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分析引论答案.pdf_第1页
矩阵分析引论答案.pdf_第2页
矩阵分析引论答案.pdf_第3页
矩阵分析引论答案.pdf_第4页
矩阵分析引论答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 1 习题答案 (研究生们: 请动手做过之后才看答案 !) 习 题 一 1 .(1)与(3)均是线性空间;(2)不是线性空间(加法不封闭;或因无零向量 .) 2 .都是线性空间 . 3 .(证)若 , V, 则 2(+ ) = 2+ 2 = (1 + 1)+ (1 + 1) = (1+ 1) + (1+ 1 ) = (+ ) + (+ ) = + (+ ) + , 又有2(+ ) = (1 + 1)( + ) = 1(+ ) + 1(+ ) = (+ ) + (+ ) = + (+ ) + , 因此有+ (+ ) + = + (+ ) + , 从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是得 + = + . 4 .证 设 1,2, , n是 n 维线性空间 V 的一个基 ,又 = a11+ a2 2 + ann,则有 1 = 1( a1 1 + a22 + ann) = (1 a1) 1 + (1 a2)2 + (1 an)n = a11+ a22 + ann= . 5 .证 只需证明 1,2 ,n线性无关 .设 V 中有向量0 = x1 1 + x2 2 + xnn且表示法唯一 . 如有 c11+ c22 + cnn= 0 , 则有 0= ( x1+ c1)1+ ( x2+ c2)2 + ( xn+ cn)n, 由于向量 0表示法唯一 ,故有 x1=x1+ c1, x2=x2+ c2, , xn=xn+ cn, 从而有c1= 0 , c2= 0 , , cn= 0 . 这证明了 1,2 ,n线性无关 . 6 .(1)1 , 1 2 , - 1 2 ; (2) (33 , - 82,154) 7 .(1)过渡矩阵为A = 2056 1336 - 1121 1013 ; (2)向量 1= ( x1, x2, x3, x4)在基 1,2,3,4下的坐标为 x 1 = 4 9 x1+ 1 3 x2- x3- 11 9 x4 x 2 = 1 27 x1+ 4 9 x2- 1 3 x3- 23 27 x4 x 3= 1 3 x1- 2 3 x4 x 4=- 7 27 x1- 1 9 x2+ 1 3 x3+ 26 27 x4 ; (3)非零向量为( c, c, c, - c) , (任 c0) . 8 .(1)是子空间;(2)不是子空间 . 9 .提示 因为(2 , - 1, 3,3)= ( - 1)(1,1 ,0 ,0) + 3(1 ,0 ,1, 1) , (0 ,1 , - 1, - 1) = (1 ,1 ,0 ,0) + ( - 1) (1 ,0, 1,1) . 10 .证 如 V1的维数是 0, 则 V1与 V2都是零空间 ,当然相等 .如 V1的维数是 m0, 由于 V1 V2, 故 V1的任一个基 1,2, ,m 都是 V2中的线性无关组 .又因 V2与 V1的维数相同 , 故这个线性无关组也是 V2的一个基 .V1与 V2有 相同的基 , 因此相等 . 11 .设 = ( a1, a2, a3, a4) V W ,则有 a1- a2+ a3- a4= 0, a1+ a2+ a3+ a4= 0 . 由此两式相加或相减便可得 a1+ a3= 0, a2+ a4= 0 , 从而 a1= - a3, a2= - a4,故得 = ( a1, a2, - a1, - a2) =a1(1 ,0 , - 1,0) + a2(0 ,1 ,0 , - 1) . 但(1, 0, - 1 ,0) , (0,1 ,0 , - 1)线性无关 ,它就是所求的基 . 12 .因V1+ V2= L(1, 2,3) + L(1,2) = L(1, 2,3,1,2) , 故 V1+ V2的维数就是向量组 1,2,3,1,2 的秩, 它的任一最大线性无关组 ,都构成 V1+ V2的一个基 , 以 1, 2,3,1,2 为向量构成矩阵 A, 并施 行初等行变换 , 便得到 A = 12314 00011 21303 1- 1011 10101 01101 00011 00000 . 