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读书笔记_第1页
道士塔读书笔记_第2页
道士塔读书笔记_第3页
道士塔读书笔记_第4页
道士塔读书笔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5 道士塔读书笔记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一篇散文。道士塔莫高窟应是劫后的苏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读书笔记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和参考 ! 道士塔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余秋雨写的道士塔令我感到的是对于中国文化与宝物的损失而感到痛心。 王道士只是仅仅因为自己眼前的利益,而出卖了祖国的文化,卖掉了祖国的珍宝,换来的只是几个钱财但是却永远也换不来祖国的悠久历史。因为他的自作聪明将记录着中国历史的壁画改成了惨白色的一堵普普通通的墙壁,曾自以为自己得到了财富但是 他并不知道当时自己是多么得愚昧无知。王道士这个人虽然并不垂名千尺,但是他却留在了作者的心中。作者利用生动的笔法,使王道士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的无知,他的愚昧,他 “ 笑咪咪地数着那一点微不足道的银元 ” 时的自以为得意,都让读者感到无限的悲伤,痛心,更让我们感到可愤可恨。 莫高窟这个地方虽然没有华丽的外表,比不上青瓷但是它的文化价值却是令我们惊讶的。如果说王道士愚昧无知的话,那么当时的官员呢 ?他们同时也只是自己一时的贪图享2 / 5 乐而造成了现在的懊悔。他们难道只懂得自己吗 ?我们曾有能力去抓住那即将偷 运出去的宝物,但是因为他们只愿在客厅中慢慢地喝着茶,等于亲眼看着自己国家的文物变成其他国家的财产,却不愿意去挽救。有的甚至听信了谗言相信一个外国人的话,一车车批发给了西方国家。这让我们感到的耻辱。自己祖国的文化自己不懂的保存,反而却摆在了外国的博物馆中。看看莫高窟曾留下的一卷卷经书和历史悠久的壁画,敦煌文化显然是人类罕有的艺术宝库。可是,这一切几乎都在王道士和中国官员们的手中完结了。他们太卑微,对他们再愤怒也无济于事,因为他们的无知是无法扛起中华民族的尊严,无法付起那笔沉重的文化的责任。 那不堪回首 的过去已将成为回忆。我们坚信,日益强大的中国,不会听任历史文物在我们的时代飘零,不会再变得愚昧无知。失去的不可能再回来,我们能做的只能用我们的双手我们的思想创造新的文化财富,去超越以往,国家富强,可以让新的 “ 奇迹 ” 永存我土 ! 道士塔读书笔记 第一次看道士塔时强烈的感受到中国人的无耻与无奈 !前者是指那些自栩风雅实是败类的文官,后者是那为讨生活的无知道士。另外那些外国人你能说什呢 ?先人之所为 ?后代的有识之士又能如何 ? 但是第二次再看道士塔时却认为代表了中国社会中的几个层级:穷苦卑微的王道士为了生活 而将先人的文化结晶3 / 5 分批出售代表了芸芸众生的无知与无奈,高官的礼品与故做高雅的玩赏并不代表着他对文化艺术的重视,讲好听的是附庸风雅,讲难听的却是以这些东西做为升官发财与加官晋爵的老本。至于外国人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发现此一宝藏,利用了中国人的贫困与无知轻易的大量的将这些无价的艺术宝藏运回其所在的国家加以研究,进而赞叹中华文化的伟大,而这些宝藏或许也意外的获得妥善的保存,不至于成为高官们的玩物而至于飞灰湮灭。所以这种结果可说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但也可说是中华民族以致于全世界的幸运,让这批无价的宝藏能够为世人所认识与保 存。第叁类则是则是作者本身与那些与会却哑口无言的后世中国学者,他们参加这场国际性的研讨会而主题却是本属自己土地上的东西啊,再面对外国人赞叹伟大,其内心的感受应该是很复杂的呀 ! 最后吾等认为无论这事儿是真是假,不但说出当时暨现时的中国,对于今日的台湾而言未尝不是相当贴切的一个比喻。表面上台湾的经济水准是优于昔日,教育水准也显着的提高,但文化价值观念却并未完全随之提升,在昔日所谓的强人政治下所打造的表象能否经由开放后的民主真正予以落实暨改善,仍有待观察 ?不过在文物保存的工作上来看,如何 ?从样板到真正落 实于民间仍是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更因为台湾历史上的特殊性使得这一方面的工作特别不易进行,住民的短视近利与相关工作者的过于理想性忽视所有权4 / 5 人的利益,事使得此一工作的推行更为不易。再加上民主政治并未常态的发展,除非有利可图,否则如王道士者众,纵使高官不是狗官,也是无能为力呀 !更何况传统的价值观念中除了无形的观念是守旧与保守外,物质上的除旧布新确是穷困的大众所追求的啊 ! 道士塔读书笔记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每每想起余秋雨的道士塔,心中不免有些寂寞,又有些憎恨。 莫高窟大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溜 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在道士塔中曾经住着一位姓王的道士,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当各国艺术家都在创作他们的举世杰作时,古老的敦煌文化正在王道士的手上一步步走向深渊。 他,一个道士,因为看不惯雕像、壁画,就找人将雕像砸碎,将古老的文化变成几个怪模怪样的天师灵官 ;将 “ 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 ” 都涂成一片惨白。 虽然 “ 藏经阁 ” 是王道士发现的,但他却没有将这宝贵的文化遗产留下来,外国人的一点钱、商品就能换回几大卷在现在可以算得上无价之宝的经书。 “1910 年 10 月,俄国人勃奥 鲁切夫用一点点随身带的俄国商品,换取了一大批文书经卷 ;1909 年 5 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叠银元换取了 24大箱经卷、 5箱织绢和绘画 ;1911年 10 月,日本人吉川小郎和橘瑞超用难以想像的低价换取5 / 5 了 300 万卷写本和两尊唐塑 ;1914 年,斯坦因第二次又来,仍用一点银元换去了 5 大箱、 600 多卷经卷 ” 这是在文中写到的,令人惊讶的不仅是用那样低廉的价钱换走了一大批的经卷,更让人绝望的是中国文官们的滔滔奏折中竟没有提 “ 墩煌 ” 一个字,甚至那些各国的冒险家没有任何手续、任何关卡地就来到中国。 但如果单凭王道士的迂腐 ,还不足造成墩煌毁坏性的损坏,可恨的是中国官员门对文物毫不重视,贪婪的他们一步步把文物吞没了,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一切的一切,在他们眼中,就只有钱,钱对于他们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但他们不知道,再多的钱也买不会这些文物,再多的钱,也弥补不了他们的罪过。 看看莫高窟留下的古代造型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