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 十 文言 文阅 读 第二 讲 文言 文翻 译 和断 句 考 点 三 部 曲 考点一 课堂四面清 考点二 返回 返回 返回 文言文翻译 命题指数 命题题分析 (1)文言翻译译是高考考查查的重点,历历年高考语语 文,对这对这 一考点都作了考查查; (2)文言翻译译是对对文言文内容的综综合考查查,是每 套试题试题 命题题的必考项项目,且难难度和分值较值较 高。 返回 一、考点要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 子的意思;能从思想内容、表达效果、语气等方面对这个 句子作深入分析。 翻译句子,就是把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合乎逻辑的白话文,要通顺、规范、简捷、明白、生动。 返回 二、命题规律 (1)在第卷中找出2至3个句子,准确翻译句子的意思。 (2)给出一小段百字左右的文字,准确翻译整段或其中几个 句子的意思。 其中,为减少高考中学生的阅读量,高考往往采用第 一种形式考查。 返回 三、考点解读从教材说起 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 多方面的知识。从阅卷采分角度而言,考生翻译时 务必关注“实词”“虚词”“句式”“文意”四大 关键点。 返回 这些实词一般指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通假字等。 返回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译文:_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琵琶行并序) 译文:_ 返回 (3)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孔雀东南飞) 译文:_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 (陈情表) 译文:_ 返回 返回 (2)于是命人重新摆酒,让琵琶女畅快地再弹几支曲子 。(本句有两个关键实词采分点,就是对“酒”“快” 二字的翻译。“酒”是名词,在这里作动词,可译为“ 摆酒”;“快”是形容词,在这里有使动的意思,可译 为“使畅快”。) 返回 (3)你见识怎么这么少!这个媳妇对人没有礼节,一 举一动自作主张。(本句有两个关键实词采分点,都 涉及古今异义问题。一是“区区”, 此指见识少; 今义为“数量很少,事物不重要”。一是“自由” , 此指自作主张;今义为“不受约束限制”。) 返回 (4)我李密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 (本 句表面看难度不大,都是大白话,但如果对两个“有 ”字理解不到位,就可能翻译不准确。两个“有”字 都读yu,通“又”,因此,两个“有”字是重要的 采分点。) 返回 主要是翻译准确重点虚词的用法;根据上下文和 相关实词意义进行推断。 返回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译文:_ (2)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译文:_ (3)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 译文:_ (4)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译文:_ 返回 参考答案:(1)樊哙侧过盾牌来撞去。 (本句中的关键为 虚词“以”。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的双重性质,根 据上下文的语境,只有推断出其词性,才能把句子译准确 。如“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本句意为“ 李广根据敌我双方形势,认为此时如果带领一百骑仓皇而 逃的话,必致匈奴大军追杀而全体覆没”,故句中的“以 ”为实词,作“率领、带领”讲,而所要翻译的句子中“ 以”为连词,表目的,“来,用来”。) 返回 (2)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本句中 的关键为虚词“于”。“于”字有多种理解,如“ 介词,在”、“介词,比”、“介词,到”等。可 用代入法,代入句子,就本题来说,只有将“介词 ,比”代入才通顺。) 返回 (3)于是焦仲卿请假暂时回来。(本句中的关键是虚词“ 因”。“因”是个重要的虚词,它有多个义项,词性也 不同。如“于今无会因”中的“因”在句中处于宾语的 位置上,应当是个名词,可译为“原因”;本句中的“ 因”处在句首,起联结句子的作用,应为“连词”,可 译为“于是,就”。这样根据语法推断出“因”的用法 及意义。) 返回 (4)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他所存在的疑惑 ,就最终不能解决。(本句中的关键虚词为“而” ,根据“而”前后句意可判断此处应为表转折的连 词,译为“却”) 返回 句式主要指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 语后置句、被动句、省略句等,在翻译时应引起特别的 注意。 返回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_ (2)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译文:_ 返回 (3)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琵琶行并序 ) 译文:_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劝学) 译文:_ (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译文:_ 返回 参考答案:(1)不这样的话,我项羽怎会这样呢?(本 句的采分点为“宾语前置”。其特点为:在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2)刘兰芝被焦仲卿的母亲休掉。 (本句的采分点为 “被动句”,其表现形式为“为所”表被动。) 返回 (3)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 浪。 (本句的采分点为“状语后置”。其标志是 “于”。) (4)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之 外的办法。(“无以”是固定句式,一般解释 为“没有用来的”“没有用来的办法”, 表示凭借) 返回 (5)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 吃泥土,下饮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本 句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应将定语前置,“之 ”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返回 翻译文句关键是译准,但译准确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字字落实,即直译;一种是模糊翻译,即 意译。 返回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译文:_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译文:_ 返回 参考答案:(1)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本句的翻译有 两个采分点,一个是“安”,一个是“故”。只要把 这两个词译准,就能达到文意的准确。) (2)我活着应当不惜牺牲生命来报效朝廷,死了也要 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本句的翻译有两个采 分点,一个是“陨首”,一个是“结草”。“陨首” 的意思为“掉下头颅”,但翻译时为了句意通顺,可 译为“杀身”; “结草”,指报恩。 返回 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春秋时,晋大夫魏武子 有爱妾,武子病时,嘱咐其子魏夥说,自己死后,令妾改嫁 。到了病危时,又说令妾殉葬。武子死后,魏夥把父妾嫁出 ,说是遵守父亲神智清醒时的遗命。