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1页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2页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3页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4页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姓名:费伟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毛羽 2011-01-05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发展迅猛,正逐渐成为世 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园区完善 的创新创业体系平台为企业发展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 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高新区在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自主 创新能力提高三个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本文以江门高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产业集群相关理论对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试图为江门高新区及其它地区高新区高新 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借鉴。首先是对江门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 江门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并指出了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接着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指明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随后,根据江门高新 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展原则及三大战略; 最后,针对当前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政府、高新 区及企业三者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不同的角色作用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 本文共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 。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章节安 排。 第二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主要介绍了江门高新区的 发展概况,分析了江门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第三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第二章对江 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从江门高新区的实际情况 出发,基于高新区及产业集群的研究理论成果,提出了江门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时的发展思路和一般性原则,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业集群发展战略。 第五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江门高新区高 新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第四章提出的发展战略,从政府、高新区及区内企 业三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关键字:高新区 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 发展战略 对策建议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abstract knowledge-based economy which takes techn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new and high technologies a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develops rapidly, and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power resource of the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the state high-tech zone is the collecting centre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es, the zones better platfor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provide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developing of the hi-tech industr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chnological outcome for enterprises, and its also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improving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capabilit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high-tech zone plays demonstration, radiation and leading role in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economy, change in the main sourc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improvement of indigenous innovation capability. i take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s research subject in this paper.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has been detailed discussed by using related theories about the industrial cluster. it also attempts to provide the model to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of jiangmen city and other areas high-tech zone. first, i introduces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alyze it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and point out the present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men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i propose th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nd three strategies for jiangmen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men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s put forward for government, high-tech zone and enterprise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men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this paper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main contents of each chapter as follows: the first chapter is a introduction,this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 situ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tent of this study and the arrangement of each chapter.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v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in jiangmen high-tech zone.