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12.2《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ppt_第1页
生物:12.2《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ppt_第2页
生物:12.2《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ppt_第3页
生物:12.2《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ppt_第4页
生物:12.2《土壤里的微生物》课件(苏科版七年级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土壤里的微生物 (第一课时) 大肠杆菌 炭疽杆菌 乳酸杆菌 葡萄球 菌 肺炎链球菌 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 细菌 针头上的细菌 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个 细菌堆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 大 细菌的发现过程 细菌的发现者 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和他制造的能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 虎克当年寄文章文章给英国 皇家学会的信中所付的图之一 。 他惊叹地记录道: “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 弯曲姿势运动。” “在人口腔的牙垢中生 活的小居民,比整个荷 兰王国的人还要多。” 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 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 人的牙垢,发现了很多呈杆状、螺旋状和球状的小 生物,有的单个存在,有的连在一起,这就是后人 所说的细菌。 巴斯德怎样证明细菌存在于空气中? 巴斯德在展示 他的实验 经 典 的 鹅 颈 瓶 实 验 球形杆形螺旋形 电子显微镜下的几种细菌形态 一、细菌 1、细菌的结构: 芽孢: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 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一般条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对不良环境有较 强的抵抗力,特别能够耐受高温和干燥。 电镜下细菌的芽孢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 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 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 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 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 ,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 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 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 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 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核 液泡 细胞质 叶绿体 植物细胞 细菌细胞 请仔细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细菌细胞 动物细胞 请仔细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 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结构差异,决定 了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不同。请你推 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的呢? 细菌必须分解现 成的有机物以获 得所需的营养和 能量。细菌是生 态系统系统中的 分解者. 细菌分解雪 梨使雪梨腐 烂 这是在电镜下观察到的细菌生殖的图 片,请你仔细观察,你能判断出细菌的生 殖方式吗? 速度:20分钟30分钟,细菌就能分裂一次,细菌 的生殖速度是相当快的 。 分裂生殖 技能训练: 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 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 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 细菌的数目是多少? 2560010028 = 假 设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经常洗手、 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 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 启示? v你在超市或食品店选购食品的时候首 先会注意什么呢? v可是食品为什么会变质呢?是由什么 引起的? 日常小知识: 二、放线菌 1、放线菌的形态 二、放线菌 2、放线菌的结构 孢子丝 孢子 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 二、放线菌 3、放线菌的应用 常用的抗生素,除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不是放线菌 的产物外,多数抗生素都是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