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之后某造船厂扩大生产能力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5-30二.doc_第1页
目录之后某造船厂扩大生产能力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5-30二.doc_第2页
目录之后某造船厂扩大生产能力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5-30二.doc_第3页
目录之后某造船厂扩大生产能力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5-30二.doc_第4页
目录之后某造船厂扩大生产能力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预评价5-30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2009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绪 论某造船有限公司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可利用码头岸线长达6公里。该造船基地民船项目一期工程的生产纲领为年造船212万载重吨,已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于2008年上半年开工造船。在该造船基地民船项目一期工程中,由于投资原因和部分重大生产设施需经国家批准,对部分项目进行了压缩和缓建。为了全面实现该造船公司2012年350万载重吨的实际生产目标,实现生产能力增量增效,达到整体生产均衡发展,经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批准,该造船基地民船扩大生产能力项目对以上一期工程缓建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的有关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产业政策,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识别该造船基地民船扩大生产能力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评价该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其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建议。该造船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委托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对该造船基地民船扩大生产能力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1 对象与方法1.1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主要为该造船基地民船扩大生产能力项目,包括突堤舾装码头1座(370m),顺岸舾装码头1座(212m),总段组装场地,分段涂装车间(2喷3涂),涂装、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零件集配场,生产指挥综合楼、技能培训中心、夜班宿舍等配套工程。该造船基地民船项目一期工程、及本项目建设期的相关内容不在评价范围内。1.2 评价内容依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2,对以下内容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辅助用室、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卫生专项经费概算等。1.3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和初步调查分析,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采用类比法、经验法和检查表分析法等进行综合评价。1.3.1 类比法3,4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对职业病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预测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防护效果。1.3.2 经验法评价人员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和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对照职业卫生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等,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拟评价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1.3.3 检查表分析法5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拟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拟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2 结果2.1 生产工艺流程2.1.1 船舶生产工艺总流程该造船基地民船生产工艺总流程见图1,本扩能项目舾装码头、突堤码头、总段组装场地、涂装车间、涂装、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零件集配场等涉及相关生产工艺见图注。钢板预处理钢材加工(钢板边缘加工、成形加工)部件装焊分段装焊(平面分段、曲面分段、上层建筑分段)码头舾装、预码头试验航行试验、交船船坞造船舾装船舶下水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总段制造、区域性舾装分段预舾装分段预舾装总段预舾装钢料堆场(理料)分段涂装图1 船舶生产工艺流程图图注: 为本扩能项目涉及的生产工艺。2.1.2 舾装码头生产工艺本项目212m顺岸舾装码头和370m突堤舾装码头主要将配套齐全的管件、电气制件和舾装件安装到船舶上,并进行船舶的最后调试,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零件集配场平板车、起重机运至船舶装配、切割、钻孔焊接打磨修整船舶调试噪声、高温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粉尘、噪声图2 舾装码头生产工艺流程图2.1.3 舾装生产工艺本项目涂装、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主要进行分段的堆放和预装管系、电缆托架等舾装件;总段组装场地主要进行总段的舾装;舾装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下料焊接打磨修整装配检查、验收粉尘、噪声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等粉尘、噪声图3 舾装生产工艺流程图2.1.4 分段涂装车间生产工艺分段涂装车间主要包括喷砂、钢丸回收、喷漆固化等工序。