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d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of jjiangmen high-tech zone, this chapt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in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d the causes of those problems. the fourth chapter proposes the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d on the baisis of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is chapter proposes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ideas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d puts forward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jiangmen high-tech zone from the macroscopic angle. the final chapter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in jiangmen high-tech zone.agains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al cluster in jiangmen high-tech zone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is chapter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the government, high-tech industry and local enterprises. keyword: high-tech zone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al cluster development strateg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 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选题背景 (1)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及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新科技革命及其带来的科学技术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广泛应用,推动世界范围内 生产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也引 起全球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发生了前所 未有的重大变化。以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发展迅猛, 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源。可以说,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就 意味着掌握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主动权,掌握了利用全球核心资源的主导权。正 是由于科技的作用日益突显,部分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 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日益强大的独特竞争优势,成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主导地位的 创新型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末,美国开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使其在上世纪 90 年代出现了连续近十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高新科技产 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 了 55%,信息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成为美国最大的新的经济增长源,约占 近年美国经济增长的 40%,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汽车业的贡献分别只有 14%和 4% 1。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 20 个左右,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 等。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70% 以上,研发投入占 gdp 的比例一般在 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 30%以下。 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数 量的绝大多数 2。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中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中国创建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与作用 我国尚处于发展刚起步阶段,重要资源相对缺乏、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要加 速发展还将面临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瓶颈,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偏弱、核心关键技术过于依赖国外,使我国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面对如 此的国情,为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目标,决定中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或依附型的发 展模式,而必须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第 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突出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抢占国际竞争 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决策。并为此制定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 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 、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等 指导性发展规划。 国家高新区自创建以来就成为自主创新的主战场,初步形成了特色化、规模化、 集群化的产业发展态势,建立了从研发到产业化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积聚了国内 外各类创新资源,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培育了一大批创新能力 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等一批高新区开始向世界一流高 新技术产业园区迈进。高新区逐步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 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形成了一批对国民经济增长 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优势特色产业,成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 要力量。2008 年,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品实现的出口创汇产品品种达 55973 种,产 品品种比上年增加 3670 种。实现产品出口创汇 1316.7 亿美元,比 2007 年的 1247.1 亿美元增长了 5.6%,占高新区全部出口创汇总额的 65.3%。高新区工业增加值在其 所在城市中所占份额逐步凸显。 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到所在城市比重达到 30%以上的有 19 个高新区,比上年增加两个高新区。一些基数较小的高新区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 用明显,为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示范 区占到杨凌市的 100% 3。国家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地,园区完善的创新创 业体系平台为企业发展高新技术、转化科技成果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是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高新区在经济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三个方面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是毋容置疑的。 1.1.2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 为了促进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实现高科技优势向经济竞争优势转化, 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其中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就是一条促进产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发展与科技相结合、发展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依据高新区发 展和产业集群的有关理论,探讨了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及影响 因素,根据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指出了当前江门高新区高 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 和对策建议,从而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 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 (1)理论意义 产业集群和高新区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的理论工作 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拥有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对产业 集群和高新区发展问题某一方面的研究,对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系统研 究较少。