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课后答案.pdf_第1页
电磁场课后答案.pdf_第2页
电磁场课后答案.pdf_第3页
电磁场课后答案.pdf_第4页
电磁场课后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市话用的平行双导线,测得其分布电路参数为: R=0.042m-1; L=510-7Hm-1; G=510-10Sm-1; C=30.5PFm-1. 求传播常数k与特征阻抗Zc. 答:) )( 1 CjGLjR j k+= CjG LjR Zc + + = 而=srad /100 代入数据可得:k=(1.385-1.453i) 10 -5 ; Z c= (1.52 -1.44i) 10 3 2.2传输线的特征阻抗Zc= 50,负载阻抗ZL= 75 +75j ,用公式和圆图分别求: (1)与负载阻抗对应的负载导纳; (2)负载处的反射系数; L (3)驻波系数与离开负载第一驻波最小点的位置。 答: (1)YL= 150 1 Z 1 L j = (2))67( 17 1 75125 7525 j j j ZZ ZZ cL cL L += + + = + = (3)rad0.70863)7/6arctan()0(= 离开负载第一驻波最小点的位置: 0.3064 ) )0( 1 ( 4 min =+=d。 (圆图求解略) 2.3参看图P2.3,ZL = 80,Zc = 50,负载ZL上电 压 5V, 求离开负载l = /4, /2, 3/8 处的输入阻抗Zin以 及Vmax, Vmin, Imax, Imin。 ZLZc 图 P2.3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A(C) D BP O 解:归一化负载阻抗6 . 1/= cLL ZZz,即图中的 A 点,刚好在实轴的右半轴上。 1)4/=l,A 点绕等圆至 B 点,=25.31)(, 8/5/1 cBinLB zzBZzz 2)2/=l,A 点绕等圆至 C 点,=80)(, 6 . 1CZzz inLC 3)8/3=l, A 点绕等圆至 D 点,+=+=5 .2145)(,43. 09 . 0jzzDZjz cDinD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4 ) A 点 所 在 的 位 置 即 为 电 压 最 大 点 位 置 , 由 题 意 已 知 , 所 以 , VV5 max = AZVI c 1 . 0/ maxmax =AZVIVV PA PB V c 0627. 0/,13. 35 minminmin = 注:该题也可以用公式法求解。 2.4无耗传输线特征阻抗Zc=50,负载阻抗ZL=525.99 O,求传输线长度l=/8, /4, 3/8 处的输入阻抗Zin。 答: j2.2 +4.599.255= o L Z = = )8/tan( )8/tan( )8/( kjZZ kjZZ ZZ LC cL cin 8.2 - 45.1j = = )4/tan( )4/tan( )4/( kjZZ kjZZ ZZ LC cL cin 448.4 219.2j = = )8/3tan( )8/3tan( )8/3( kjZZ kjZZ ZZ LC cL cin 9.8 + 53.7j 2.5传输线终端负载归一化阻抗zL=0.8+j1.0,计算 a. 驻波系数; b. 离开负载第一个驻波最小点的位置dmin; c. 负载反射功率与入射功率之比; d. 作出 V(z)z/关系曲线。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解:a)传输线终端负载归一化阻抗如图中 A 点,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做等圆交圆图实 半轴于 B 点,B 点对应的阻抗值即为驻波系数=2.9。 A O B D dmin/ b) 离开负载第一个驻波最小点的位置dmin如图所示,dmin=0.348。 c)5 . 0= OD OA ,25. 0 2 = i r P P d) ,348. 0, 5 . 0, 5 . 1 minminmax =dVV 2488. 1)0(1)0(,098. 0 max =+=Vd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公式法求解 ( ) ()() ()() o 3 .72 495. 0 24. 4 0 . 264. 0 0 . 18 . 10 . 18 . 1 0 . 18 . 10 . 