由此可见矩阵 A 的秩等于 3 ,且 1,2, 1线性无关 ,它就是 V1+ V2 的一个基 , 且 3 = 1+ 2, 2= 1 + 2+ 4 . 13 .(1)设 , V1,且 = n 1 xii= n 1 xii, = n 1 yii= n 1 yii. 则有 + = n 1 ( xi+ yi)i= n 1 ( xi+ yi)i, k = n 1 kxii= n 1 kxii ( k 是数) , 451矩阵分析引论 即 + 与 k在两个基上的坐标也是相同的 , 所以 + V1, k V1, 即 V1是子空间 . (2)因 V 中每个向量在两个基下的坐标相同 , 所以基向量 i( i = 1 ,2 , , n)在 1,2, ,n 下的坐 标为(0, ,0, 1,0 , ,0)(第 i 个坐标为 1) ,它也应为 i在基 1,2, ,n下的坐标 ,于是有 i= 1 i = i ( i = 1, 2, , n) . 14 .由 齐次 线性 方程 组 的理 论可 推 知 V1是 n - 1 维 的 , 且 有基 1= ( - 1 , 1 , 0 , , 0 ) , 2 = ( - 1, 0,1 ,0 , ,0) , ,n - 1= ( - 1 ,0, ,0 ,1) .又 x1= x2= = xn.即 x1- x2= 0 x2- x3= 0 xn -1- xn= 0 , 这个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秩为 n - 1, 故解空间 V2的维数为 1 , 令 xn= 1 , 便得 V2的一个基 , 即 n 维向量 = (1,1 , , 1) ,又以 1,2, ,n - 1,为行的 n 阶行列式 - 11000 - 10100 - 10001 11111 = ( - 1) n+1 n 0 . 故 1,2, ,n - 1,为P n 的一个基 , 且有P n = V1V2. 15 .设 是 AX = 0 的一个解(向量) ,则有 A1 A2 AS = 0, 即 A1 A2 AS = 0 , 从而有 Ai= 0 ,即 Vi( i = 1 ,2 , , S) , 故有 V1 V2 VS,( * ) 反过来 , 如有关系式( * ) ,则将上述过程倒推 ,便可得出 A = 0, 故 V . 综合以上结果便得所证 . 16 .设 V 是 n 维线性空间 , 1,2, ,n为其一个基 ,则 L(i)都是一维子空间( i= 1 ,2 , , n) , 且有 L(1) + L( 2) + + L(n) = L(1,2, ,n) = V .又因 1, 2, ,n是基 ,零向量 0 表示式唯一 , 故 这个和是直和 , 即 L(1)L( 2) L(n) = V . 17 .从定义出发可证明 T1, T2是线性变换 , 又 ( T1+ T2)( x1, x2) = T1( x1, x2) + T2( x1, x2) = ( x2, - x1) + ( x1, - x2) = ( x1+ x2, - x1- x2) , ( T1T2)( x1, x2) = T1( T2( x1, x2) ) = T1( x1, - x2) = ( - x2, - x1) , ( T2T1)( x1, x2) = T2( T1( x1, x2) ) = T2( x2, - x1) = ( x2, x1) . 18 .(1)因 T( A + B)= C( A + B) - ( A + B) C = ( CA - AC) + ( CB - BC) = T( A) + T( B) , T( kA) = C( kA) - ( kA) C = k( CA - AC) = kT( A) , 故 T 是线性变换 . (2)因为 T( A) B + A T ( B) = ( CA - AC) B + A( CB - BC) = CAB - ABC = T ( AB) . 19 .因为 ( T + S)(1,0 ,0) = T(1 ,0 ,0) + S(1 ,0 ,0) = (1 ,0, 0) + (0,0 ,1) = (1 ,0 ,1) , 551附录 1 习题答案 同理得 ( T + S)(0, 1,0) = (2,0 ,0) , ( T + S)(0, 0,1) = (1 ,1 ,0) 这表明线性变换 T + S 把 R3的一个基向量 1= (1 ,0 ,0) , 2= (0 ,1 ,0) 3= (0, 0,1) 变换成R 3 中的另一个基向量(易证它们线性无关) 1= (1, 0,1) , 2= (2 ,0 ,0) 3= (1 ,1 ,0) . 