本文分析了江门高新区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环境,从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试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江门高新区高新技 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和对策,对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 业集群发展的结合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探索意义。 (2)现实意义 (2)现实意义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江门高新区已经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创业历程,主要基础设 施建设已经完成,各项制度已基本建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 规模,特色产业已现端倪。然而,江门高新区离世界一流园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和 国内的北京、上海、深圳等高新区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江门高新区面临 着申报国家高新区的艰难任务,如何优化资源和配置要素,增强企业微观主体活力, 完善区域产业生态环境,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缩短和国内先进高新区的差 距是江门高新区面临的重大战略性课题。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江门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发展的战略对策。目的是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实现江 门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快速、良性的发展,这不仅对江门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 实意义,同时也对其它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新区研究现状高新区研究现状 1951 年美国建立斯坦福工业园即硅谷(silicon valley), 开创了科技工业园的先河, 其后相继建立了 300 多个科技工业园。随着硅谷取得的巨大成功,世界各国纷纷效 仿,建立了众多各具特色的科技工业园。它们在推动本国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4。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高新区高新技术产 业的蓬勃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高新区的研究得到了重视和深入,提出了许多可供我 们借鉴的研究结论,学者们研究的内容和角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关于高新区竞争力的研究 (1)关于高新区竞争力的研究 随着高新区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功,国内外学者对高新区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 评价体系作了广泛的研究,安纳利萨克森宁在其代表作regional advantage: culture and competition in silicon valley and route128(1994)中,通过对 硅谷与波土顿 125 号公路两个高新区的对比分析指出,前者之所以蒸蒸日上,后者 之所以逐渐衰落,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制度环境与社区文化的差异。硅谷的优势在 于产学创新集群中存在的独有的信息与治理结构,以及高新技术创新型公司之间存 在的高度的信息共享(李建军,2002) 5。吴敬琏(2002)6、钟坚(2002)7等学者认为: “能够充分发挥创业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制度”及“产学合作创新的机制”的缺失 是中国高新区竞争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匡致远(2002) 8、 蔡宁(2003)9等指出, 高新区内产业群集机制缺失,尚未形成产业网络与创新集群,是中国高新区竞争力 不足的主要原因。柳卸林(2000) 10认为高新区国际竞争力不足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 第一,高新区的起点低,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趋同严重,缺乏技术创新;第二, 过于依赖计划与政策的推动。 第三, 高新区内没有形成产业的网络和集群。 dmjm (美) 房产开发公司根据他们建设开发科技园区的经验,认为区位选择是科技园区成功的 关键 11。现代科技园区区位选择优先考虑以下因素:所依托的城市地区的智力密集 程度和良好的相关产业,支持产业的网络、风险资本、接近国际水准的基础设施、 支持创新的制度环境与政策以及对工人和其家庭吸引力的城市生活环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maleckinijakamp,1988) 12。国内学者李琳(2007)13、刘希宋(2003)14、朱少鹏 (2008) 15、王育新(2009)16等则分别从不同角度构建了高新区竞争力评价模型。 (2)关于高新区创新的研究 (2)关于高新区创新的研究 在关于高新区创新的研究中,部分学者通过对国内外高新区的比较探讨了技术、 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在高新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刘志迎(2002) 17,曾建国, 陈光(2004) 18;学者钱冈(2003)19、王其文(2003)20、孙劭方(2003)21等人分别对 科技创新、技术与管理创新、发展和运行机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 讨了高新区的创新模式和创新途径;范柏乃(2003) 22、韩小改(2005)23等人则对高 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作了相关研究;徐顽强、刘毅 24分析了高新区创新平 台的运行过程,认为高新区创新平台功能的正常发挥,是以产学研合作平台为主体、 技术创新平台为核心、创新服务平台为保障的三大子平台共同作用的结果;任静、 钟书华 25分析了我国企业加速器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我国企业加速器服务功能单一 化、入驻企业认定难、匮乏资金、缺乏支撑网络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关于高新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 (3)关于高新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 在高新区管理体制问题的研究中,部分学者对国内外高新区当前的管理体制作 了研究和介绍,白克明(1993) 26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改革和建设一书 中介绍了政府管理型、民间经营管理型和政府和民间联合经营管理型三种国外高新 区的管理体制。孙国华 27在我国开发区的行政体制模式研究一文中按照政府权 力在开发区管理工作中的介入程度,把我国开发区的管理体制模式划分为政企合一 型、政企分离型、企业法人型三种。钟坚 28在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一书中, 将国外高新区管理体制概况为政府管理型、大学管理型、公司管理型和基金管理型 4 种类型,并指出 4 种管理体制都包含了三个层次:最高决策机构、具体管理执行和服 务机构。朱永新 29在在中国开发区组织管理体制与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一书中, 阐述了我国开发区三种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行政主导型、 “公司制”和混合型。他 指出三种管理模式各有利弊,在目前我国高新区管理模式的运行中,管理效率最高, 权威性最强,应用最广的还是行政主导型,这是由我国目前的国情和开发区的现状 决定的。郗舟、徐顽强 30在高新区提升行政管理效能研究一文中指出,高新技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术开发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形成上下互动,让开发区进行自主的体制创新和大胆改革, 保持先行先试的优化权。王方群、徐顽强 31从宏观文化的塑造以及微观文化的治理 两方面提出了高新区文化治理策略。另外部分学者针对当前高新区管理体制存在的 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如杨明瑞(2006) 32、桑东辉(2005)33、阎文圣(2004)34等。 1.2.2 产业集群研究现状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1990 年美国迈克e波特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 industrial cluster (即产业集群) 概念, 并用产业集群的方法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 并指出,形成产业集群的区域往往从三个方面影响竞争:提高该区域企业的生产率; 指明创新方向和提高创新速率,增加创新能力;促进新企业的建立,从而扩大和加 强集群本身的创新和竞争力 35。随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目 前,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和发展机制的 研究,如 claus s(2002) 36、thomas b(2001)37、andrew m(2004)38、钟书华39、王 福涛 40、姜义平(2007)41、马中东(2007)42;对产业集群的优势或竞争力的研究, 如 engelstoft s (2006) 43、stamer m j(2003)44、padmore t (1998)45、徐顽强 (2009) 46、 王缉慈(2001)47、 张平(2006)48; 对产业集群发展中相关机构(包括企业、 科研院校、中介机构、政府等)作用的研究,如 amin a(1992) 49、hwand s(2000)50、 brusco s(1992) 51、krugman p(1993)52。 1.2.3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研究现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研究现状 国内外文献对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领域:对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研究,如 struyk, james(1975), storpe(1995)加以 发展的“苗床理论”(seed-bed theory,又称孵化器理论)强调了高新技术企业在形 成、发展的最初阶段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沈伟国(2006) 53将我国高新区的发展阶段 可概括为:要素空间集群、主导产业强化、创新生态演进、区域联动辐射四个阶段。 