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pdf_第1页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pdf_第2页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pdf_第3页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pdf_第4页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 二0 一一年五月 摘要 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大量农 用土地被征收用以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变成工业用地,农民失去了土地 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失地农 民。土地征收之后,政府给予农民些许补偿安置,基本上是以货币性 安置为主,但补偿标准偏低,没有完全体现土地的市场价值。在当前 失地农民尚不能获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会保障、失地后再就业又得 不到政府科学有效的帮助与支持的情况下,他们大部分面临“三无“ ( 无地、无岗、无社保) 困境,成为既有别于普通农民又不同于城市 居民的社会弱势群体。如果政府不能为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提供充分地 保障,这一群体就极易演变成为新的贫困人群,引发诸多社会矛盾。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保障失地农民 经济收入来源的可持续性。 本文以关注民生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二元制劳动力 市场分割理论,将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划分为人力资本、市 场因素、政府政策支持三大方面,提出四个研究假设:( 1 ) 失地农 民生活满意度不高,再就业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就业层次质量不 高,个人因素影响其再就业意愿和期待月薪数量。( 2 ) 人力资本影 响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 3 ) 市场因素影响失地农民 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 4 ) 政府政策支持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 机会和再就业质量。在此基础上,笔者严格按照科学方法设计问卷, 深入实地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典型个案进行访谈,利用s p s s l 6 0 统 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充分掌握失地农民的生活与再就 业状况,分析人力资本、市场因素、政府政策支持与失地农民再就 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之间的内在关联,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促进 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操作性好、针对性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再就业;就业机会;就业质量 a b s t r a c t 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a n d u r b a n i z a t i o ni nc h i n a ,ag r e a tq u a n t i t y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l a n d r e q u i s i t i o n e dh a sb e e nu s e df o r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ri n d u s t r i a ll a n d :p e a s a n t sw h ol o s tt h el a n dw h i c hi st h e i r m o s te s s e n t i a lc a p i t a lg o o d sb e c a m eas p e c i a lg r o u p _ _ - - _ _ _ _ _ l a n d -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 a f t e r r e q u is i t i o n i n gl a n d ,t h e g o v e r n m e n tg a v ep e a s a n t ss o m ec o m p e n s a t i o na n dr e s e t t l e m e n t w h i c hb a s i c a ll yg i v e sp r i o r i t yt om o n e y n e s sr e s e t t l e m e n t ,b u t i t sc o m p e n s a t i o ns t a n d a r di sl o wa n dd o e s n te m b o d yt h em a r k e t v a l u eo fl a n d a tp r e s e n t ,l a n d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i nt h ee v e n t t h a tt h e yh a v e n th a v et h es a m e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w i t ht h e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a n dr e c e i v e da n yh e l po r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o nr e e m p l o y m e n ta f t e rl o s i n gl a n d ,s om o s to ft h e mh a v en ol a n d , n oj o b ,n os o c i a ls e c u r i t y ,t h e yb e c o m et h es o c i a lv u l n e r a b l e g r o u pw h i c h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n o r m a lp e a s a n t so rt h eu r b a n r e s i d e n t s i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c o u l d n ts u p p l ys u f f i c i e n t s e c u r i t yf o rr e e m p l o y m e n t ,t h el a n d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w o u l d b e c o m ean e wp o o rg r o u pe a s i l y ,a n di tc a ng i v er i s et om u c h s o c i a lc o n f li c t a sar e s u l t ,w em u s tp a yh i g h l ya t t e n t i o nt o t h er e e m p l o y m e n tp r o b