喷砂间内四周铺钢板,钢砂由扫砂车(或推砂车)扫入皮带输送机上方的集丸斗内,集丸斗上部的格栅和网孔板将垃圾杂物留在地面,在集丸斗的下口设闸门以调节向皮带输送机的输送量,确保钢砂回收系统的正常运行。喷涂涂装采用高压无气喷漆泵。生产工艺流程见图4。管件、阀件等保护包扎打扫清洁喷砂表面处理喷砂固化、涂装验收粉尘、噪声粉尘、噪声粉尘、噪声调漆、喷漆化学毒物、噪声图4 分段涂装生产工艺流程图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2.1 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本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11种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丙酮、酯类等有机溶剂,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铁、铬等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工频电场等。2.2.2 生产环境及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本项目舾装码头、总段组装场地有部分电焊作业在船舱小室内进行,属密闭空间作业。本项目以手工作业为主,且一班、两班工作制度工人居多,该项目可能存在劳动强度过大、长时间不良体位、姿势等人体工效学因素。2.3 类比调查结果2.3.1 类比工程的选择根据本项目的初步设计,分析该造船基地民船扩大生产能力项目的基本情况,选取广州市某造船厂舾装车间和涂装车间作为本项目的类比工程,其原辅料及产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生产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与本项目基本相似,具有较好的可比性。2.3.2类比项目检测结果2.3.2.1 化学毒物类比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化学毒物检测设5个检测点,检测11种化学毒物。检测结果显示,所检项目大部分未超标,只有喷漆岗位的二甲苯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6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2.3.2.2 粉尘类比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8个粉尘检测点.检测结果显示,所检项目大部分未超标,只有喷砂间及其打扫岗位的粉尘浓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2.3.2.3 噪声类比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7个噪声检测点,检测结果显示,打磨修整操作位、喷砂间的噪声强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其余检测点均正常。2.3.2.4 紫外辐射类比工程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设2个紫外辐射(电焊弧光)检测点。检测结果显示,所检测的焊接操作位面罩内眼部和面部的电焊弧光辐照度未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面罩外和肢体的电焊弧光辐照度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接触限值。2.3.2.5 高温另外,选取广州另一造船厂电焊操作岗位作为本项目高温类比岗位,工作场所高温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生产情况下,所检测的WBGT指数低于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2.4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预评价2.4.1 选址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8,运用检查表分析法对本项目的选址进行评价。本项目拟建于华南地区某造船基地,功能定位与所在区域的规划功能定位相符。本项目能够结合水文、地质、气象以及保障和促进人群健康需要进行选址,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4.2 总体布局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运用检查表分析法对本项目的总体布局进行评价。本项目总体布置中能够结合工厂生产特点及建设场地的形状,对厂区进行总体规划,使功能分区明确,物流顺畅、短捷。本项目的总体布局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4.3 建筑卫生学2.4.3.1 通风与空调本项目涂装车间控制室拟采用分体式一拖一空调器;涂装车间变电所设轴流风机进行全室换气;漆泵间设防爆轴流风机进行全室换气,换气次数大于12次/小时。本项目生产综合指挥楼拟采用智能变频一拖多中央空调系统,室内设吊顶式换气扇;生产指挥综合楼的卫生间拟设机械排风。技能培训中心、船东楼等拟采用分体式一拖一空调器;技能培训中心焊接训练间侧墙设轴流风机进行全室换气。建议项目单位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对于工人所需新鲜空气量的基本要求进行设计。2.4.3.2 采光与照明本项目车间照明拟选用金卤灯光源的工厂灯,办公区选用荧光灯,室外作业选用高杆灯,道路及室外一般照明采用道路灯、庭院灯。大车间设夜间值班照明。部分有爆炸危险的厂房选用防爆灯具。建议项目单位按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9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10进行照度和采光的设计。2.4.4 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参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运用检查表分析法对本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进行评价。本项目所用生产设备以工艺路线为基础,布置在各生产区域内,将同类设备和工艺特征相同的工序布置在同一区域或同一作业水平面,减少不同卫生学特征设备之间的相互影响。本项目的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2.4.5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2.4.5.1 防尘设施(1)本项目舾装码头、预舾装场地、总段组装场地等多为露天作业,以自然通风为主。(2)项目单位拟在涂装车间喷砂间设全室通风系统,在钢砂回收过程中设局部除尘系统,通过抽风除尘将钢砂中灰尘除去,并采用旋风除尘和滤筒除尘相组合的方式,粗颗粒在旋风除尘器内除去,细尘由滤筒除尘器除去。(3)技能培训中心有48个焊接培训工位,作业时可产生大量焊接烟尘,项目单位拟在每个焊接工位设置一根160三维移动手臂,该移动手臂带吸尘罩,可在三维空间自动定位,每只吸尘罩设计风量1700 m3/h,并由风管接至滤筒式净化器进行集中治理,滤筒式净化器净化效率大于98。