又:象集( T + S) (R3)是R3的子空间(见例 114) ,而 1,2,3是子空间( T + S) (R 3 )的最大线性无关组 , 故这个子空间的维数是 3, 由第 10 题的结果可知( T + S)(R3) = R3(在第 10 题中取 V2= V) . 20 .因 T 2 ( x , y, z) = T(0, x , y) = (0 ,0 , x) , 所以 T 2 的象集(子空间)是一维的 ,而 3= (0 ,0 ,1)是它 的基。由 T2(x, y,z) = (0,0 ,x) = (0 ,0 ,0) = 0, 便知 T2的核是R3中一切由形如(0 , y, z)的向量组成的 2 维 子空间, 又 = (0 ,1 ,0) ,= (0 ,0 ,1)是它的一个基 . 21 .(1) 2- 10 011 100 ; (2) - 11- 2 220 302 . 22 .(1) , (2) , (3)的矩阵均为 1 2 - 4- 33 233 21- 5 . 23 .因为 BA = A - 1 ( AB) A ,故 AB BA . 24 .设 B = T - 1 1 AT1, D= T - 1 2 CT2,则有 B D = T1 T2 - 1 A C T1 T2 . 25 .(1)由线性变换定义 , 易证 T 是线性变换, 又因 T 2 ( x1, x2, , xn) = T(0, x1, x2, , xn -1) = (0 ,0 , x1, x2, , xn- 2) , T n ( x1, x2, , xn) = (0 ,0 , ,0) . 即 T n = 0(零变换) . (2)若 T ( x1, x2, , xn) = (0 , x1, , xn - 1) = (0, 0, , 0) , 则 x1= x2= = xn - 1= 0 .即 T - 1 (0)为由 一切形如(0, , 0, xn)的向量构成的子空间 ,它是一维子空间 , (0 , ,0 ,1)是它的基 . 又由定理 19, 便得 T ( V)的维数等于 n - 1 . 习 题 二 1 .(1)与(2)均不构成欧氏空间;(3)是 . 2 .可验证内积定义的四个条件均满足 . 3 . 1 26 (4 ,0 ,1 , - 3) .提示 向量 = ( x1, x2, x3, x4)0 与所给三个向量正交的充要条件是 x1, x2, x3, x4为方程组 x1+ x2- x3+ x4= 0 x1- x2- x3+ x4= 0 2 x1+ x2+ x3+ 3 x4= 0 的非零解 .可求得一个非零解为 = (4,0 ,1 , - 3) . 651矩阵分析引论 4 .令 n i =1 kii= 0 , 则对每个 j( j = 1 ,2 , , n)取内积便得 0 = (0,j) = ( n 1 kii,j) = n 1 ki(i,j) ( j = 1, 2, , n) . 这是关于 k1, k2, , kn的齐次线性方程组 , 它只有零解的充要条件是系数行列式0 . 5 .由不等式(,) ,取 = (a1,a2, ,an) = (1, 1, , 1) , 在R n 中展开便得 . 6 .可验证(i,j) = 0i j 1i = j . 7 .先求得基础解系(即解空间的一个基) ; 1 = (0 ,1, 1,0 ,0) , 2= ( - 1,1 ,0 ,1, 0) , 3 = (4 , - 5, 0,0 ,1) . 再将其正交化、 单位化 , 即得所求的标准正交基 1= 1 2 (0,1 ,1 ,0, 0) , 2= 1 10 ( - 2, 1, - 1 ,2 ,0) , 3= 1 315 (7 , - 6,6 ,13,5) . 8 .(1)由于(0,) = 0 ,故 0 V1, 即 V1非空 ,又若 1,2 V1, k 是实数 ,则有 (1+ 2,) = (1,) + (2,) = 0 + 0 = 0 , ( k 1,) = k(1,) = 0 . 故 1+ 2及 k 1均为 V1的向量 . (2)因 0, 故可将其扩充成 V 的正交基 1, 1,2, ,n- 1, 故 1,2, ,n - 1 V1, 所以 V1 至少是 n - 1 维的 , 又因为 0, 故 (, ) 0, 即 不属于 V1; 故 V1 V .