l e m ,s oa st og u a r a n t e e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 s o u r c eo fl a n d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 e c o n o m i ci n c o m e a sap o i n to ff o c u s i n g o n p e o p l e ,u t i l i z i n gt h es o c i a l c a p i t a lt h e o r ya n dt h ed u a ll a b o rm a r k e tt h e o r y ,m a k i n gt h e i t h r e ef a c t o r s h u m a nc a p i t a l ,m a r k e te l e m e n t , s u p p o r tf r o m p u b l i c p o l i c ya st h ee l e m e n to fl a n d d e p r i v e d p e a s a n t s r e e m pl o y m e n t ,t hist h e sisc o m e s u p w i t hf o u rr e s e a r c h h y p o t h e s i s :( 1 ) l a n d -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a r e n ts a t i s f i e dw i t h t h e i rli f e ,m e e t m a n yd i f f i c u l t i e si nt h e p r o c e s s o f r e e m p l o y m e n t ,t h e i rq u a l i t yo fe m p l o y m e n ti sl o w ,p e r s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a f f e c t st h ew illo fr e e m p l o y m e n ta n dw a g e ( 2 ) h u m a n c a p i t a la f f e c t st h ec h a n c ea n dw illo fr e e m p l o y m e n t ( 3 ) m a r k e t f a c t o ra f f e c t st h ec h a n c ea n dw illo fr e e m p l o y m e n t ( 4 ) s u p p o r t f r o mp u b li cp o l i c ya f f e c t st h ec h a n c ea n dw illo f r e e m p l o y m e n t o nt h i sb a s i c ,a u t h o rd e s i g nt h e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i nas c i e n t i f i c m e t h o d ,m a k eas u r v e yi nt h ec o u n t r y ,h a v ea ni n t e r v ie ww i t h t h et y p i c a lc a s e ,u t i l i z et h es p s s l 6 0s y s t e ma n a l y s i st h e o b t a i n e d d a t a ,m a s t e r t h es i t u a t i o na b o u tt h e l i f ea n d r e e m p l o y m e n to fp e a s a n t s ,a n a l y s e s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 t h r e ef a c t o r s h u m m lc a p i t a l ,m a r k e te l e m e n t ,s u p p o r tf r o m p u b l i cp o l i c ya n dt h ep e a s a n t s c h a n c ea n d q u a l i t yo f r e e m p l o y m e n t i nt h ee n d ,w ep u tf o r w a r dt oac o n c l u s i o na n d s u b m i tt h es u g g e s t i o nw i t hw e l l o p e r a t e da n da p p r o p r i a t e n e s s t op r o m o t el a n d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 r e e m p l o y m e n t k e yw o r d s :l a n d d e p r i v e dp e a s a n t s :r e e m p l o y m e n t :t h ec h a n c e o fe m p l o y m e n t :t h eq u a li t yo fe m p l o y m e n t i v 目录 摘要 a j 1 s t r a c t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基础理论 1 1 社会资本理论 1 2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1 3 两个理论在本研究中的应用一 第二章研究设计 2 1 研究思路。 2 2 核心概念 2 3 研究假设 2 4 变量界定 2 5 资料来源 2 6 资料处理。 第三章结果分析 3 1 失地农民的生活与再就业现状 3 2 人力资本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3 3 市场因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3 4 政府政策支持与失地农民再就业 第四章结论与建议 4 1 基本结论。 4 2 对策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6 2 后记6 7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据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副部长闻连利透露,“随着我国城市化 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 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据预测,2 0 2 0 年我国失地农 民总数将超过1 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 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 农民的社会保障。“ 城市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 会现代化发展中必经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非农建设 用地的需求日渐上升,失地农民不可避免地大量增加。费孝通曾说: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说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 土性的,那是因为我考虑到从基层上曾长出一层比较上和乡土基层 不完全相同的社会。土地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 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 泥土的可贵。