对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的研究,如刘友金,黄鲁成(2001) 54在总结国外高技术 开发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是国外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的共同特征。 盖文启等(2004) 55在对美国硅谷、英国剑桥等国际典型高技术产业区进行比较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后,将其成功经验总结为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衍生和集群发展、基于网络的产业 组织形式、促进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集群效应产生、风险投资为主的新型金融体系、 完善的社会中介服务、创新和创业的园区文化等方面,并从区域内企业之间合作网 络关系的表现形式和政府部门在各区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程度方面总结了各国高新 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差异。 1.2.4 高新区及产业集群的主要基本理论高新区及产业集群的主要基本理论 除上述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外,有关高新区及产业集群的主要基本理论还包 括: (1)增长极理论 (1)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理论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佩鲁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提出来的,增 长极是指在一个地区中围绕推动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 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能迅速增长,而且能够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它经济部门的增 长。增长极理论揭示了在区域内投资建立或嵌入推动型产业之后,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乘数效应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使本区域经济得到迅速增长,并带动周围其 他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机理 56。 (2)空间扩散理论 (2)空间扩散理论 扩散理论认为,一项创新由于能够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或者能节约劳动和节约资本,或者提供系统的功能(质量)而创造新的市场,促使 在创新者与其周围的空间里产生“位势差” 。为了消除这种差异,一种平衡力量就会 促使创新者向外扩散和传播,或者周围地区为消除差异而进行学习、模仿和借鉴。 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域载体,是最重要的技术扩散(辐射)源,技术空间扩 散是科学园区形成的重要基础,高新技术扩散在不同的空间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方 式。 (3)三元参与理论 (3)三元参与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科技工业园是科技、高等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在大学科技界、工商企业界和政府三方相互结合下产生的,并且在三方的共同参 与和积极推动下共同促进技术创新和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科技园区的建设和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发展。高科技园区就是三元结合的最好载体,高新科技园区能在三元结合下产生很 强的创新互动,实现系统整体的功能大于单个个体之和的倍增效果。 (4)孵化器理论 (4)孵化器理论 孵化器又称为创业服务中心,是一种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新型社会经 济组织。通过为创业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场地、设施等良好的创业环境,资金、管理、 信息等诸多优质服务以及塑造创新的文化氛围,降低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帮助新 兴中小企业并迅速成长壮大。该理论认为,由于新创办的中小型企业往往存在企业 发展计划脱离实际、资金短缺、创业者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市场开拓能力有 限等问题,其存活率普遍不高,高科技园区只有充分把握高新技术企业的阶段发展 规律,然后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提供优惠的政策、建立完善的 基础设施和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优越的生产与生活环境和积极的区域创新文化环境, 为高技术企业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促进高技术企业的大量繁 衍集聚和蓬勃发展,才能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5)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5)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 马歇尔在 经济学原理 中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地区称作 “产业区” (industry district),产业区内集中的是大量相关的小型企业。他认为这些专门行业的企业之所 以能够在产业区内集聚,除了自然条件和宫廷的奖赏外,获取外部规模经济则是根 本原因。他将产业集聚的原因基本上归结为六个方面:协同创新的环境、辅助性工 业的存在、对有专门技能的劳动的需求与供给、劳动需求结构的不平衡、区域经济 的健康发展、顾客的便利。 (6)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 (6)迈克尔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指出, “生产要素” 、 “需求” 、 “企业策略与组织 结构及其竞争环境” 、 “相关产业及支援产业”四点,是一个国家发展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产业的要素,同时,这四点要素还受政府及机会的影响。另外,人才和知识等 无形资产对竞争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产业集群理论主要是从石构架理论衍生而来的。 波特认为,若能在特定的地域达成钻石模型中所提及的多数条件,具有竞争力的产 业及许多企业将在该地域构成水平型或垂直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进而形成集群。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知识” 、 “关系”及“机制”等与地域特有的文化或价值观有很大关联性的因素, 在集群形成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7)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7)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 产生差异的原因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二是区域之间生产 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一个区域内已有资源的集聚会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区域内 的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也会给区域内各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经济效益,这就是 所谓的区域外部经济。区域间的外部经济不同,会造成资源配置的区域比较优势差 异。生产要素比较优势指区域之间各种生产要素拥有状况及其相对价格的差异,不 同的生产要素比较优势也对应着不同的资源配置的区域比较效益,具有资本、技术、 信息、人力资源优势的区域与不具有这些要素优势的区域相比,其资源配置的区域 比较效益显然为高。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优势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 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 我国学者对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这一方面的 研究相对较少,其研究范围及深度明显不足且缺乏系统性,至于对江门高新区高新 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尚未发现相关文献。故,本文试图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 结合江门高新区的实际情况,对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进行探讨研究, 找出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 1.3 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1.3.1 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本文总的研究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介绍高新区高 新技术集群发展的背景,并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明研究的意义; 其次,对江门高新区的发展环境以及高新技术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江 门高新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江门高新区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及对策建议(技术路线见图 1.1)。 