12 . 0 0 . 18 . 1 0 . 12 . 0 1 1 0 j L L e j jj jj j j Z Z = + = + + = + + = + = () () 96. 2 495. 01 495. 01 1 1 = + = + = L L ( ) 35. 01 . 0 444 0 1min =+=+=d 25. 0 2 = i r p p 2.6下面两条传输线哪一条传输功率大? 传输线 1:特征阻抗Zc1=50,Vmax= 100V, Vmin = 80V; 传输线 2:特征阻抗Zc1=75,Vmax= 150V, Vmin = 100V。 答:对传输线 1:25. 1 min max = V V , 则 c Z V P 2 max | 2 1 =80W ; 对传输线 2:5 . 1 min max = V V , 则 c Z V P 2 max | 2 1 =100W 所以,传输线 2 传输的功率大。 2.7传输线特征阻抗 50,终端开路,测得始端输入阻抗为 j33,求传输线以波长计的电 长度 l/。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ZA=0.66j,如图中A点,所以得343. 0/=l A 2.8重复题 2.7, 但传输线终端短路。 答: 5033 5033 )2exp( + = j j jkl v 所以,0.0928 4 66. 0arctan2 /= l 2.9在无耗线上测得:为j100,为j25,d sc in Z oc in Z min为 0.1,0.6,驻波系数=3, 求负载阻抗。 解:由, 得到 sc in Z oc in Z()=5025100jjZc 由 = 3 得到( ) o 1081 . 0 4 0 , 5 . 0 13 13 = +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 ) ( ) ()() 55.30 1 . 24)611 . 0 482 . 0 (50 556. 1 951. 075. 0 50 226 . 0 33 . 1 04755.1545 . 1 4755 . 0 8455 . 0 50 4755. 01545. 1 4755. 08455. 0 50 4755. 01545. 01 4755. 01545. 01 50 5 . 01 5 . 01 50 01 01 108 108 jj jjj j j j j e e ZZ j j cL = = + = + = + = + = + = o o 从图上读出负载归一化阻抗为,62. 0482. 0j 2.10如图P2.10,ZL = (30 + j60),Zc = 50,用可移 动单可变电纳匹配器进行匹配,用圆图决定可变 电纳匹配器到负载ZL的距离d, 以及并联短路支线 长度l。 ZL Zc l 图 P2.10 d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解:负载阻抗归一化,如图中的 A 点,延长 OA 交等圆于 F 点,F 点即为 负载的归一化导纳点。F 点绕等圆交 g=1 的圆于 B、C 点。可得 jzL2 . 16 . 0+= 42. 0,279. 0= CB ll, 与 B 点对应的导纳值为 1+1.65j,所以引入的并联短路支路的导纳值为-1.65j,同理与 C 点相对 应的并联短路支路的导纳值为+1.65j。可得并联支路长度 411. 0,088. 0 = CB ll 2.11 特征阻抗Zc= 50传输线,终端接负载ZL = (60 + j60),并联短路支线离负载距离d = 0.22。调节并联短路 支线长度l,最小驻波系数min = ? O A B C D P F E ZL= (60 + j60) Zc d= 0.22 l 图 P2.11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E C O B 解:归一化负载阻抗B,其导纳点为C,绕等圆转d = 0.22到A点,调节并 联短路支路只能改变使得导纳在等g圆上转动,即图中紫色等g圆,要使驻波系数最小,只 有当A点转至与实轴相交点才满足条件。图中绿色点E即为满足条件点,此时驻波系数 jz2 . 12 . 1+= min =1/0.81=1.23。 2.12 参看图P2.12, Zc1、 Zc2为无耗传输线特征阻抗, Z1, Z2为纯电阻负载, 证明 1 2 1 2 c c Z Z V V =, V1,V2为Z1,Z2上电压降。