所以 V1是 n - 1 维的子空间 . 9 .设 T(3) = x11+ x22+ x33, 则正交变换 T 在标准正交基1,2,3下的矩阵是正交矩阵 , 即 在 T(1) = 2 3 1+ 2 3 2- 1 3 3 T(2) = 2 3 1 - 1 3 2+ 2 3 3 T(3) =x11+ x22+ x33 中 ,矩阵 A = 2 3 2 3 x1 2 3 - 1 3 x2 - 1 3 2 3 x3 是正交阵 , 即有 AAT= E,于是可解得 x1= 1 3 , x2= x3= - 2 3 . 从而就确定了正交变换 T . 10 .设 T1, T2是两个正交变换 ,对任何 V ,则有 T1T2()=T1( T2() )=T2()= , =T1T -1 1()=T -1 1(). 751附录 1 习题答案 故 T1T2及 T - 1 1 均为正交变换 . 11 .上三角可逆方阵的逆阵也是上三角方阵 , 于是可设 A - 1 = b11b12b1 n 0b22b2 n 00bnn , 由 A T = A - 1 , 得 aij= 0( i j)故 A = a11 a22 ann . 又由 A T A = E ,得 a2ii= 1 ( i = 1, 2, , n) , 从而 aii= 1 ( aii是实数) . 12 .若 A 为酉矩阵 ,则 ( XA) ( XA) H = X( AAH) XH=XXH, 即XA 2 =X 2 , 故XA=X. 反过来 , 由XA=X可得 ( XA)( XA) H =XXH, 于是 X( AAH- E) XH= 0 .令 B = AAH- E,于是有 f =XBXH= n i, j =1 bijxixj= 0 . 取 X 满足条件 xi= 1, xj= 1, 其他的 xk= 0 ,则得 bij= 0 .由于 i, j 的任意性 , 故知 B = ( bij)是零矩阵 ,所以有 AAH= E, 即 A 为酉矩阵 . 13 .由于 A AH= P P H + B B H B Q H Q B H Q Q H =E, 可得 Q QH= En ( n 阶单位阵)(1) Q B H = 0(2) 由(1)式知 Q 为酉矩阵;再应用(2)式可推出 B = 0 .最后再由 P P H = Em,知 P 也是酉矩阵 . 14 .因 AH= A , BH= B,又 ( AB)H=AB BHAH=AB, 即BA = AB . 15 .设 A 为任一复方阵 ,令 A = B + C,(1) 其中 B 为厄米特矩阵, Y 为反厄米特矩阵 .于是可得 AH=BH+ CH= B - C .(2) 由(1)与(2)两式得到 B = A + A H 2 , C = A - A H 2 . 851矩阵分析引论 16 .(1) A 的特征值为 1= 1,2= - 1,3= - 2 .相应的三个特征向量为 1= (i,2 ,i)T, 2= (1,0 , - 1)T, 3 = (i, - 1,i)T, 将它们单位化得 1,2,3,则 P = (1,2,3) . (2)可求得 A 的特征值为 1 = 0 , 2 = -2 , 3= 2;相应的特征向量为 1 = (0, i,1) T , 2 = (2, i, - 1) T , 3= (2 , - i, 1) T . 将它们单位化得 1,2,3,则 P = (1,2,3) . 17 .设 A , B 是两个 n 阶正规矩阵 ,如果 A 与 B 是酉等价(酉相似)的 ,亦即存在酉矩阵 Q,使得 B = QHAQ= Q - 1 AQ . 因而有 E - B= E - Q - 1 AQ=Q - 1 ( E - A) Q= E - A. 即 A , B 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 . 反之 , 若 A , B 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 因而有相同的特征值集合 1,2, ,n .由定理 2 8 ,存在酉矩 阵 Q1及 Q2, 使得 Q -1 1AQ1= 1 2 n = Q- 1 2BQ2, 因此有 A = Q1Q -1 2BQ2Q - 1 1= ( Q2Q - 1 2) -1 B( Q2Q -1 1) =P - 1 BP . 易知 P = Q2Q - 1 1是酉矩阵 ,即 A , B 是酉相似的 . 18 .(证)分下列四个步骤来证: (1)由 AB = BA, 推知 A , B 至少有一个公共的特征向量 . 