另外,在焊机分散区设置5台KLK型移动式焊接烟尘净化器,每台处理风量为1700 m3/h。类比工程喷砂间及其打扫岗位粉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他岗位粉尘浓度未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但舾装码头、总段组装场地、预舾装场地的电焊作业岗位较多,特别是部分电焊作业在船舱小室(密闭空间)内进行时,电焊人员与电焊烟尘可发生近距离接触,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进行电焊作业时,接触的电焊烟尘浓度较高,可能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综合以上分析,建议项目单位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防尘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在每个焊接岗位设置移动式焊烟净化机组、在打磨修整岗位设置移动式除尘罩,并在防护设施初步设计中明确净化器和除尘器的型号、类型、功率及设置位置等。在舾装码头、总段组装场地、预舾装场地的船舱小室(密闭空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移动式焊烟净化机组的排气管应设置在舱室之外,以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另外,项目单位可为喷砂岗位的生产工人佩戴头盔和面罩,并接供应空气的呼吸器,以及防护服和外批罩衣、手套、长筒胶鞋等;为打扫清理岗位的生产工人佩戴防尘口罩、手套等;以降低作业工人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2.4.5.2 防毒设施项目单位拟在涂装车间喷漆间设全室通风系统,设计通风量120000 m3/h,换气次数大于6次/h;并在喷漆间底部一侧排风口处设置10台干式漆雾净化器,每台处理风量为12000 m3/h;每个喷漆间设2台HX-2Z型活性炭纤维有机溶剂吸附催化净化装置对有机溶剂净化后排放;排气筒设计高度为30m。结合类比工程化学毒物检测结果,喷漆岗位的二甲苯浓度超标。建议项目单位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防毒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在调漆喷漆作业岗位设置排毒罩,在停电时使用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控制室,以达到控制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浓度的目的。舾装码头、总段组装场地、预舾装场地的电焊作业岗位较多,特别是部分电焊作业在船舱小室(密闭空间)内进行时,作业人员可接触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项目单位应加强舱内焊接岗位的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2次/h,并合理组织气流,送进去的新风应是舱外的新鲜空气,排风口应设在舱外。2.4.5.3 防噪声设施本项目涂装车间内的真空吸砂机组拟采用整机隔振,并安装半封闭的吸声隔声装置;中间机房内强噪声源设备的正上方拟安装一定面积的吸声顶;设备的周围墙面拟安装一定面积的墙面吸声结构;每台风机拟设置隔振底座、消声器和隔声罩。综合类比工程噪声检测结果,打磨修整操作位及喷砂间噪声强度超标。建议项目单位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加强防噪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将高噪声岗位和低噪声岗位合理布置,特别是应合理安排噪声危害严重的打磨修整岗位与低噪声的焊接岗位,减少噪声的交叉污染,并采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等综合措施以减小噪声对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2.4.5.4 防暑降温设施本项目涂装车间控制室拟采用分体式一拖一空调器,生产综合指挥楼拟采用智能变频一拖多中央空调系统,室内设吊顶式换气扇,技能培训中心、船东楼等拟采用分体式一拖一空调器。由于焊接作业时电弧温度非常高,建议项目单位为作业人员佩戴防护面罩、防护工作服,并采取隔热措施等,以避免作业人员受焊接热辐射或飞溅物的伤害。另外,广州处于亚热带,高温季节室外露天气温可高达35以上,本项目舾装码头、总段组织场地、零件集配场、分段堆场及预舾装场地、分段涂装堆场、门座起重机等露天作业岗位存在夏季高温,建议项目单位在高温作业点或夏季室外的经常作业点,采取局部送分降温措施,对工人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0.10.2),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还应参照高温作业的特性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安排合理的劳动作息时间。2.4.5.5 防紫外辐射设施本项目紫外辐射(电焊弧光)主要存在于焊接岗位,项目单位拟加强个体防护措施,为工人配备焊接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要求工人操作时必须佩戴。2.4.5.6 防工频电场设施本项目初步设计中未提及防工频电场的设施,建议项目单位采取屏蔽设施,屏蔽工作地点,且屏蔽设施必须接地良好。2.4.6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项目单位制定了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第二版),规定了公司劳动防护用品的管理机构、职责、管理流程、检查与考核等内容。基本符合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11、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以及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GBZ/T195-2007)12的要求。2.4.7 应急救援项目单位制订了某造船有限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该预案适用范围包括各部门可能造成或已经发生的对员工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该预案内容包括总则,组织体系与机构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预警和报告,应急响应程序反应,后期处理,保障措施,培训与演练,预案管理,奖励与责任追究,附则等。项目单位成立了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急指挥部和应急救援办公室,并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和职责。综合以上分析,项目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建议项目单位在此基础上补充密闭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苯系物等急性中毒应急救援预案。