“ 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收入的基本来源,是农民生活 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土地可以说是农民的“命根子“ 。一 个农村家庭如果有相当的耕地,而且家庭成员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那么这块土地就能为一个家庭提供维持生存所需的足够食物。土地 对于农民的社会保障功能,我们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土地为农民 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土地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为农民的后代提 民进中央:2 0 2 0 年失地农民数量将超过1 亿 e b o l 】 h t t p :n e w s 1 6 3 c o m 0 9 0 3 1 4 0 5 5 4 b h b o p p 0 0 0 13 6 k 8 h t m l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6 - 7 硕士学位论文 供土地继承权;土地对农民有着资产的增值功效;土地对农民有直 接收益功效;免得重新获取时掏大笔费用的效用。反过来讲,如若 一个农村家庭的土地被征用,那么这个家庭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块 自然意义上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来源,失去了 一个工作岗位,失去了附着在土地上的一连串利益。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着 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 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过程中,“就业是民生之本“ ,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 存和生活的根本。农民没有了土地,也就失去了土地赋予的就业机 会和工作岗位,也就丧失了民生之本。因此,我们必须把失地农民 的再就业作为关乎人民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关乎人民幸福指数的 民生工程来认真落实。 前 根据湖南国土资源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 0 0 2 年一2 0 0 6 年长 沙市共征收农用地1 0 5 6 4 3 4 公顷,其中耕地5 4 4 9 1 4 公顷。在计划经 济时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作用下,农村社会保障也是滞后城 市社会保障很多。虽然农村已经基本建立起由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架构的社会保障 体系,但不可否认,以上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其保障效果也低于预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大 量失地农民突然涌现,而政府并没有制定出非常有效的保障失地农民 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的政策。现在政府部门在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上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货币补偿安置,这种安置方式的优点是见效 快、操作简便,这也确实对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起到了作用。但古 王顺喜我国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j 】中国软科学,2 0 0 9 ,( 4 ) :卜9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依靠政府发放的补偿安置费用, 失地农民往往在几年的时间内就会用完,经常出现“坐吃山空“ 的情 境。因此,为失地农民构建长久有效的生活稳定机制就成为一个重要 的关系国计民生的课题,而实现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提升失地农民再 就业质量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建立再就业保障机制是对失地农民 最好的安慰,有了一份工作,失地农民就可以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可 以有尊严地生活,它也可以有效化解因征地而引起的各种社会矛盾与 冲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在就业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大致可以分为古典就业理论、 近代就业理论以及现代就业理论。 古典就业理论以法国经济学家萨伊为代表。1 8 0 3 年,萨伊在其著 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提出的“供给会自己给自己创造需求“ ,即 “萨伊定律“ ,这成为西方传统就业理论的基石。萨伊认为,市场是 自由竞争的,通过价格调节机制、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价格运 动,经济失调可以自动消除。并且在正常条件下,劳动要素的供给与 需求会自动向其均衡点运动,劳动要素总是趋向于充分就业。因此, 政府不该干预经济和市场的自动调节。 1 9 2 9 年一1 9 3 3 年的经济大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损失, 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在这个时候对现实的解释显得苍白无力。据统 计,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3 7 ,国际贸易减少 2 3 ,失业人数一度高达4 0 0 0 多万。在这样的情境下,凯恩斯在1 9 3 6 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此书中,凯恩斯指出了两个 “非均衡“ ,即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和商品市场的非均衡,并将失业 分为摩擦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凯恩斯认为仅仅依靠市 硕士学位论文 场因素并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必须要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 配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具体措施包括:( 1 ) 实行扩张性的财 政政策,主张政府承担公共事业投资,承担社会福利责任。政府要通 过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消费来弥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便提高 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 2 ) 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而通过影响利 率变动来间接影响社会需求,银行当局可以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就 业。 ( 3 ) 实行政府干预对外贸易的政策,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保 持本国贸易顺差,以利于国内经济繁荣与增加就业。( 4 ) 实行高额 累迸税政策进行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倾向,通过消费增加提高全社 会的就业水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就业理论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 家所普遍接受,其政府主张得以广泛推行,由此产生的后果表现为两 重性。一方面,这种政策确实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 动作用,国家干预成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有力杠杆。另一方面,凯恩斯 主义的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国家干 预刺激了生产,同时也为更严重的危机提供了条件,因而n 2 0 世纪7 0 年代,终于导致了经济停滞、失业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面对 滞胀,传统的凯恩斯主义一筹莫展。为解释并解决困扰资本主义经济 的这一难题,各种新的理论、学说纷纷出现,呈现了流派林立、观点 迭出的景况,在就业问题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主要有:( 1 ) 菲利普斯曲线:它表明了失业率与通胀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失 业率上升,通涨率下降,失业率下降,通涨率上升。二者存在此消彼 长的关系。( 2 ) 现代货币主义的就业理论:其提出的针对性措施有: 完善劳动市场,消除各种人为障碍和限制,提高工人的流动性; 加强失业人员培训;建立高效的职业介绍所,为失业者及时地获得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 0 0 5 :1 2 4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就业信息创造条件等等。( 3 ) 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供给学派为实 现充分就业提出的政策措施为:大幅度、全面降低税率,通过减税 刺激人们投资和工作的热情,从而扩大生产和增加就业;实行相对 有节制的货币政策,使货币的增长和长期的经济增长潜力相适应,必 要时还需转向某种形式的金本位制;减少财政和货币政策的调节作 用,更多地依靠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减缓政府开支的增长速度, 降低税务负担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在解决劳动力过剩带来的失业方面,德雷哲( d r e z e ,1 9 8 6 ) 将工 作分享( w o r ks h a r i n g ) 定义为:“为了减少非自愿失业的程度,在人 们之间进行的工作重新分配”。工作分享就是为了解决劳动力绝对过 剩而实施的一种既能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又能提高劳动效率的新的 工作方式。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缩短工作时间、灵活调整付薪办法、创 造就业岗位、避免或推迟失业。 在就业质量的研究方面,b e a t s o n ( 2 0 0 0 ) 通过反映劳动回报关 系的经济契约内容和反映雇主雇员关系的心理契约内容来衡量就 业质量。更深的挖掘为工作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特征,外部特征包括 薪酬福利、工作时间、工作与生活平衡、工作保障和发展机会等, 内部特征则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强度、工伤疾病危害以及同事上级 关系等。 研究工作满意度的学者通过个人特征和个体工作来解释工作满 意度,如绝对和相对工资、公司大小、经历、工作时问、教育、性 别、婚姻状况、工会身份等。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把 劳动力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工作满意度( h a m e r m e s h ,1 9 7 7 :c l a r k , 1 9 9 6 ;c l a r ka n do s w a l d ,1 9 9 6 ) ;集中于研究性别、管理者或机构 规模方面( b a r t e l ,1 9 9 1 ;w a t s o n e t a l ,1 9 9 6 ;c l a r k ,1 9 9 7 :i d s o n , 林少疆引进国外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工作分享方式【j 】经济导刊,2 0 0 9 ,( 1 0 ) :2 9 - 3 0 5 硕士学位论文 1 9 9 0 ) ;分析工会组织成员影响方面( b o r j a s ,1 9 7 9 ;m i l l e r ,1 9 9 0 ; m e n g ,1 9 9 0 :b e n d e ra n ds l o a n e ,1 9 9 8 ) ;以及研究学术性劳动力 市场的( w a r da n ds l o a n e ,2 0 0 0 ) 。 也有一些机构认为,就业质量由三个测量指标构成:相对就业 补偿指数;就业稳定性指数;全日制等量就业的比例。这三个指数 可以反映就业收入和稳定性方面的状况,但没有反映劳动者的安全、 权利和个人发展等,这显然是不全面的。有研究者认为,工作质量 是一个相对的、多维度的概念,它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工作特 征:包括工资、工作时间、技术内容、工作内容。第二,工作环境 的性质:包括工作条件、培训机会、健康补助、职业前景。第三, 主观的工作满意度:这由工人们自己感觉。欧洲基金会确定的工作 和就业质量有四个关键维度:职业和就业安全;健康和福利;技术 发展;工作和非工作生活的和谐( r a y m o n d p i e r r eb o d i ne r i c v e r b o r g h ,2 0 0 4 ) 。 关于再就业,西方学者将再就业行为界定为失业者旨在“受薪就 业或“自雇就业“ 的行为( i l o ,1 9 8 3 ) 。布劳和邓肯用路径分析方 法探讨美国人在教育、职业方面的成就受其社会出身的影响有多大 ( b l a u & d u c u a n ,1 9 6 7 ) 。在此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础上,邓肯与费瑟曼增加了出身、成就方面的指标,还增加了一些中 间变量来解释个人的成就( b l a u ,1 9 7 0 ) 。林南等人把结构层面的社会 资源、社会关系网络引入地位取得研究中( l i n ,n a n ,1 9 9 9 ) 。这些 成果对再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都有启发意义。此外,西方国家 相对就业补偿指数:该指数解释经济中不同部门间的补偿性工资差别,它的增长说明该 时期内产生的新工作都属于提供了高于平均补偿工资的部门和行业就业稳定性指数: 它衡量将一个工作保持6 个月以上的可能性全日制等量就业的比例:解释劳动力市场 中全日制就业的比例。 苏士尚就业质量问题研究一国内外就业质量研究的理论和政策综述 d 】北京:对外经 济贸易大学,2 0 0 7 :1 6 - 1 7 6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还一贯重视再就业服务。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1 何谓失地农民 刘家强教授认为,失地农民是指因各种不同的原因而失去土地的 农民。他们失去的土地包括退耕还林、退草还牧的部分土地,包括因 自然原因而损毁以致无法再继续耕作的土地,还包括修建道路、绿地 等公用设施或者是扩大城市城镇规模而被各级政府征用或被单位及 个人租用的土地。