传说后来魏夥和秦将杜 回作战,看见一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夜间魏夥梦见老人说 是魏武子妾的父亲,帮助他,是为了报答不令女儿殉葬的恩 德。现在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本句因 为用典的缘故,不能直译,需要模糊翻译,即意译。) 返回 (2011湖北高考,有改动)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 题目。 谏成帝营陵寝疏 (西汉)刘向 臣闻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 孝文皇帝居霸陵,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岂 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 隙;使其中无可欲,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返回 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 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 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 ,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 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丘陇皆小,葬具甚微 。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 ,皆无丘陇之处。 返回 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逮至吴王阖闾 ,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 ,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水 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 ,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 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 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 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岂不哀哉! 返回 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 愈厚,丘陇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 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 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碑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 ,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 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 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愍焉。 返回 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弘汉家之德,崇 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 比方丘陇,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 。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始皇增 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模,宜从公卿大 臣之议,以息众庶。 (选自汉书楚元王传,有删改) 注 锢:用金属溶液填塞空隙。 返回 分析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 第段 论点:贤圣之君,能做到是非分明。 论据:张释之进言 结论:孝文帝采用薄葬 分析论证方法 第段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正面:黄帝、尧、文、武、周公、秦穆公薄葬 反面:吴王阖闾、秦始皇帝厚葬 结论:葬之厚薄体现出一个人的德与智慧。 返回 联系写作实际分析现实意义 第段 (1)即位时:陛下节俭,人民称赞; (2)现在:劳民伤财,使人伤心。 分析写作目的 第段 劝皇帝戒奢扬俭不要扩建初陵的规模。 返回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4分) 译文:_ 返回 (2)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 失火烧其藏椁。(3分) 译文:_ (3)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3分) 译文:_ 返回 解析: (1)句: 翻译译关键键点 具体内 容 翻译译要求 关键实词键实词 衣、封 、树树 衣,名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 ,包裹;封, 加上土堆;树树,栽树树木(作标记标记 ) 关键键虚词词以介词词,用 文言句式 状语语后 置 “厚衣之以薪”翻译时语译时语 序应调应调 为为,“以薪厚衣之” 返回 (2)句: 返回 (3)句: 翻译译关键键 点 具体内容翻译译要求 关键实词键实词去、神、 则则 “去”,舍弃;“神”,神明 ;“则则”准则则 关键键虚词词可以可,可以;以,把 文言句式省略句“可以(之)为则为则 ”,译为译为 : 可以把这这作为为准则则 返回 参考答案:(1)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 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 的圣人改用棺椁。 (2)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进入到了始皇陵的墓穴, 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面的葬椁。 (3)孝文皇帝不起坟堆,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 安息,可以作为榜样。 返回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3分) 译文:_ (2)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3分) 译文:_ (3)宜弘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4分) 译文:_ 返回 解析:本组翻译可主要运用“对”“换”的方法翻译。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 换古代词语。(1)句中主要采分点为:“博”,广泛地 ;“穷”,透彻地。 (2)句中主要采分点为:“逮”,等到;“违礼”,违 背礼制。 (3)句中的采分点为:“宜”,应该;“弘”,弘扬, 发扬;“崇”,光大。 返回 参考答案:(1)广泛地观察结局和开始, (1分)透彻地了解事理, (1分)从而做到是非分明。(1分) (2)等到了吴王阖闾的时候, (1分)违背礼制采用厚葬。(2分) (3)实在应该弘扬并尊崇汉家刘氏美好的德行,(2分) 光大发扬五帝三王的精神。(2分) 返回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3分) 译文:_ (2)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3分) 译文:_ (3)周回五里有余,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4分) 译文:_ 返回 解析:本组翻译除了运用“对”“换”的方法翻译, 还要注意运用“留”“删”的方法。