项目单位还应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如在涂装车间设置冲淋器和洗眼器等;应在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同时,留有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2.4.8 警示标识该造船有限公司制定的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中规定:各生产部门要在贮存有毒有害原材料的场所要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使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时,各生产使用部门应当有使用说明书,并载明产品特征、主要成分、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为了使作业人员对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警觉,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建议项目单位在施工设计阶段根据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的生产特点,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13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警示标识的设置,对有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在醒目位置设置告知卡,内容包括有毒物品的名称、健康危害、警告标识、应急处理、指令标识、理化性质、救援电话及职业卫生咨询电话等。2.4.9 辅助用室该造船基地内已建有车间办公室、浴室、厕所等辅助用室。本项目拟建夜班宿舍、食品加工中心等辅助用室。建议项目单位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的要求,并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实际需要和使用方便的原则设置辅助用室。另外,本项目食品加工中心兼有食堂功能,应设洗手、洗碗、热饭设备,厨房的布置应防止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并应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装置和防尘、防蝇、防鼠措施。2.4.10 职业卫生管理项目单位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了职业卫生兼职管理人员,制订了职业病防治管理规定、公司员工健康体检办法(暂行)、安全培训教育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定(第二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2.4.11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本项目投资总额178335万元,职业卫生专项投资250万元,项目单位应进一步细化该项经费,明确职业卫生各项经费的具体支出。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应包括:(1)职业病防护设施费用;(2)应急救援设施费用;(3)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费用;(4)职业健康检查费用;(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费用;(6)职业卫生培训费用;(7)职业卫生管理费用等。3 结论通过对本项目的工程分析,类比工程的职业卫生调查、检测和分析等,结合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等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3.1 选址 本项目选址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有关要求。3.2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 本项目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合理,设备选型兼顾职业卫生要求,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有关要求。3.3 职业病危害因素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丙酮、酯类等有机溶剂,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碳、臭氧、铁、铬等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噪声、高温、电焊弧光、工频电场等。3.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 本项目初步设计中有针对化学毒物、粉尘、噪声和高温的防护设施的设计,基本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有关要求;但喷漆间二甲苯浓度、喷砂间粉尘浓度和噪声强度、船舱小室电焊烟尘浓度、打磨修整岗位噪声强度等可能超过职业接触限值,项目单位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有关要求和本报告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防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确保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3.5 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项目单位已制定了相关规定,并拟按规定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要求。3.6 建筑卫生学和辅助用室 本项目通风、照明的设计,以及辅助用室的设置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和本文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补充。3.7 应急救援措施 项目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基本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但项目单位应补充密闭空间作业和苯系物等急性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和冲洗设备等。