事实上 ,设 R是 A 的属于特征值的特征子空间 .若 X R, 即 AX = X , 则 BAX = BX .由 BA = AB, 于是有 A( BX) = ( BX) .即 BX R, 从而 R是 B 的不变子空间 , 故在 R中存在 B 的特征向量 Y . 显然它也是 A 的特征向量 . (2)由 AB = BA,推知 A, B 可同时酉相似于上三角阵 .即有酉阵 Q,使 QHAQ 及 QHBQ 均为上三角 阵 . 事实上 , 对矩阵 A 与 B 的阶 n 进行归纳法 .当 n = 1 时结论显然成立 .今设单位向量 X (1) 是 A, B 的一 个公共特征向量 .再适当补充 n - 1 个单位向量 X (2) , , X ( n) , 使 X (1) , X (2) , , X ( n) 为C n 的标准正交 基 ,从而 P = ( X(1), X(2), , X ( n) )为一酉矩阵 .且有 BX(1)= X (1) , BP = ( BX(1), BX(2), , BX( n) . 从而有 PHBP = 0B1 = B * . 这里 是 1(n - 1)矩阵 , B1是 n - 1 阶方阵 . PHAP = 0A1 =A * , 这里 是 1( n - 1)矩阵 , A1是 n - 1 阶方阵 . 由 BA = AB 即有 ( PB PH)( PAPH) = ( PA PH)( PB PH) . 于是得 B*A * = A * B*.由此可推得 B1A1= A1B1.故由归纳法假设 , 存在 n - 1 阶酉矩阵 P1, 使得 951附录 1 习题答案 PH1B1P1=为上三角矩阵 , 令 T = 10 0P1 , Q = PT, 则有 Q H BQ = H H ( P H BP) T = 10 0P H 1 0B1 10 0P1 = P1 0 . 这是个上三角矩阵 .易证 Q 是酉矩阵, 故 B 酉相似于上三角矩阵 .同理 , QHAQ 也是上三角矩阵 . (3)由 AB = BA 且 A, B 均为正规矩阵 , 则 A , B 可同时酉相似于对角形矩阵 . 事实上 , 设 QHAQ = T( T 为上三角阵) , 则 QHAHQ = TH而且 AA H = QTQ H QTH Q H = Q( TT H ) Q H , A H A = QT H Q H QTQH = Q( T H T) Q H . 由 AAH= AHA(因 A 正规) , 可得出 TTH= THT, 从而又可推出 T 为对角形矩阵 . 对 Q H BQ 也可作同样的证明 . (4)由 A , B 可换且正规 ,故由(3)可设 QHAQ = 1 2 n , QHBQ = 1 2 n . 于是有 QHABQ = 11 22 nn 应用定理 28 ,便知 AB 为正规矩阵 . 习 题 三 1 .AX = X, A2X = AX = 2 X, 即 EX = 2 X,故( 2 - 1) X = 0 , 2 = 1 ,= 1( X0) . 2 .AX = X, A 2 X = 2 X ,一般 A m X = m X, ( X0) , 所以 m 是 A m 的特征值 ,而 A m 的属于特征值 m 的特征向量是 X . 3 .由于 A = ( aij)n n的任一行的元素之和均等于 a, 故下式显然成立 a11a12a1 n a21a22a2 n an1an2ann 1 1 1 =a 1 1 1 . 4 .(1)特征值为 7 , - 2 .相应的特征向量为 1 1 , - 4 5 .取 P = 1- 4 15 ,则 P - 1 AP = 70 0- 2 . (2)相似于对角形 100 020 003 . (3)相似于约当标准形 200 020 012 . 5 .如 A 可逆, 则 BA = A - 1 ( AB) A,又 E - BA=A -1 ( E - AB) A= E - AB. 6 .(1) 200 000 000 ; (2) 100 0i0 00- i ; (3) - 100 0- 10 01- 1 ; (4) 100 110 011 . 7 .设 P - 1 ATP= J(约当形 ) , 则 PTA( P - 1 ) T = JT, 即 Q - 1 AQ = JT(上三角阵 ) , 这里 Q = ( P - 1 )T= 061矩阵分析引论 ( PT) - 1 . 8 .(1)如为 A 的任一特征值 , 则 m 为 Am的特征值 .