如上面三句中“ 始皇”“项籍”“水银”“黄金”这些常见的词语, 保留即可;而(3)句中的“五里有余”,即“五里余” ,译成“五里多”,在翻译时把“有”字删去,可不 译。 返回 参考答案:(1)自古到今,(1分)厚葬还没有超过 秦始皇的。(2分) (2)项羽烧了宫殿、屋宇,(1分)凡去的士兵都参 加发掘秦陵了。(2分) (3)方圆五里多的墓室里用水银做成江、海,(2分 )用黄金做成野鸭、飞雁。(2分) 返回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3分) 译文:_ (2)以侈生害,足以为戒。(3分) 译文:_ (3)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4分) 译文:_ 返回 解析:本题的三个句子,在翻译时除了注意“对 ”“换”“留”“删”外,还要注意“补”“调” 。如(2)句中,“以为”,其实为“以之为”的省略 ,“遂薄葬”其实是“遂(采用)薄葬”之省略,在 翻译时要补出来。而(1)是状语后置句,在翻译时要 调整语序。 返回 参考答案:(1)秦始皇在骊山旁安葬。(3分) (2)因为奢侈而引发祸难,(1分)足可把这作为 鉴戒。(2分) (3)孝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2分)于是采用薄 葬,不建山坟。(2分) 返回 参考译文: 我听说贤明圣德的君主,广泛地观察结局和开始,透彻 地了解事理,从而做到是非分明。孝文皇帝站在霸陵上,回 头对群臣说:“唉!(如果)用北山的石头做椁,哪里还能打 开它呢?”张释之走上前去说道:“如果墓室里面有引发人 们贪欲的东西,即使封铸南山仍然有缝隙可钻;如果里面没 有引发人们贪欲的东西,即使没有石椁,又有什么忧虑的呢 ?”死者是没有终极的,但国家有兴有废,因此张释之说的 话,是为了国家的长远打算。孝文帝明白了这个道理,于是 采用薄葬,不建山坟。 返回 易经说:“古代安葬,用薪柴把死者厚厚地盖住 ,埋葬在原野之中,不起坟堆,不栽树木(作标记),后来 的圣人改用棺椁。”安葬使用棺椁,从黄帝开始。黄帝葬 在桥山,尧葬在济阴,坟冢都很小,随葬品极少。周文王 、周武王、周公葬在毕,秦穆公葬在雍橐泉宫祈年馆下, 都没有坟冢。这是圣帝明王、贤君智士深谋远虑传之久远 的打算。等到了吴王阖闾的时候,违背礼制采用厚葬。(可 )十多年后,他的坟墓却被越国人挖掘。 返回 秦始皇在骊山旁安葬,堵塞了地下深处的三重泉,把坟丘 堆得像山一样高,坟丘高达五十多丈。方圆五里多的墓室 里用水银做成江、海,用黄金做成野鸭、飞雁。天下不堪 修陵徭役的困苦,纷纷反叛。骊山坟墓还没有修完,周章 率领的百万大军已打到骊山脚下。项羽烧了宫殿、屋宇, 凡去的士兵都参加发掘秦陵了。后来,牧童丢失了羊,羊 进入到了始皇陵的墓穴,牧人手持火把找羊,失火烧了里 面的葬椁。 返回 自古到今,厚葬还没有超过秦始皇的,然而数年之间, 在外遭受项羽纵火之灾,在内遭受牧童失火之祸,难道 不是很可悲吗?因此德行越深厚的人,安葬越简陋;智 慧越高深的人,安葬越微薄。无德又无智慧的人,安葬 越奢华,坟墓也越高大,宫殿庙宇越富丽,也必然迅速 地被人发掘。由此看来,坟冢的明显与隐蔽,墓藏所隐 含的吉凶,就很明白可见了。 返回 陛下即位之初,亲自推行节俭,开始营建的初陵,规模 和形制都很小,天下的人没有不称颂陛下贤明的。等到后来 改迁昌陵,把低下的地方增高,堆土成山,挖掘百姓的祖先 坟墓,累计有一万多座,又设立县邑,修建房舍,限期急迫 ,功时费用超达几百万。工程中死去的人在地下含恨,活着 的人在地上愁苦,积累的怨气感动天地,天下因此出现饥荒 ,百姓因此死亡或流亡的以十万来计数。(想到这些,)我的 心中十分伤心。 返回 陛下慈祥仁爱笃实美善宽厚,聪明才智盖世,实在应该弘扬 并尊崇汉家刘氏美好的德行,光大发扬五帝三王的精神,可 是现在您却要跟残暴昏乱的秦国国君一样攀比奢侈,在山陵 上修造豪华陵墓,背离了自己贤良智慧的本心,使万代基业 的安宁丧失,臣私下里为陛下感到羞耻。孝文皇帝不起坟堆 ,实行薄葬,因为节俭而使灵魂安息,可以作为榜样。秦始 皇堆山厚葬,因为奢侈而引发祸难,足可作为鉴戒。初陵的 规模,应该听从公卿大臣的建议,使黎民百姓休养生息。 返回 一、例谈“直译”和“意译”的方法 (一)直译 直译6字诀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 汉语的词语和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 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因古人多用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多用双音节词, 翻译时,用与文言词语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词语把文 言文中的单音节词补成双音节词。如: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古今不 同,翻译时,应按现代的语法习惯调整。主要有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短语后置(状语后 置)等。 返回 返回 以上两例都是主谓倒装句,“子之治东阿”、“汝 之不惠”是主语,“甚善矣”、“甚矣”是谓语。翻译时 应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2)宾语前置 有多种情况,都应遵循现代汉语的说法,先说谓语或 介词,再说宾语。最值得注意的是用“之”“是”把宾语 提到动词前的句子。翻译时按现代汉语的结构调整。助词 “之”、“是”不译。如: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译: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 并兵力抗击敌人。 在上面例、例、例,“于时”“于余”“于南 亩”“于江南”翻译时就一定要放到动词“拘”“学”“ 多”“就”前作状语,但有时,有些短语可置于动词之前 作状语,也可以不调,仍放在动词后面作补语,如例。 返回 (5)文言文中的数词活用 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有时置于动 词之前作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动词之后作 补语。有时在文言文中,数词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而现代汉语则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如: 返回 返回 例,句中“一”译为“一次”,“十”译为“ 十天”,并放到“跃”和“驾”的后面;例,句中 “一”译为“一下”,并放到谓语“击”的后面。以 上两例中,例如果按原文的顺序翻译为“良马一跳 ”。例译为“替赵王一敲瓦罐”,不符合现代汉语 表达的习惯。应该在数词后加上量词,并放到谓语之 后。 返回 返回 例中,“再”译为“两次”,并放到谓语“击” 的前面;例,“三”译为“再三”,并放到谓语“举 ”的前面。 以上两例中,例如果按原文的顺序翻译为“攻打 赵国再次”,例译为“举起暗示项王再三”,不 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应放在谓语之前。 返回 返回 返回 例,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 马,客人上船。主人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 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 “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 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以下几例类推。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我认为平民百姓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更 何况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 . . . . . 