Sin=0.084,cos=0.996 q=1kN/m 3m3m3m3m f1=0.5mf2=0.7m f =1.2m A D FC E 6k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