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doc_第1页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doc_第2页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doc_第3页
李清照词两首说课稿.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高二语文组的曾文巧,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李清照词两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明。1、 教材分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两首作品醉花阴和声声慢放在最后,属略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抒发着作者南渡前的“相思闲愁”,声声慢则抒发着作者南渡后的“家国悲愁”,将重点赏析,两首词虽然风格一致,但情调迥然有别,互为补充,既可以帮助读者完整阅读李清照,读懂那个时代的动荡和变迁,还可以帮助读者分清两种愁情的天壤之别。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今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二、学情介绍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经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李清照的这两首词如果不了解词人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这两首词中深层的情感内涵。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就做以下准备工作:1、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2、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 3、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词。3、 教学目标基于以上教材地位、学情特点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1、背诵这首词,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2、通过反复诵读,对比探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教学重难点)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要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形象和意境,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还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3、 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因此我确立了教学目标三。4、 教法学法依据教学目标,及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本课将通过诵读法、情境法、对比探究法来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5、 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歌曲菊花台,学生欣赏完我会提问:为什么说“菊花残,满地伤”?首先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中“花”这个意象,古人有以花喻女子美貌的习惯,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美人二八颜如花”“绿窗人似花”等等。“黄花”也无例外地成为这一习惯借用的对象,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就是一位善用“黄花”表达情思的人。李清照在一个秋雨点点滴滴的黄昏,看着满地堆积的残损黄花正伤怀,听着急风细雨吹打梧桐的哀乐,又想起那声声凄厉的雁鸣,不觉悲从中来,百感交集,写出了饱含苦涩愁情的词作声声慢,而在醉花阴中她写黄花则是一句“人比黄花瘦”,同样是黄花,词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从黄花入手,感悟一般黄花别样愁。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这一情镜和导语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氛围,让学生更容易融入到词的意境当中。(2)诵读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所以本环节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听读、自由读把握两首词的不同愁绪,并提问:为什么一般黄花别样愁?由此进入到教学第三个环节:(3)品读探究赏析意象1、首先请两位同学分别诵读两词,然后全班一起探究问题一:对比赏析醉花阴声声慢中的黄花意象。(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全班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资料,再补充明确:)依据: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越来越强,思维灵活,已能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我会引导学生重点赏析“瘦”“憔悴”这个问题通过课前预习,当堂讨论以及教师点拨,学生会赏析出黄花是作者的顾影自怜,黄花外形上的淡雅清秀和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作者巧妙地用形象的“瘦”表达抽象的“愁”;声声慢中学生由课前预习和导入会想到作者借残损凋零的黄花喻指漂泊残老的自己和风雨飘摇的国家。这时候借用PPT展示李清照生平并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想象和联想,说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一直伉俪情深、志趣相投,可是现在呢?丈夫已死,自己孀居,睹物思人,想着亡人已远,时过境迁,情何以堪?加上作者经历了北宋到南宋的历史巨变,目睹山河破碎时代苦难,怎么不让词人伤感?“瘦”愁“憔悴”“堪摘”漂泊残老的自己、风雨飘摇的国家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在鉴赏古诗词的同时学会知人论世。探究完本问题,我会紧接着引导学生探究问题二:2、问题二:自读并比较醉花阴声声慢中愁绪的不同。通过前一问题的铺垫,学生会很容易得出 醉花阴相思闲愁,浪漫、期盼、等待; 声声慢家国悲愁,亡国、丧夫、孀居、颠沛,绝望、压抑、难以言说。之所以设置这个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两首词中愁绪的不同,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指导完诗词鉴赏方法,我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三:3、 除去黄花之外,作者还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愁绪,请同学再读两词,选出你喜欢的词句及意象,品味诗词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试用散文化的语言,加入适当的想象和联想,以“我”开头进行描述。认知发展论也提出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能进行相关的学习迁移。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示范到:我最喜欢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我形单影只,只有残损的黄花在这清冷的秋风中与我相伴,我苦苦寻找,寻找我逝去的青春,寻找我魂牵梦萦的丈夫,寻找我们曾有过的幸福生活。可眼前四壁空空,冷冷清清,孤苦伶仃的我,内心涌起万千愁思和悲痛。作者从动作、环境、心理对愁苦的情状进行了层层深入的描摹,为全诗奠定了凄惨悲凉的基调。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活动,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也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增加知识,而是设置充满智慧刺激的环境,让学生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4)课堂小结通过对比赏析,我们体会到作者早前的愁是相思闲愁,晚年的愁则是历经国破家亡夫丧后的悲愁,真是“一般黄花别样愁,半世漂泊感生平”。由此可见,鉴赏古诗词一定要做到知人论世,赏析意象,品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把握感情主旨。请同学们化身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让我们在吟咏,背诵中结束对本课的学习。通过课前预习和当堂的反复诵读、赏析理解,学生背诵已没有多大障碍,这样就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二和三则贯穿在整节课的诵读赏析中,教学重难点依次突破,教学目标逐步实现后,本课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我会安排课后作业。知人论世,赏析意象,把握主旨。(5)课后作业1、你对本课还有别的疑问和理解吗?请写成小论文,如果没有,请任选一首词改写成散文。2、积累关于黄花、梧桐、黄昏、酒、雨等意象的诗句,体味这些意象在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依据: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作业设计可以呈现多元化的形式,探究性作业的形式如何语文课标的要求,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新课改还提出学习语文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