返回 例,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翻译时应该译出借 代的本体。“布衣”指平民百姓身上穿的粗布衣服, 也就代这些穿粗布衣服的人,译为“平民百姓”、“ 百姓”。类似的还有“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 律或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返回 返回 又如“杏坛”代“教育界”,“朱门”代“富贵 人家”,“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争”, “桑梓”代“故乡”,“祝融”代“火灾”,“纨袴” 代“富家不肖子”,“明眸皓齿”代“美人”,“笔墨 ”代“文章”,“而立”代“三十岁”,“陛下”代“ 皇帝”,“杜康”代“酒”,“丹青”代“史册”,“ 钟鼎”、“山林”代“在朝”、“在野”等。 返回 我们了解“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 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 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 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返回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李密陈情表) 析:根据“无”的意义,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 的“鲜”也是“没有”的意思。全句可译为“既没 有伯伯叔叔,也没有兄弟”。 返回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欧阳修伶官传序) 析:据“兴国”与“亡身”意义相反,可推出“逸 豫”的词义应与“忧劳”相反。全句可译为“忧虑操劳 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必然 的道理”。 返回 合叙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合在一起说,翻译时为了不发 生误解,应分开叙述。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析:“兵革非不坚利也”即“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 也”,可译为“武器不是不锋利,盔甲不是不坚固”。 返回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韩愈师说) 析:“先后生于吾”即“先生于吾”与“后生于吾 ”,可译为“是在我之前出生还是在我之后出生”。 返回 阅读古文时,如果在正确理解词义及准确分析语法 的基础上仍不能上下贯通地理解文意,则可以考虑古人 在行文中是否运用了“错综”的手法。 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欧阳修醉翁亭记) 返回 析:“洌”是“清”的意思,若按原文的顺序将 原句译为“泉水味香,酒液清洌”则显得不合事理。 如果把“香”“洌”这两个词的位置互换一下,再翻 译出来,上下文就贯通了。此句可译为“用泉水酿酒 ,泉水清洌香甜,酒味香醇”。 返回 我们可以根据对偶及其类型和特点,从已知词语的 意义、用法,推断出未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很好 地翻译出文言句子。 例: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 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返回 析:从“宇宙”可推想出“盈虚”应指事物的生 长衰落、成败得失。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语句的 对偶形式。此句可译为“天高地远,感觉到天地四方 、古往今来没有穷尽;兴尽悲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 、成败与得失是有定数的”。 返回 状态、程度方面的夸张,仍译为夸张,前面加上 “像要”或“快要”。 例: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廉 颇蔺相如列传) 析:此句可译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退后站起来, 靠在柱子上,愤怒得头发像要顶起帽子”。 返回 数量方面的夸张,可把数量词换成表示“多 ”“高”“大”等的副词或形容词。 例: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辞) 析:此句可译为“下达了许多征兵的名册,每 册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二、文言文翻译应坚持4个步骤 (一)审 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 。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文句,然后用笔将 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二)切 将文言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一地加 以解释。 返回 (三)连 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 缀成句。 (四)誊 在逐一查对文言文句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以 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上。在誊写的 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 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 ,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返回 文言文断句 命题指数 命 题题 分 析 (1)文言断句是高考考查查的难难点,2011年全国所 有高考语语文试题试题 ,北京卷、重庆庆卷、湖南卷、 江西卷、浙江卷、广东东卷在必做题题部分对这对这 一 考点作了考查查,江苏苏在加试试部分作了考查查; (2)文言断句是对对文言文内容的综综合考查查,是 培养文言文阅读阅读 能力的好方法,近年来断句题题 的考查查有逐渐渐升温之势势。 返回 1、考点要求 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 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2命题规律 文言断句题有两种考查方式: (1)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如:北京卷、广东卷、 浙江卷、江苏卷、重庆卷等) (2)以选择题形式来考查。(如:湖南卷、江西卷等) 返回 1(2011北京高考)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熹 窃 观 古 昔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为 学 之 意 莫 非 使 之 讲 明 义 理 以 修 其 身 然 后 推 以 及 人 非 徒 欲 其 务 记 览 为 词 章 以 钓 声 名 取 利 禄 而 已 也 今 人 之 为 学 者 既 反 是 矣 然 圣 贤 所 以 教 人 之 法 具 存 于 经 有 志 之 士 固 当 熟 读 深 思 而 问 辨 之 。 (取材于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返回 解析:本题题考查查理解文意和断句的能力。 (1)解答此题题,首先要弄清文意,在此基础础上才能准确断句。 (2)理清句子结结构,主语语前、宾语宾语 后应应断开;如“熹窃观观古 昔圣贤贤所以教人为为学之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应在“意” 后断开。 (3)在关联词联词 之间应间应 断开,如“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 可在“以”“然后”处处断开。 (4)在句末语语气助词处词处 断开。如“以钓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在“也”后应应断开。 返回 参考答案: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 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 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今 人之为学者/既反是矣/然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 存于经/有志之士/固当熟读/深思而问辨之。( 说明:单斜线处为必断句处,双斜线处为可断可 不断处。) 返回 2(2011广东高考)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罗 既 官 游 击 乃 遣 人 访 其 妻 以 重 金 赎 还 为 夫 妇 如 初 报 其 鬻 身 救 夫 之 义 也 此 事 不 足 训 然 以 视 少 共 艰 苦 既 贵 而 厌 弃 其 糟 糠 者 其 厚 薄 之 区 殆 不 可 以 道 里 计 天 生 豪 杰 磊 磊 落 落 安 得 以 道 学 家 之 律 绳 之 返回 参考解析:做断句题时,整体感知非常重要,从大 局着眼,从小处入手,注意动词的分布,根据动词 确定主宾的位置,再联系虚词与固定句式进行划分 ,此题主语为“罗”,第一句动词在“官”,根据 虚词“乃(就)”确定“游击”为“官”的宾语,则 “罗既官游击”断句。其他同理可得。 返回 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 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 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 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 学家之律绳之 返回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整体把握全段内容和大 意。断句前首先要把文段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 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 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 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返回 文言文断句6法 返回 1读读文段,通文意 (1)先通读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节。如一遍读读完不能 理解,可连续读连续读 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层次, 此时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词,这样这样 凭借段落、层层次或句 首、句末虚词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对每一段落或层层次按照前后顺顺序,从头头到尾地进进行解 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标点。 (4)通读读全文,进进行检查检查 ,对对个别别疑难难之处处,可根据上下 文给给以推断。 返回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论朝臣微观观其意主曰宋公 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图之后弘被引见见帝令主坐屏风风 后因谓谓弘曰谚谚言贵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闻贫贱 之交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顾谓 主曰事不谐谐矣 经过经过 通读读,我们们不难难了解文意及层层次。本文是写湖阳 公主新寡,父亲亲(帝)为为她物色丈夫之事。主要分两层层:一 是“微观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询问 宋 弘,了解男方的态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 按照从大到小,逐层层、逐句标标点。 返回 参考答案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论朝臣/微 观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 图图之/后弘被引见见/帝令主坐屏风风后/因谓谓弘曰/谚谚 言/贵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闻贫贱 之交不 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顾谓 主曰/事不谐谐矣 返回 2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 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 等(特别是人名)。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 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 的名词或代词,就可大致断出句读。 . . . . . 返回 要注意的是,在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 ,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要特别注意标示。例如 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 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上文中的人物 主要有三个:湖阳公主,帝,弘。“弘”即“宋弘”,有 必要把人名先圈出来,否则无法断句。 返回 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 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 矣。 (韩非子说林下)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道”“鼻”“目”“事”,句子 基本就断开了。 参考答案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 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 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返回 3看虚词,找位置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 ,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 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 别是语气词)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返回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 (2)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 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 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 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 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返回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 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 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 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 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 般要断开。 