3.8 职业卫生管理 项目单位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了职业卫生兼职管理人员,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基本符合了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3.9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综上所述,该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了我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相关卫生规范、标准,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了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通过综合分析和评估,项目单位若能按本文提出的各项建议进行本项目的设计和建设,预期项目建成后能有效地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因此,从职业病危害防护角度考虑,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4 建议项目单位应针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本报告书中提出的防护措施要求及有关的职业卫生标准,由具有相应设计资质的设计部门进一步完善本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计,且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14。4.1 防尘防毒设施在设计和施工时应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的有关要求,加强防尘防毒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在每个焊接岗位设置移动式焊烟净化机组、在打磨修整岗位设置移动式除尘罩,并在防护设施初步设计中明确净化器和除尘器的类型、功率及设置位置等;在调漆喷漆作业岗位设置排毒罩,在停电时使用的应急柴油发电机房设置控制室14,15,16。 4.2 噪声设施加强防噪声设施的合理布置和设计,如在可能产生高噪声的设备加装减震消声器、主要噪声源尽可能独立设室、固定值班点或操作间利用隔声门窗与噪声源分开布置等,使作业场所噪声强度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工作地点生产性噪声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而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治理手段仍无法达到要求时,应采用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14,15,16。4.3 防暑降温设施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中的有关要求,加强防暑降温设施的设计和建设,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并适当增加工人的休息时间,使作业场所WBGT指数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以下14,15,16。4.4 照明设施项目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视觉作业的具体要求,参照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确定不同工作场所作业面上的照度标准值,做到有利于生产和保护视力。4.5 提供个人防护用品根据工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强)度等不同,为工人提供合格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注重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培训、检查、保养、储存和更换等。4.6 制定应急预案项目单位应在某造船有限公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基础上补充密闭空间作业应急救援预案、苯系物等急性中毒应急救援预案;并认真落实有关应急救援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害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等,如在涂装车间设置冲淋器和洗眼器等;应在考虑相应事故防范和应急、救援设施和设备的同时,留有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17。4.7 加强作业管理加强密闭空间作业管理,实施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制度,严格执行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防止劳动者发生缺氧、急性中毒等职业性伤害。进入船舱底部作业时,必须检测船舱底部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使各种有害物质浓度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防护,尤其应注意落实足够量的通风换气和规范做好个人防护,应急救援措施后,方能进入作业。长时间进行电焊作业、喷漆作业等,应加强船舱室内作业的通风。此外,要加强设备的日常巡检与维护,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杜绝有毒物质跑、冒、滴、漏及意外事故发生。维修工进行设备维护时,应严格按照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14,15,16。4.8 设立警示标识根据工作场所各工作岗位的生产特点,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要求,在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设置相应的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等警示标识。同时,在相应的工作岗位设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牌(卡),明确告知内容:如危害因素种类、对健康的影响、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检测结果等。项目单位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中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如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等。4.9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细化项目单位应将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细化,包括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费用、应急救援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上岗前体检、上岗前培训教育费等,并在总投资中占合理比例。