根据有关规定,失地农民主要指土地完全被征用或 土地被征用后人均耕地不足0 1 3 亩的农民。许艳霞、徐飞认为,失 地农民是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一般是指在城市化和 工业化进程中耕地因城市建设用地、各类工业园区建设用地、房地产 开发用地以及国家投资项目用地等需要而被征用,从而失去全部或部 分土地的农民。 黄建伟对失地农民的概念进行了多维度的梳理,按 照一般意义上的概念、社会学意义上的概念、法学意义上的概念对失 地农民的概念问题进行了界定,并按照失地的意愿将失地农民分为主 动型失地农民和被动型失地农民;按照失地的程度可以分为完全失地 型农民、部分失地型农民。 2 失地农民再就业 张思军认为,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一是招工安置;二是 外出务工;三是个体经营。在失地农民创业培训方面,郭云飞、王 琼海认为失地农民存在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方向不足、文化程度偏低、 思想观念保守、创业资金匮乏等问题。 邓雅丁认为,失地农民的就 龚文娟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基于湖北省武汉、荆州、洪湖三市的调 查【j 】社会,2 0 0 7 ,( 3 ) :1 5 6 1 7 7 刘家强等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 】人i = 1 研究,2 0 0 7 ,( 4 ) :2 7 3 4 许艳霞、徐飞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立法 j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8 , ( 4 ) :6 4 6 6 黄建伟失地农民的概念问题研究【j 】调研世界,2 0 0 9 , ( 3 ) :2 4 - 2 7 张思军城市化过程中失地农民问题分析【j 】理论参考,2 0 0 6 ,( 1 ) :5 2 5 4 郭云飞,王琼海失地农民创业培训现状及对策【j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硕士学位论文 业情况是渠道少、岗位质量低且工作不稳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参 与率低;结构性失业现象普遍;隐形失业大量存在。并认为影响失地 ,农民就业的政府责任有这么几个方面:失地补偿制度不合理;社会保 障制度不健全;缺乏就业促进制度;土地使用制度不健全,非正常失 地农民增加。李富田认为,失地农民再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是:失业率过高,就业稳定性较差,生活状况堪忧;失地农民缺 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培训和规划;国家的劳动就业政策没有涵盖失 地农民群体:失地农民的适应性较差。从失地农民自身来看,总体 上讲,他们的就业观念落后、素质和技能较低,是失地农民就业困难 的一个重要原因。 魏欣、王育才认为,现行土地征用制度对失地农 民造成很大伤害,主要表现在心理负担增大、生活无保障、就业无保 障、养老无保障、健康无保障几个方面。 3 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 谢勇通过对南京市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表明:失地农民的就业分 化具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人力资本与失地农民的就业分化之间 存在着显著关系;土地征用和补偿状况对于失地农民的就业分化也具 有一定的影响。固周林树认为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主要可以归 纳为以下几点:城镇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征地补偿不合理; 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跟不上;失地农民观念陈旧;失地农民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和劳动技能欠缺;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楼培敏( 2 0 0 5 ) 2 0 1 0 ,( 1 2 ) :7 1 - 7 2 邓雅丁浅析失地农民再就业过程中的政府责任【j 】入1 9 与经济,2 0 0 9 年增刊, 13 0 - 13 1 李富田失地与失业: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状况调查【j 1 ,江汉论坛,2 0 0 9 ,( 2 ) : 1 2 5 - 1 2 9 魏欣,王育才完善征地制度保护失地农民权益【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 2 0 0 8 ,( 6 ) :卜4 谢勇土地征用、就业冲击- 9 就业分化一基于江苏省南京市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j 】中国 人1 9 科学,2 0 1 0 ,( 2 ) :6 5 - 7 2 周林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导刊【j 】经济研究导刊,2 0 0 9 ,( 2 ) : 4 5 - 4 6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认为,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参加求职和培训活动的积极性等因素对于 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具有正面的影响。李富田、张媚迪( 2 0 0 8 ) 的研究 发现,失地农民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都与 就业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张彦丽、王峰( 2 0 0 6 ) 认为现行征地安 置方式单一,安置途径存在缺陷;再加上失地农民择业观念落后、就 业技能缺乏等原因共同导致了失业农民的就业困境。张汝立认为, 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包括: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劳动就业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个人因素,其中前三个是外在的体制性因素,后一个 是属于个人因素。这四个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从不同角度对失地农 民的再就业起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影响作用。 4 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 周林树认为,要进一步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必须做到以下 几点:发展经济,创造就业空间;建立公平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建 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 周中林认为, 政府可以为失地农民收集用工信息,定期举办失地农民专场招聘洽谈 会,为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失地农民免费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 绍服务;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失地农民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必要 时对他们提供小额贷款并简化手续。