返回 (6)其他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 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 返回 例1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 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 虚词有:耳,也,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本段就可以 断句。 参考答案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 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 能相亡/然亦殆矣! 返回 例2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 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 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 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画线的部分是周子用唇亡齿寒的比喻来劝说齐王给粟 救赵的。这段话句末语气词较多,“也”、“矣”都是句尾 语气词,“夫”、“且”都是发语词,是非常明显的断句标 志,要把握准确。此外,多个判断句、假设复句也能为恰当 断句帮上大忙。 返回 参考答案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 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 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 为国计者/过矣。 返回 4明语法,辨句式 (1)特殊句式、固定结构一般不能拆散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 以帮助我们断句。比如: 返回 判断 句式 “者,也”,“为为、乃、即、则则”等 反问问 句式 “不亦乎”,“孰与乎”,“其乎” ,“安哉”,“何为为” 被动动 句式 “为为所”,“受于”, “见见于” 返回 其 他 固 定 句 式 “如何”,“况乎”,“何(以)为为”;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时,抑亦人谋谋); “何之为为”(秦则则无礼,何施之为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 (可得闻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返回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 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例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 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 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 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返回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 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 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 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似的对偶 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 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返回 参考答案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 /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 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 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 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返回 (2)琢磨词词性词义词义 ,用语语法结结构来帮助断句 古人不探究语语法结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语感去断句。 我们们可以利用语语法知识识,对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进行语语法分析 , 根据语语法分析确定该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词语 是属上 还还是属下,有时难时难 以断定,而当运用语语法知识识划分主、 谓谓、宾时宾时 ,则则容易解决。也就是说说,在进进行断句时时,可 抓住文言文词词性的组组合特点,抓名(代)词词,找主干。 返回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 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 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 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 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一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 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 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返回 5明修辞,巧判断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还要了解 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 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反 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我们 断句提供了方便。 返回 (1)找顶顶真 顶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 一句作宾语宾语 的词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语。根据这这一 特点,我们们也可以确定句读读。 