若 Am= 0 , 则 E - Am= E= n , 即 Am 为零矩阵时 A 的特征值为零 .反之 ,若 A 的所有特征值均为零 ,则 A 的特征多项式为 f() = n ( A 是 n 阶 方阵 ,上述 n 与此同) .故由哈密顿开来定理 ,有 f( A) = 0, 即 An= 0 . (2)设 A 的约当标准形为 J = J1 J2 Jk 则由 Am= 0 得知 A 的所有特征值皆为零 ,故 J1, J2, , Jk的主对角线上元素均为零 , 从而 J 的主对角线 上元素全为零 , 因此 J + E 为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 1 的下三角矩阵 .于是有 A + E=C- 1JC + E=C- 1( J + E) C=J + E= 1 . 9 .(1) 0 0 3 - 10 2 - 3 ; (2) 100 00 00 2 + ; (3) 100 0(+ 1)0 00 (+ 1) 2 . 10 . f() = E - A= n + a1 n - 1 + a2 n - 2 + + ( - 1) n A, 由 f( A) = 0 ,得 A n + a1A n - 1 + + ( - 1) n AE = 0, 即 A( A n - 1 + a1A n - 2 + a2A n - 3 + ) = ( - 1) n+ 1 AE, 故有 A - 1 = 1 ( - 1) n+ 1 A ( An - 1+ a1An - 2+ a2An - 3+ ) . 11 . f() = E - A= 2 - 6+ 7 ,又作多项式 ( ) = 2 4 - 12 3 + 19 2 - 29+ 37 . 则 () = f( ) (2 2 + 5) + + 2 .由 f( A) = 0, 得 ( A) = A + 2 E, 即 2 A4- 12 A3+ 19 A2- 29 A + 37E = ( A) =A + 2 E = 3- 1 27 , 由此看出 ( A)可逆 , 又 E - ( A + 2 E)= 2 - 10+ 23 , ( A + 2 E) 2 - 10( A + 2 E) + 23 E = 0 , ( A + 2E) ( A - 8 E) = - 23E , 故所求逆阵为 ( A + 2 E) - 1 = - 1 23 ( A - 8 E) . 12 .( E + B( E - BA) - 1 A)( E - BA)= E - BA + B( E - AB) - 1 A( E - BA) = E - BA + B( E - AB) - 1 ( A - ABA) = E - BA + B( E - AB) - 1 ( E - AB) A = E - BA + B E A = E . 故 E - BA 可逆 ,且逆阵为 E + B( E - AB) - 1 A . 13 .f () = E - A= 3 - 2 - + 1, 由 f ( A) = 0 得 A3= A + A2- E, 即在 n = 3 时等 式 An= An - 2+ A2- E成立 .对 n + 1 则有 161附录 1 习题答案 An+1= A An= A( An - 2+ A2- E) = An - 1+ A3- A = An - 1+ ( A + A2- E) - A = An - 1+ A2- E, 又 A 100 = A 98 + A 2 - E = A 96 + 2( A 2 - E) = (重复应用公式 49 次) = A2+ 49( A2- E) = 50 A2- 49 E = 100 5010 5001 . 14 .因( A + 2 E)( A - E) = 0 ,故 () = (+ 2)(- 1)是 A 的化零多项式 ,但最小多项式 m()可整除 ( ) , 故 m()无重根 ,从而 A 可与对角形相似 . 15 .设 A = P - 1 JP, J为约当矩阵 ,且 J = J1 J2 Jk ( Ji为第 i 个约当块) , 又取 H= H1 H2 Hk , 而 Hi= 1 1 1 与 Ji同阶 ,则 H 2 i= E,即 H - 1 i= Hi,且由计算得 J= H - 1 J T H,故 A = P - 1 JP = P - 1 H - 1 JTH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