具体内容及章节安排如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第一章为“绪论” 。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章节安 排。 第二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主要介绍了江门高新区的 发展概况,分析了江门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及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第三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第二章对江 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 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从江门高新区的实际情况 出发,基于高新区及产业集群的研究理论成果,提出了江门高新区在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集群时的发展思路和一般性原则,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 业集群发展战略(包括发展模式的选择、主导产业集群发展的重点任务及创新体系 平台发展战略) 。 第五章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江门高新区高 新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第四章提出的发展战略,从政府、高新区及区内企 业三个角度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第六部分为“总结与展望” 提出问题 介绍高新区高新技术集群发展背景,并对当 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指明研究意 义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对江门高新区的发展环境及高新技术产业发 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江门高新区在高新技 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上文分析提出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 集群发展的战略,并从政府、高新区及企业 三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图 1.1 论文技术路线图 1.1 论文技术路线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1.3.2 采用的研究方法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分析历史、阐发理论、服务现实为运思方向,采取系统分析与比较研 究、规范分析与实证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地典型调研与个案研究等方法, 广泛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展开研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2 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江门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2.1 江门高新区发展概况江门高新区发展概况 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于 1992 年 8 月, 1993 年 3 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 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江门市江海区, 规划面积 12.21 平方公里,分为高新技术工业园、临港工业园和行政商务服务中心 三个功能区。 建区 17 年以来,江门高新区始终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办区宗旨, 走“有效益、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逐步完善工业园区基建及配套设 施,优化了园区软环境,努力引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坚持以科学技术带动经济 增长。发展至今,江门高新区内道路、供电、通信、供水和排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 善,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逐步建立了以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企 业孵化器、人才培养以及创新体制改革为支撑的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体系平台,为企 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并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大大缩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软件环境。建立了省火炬计划半导体绿色照明 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 基地核心园区三个产业基地;形成了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生化制药 产业等三大特色产业集群。近几年来,园区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工业 增加值、 工业销售值、 实现利税、 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平均增长率均超过 30%, 吸引了一批规模较大、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如荣信电路板、中港宝田以及赫 克力士、日本三菱重工、艾默生三家世界 500 强企业,至 2008 年年底,园区内共有 企业 368 家,从业人员总数达 58985 人。 2.2 江门高新区发展环境分析江门高新区发展环境分析 高新区的发展环境是指与高新区发生联系并相互作用的各种条件因素和力量的 总和,高新区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要素在量和质上的集聚和扩展。从各国高新区的实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践看,不具备相应的发生环境,各种要素就无法组合,高新技术产业也难以发生; 即使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形成,如果不具备相应的发展环境,各种要素在量和质上就 无法进一步集聚和扩张,因而高新技术企业也难以生存和发展。在高新区建设方面, 我国更多地注重了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即投资硬环境的建设, 在投资硬环境方面给予了更高的重视,投入了巨额资金。相比之下,却忽略了法规 政策、创业文化、社会信用、行政管理、人力资源、市场条件等软环境方面的因素, 大大影响了高新区发展的速度,降低了高新产业的经济效益。事实上,软环境的建 设在更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水平。江门高新区经过十多年的 发展,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2.1 地理区位环境地理区位环境 江门市高新区位于水路交通运输便捷的西江,江中、江鹤、江珠三条高速公路 交汇于此,高速公路直通粤西、海南、广西、大西南及珠三角腹地,是珠江西岸的 区域性交通枢纽,直接成为粤港经济发展的腹地,在区域分工协作中优势明显。同 时,高新区所在的江门市土地资源较多,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破坏较小,产业发 展空间较大。根据有关研究报告在这两者基础上计算得出的环境综合承载力,明确 指出,江门相对珠三角其他城市,其承载能力尚未饱和,还有较大的富余,剩余容 量排在惠州之后的第二位。2003 年,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在香港与珠三角西 部:从跨境角度看协作发展终期报告中提议,香港特区政府应与珠三角西部城市 建立直接而密切的合作关系,首选城市是拥有丰富土地和水资源的江门市。2004 年 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投资环境报告中,被列为 a 类地区,位居全国 23 个大中城 市的前列。 2.2.2 基础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环境 江门高新区内道路、供电、通信、供水和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完善。区 内建有 11 万伏、22 万伏的输变电站,周边开发了南泉花园、江海花园、银泉花园等 多个封闭式管理的高尚住宅区及中港英文学校等服务配套设施,此外,区内还建有 25 万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为企业提供优美的环境。同时,江门高新区与江门电信签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订了 “无线城市”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未来两年将高新区建设成为“无 线高新区” 、 “信息化产业区” 、 “数字生活区” 。 2.2.3 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环境 至 2008 年年底,江门高新区建立了省火炬计划半导体绿色照明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江门)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核心园区三 个产业基地;吸引了中港宝田以及赫克力士、日本三菱重工、艾默生等知名企业, 区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43 家,高新技术企业 93 家(2008 年国家对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办法进行调整前数据,包括国家、省和市三级) 。目前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聚集 了广东省江门金羚(家用电器)重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门市高档摩托车及 大排量发动机研制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 16 家企业自建的研发中心;与研究所、高校 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