(此处图略) 答:假定Z2上的电流为I2, 那么 = 2 2 2 2 1 1 1 1 0 0 0 0 I V jY jZ jY jZ I V c c c c , 即可得到: 1 2 1 2 c c Z Z V V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2.13说明下列同轴线的不接触 S 型活塞是一个短路活塞(图 P2.13) 。图略。 答:终端短路,并且活塞总长度为2/,那么其结果是等效为短路活塞。 2.14有一空气介质的同轴线需装入介质支撑薄片,薄片 材料为聚苯乙烯,其相对介电常数r=2.55(图 P2.14) ,为使介质不引起反射,介质中心孔直径 (同轴线内导体和它配合)应该是多少? 解:同轴线的特征阻抗 2 )/ln( )/ln( 2 )/ln( 2 ab ab ab C L Zc= 为使介质不引起反射,要求空气与介质填充部分相应的同轴线的特征阻抗相等 0 0 2 )/ln( Dd Zca=, r cm D Z 0 0 2 )/ln( =mm947. 0= 2.15图P2.15 为一同轴线介质阻抗变换器,它的结构是在同轴线内外导体间充填长度为 r 4 的两块介质(=r0, =0),若同轴线原是匹配的,证明两介质间距l由零变到 4 输入驻波比从 1 变到。 2 r 图 P2.15 | A | B | C | D A | B | C | D | c Z r c Z c Z r c Z c Z l 4 4 解:当 l = 0 时,没有阻抗变换, = 0 当 4 =l时, r c c r c DD r c CCcDD Z Z Z Z Z ZZZ = = 2 2 ,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2 2 2 22 / , r c rc rc BB r c AArc r c c cc c BB Z Z Z Z Z ZZ Z Z Z Z Z = = ()时1 1 1 , 1 1 / / 2 2 2 2 2 = + = + = + = rr r r crc crc ZZ ZZ 2.17无耗同轴线的特征阻抗为 50,负载阻抗为 100,工作频率为 1000MHz,今用/4 线进行匹配,求此/4 线的长度和特征阻抗,并求此/4 匹配器在反射系数小于 0.1 条 件下的工作频率范围。 解:f=1000Hz, =0.3m, 匹配器长/4=7.5cm. 匹配器特征阻抗=71.70 2cLc ZRZ E A B C D Zc Zc2 RL 课后答案网 w w w .k h d a w .c o m 从匹配器输入端看,以匹配器的特征阻抗归一化, 对应图中的 A 点,当 f 变化时,A 点在以 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上移动 =50 cin ZZ7 . 0/ 2 = cinin ZZz )4142. 1 50 71.70 ( , 1 1 2 2 2 = + = + = + = + = c c in in cin cin cin cin cin cin Z Z z z ZZ ZZ ZZ ZZ ZZ ZZ 可见,在圆图上将扩大倍后对应的点如果落在 in z1 . 0=的圆内,则对应的 f 满足要求, 即在所求频率范围。 (图中绿色小圆即为1 . 0=圆) 从圆图中可见,1 . 0=圆上对应的点其阻抗虚部最大对应于 B 点,最大虚部为 0.202j. 1 . 0=圆上对应的点其阻抗实部最大对应于 C 点, 最大值为 1.22. 最大对应于 C 点关于圆 心 在 实 轴 上 的 对 称 点 , 其 值 为0.82 。 即对 应 的 点 的 实 部 必 须 in z 58. 0/82. 0;86. 0/22. 1=。 in z扩大倍后对应的点的虚部必须202. 0,所以对应的点的虚部 in z15. 0/202. 0=, 在 OA 为半径的圆上,对应虚部为 0.15 的点为 D 点,D 点的实部满足上面的要求。所以 D 点是所求频率的一个极限。同理,根据对称性,E 点是所求频率的另一个极限。在圆弧 DAE 范围内的值均是满足要求的点。从图中可见 DA 的电长度为 0.046。 in z 所 以 频 率 范 围 为MHzf184100025. 0/046. 0=, 即 所 求 频 率 范 围 为 . MHzf1184816=,所以沿等圆移动,可能进入盲区,也可能在 盲区之外。所以能否匹配负载取决于第一并联支路的距离,若该距离使 在阴影圆外,则可以匹配,反之,则不能匹配。 in y in y 2.22见图P2.22,源电压E=5V,源电阻Zg=10,特征阻抗Zc=50,负载R1=32, R2=8,稳态时负载(R1+R2)上的电压、电流分别为VL,IL。现将R1短路,证明负载上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