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doc_第1页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doc_第2页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doc_第3页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doc_第4页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12月目 录1.前言2.就业基本情况 2.1毕业生就业结构 2.2就业流向分析 2.3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3.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3.1紧跟青年脚步,做到“接地气、聚人心” 3.2 突出教育导向,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3.3贴心服务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困难帮扶工作 3.4. 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健全就业信息互动机制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4.1毕业生就业观念4.2毕业生就业期望4.3毕业生求职过程4.4毕业生就业满意度5.对教育教学的反馈1.前言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源自百年商大,始于世纪之交。学院秉承百年商大“诚毅勤朴”校训,共享商大优质资源,浸润桐庐山水之美,以严谨办学之心,走规范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之路,立足杭州、面向浙江、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商贸日新、服务业日盛、资本运作日强的今天,学院顺应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发展趋势,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结合自身“以商见长”的办学优势,构建和实施“大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强化理论与实践、通识与专业、产业与教育的交互融合,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着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创新思维、专业技能和国际视野,助力学生“精神成人、专业成才”,让学生“四年杭商,终生受益”。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对2014年复杂的就业形势,学院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不断加大力度拓宽就业市场,挖掘潜力全方位拓展就业空间,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和有效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确保2014届毕业生多元化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说明:报告中本年度就业数据统计时间为2014年12月27日。 就业率=(升学+出国+签订就业协议+灵活就业)/毕业生总数100%灵活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单位用人证明+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待就业=拟升学+拟出国+未落实单位+暂无就业意愿2.2014年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针对2014届毕业生,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联合浙江工商大学举办3场综合性招聘会,52场专场招聘会,共吸引近千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在学院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的企业数超过800家。2.1毕业生就业结构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共有本科毕业生1968人,截止2014年8月25日,我院2014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人数为1889人,初次就业率为95.99%。截止2014年12月27日,我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人数为1900人,年终就业率为96.54%。类别升学出国签就业协议灵活就业待就业就业率人数435216911146896.54%表格 1.1-1 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2.2签约毕业生就业流向分析我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继续保持较好的态势。43人考取并攻读包括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在内的研究生;52名同学留学海外,录取学校包括英国博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海外高校;34人被录取国家及地市公务员;32余人到大、中、小学校或医疗卫生等其它事业单位工作;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录用我院133名学生,另外,国有企业录用189人,三资企业录用49人,大学生村官1人,自主创业16人。2.2.1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签约单位性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三资企业金融系统事业单位其他签约人数3418949133321368构成比例1.73%9.6%2.5%6.8%1.63%69.51%表格 1.2.1-1 毕业生签约单位性质分析2.2.2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我院2014届毕业生就业流向区域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杭州市吸收毕业生人数最多,共有782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9.74%;在宁波市就业244人,占毕业生总数的12.40%;在温州市就业19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9.91%,台州市就业153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77%。