返回 返回 返回 (2)重排偶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 ,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 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 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返回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 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 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 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 一壶餐得士二人。” 返回 (3)察反复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 的修辞方法。如“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 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返回 6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自然可以据此 进行断句。 例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 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 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 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返回 参考答案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 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返回 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了。 当然,上述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 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 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 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 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 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 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返回 特别提示 文言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返回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返回 返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一)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 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 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 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 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返回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供,无以缩酒,寡人是徴。昭王 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 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 ,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 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 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 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返回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返回 (二) 蹇 叔 哭 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 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 行千里,其谁不知?” 返回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 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 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 ,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 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返回 设题角度:用“保留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1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 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4分) 译文:_ 答案:这年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到齐军中去(谈判) ,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侯让诸侯国的军队 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阵。 返回 2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 北至于无棣。(3分) 译文:_ 答案:(召康公)还给了我们先君征讨的范围:东到 海边,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 返回 设题角度:用“增删法”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3君处北海,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间的脚印app课件
- 有趣的发现作文500字8篇范文
- 时装销售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时政知识培训方案策划书课件
- 时尚品牌知识课件
- 农业产品供销合同及质量保障协议
- 作文之星谈攻略写作文打腹稿很重要11篇
- 纪检业务知识培训心得
- 纪昌学射课件
- 纪念鲁迅先生的课件
- 防蚊培训课件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讨论
- 2025年医院血透室人员培训工作计划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必做题(附答案)
- 休克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 广东省湛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政治试卷(含答案)
- 2025-2030中国汽车玻璃水行业竞争优势与前景趋势洞察报告
- 厨房刀具安全培训课件
- 私密抗衰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高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 护理烫伤不良事件分析及整改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