固杨晓东、王利平认为,要建立 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基金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金融支持。失地农民 自主创业急需金融体系的强大支持,而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还远远不 能适应失地农民创业对资金的需要,必须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针 对失地农民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相对完善的创业金融支持体系,多渠 谢勇土地征用、就业冲击与就业分化一基于江苏省南京市失地农民的实证研究【j 】中 国人口科学,2 0 1 0 ,( 2 ) :6 5 - 7 2 张汝立农转工:失地农民的劳动与生活【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6 :15 1 - 15 3 周林树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导刊【j 】经济研究导刊,2 0 0 9 ,( 2 ) :4 5 4 6 周中林主要发达国家关于失地农民安置的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 】长江大学学报( 社 会科学版) ,2 0 0 7 ,( 6 ) :7 6 - 7 9 硕士学位论文 道筹集资金,解决失地农民的创业资金需求问题。 关宏超认为,要设置失地农民创业基金解决失地农民的创业启动 资金问题。创业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政府直接投入,政 府应该给失地农民创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二是从征地补偿款中提 取部分预留资金;三是以政府信用或者预留的“非农”用地为担保向 银行或信用社贷款。付春香认为,要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援助, 应基于公民生存发展能力模型基础上构建新型就业救助模式。其基 本思路是:第一,树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理念,加强失地 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开发和培育;二是资金引入机制创新,可采取“社 会+ 政府+ 公民“ 方式,发挥社会投入机能,促发受惠人的自我意识; 三是创新运行机制,构建全社会的救助信息平台,加强对失地农民的 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动态监测和政府职能部门的动态管理。金丽 馥、陈红艳认为,实现失地农民的充分就业必须构建失地农民就业的 支撑机制、构建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培训机制、构建促进失地农民就 业的市场服务机制、构建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配套机制、构建促进失 地农民就业的扶持机制。固 三、研究内容 从社会科学实证研究的范式出发,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 利用专业理论知识,对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人力资本、市场因素、 政府政策支持进行分析探讨,并找出三大因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机 会和再就业质量的内在关联。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对促进失地 农民的再就业提出一系列操作性强、执行性好的措施,为改善失地 农民的民生问题做出一些努力。主要分为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阐释社会资本理论以及二元制劳动力市 杨晓东、王利平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当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构建【j 】兰州学 刊,2 0 0 8 ,( 7 ) :1 0 1 - 1 0 4 关宏超如何构建失地农民创业的金融支持体系【j 】浙江金融,2 0 0 7 ,( 7 ) :5 6 - 6 0 付春香失地农民就业救助问题探讨【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 0 0 9 ,( 5 ) :1 7 - 2 4 金丽馥,陈红艳构建失地农民充分就业的长效机制【j 】青海社会科学,2 0 0 9 ,( 6 ) :1 - 5 1 0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场分割理论,然后描述理论在本文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主要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界定自变 量、因变量,介绍资料来源、资料处理、样本情况。并提出了四个 研究假设:( 1 )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不高,在再就业过程中遇到诸 多困难,就业质量不理想,个人因素影响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和对 未来工作的月薪期待。( 2 ) 人力资本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和再 就业质量。( 3 ) 市场因素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 4 ) 政府政策支持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 第三部分是结果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分析掌握失地农民目前 的生活、就业状况;接下来将人力资本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再 就业质量进行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然后将市场 因素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再就业质量进行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和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后将政府政策支持与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 再就业质量进行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四部分是结论与建议。根据第三部分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失地农民生活满意度不高,生活、就业存在诸多困难;人力资本对 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市场因素对失地 农民的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政府政策支持对失地 农民的再就业机会和再就业质量有显著影响。