本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按有关规定,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委托具有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并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卫生审查。4.10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本项目在正式投产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进行职业病防护设施的竣工验收。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项目单位应委托具有从事职业健康检查资格的医疗机构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及应急的职业健康检查。致 谢本文是在孟晓静副教授和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职业卫生评价科王致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感谢孟老师积极帮我联系广州市职防院,感谢王主任同意我到他的科室作毕业论文。在评价科期间,我了解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流程,很好的将课本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受益很大。感谢王主任给我提供很多相关的资料,教我如何查找这个领域的文献,耐心地帮我解答一个又一个问题,启发我撰写综述的思路,并帮我理顺毕业论文的写作思路。感谢孟老师指导我写作,帮我修改论文的初稿,并提了很多的建议。回首五年大学生活,南方医科大学的老师们教给了我很多知识,我以在南方医科大学学习而自豪。毕业之际,我感谢南方医科大学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感谢这里的老师培养了我五年。首先感谢王亚惠队长和郑莉老师,你们对我的生活、学习、工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让我在南方医科大学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在我大学最失意的时候,是你们给我支持,孜孜不倦的教诲我,让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继续自信坚强的走下去。在我的奋斗历程中,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你们总是义无反顾的伸出手来,帮我推开一个又一个路障,让我很好的走下去。感谢姚朗老师,罗炳德老师,叶卓明老师,吴娴波老师,卢晓翠老师,丁振华老师对我的学习、生活、科研给予很大的指导。罗老师引领我进入科研的殿堂,卢老师启发我撰写第一篇论文,姚老师,叶老师带领我完成一个完整的科研项目。吴老师、丁老师指导我科研的思维。正是你们这么多人的指导,使我打下扎实的科研思维,让我对学习、科研充满兴趣,让我对生活充满希望。特别是姚老师,您还启发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激励我好好为之奋斗,并给我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感谢我们班李建勇、何春拉、马煜清、关健荣、梁玲波、龚丽芬、梁瑞莲、吴叶仙、曾育富、莫亚朝、陈建千、王虾仔等等同学,和你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做实验,让我感觉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正是我们的互相学习,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还要感谢研究生杨光、谭飞、李天星,和你们聊天,总能让我学习到很多东西,你们也很热情的教给我很多科研知识和生活上的经历。感谢我们班的篮球队友:周焕汉、邓广辉、裴桂、陈浩川、陈周忆、邹天禄、刘犇、戴含新、林彬彬、崔浩荣、何炳森、丁伟鹏、李桂喜、刘奇、曾游哲、黄土森、陈敏敏等同学。在忙碌的学习之余,我们在球场上切磋,不仅锻炼了身体,使我们更加团结,还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开心。最后感谢我的家人和以前的朋友们,在我大学生活失意的时候,你们总是默默的支持我,听我倾诉,感谢你们!参考文献1 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S).2 卫法监发200263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S).3 党庆德,王坤,史文晋等. 某多晶硅新建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8, 7(5): 284 - 286.4 彭言群,张建中,何丽萍. 某锑业公司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预评价(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8, 7(5): 279 281.5 马俊锋,杨泽云. 某造船厂扩建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 职业与健康, 2007, 23(20): 1859 1860.6 GBZ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S).7 GBZ2.2-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物理因素(S).8 GBZ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9 GB50034-200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10 GB/T50033-2001,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S).11 GB11651-89, 劳动保护用品选用规则(S).12 GBZ/T195-2007, 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S).13 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S).14 James R. Thornton. 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92.1-92.9.15 Guidelines for Shipyard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2008, 1-37.16 Abrasive blasting hazards in shipyard employment.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2006, 1-22.17 金泰廙.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66-471.