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_第1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_第2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_第3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_第4页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温习习通史背景学通史 补补断裂 历史阶段通史线索历史特征 先秦时期 (约170万 年前公 元前221 年) 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民主制( 禅让制)到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王族 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的演变 历程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以 血缘关系为纽带 形成国家 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 尚未实现权 力的高度集中 秦汉至明 清(公元 前221 1840年) (1)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中华文明初步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建立和巩固(2)魏晋南北朝时期 (220589年):国家分裂,但孕育统一 (3)隋唐时期(581907年):中华文明走 向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 (4)宋元时期(9601368年):中华文明 继续发 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 强(5)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 前):中华文明由繁盛到出现危机,君 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1)以封建专制主义为核心 ,皇权至上、凸显人治和 专制色(2)中央集权和地方 分权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的基本矛盾之一,斗争趋 势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彩(3)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中央 政府内部的一对基本矛盾 ,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 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 废除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考纲纲要求】 1.商周时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权制 度的形成。 【课标课标 提示】 1.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认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历和郡县县制 建立的史实实,了解中国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 1课时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一、商周时时期的政治制度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王室 功臣 卿大夫 镇镇守疆土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3西周的宗法制 (1)目的:为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 的统统治秩序,解决贵贵族之间间在权权力、财产财产 和土地继继承上的 矛盾。 (2)含义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缘 关系的亲亲疏来维维系政治等级级、巩固国家统统治的制度。 (3)最大特点: _。 嫡长长子继继承制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相对对 周王 统统治集团团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判断:(2011上海单单科,6,改编编)西周已实现了国家 统 一,各封侯应绝对服从周王。( ) (2)选择选择 :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 (3)选择选择 :(2010课标课标 全国,24,改编编)今天山西简称晋、 山 东简称鲁源于(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C A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4)思考: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血缘 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 集 中。据此回答:商周时期封侯的内部事务是否完全由天子 决 定? 答案:否;因为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分封制可归纳为归纳为 “一、二、三、四” 一个目的:巩固统治。 两点内容:土地和人民。 三个对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 帝王后代。 四大义务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 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2宗法制可归纳为归纳为 “一、一、二” 一个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 治秩序。 一个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两对对关系内部:大宗与小宗的 相对关系外部:与分封制的表里关系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关于封建概念的理解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背景:秦朝统统一 秦国经过经过 商鞅变变法后日益强大 ,先后灭灭掉韩韩、赵赵、魏、楚、燕、齐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 实现实现 了统统一。 二、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的形成 始皇帝 御史大夫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郡守 秦律 货币货币 法家 长长城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3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为 历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判断:(2012海南单单科,3,改编编)秦王嬴政兼采古史 及传 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 是承袭华夏传统。( ) (2)判断:(2010课标课标 全国,25,改编编)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3)选择选择 :(2013北京文综综,12,改编编)秦王朝创立的中央 集 权制度的主要历史进步性在于( ) A打破贵族分封制 B维护 国家统一 C促进政治文明发展 D加强各民族 间的联系 B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4)思考: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周天子和皇帝对地方的管 辖权 有何不同? 答案:在诸侯领地内周天子并没有直接的管辖权力,而皇 帝 对地方郡县长官直接任免。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可归纳为归纳为 “一、二、三、四”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中央集权权与专专制主义义概念的区别别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重点一 封邦建国的国家管理制度分封制 史论要点 要点1 如何理解分封制的概念? 提示:西周分封制也称“封建”制 ,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对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实行分封,建立诸侯国。 要点2 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拱卫王室,巩固西周统治 。 聚焦重点 史论论突破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要点3 分封制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积极影响:对周王室 起到了拱卫作用,巩固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地域空前 的奴隶制国家。 (2)消极影响:受封诸侯在其领 地内又有很大的权力和独立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 据的局面。 (3)对后世影响:影响了中国封 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史料印证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史料二中的封建“亲亲戚”是指哪些人? 答案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 后代。 2史料四反映了分封制的怎样发样发 展趋势趋势 ? 答案 反映分封制走向瓦解。 3(2012浙江文综综,13,改编编)中国古代讲讲究“同姓不婚 ”。根据“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识,秦晋长长期通婚说说明什么? 答案 秦晋不同姓。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重点二 以血缘缘关系为为准绳绳的“遗产继遗产继 承法”宗法制 史论要点 要点1 宗法制的内涵是什么? 提示: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 承制。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划分大宗和小宗。大 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关系。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要点2 宗法制有哪些影响? 提示:(1)对西周:确立了土地 、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证了贵族的垄断特 权,凝聚了宗族,稳定了统治。 (2)对后世:影响了中国传统社 会结构、日常生活观念。如修族谱、认祖归宗、重视家庭建 设、提倡尊老爱幼,甚至是过分强调家庭本位和重视人情关 系等。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史料印证 史料一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据史料一分析宗法制的特点。 答案 以血缘缘关系为为基础础,强 调远调远 近亲亲疏。 2试举试举 一例你身边边的宗法制遗遗存现现象。 答案 祭祖;修订订家谱谱;本家 兄弟等。 3(2010广东东文综综,12,改编编)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忠孝观观念源远远流长长,其源头头是什么? 答案 宗法制。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重点三 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 史论要点 要点1 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1)皇帝制度:皇位世袭 、皇帝至尊、皇权至上。 (2)中央机构:以皇权为中心; 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地方机构:实行郡县制,形 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体制;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命,官 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要点2 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有什么影响? 提示:(1)积极:形成了统一的 多民族封建国家,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 格局。 (2)消极: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 民处境恶劣,阶级矛盾激化。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史料印证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史料二 图图示秦朝中央集权权制度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1中央集权权制度的核心特点是什么? 答案 皇权权至上。 2史料体现现的特点对对国家政治决策会产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 答案 容易造成决策的失误误, 给给国家、社会带带来损损失。 3(2010课标课标 全国,25,改编编)柳宗元在封建论论中 讲讲到“公天下之端自秦始”。这项这项 制度是什么? 答案 郡县县制。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一、读图释义读图释义 西周分封示意图图 识图读识图读 表 释释史明义义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读图读图 要领领:(1)图片背景: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 在全 国范围内推行分封制。 (2)图示内容:图示反映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 古代 帝王后代。从布局上,王族占据战略要地,是分封的主体 , 直观地反映了“拱卫王室”的分封意图。 (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分封制的内容、目的和影响 等。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二、读读表释义释义 分封制与郡县县制的比较较 类别分封制郡县制 建立基 础 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 传承 制度 诸侯王位世袭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 ,官位概不世 官吏 权利 拥有封地和相应 的爵位 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 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 地方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 绝对服从中央 官员 职责 范围 封地内有行政权 ,拥有土地管理 权 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 权,对土地无管理权 历史 作用 巩固了统治,但 易导致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和国家的统一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合作探究:(2011浙江文综综,38,改编编)从分封制到郡县县 制的演变变反映了怎样样的历历史发发展趋势趋势 ? 答案:从分封制到郡县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则由 世袭袭到行政任命的变变化,是政治改革的一大进进步,是官僚政 治取代贵贵族政治的重要标标志。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古代东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较 知古通今 中外链链接 比较内 容 中 国西 方 特点实用性、集体、 等级 理性、个体、平等 发展趋 势 趋向专制走向民主 政治改 革、法 律制度 加强君主专制, 法制是维护专 制 主义中央集权的 工具 古希腊实行民主,以 法律作保证;古罗马 先共和再帝制,最终 以法律形式巩固统治 文明延 续与否 与政治 制度的 关系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有利于推 动社会发展,促 使文明进一步延 续 缺乏强有力的权威, 国家不统一,易破坏 文明的发展历程 认识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 ,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 局限性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应用体验 (2011安徽文综综,36,改编编)制度的变变革与创创新直接影响着 人类类 历历史的进进程。阅读阅读 材料,结结合所学知识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 材料一 (卢商)早孤,家窭(j,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 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 余 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 新唐书书列传传第一百七 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 政 官(皆为贵族)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 向 发展。 摘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诺斯全球通史 基础础知识导识导 学核心要点突破高考命题视题视 角 思考:比较较上述材料反映出的两种政治制度变变化的主要 不 同,谈谈谈谈 二者所导导向的社会观观念的差异。 答案:前者是封建政权权人才选选拔制度的进进步;后者扩扩大 了奴 隶主任用官员员的范围围。前者打击击了世家大族势势力;后者 削弱 了贵贵族世袭袭特权权。前者依据才学选选拔官员员;后者根据财财 产产授 予权权利。前者未改变变封建专专制政体;后者促使旧氏族贵贵 族专专 制走向奴隶制民主政治。中国人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 有 读书读书 高”的观观念;西方人逐步形成了追求财财富的观观念。中 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