根据以上结论,从加 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建设、加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创新土地征 收模式、转变失地农民就业观念以及加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 设等方面提出建议。 四、研究方法 ( 一) 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渠道如图书馆、资料室、政府学术网站等查找政府有 关统计数据、法规政策、国内外知名学者的学术专著、在权威期刊 上发表的文章等,收集尽量全面详实的文字资料,深化自身对失地 硕士学位论文 农民再就业问题的认知程度,提出更为有效、科学的政策建议。 ( 二) 调查研究法 严格按照科学的研究方法设计调查问卷以及调查提纲,对长沙 市农村四县市( 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市以及宁乡县) 的典型失地 地区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典型个案进行访谈,获得大量第一 手资料,为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 五、研究意义 以关注民生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社会资本理论、二元制劳动力 市场分割理论,从失地农民人力资本、市场因素、政府政策支持三 大方面考量其各自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机会、再就业质量的影响,并 根据数据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作为一项实证研究,这 不仅可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一些措施如 被政府部门采纳,可以更好地保障失地农民长久的经济收入来源, 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化解因征地而引起的社会矛盾,为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助力,这也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 建设的应有之义。 民生视角下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第一章基础理论 1 1 社会资本理论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p i e r r eb o u r d i e u ) 1 9 8 0 年在 社会科学研究这个杂志上发表了名为“社会资本随笔“ 的文 章,第一次提出了“社会资本“ ( s o c i a lc a p i t a l ) 的内涵。皮埃 尔布迪厄将社会资本的内涵界定为:“社会资本是社会网络成 员或群体拥有的实际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和,这些资源是由一个特 定群体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为群体的每一个成员提供共有资源的 支持“ 。皮埃尔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资源,我们通过 使用这种资源,就可以为它的拥有者带来一些好处,但是具体的受 益程度是不同的,受益程度是因个人实践能力大小而有所区别的。 1 9 8 8 年,科尔曼在研究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产生所起的作 用时,首次对社会资本做出了全面的晃定。他将社会资本界定为: “它不是单一的实体,而是形形色色拥有两个共同特征的不同实 体:这些实体都包括社会结构中的某些方面,并为社会结构中的 个体行动提供便利。“ 在科尔曼看来,社会资本是与物质资本和 人力资本相并存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这三种资本。其中物质资 本是有形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是无形的,它们三者之间可以 转换。社会资本的形式有义务与期望、信息网络、规范与有效惩 罚、权威关系、多功能社会组织和有意创建的组织等。在科尔曼 看来,社会资本能够为社会中的个人提供各种物质支持;能够为社 会成员提供情感支持与帮助;另外,通过社会资本,社会成员也 b o r u d i e u p t h ef o r m so fc a p it a l a 】i nh a n d b o o ko ft h e o r ya p dr e s e a r c hf o r t h e s o c i o l o g yo fe d u c a t i o n m 】n e wy o r k :g r e e n w o o dp r e s s ,1 9 8 6 :2 4 8 c 0 1 e m a n j s f o u n d a ti o n so fs o c i a lt h e o r y 【m 】c a m b r i d g e ,m a s s :h a r v a r d u n i v e r sit yp r e s s 1 9 9 0 硕士学位论文 能够得到就业信息与就业机会;还可以提高社会组织的规范程度, 提高组织的效能等。 在林南看来,社会资本就是“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 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 。林南将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了 区分,并认为:个人资源是自身拥有的、可以为个人所直接支配 的资源;社会资源是那些镶嵌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这些资源不能 够被人所直接的占有,必须通过社会关系,与他人交换才能取得。 拥有社会资源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实现自己的 目的。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具有密切的关系,通过个人的努力, 社会资源可以转化为个人资源,通过代传也可以成为下一代的个 人资源。 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的特征,诸如信任、规 范、以及网络,他们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效率”。 波茨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身份在网络中或者 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资源的能力。”1 9 9 9 年,福山在出版 的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将社会资本定 义为“一个群体成员中共有的一套非正式的、允许他们之间进行 合作的价值观或准则。如果说群体的成员开始期望其他成员的举 止行为将是正当可靠的,那么他们就会相互信任,信任恰如润滑剂, 它能使任何一个群体或组织的运转变得更有效率。“ 1 2 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完善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它的主要 林南社会资本一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 】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 0 0 4 :2 4 p u t n a m t u r n i n gi n ,t u r n i n go u t :t h es t r a n g ed is a p p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