省外的流向区域包括北京、上海、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等12个省份。签约单位地域杭州温州宁波台州浙江其他地区其他地区签约人数782195244153359167构成比例39.74%9.91%12.40%7.77%18.24%8.49%表格 1.2.2-1 毕业生签约单位地域分析2.2.3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流向重点流向单位就业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电信、联华华商等出国英国博明翰大学、谢菲尔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升学华东政法大学、宁波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表格 1.2.3毕业生重点流向单位2.2.4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变化单位性质2012年2013年2014年党政机关2.00%2.44%1.73%国有企业11.9%7.5%9.6%其他事业单位2.33%1.68%1.63%银行等金融系统6.9%8.9%6.8%三资企业3.5%2.1%2.5%表格 1.2.4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近三年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流向表明,每年有近10%的毕业生进入中国电信、中国邮政、联合华商等国有企业,超过10%的毕业生进入公务员、银行、事业单位,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对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的人才培养和毕业生质量给予充分认可。2.3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专业人数就业率(%)升学出国公务员工商管理12298.36 131市场营销8197.53 /人力资源管理8595.29 1/工程管理4197.56 /2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6096.67 461旅游管理6994.20 /31财务管理8696.51 5/2会计学17195.91 8210统计学4393.02 1/1经济学4195.12 /1/国际经济与贸易25795.33 291金融学17597.14 621电子商务3296.88 /1物流管理3193.55 1/法学8192.59 118广告学7696.05 /1/编辑出版学4493.18 /1/公共事业管理4297.62 2/1行政管理4697.83 /土地资源管理8495.24 173英语14196.45 69/日语6795.52 121艺术设计9396.77 35/表格2.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3.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和经验2014年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紧扣“服务”主题,严守“质量”标准,力推“精品”工程,学校在就业引导、市场拓展、职业辅导、课程教学、调查研究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创新理念、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有效提升就业工作精致化指导水平和科学化服务能力。3.1 紧跟青年脚步,让就业服务和品牌宣传做到“接地气、聚人心”加强对学生就业信息网的升级与维护,为学生提供快捷实用的就业信息和咨询服务;建立完善以新浪微博等贴近学生实际的互联网展示和信息交流空间;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设计开发杭商就业手机报和微信服务号、订阅号;拍摄职业指导短片师兄教你拿 offer,形成以“微博、微信、微电影”为主线的就业宣传平台,努力让杭商院就业服务品牌深入人心、赢得口碑。3.2 突出教育导向,按学生实际需求丰富和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学校注重职业发展和就业成才教育,加快推进就业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着力提高就业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长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探索开设“大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课程,将就业指导与人生发展有机融合;举办简历提升工作坊、职业发展训练营;积极开展“就业促进月”活动,实施案例督导制度,印制2014 届毕业生纪念册。就业中心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出发,深入落实“就业工作十项服务措施”,特别是面向特殊群体开展“五个一”帮扶活动,提供信息检索、深度咨询、岗位推荐、路费报销以及“托底”就业等服务措施。3.3贴心服务学生需求,做好毕业生困难帮扶工作 2014年,被称为“史上最复杂就业年”,学院重视就业困难学生学业、心理和就业方面的指导与跟踪,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困难、不同需求的学生做到分层指导、分类帮扶,提供积极的政策、岗位及实际支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心理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服务好学生的成长成才。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不顺利的“双困”学生就业有困难残疾同学进行专项就业帮扶工程,为这些学生建立“信息库”,专门成立“绿色服务通道”,由职业咨询师为他们做定期咨询辅导,了解其实际困难,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每年入库困难学生定向推荐率要做到全覆盖,2014届毕业生220名进入“绿色通道”学生,落实率超过98%。3.4. 搭建网络服务平台,健全就业信息互动机制 优化整合“就业信息发布”、“招聘会管理” 、“大型双选会服务”、“就业指导网站”等就业服务平台功能,完善“一体化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飞信、人人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打造“就业信息直通车”,帮助毕业生及时获取招聘会和用人需求信息。 