综 述造船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控制措施造船是一种高技术和复杂的工艺,基本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原材料采购,局部装配,总成,外表处理,涂漆,辅助设施安装,测试,下水。按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分类,船舶制造与维修是三种最危险工业之一。1 造船厂职业病危害因素自80年代以来,造船工艺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由于造船行业工作环境复杂,造船工人依然需要在不太理想的环境中及复杂的情况下工作, 如作业空间窄小、高处作业;要进行大量涉及重型设备和材料的手工作业;由于各工序相关性强,一个工序的结果可能危急其他工序的人员。另外,许多工作是在室外进行的,恶劣天气可能形成或加剧危险情况。而且,要使用许多化学药剂、油漆、溶剂和涂料,这些对人均有很大的危害。1.1 造船厂化学危害因素有1:(1)来自喷砂打磨作业的粉尘;(2)从事绝缘作业时暴露于石棉和矿物纤维;(3)来自油漆、涂料、液剂和稀释剂的蒸汽和喷雾;(4)来自各种焊接、气割、软焊和硬焊作业的烟气;(5)暴露于各种焊接、气割、加热过程使用的气体。(6)暴露于环氧树脂中特定的有毒化学物质、有机锡和铜防污漆、含铅漆、油类、润滑油、颜料等。1.2 造船厂物理危害因素有1:(1)与室外作业有关的极端气温和恶劣天气;(2)电气危险;(3)因重复搬运庞大和笨重材料引起的有关人类工效学问题;(4)电离及非电离辐射;(5)噪声和振动;(6)与贮藏舱、双底等有关的缺氧和其他窄小空间危险;(7)同一水平作业摔伤或高处坠落。2 造船厂职业病危害控制环节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目的是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工作环境的安全性,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2。这个过程是需要多方努力才能完成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3。2.1.1 管理层支持强大的管理层支持是职业病危害控制取得成功的关键4。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局(OSHA)推荐造船厂管理层要与员工讨论,制定职业病危害控制项目要取得的目标。然后任命特定员工负责该项目,还要为员工提供反馈的渠道。该项目的成功实施,需要管理层和员工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各工艺流程团结协作,需要管理层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财力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2.1.2 员工参与造船厂员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最密切。他们往往最先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是职业病危害因素重要的信息来源。员工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看法和建议往往是很有价值的。一旦某些员工发生疑似职业病的症状,其他员工往往最先察觉并报告,同时提出他们所担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减少危险因素暴露的建议。此外,他们还能评价实施职业病危害控制项目后,职业病危害因素改善的情况。让员工参与该项目,还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满意度,从而最终提高工作效率5。2.1.3 提供培训培训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项目的关键环节。为员工培训,可以使其知道在工作场所要注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及如何采取防护措施。培训的内容包括:设备、工具和机器的恰当使用;良好的操作方式;一些可能导致工作伤害的任务的识别;职业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和处理。2.1.4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识别定期检查工作场所和工艺流程,以早期识别可能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的渠道可能是员工报告、员工的健康记录,员工的补偿记录,员工的访谈,工作场所调查。2.1.5 职业病损害的报告的处理要尽早处理员工发生职业病损害的报告,首先要对该损伤进行诊断、治疗和评价,确保员工早日恢复健康。对发生该损伤的特定工作岗位,要尽快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提出预防措施,防止发生类似损伤。3 造船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6虽然造船厂生产工艺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多,危害大,但是只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可以将危害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的。主要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程控制措施3.1.1 替代造船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空气污染物,去除这些有害空气污染物最简便的方法是消除可能产生危害的原料,或者用其他危险性小的物质取代该原料。目前,已经有若干防治指南介绍工人如何选择危险性最小的原料。比如,密西根州立大学出版的预防硅肺病的手册介绍的代替品列表就是造船行业员工减少职业病危害的很好的参考指南7。此外,在选择替代品的时候还应注意:替代性原料可能导致其他有害空气污染物比如重金属在空气中浓度的提高。3.1.2 隔离或封闭改善工艺流程,对可能产生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操作如研磨剂爆破操作,应将其隔离或封闭在密闭空间,使操作人员的暴露最小,并防止工作场所中其他人员接触。可以采用一下三种方式:一、爆破柜:对一些小的物体,可以设计一个密闭的爆破柜,将爆破操作限制在密闭柜里,可以防止操作者和周围的人暴露于有害空气污染物。二、爆破室:对一些大的可以运输的爆破柜装不下的物体,可以设计爆破室,考虑一至两个员工在爆破室里面进行手工爆破操作。爆破室应具有足够的通风条件,从而使:(1)操作者在爆破室里应有良好的可见度;(2)防止粉尘在爆破室里沉淀和积累(3)降低爆破室粉尘浓度从而使个人防护用品提供足够的防护;(4)防止有害污染物逃逸到其它工作场所和环境中。在爆破室里面工作的员工必须佩戴头盔、呼吸器等个人防护用品。三、暂时封闭区:对于大型的不能运输的物体或者结构,或者固定的结构,可以考虑使用暂时封闭区。可能的话,应该将物体或者结构完全封闭。如果不能完全封闭,应该使爆破区域设在下风向。此外,还应设立空气有毒污染物浓度监测系统,以确保封闭区以外的员工不至于暴露在高浓度的空气污染物下。如果封闭区以外检测到高浓度污染物,应该在污染区设立警示牌和障碍栏,使员工远离污染区,给员工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如果条件允许,还应该研究更好的防护措施。