实现就业数据的自动化统计、大型招聘会毕业生参会情况实时分析,新增就业意向实名调查、结果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结合毕业生就业状况摸底调查,对毕业生就业进展实行动态反馈预警,提高了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4. 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为了更加全面地分析研究2014届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具体情况,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在学生毕业离校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942份,其中,男生336人,女生606人,回收问卷在专业、性别、生源地等方面的分布上,与我院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我院2014届毕业生在求职途径、工作满意度、专业对口度、初步起薪、求职准备等与求职择业过程和结果密切相关的六个方面进行。4.1. 毕业生就业观念4.1.1. 择业重视因素根据对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你最重视的因素(请选择三项,并按重视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调查,结果见表格4.1.1重视因素人次比例排序薪酬福利64223.15%1职业发展机会55820.12%2行业前景54919.8%3工作地点42915.47%4个人兴趣30210.89%5企业文化和环境1384.98%6单位性质441.59%9企业声誉和地位481.73%8专业对口632.27%7表格4.1.1毕业生选择工作重视因素排序结果显示,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重视“行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理想的“薪酬福利”、“工作地点”以及“个人兴趣”是用人单位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因素。4.1.2. 择业影响因素根据对毕业生“你认为影响择业成败的主要因素是(选择三项,并按重视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调查,结果见表格4.1.2影响因素人次比例排序表达与沟通能力80528.87%1所学专业31511.3%4社会实践经验74926.87%2学习成绩1354.84%5自我推销能力46516.68%3求职方法技巧1083.87%6外语水平632.26%8团队合作983.52%7家庭背景361.29%9计算机水平140.5%10表格4.1.2毕业生选择工作成败影响因素排序结果显示,“表达与沟通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是毕业生普遍认同的竞争优势,“自我推销能力”和“所学专业”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学习成绩”、“求职方法技巧”、“团队合作”和“外语水平”也会对求职择业成功产生影响。4.2. 毕业生就业期望 4.2.1.期望工作地点 根据毕业生“求职伊始,你所期望的工作地点是 省(市、自治区) 市(区、县)”调查,统计填写工作地点的人次,结果显示,受学院所在地杭州和毕业生中浙江生源占较大比例等因素影响,“浙江省”和“杭州市”是毕业生最为期待的工作地点。“上海”、“江苏”、“北京”等地区也得到毕业生的重点关注。4.2.2.期望单位性质 根据对毕业生“求职伊始,你期望到何种性质的单位工作”调查,统计选择各选项的人次,结果见表格4.2.2。单位性质人次比例排序国有企业40426.08%1三资企业17111.04%4民营企业32520.98%3党政机关1328.52%5事业单位35322.79%2高等教育单位573.68%7科研设计单位191.23%8其他885.68%6表格4.2.2毕业生期待单位性质结果显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是我院毕业生最期望的单位性质,三资企业和党政机关对毕业生也具有较大吸引力。4.3. 毕业生求职过程 4.3.1. 信息获取途径 根据毕业生“你获取就业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调查,统计选择各选项的人数,结果见表格4.3.1。信息获取途径人数比例排序校内就业市场(学校就业网、校内实体招聘会等)44232.62%2校外就业市场(校外中介网站、校外实体招聘会等)52038.38%1人脉关系(单位内部推荐、亲戚朋友等介绍等)28220.81%3单位实习1118.19%4表格4.3.1 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途径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不仅选择学校就业网、校园招聘会等校内就业市场,而且主动去招聘单位网站获取就业信息,通过人脉关系介绍就业也占了一定的比例。4.3.2. 签约的工作年薪 根据毕业生“你所签约的工作年薪大致多少” 调查,统计选择各选项的人数,结果见表格4.3.2。签约的工作年薪人数比例排序3万以下14715.6%23万-6万59963.59%16万-9万13214.01%39万-12万424.46%412万以上222.34%5表格4.3.2签约的工作年薪结果显示,我院毕业生所签约的工作年薪,63.59%的毕业生暂定年薪在3万6万,超过9万以上也占了近7%的比例。4.4.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4.4.1. 毕业生签约满意度统计已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是否满意,结果见表格4.4.1。满意程度人数比例排序非常满意27028.66%2比较满意47150%1一般满意19020.17%3不满意60.64%4非常不满意50.53%5表格4.4.1已签约毕业生对签约单位满意度结果显示,78.66%的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20.17%的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表示“一般满意”,签约毕业生对所签约单位满意率达98.83%,较好地实现了就业愿望。4.4.2. 对就业服务满意度统计毕业生对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等工作的总体评价,结果见表格4.4.2。满意程度人数比例排序非常满意42445.01%1比较满意35337.47%2一般满意15416.35%3不满意60.64%4非常不满意50.53%5表格4.4.2毕业生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