四、隔离区:当必须采用开放式爆破操作时,可以考虑设立隔离区,以保护操作者和附件区域的员工,防止暴露于高浓度的有毒空气污染物。在同一间造船厂,隔离区可以和爆破室、暂时封闭区联合使用。隔离区应该设立警告标识,并要求进入隔离区的员工佩戴个人防护用品。3.1.3 通风所有的喷砂清理场地都必须有足够的通风透气设施。喷砂间、便携式喷砂清理设备和暂时性空气污染物结构必须有足够的换气设施,以便可以:(1)防止粉尘累积和降低空气中有毒空气污染物的浓度;(2)增加操作者的能见度;(3)防止粉尘泄漏。通风排气系统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建造,并且要定期检查、维护。从喷砂清理设备排出的废气,要经过废气处理器处理后才能排出,以免有毒空气污染物污染工作场所、环境和周边社区。废气处理器是必须建造的,这样才能将累积的粉尘排出而又不污染工作场所8。3.1.4 湿式操作湿式操作能够减少或者消除表面处理所产生的粉尘的数量。所有的湿式操作产生的粉尘数量比干式操作明显减少9。在有些环节,如果不适宜湿式操作,可以考虑安装水龙带,在粉尘产生时洒水使粉尘变湿。3.2 管理措施通过适当的管理措施,可以使员工暴露于有毒空气污染物的危险度降到最低。这些措施包括:(1)采用真空吸尘器或者湿式操作清除工艺流程中产生的粉尘;(2)有些操作会产生有毒空气污染物,应该合理安排这部分工序的时间,选择在最少人暴露的情况进行该项操作;(3)容易产生有毒空气污染物的操作工序应该安排在尽量远离其它员工的地方;(4)在进行容易产生有毒空气污染物的操作时,应暂停区域内其它操作,将无关人员清离该区域;(5)避免在有风发环境下进行喷砂等容易产生有毒空气污染物的操作,并且在喷砂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由此产生的粉尘;(6)在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周围设立警示标识,。3.3 个人卫生习惯员工应该具备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这些习惯在保护员工以免暴露于有毒空气污染物方面很重要。有些污染物,比如铅,在吸入或者摄入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其它污染物,比如铋,通过吸入或者皮肤接触后也可能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物摄入人体的机会:(1)禁止在容易产生有毒空气污染物的工作场所进食、饮水、吸烟或者使用化妆品;(2)在进食、饮水、吸烟或者使用化妆品之前应该洗手和洗脸;(3)离开工作场所要淋浴;(4)离开工作场所要更换清洁的衣物;(5)汽车等交通工具要停放在非污染区。3.4 个人防护用品为了有效的保护员工免受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除了采取适当的替代、封闭、隔离和通风等工程控制措施和管理措施外,还应该强调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因为造船工艺复杂,所以不同岗位员工所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种类多。造船厂经常使用的个人防护设备主要有:(1)焊接、切割和打磨等工艺过程会产生金属烟气、粉尘及微粒,除了采取通风措施,还应该要求焊工配备呼吸防护装置预防吸入焊接尘粒和烟气,佩戴防护镜以防止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其它眼部和脸部伤害。此外,还应戴防护手套,穿长袖衫及其他身体保护装置,以防止金属熔化的耀眼光和火星。(2)打磨喷砂和涂漆岗位的工人必须进行全身保护(全身连衣裤工作服、手套、鞋套及眼保护装置)、听力保护并佩戴空气呼吸器。(3)从事吊运作业的工人有发生坠物的危险,所有员工在生产区域内应该佩戴安全帽。(4)从事绝缘作业的员工应该佩戴口罩和全身保护装置,以防止吸入石棉和烫伤。(5)在噪声源区域工作的工人,应该佩戴听力保护装置,如耳塞、耳罩。3.5 废弃物管理由于造船厂一般位于大型水域的附近,造船工艺流程复杂,可以产生大量的如粉尘、重金属毒物等环境污染物,通过空气传播或者河流运输可以对造船厂工人、周边居民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做好造船厂废气物的管理对保障工人、周边环境的居民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应保证造成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都设置废弃物回收站或者处理设施,使得排放的废弃物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还要注意造船厂的选址应该在居民区的下风向,河流的下游。4 结语近年来,由于采用改良的设备及制造方法、更安全的工具及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造船业工人的安全卫生状况有了巨大改善。然而,由于造船工艺流程本身的复杂性,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依旧不可避免的将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为管理层,要重视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人的健康,加大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的投入力度,为工人提供培训,提供各种防护用品,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作为工人,要爱惜自己的身体,要认真学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和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措施。参考文献1 James R. Thornton. 职业卫生与安全百科全书.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92.1-92.9.2 金泰廙.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第六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412-442.3 Guidelines for Shipyard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 2008, 1-37.4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and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1.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and the Workplace - Low Back and Upper Extremitie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5 Pope, M.H., Goh, K.L., Magnusson, M.L. 2002, Spine Ergonomics. Annu. Rev. Bi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