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 摘要基于区域经济和旅游经济差异相关理论,综合利用山西省统计年鉴和各地市历年社会统计公报数据,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区位熵等指标定量分析了山西省11个地市区域旅游经济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从时间看,山西省各地市间旅游经济绝对差异表现出扩大的趋势,而相对差异却在逐渐缩小,旅游经济发展总体上向良性方向发展;在空间上,省域内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不同地带内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虽然近年来不同区域间旅游经济迅速发展,但旅游经济空间梯度差异依然存在。 下载 关键词山西省;旅游经济;区位熵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6-0061-03 一、引言 近年来,山西省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动力源泉。但是,由于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基础、区位条件和地区产业政策的差异,区域间旅游经济不平衡发展现象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现象,有助于正确认识和理解区域差异的变化过程、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对优化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引导区域旅游经济和谐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国内学者对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张洪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引力模型对安徽省各地市旅游中心经济进行实证研究,将安徽省区域旅游划分为四大地带,并分析了不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及形成机制。程进等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提出相关建议。骆培聪等运用SPSS软件对福建省9个地市进行研究得出福建省各地市旅游产业经济分化显著的特点,并结合福建省经济发展趋势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然而省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l达地区和旅游开发较好的地区,而对山西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相对较少。李元青、薛东前等人的研究表明近年来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总体表现出下降趋势,并且受到旅游资源分布、基础设施条件、地区接待能力和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 在旅游产业研究领域,由于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上具有稳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因此区位熵指数法更能准确反映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运动规律。张佑印等人综合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中国入境旅游企业的数量和收入区位熵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入境旅游企业区位熵存在正相关。乌铁红等人运用区位熵指数构建入境旅游区位熵模型,分别测算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导致这种时空演变规律的形成机制。本文拟以山西省为例对区域内各地区的旅游经济差异进行分析,以期为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的选取 (一)数据来源 选取山西省11个地级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各项指标数据来自于历年山西省统计年鉴、历年来山西省各地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以及各市旅游局官方网站。 (二)研究方法 1.旅游经济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主要通过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体现,本文采用单指标差异分析的方法,分别选取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 2. 空间差异格局的研究方法 区位熵又称产业的专门化率,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哈盖特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当中,是用来测度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该区域在其上一级区域中的作用和地位的一种指标。根据以上区位熵的含义,并结合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数据可得性,构建山西省旅游经济区位熵模型,运用于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中,其公式为: Q=qi/pi(i=1,2,3,n) 式中:Q为各地市旅游经济的区位熵;qi、pi分别为该市旅游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占全省的比重;n为样本数。Q越小,说明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落后;反之则说明该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假设当Q1时,为旅游经济繁荣区,旅游经济发展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较好;当QQ1时为旅游经济发展区,表明旅游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大;QQ时为旅游经济落后区,表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较差,发展水平落后。 三、山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 通过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间变化趋势。绝对差异是地区某项旅游经济指标严重偏离预估值的绝对额,所反映的是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显著差异;相对差异则是指某地区某经济指标偏离预估的相对数额,反映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速度上存在的相对差异。一般而言,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时间上的变化趋势进行测算,其公式为: a=ni=1(Xi-X)1n(1) CV=(1nni=1(Xi-X)2)/X(2) 式中:a为标准差,CV为变异系数,Xi为i地市国内旅游收入,X为国内旅游收入全省平均值,n为区域样本数。 本文以20062015年山西省旅游收入为旅游经济差异的测度指标,结果表明: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同区域间外汇旅游收入和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指标差距的绝对值在不断拉大。相对差异则表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但下降过程有一定的波动性,出现局部反弹的现象。20062015年反映绝对差异的极值差和标准差分别从96.37和24.89增加到449.94和130.53(见图1),增幅较大。从总体上看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逐年扩大,然而反映区域旅游经济相对差异的变异系数和极值比总体上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变异系数从2006年的0.66下降到2015年的0.42,下降幅度较小,而极值比则从2006年的11.61下降到2015年的4.37,下降幅度较大。从极值比和变异系数两项指标可以看出,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相对差异在不断缩小且无明显波动。 四、山西省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变化特征 根据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区位熵计算公式,分别选取山西省2005年、2010年、2015年为时间断面,可以得到相应年份山西省各地市的旅游经济区位熵(见表1),进而对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 (一)旅游经济的繁荣区范围逐渐扩大,且繁荣区与落后区的差异显著 由图2可以看出,“十五”期末(2005年),山西省旅游经济的繁荣区、发展区、落后区分别占全省的27%、27%和46%,大同、太原和长治三市为繁荣区,发展区为运城、阳泉和忻州三市,其余5市为旅游经济落后区,发展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至“十一五”期末(2010年),山西省旅游经济区域发展出现小幅波动的状态,忻州和太原成为全省仅存的繁荣区,原来处于繁荣区的大同和长治退居为发展区。至“十二五”期末(2015年),繁荣区增长到全省的36%,在2010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晋中和长治,范围进一步扩大。落后地区占全省的55%,较2005年和2010年都出现了上升,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两极分化开始显现。总体上,自2005年以来,山西省旅游经济繁荣区的范围一直在扩大,经济繁荣区从原有的太忻地区逐渐向晋东南地区扩展辐射,繁荣区与落后区两极分化的格局演变趋势开始显现。 (二)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经历了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 从图2可以看出,“十五”期末(2005年)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呈现的是分散状态,繁荣区、发展区和落后区分散分布在雁北、晋中和晋南地区。至“十一五”期末(2010年),繁荣区逐渐向晋中地区集聚,形成了晋中旅游经济繁荣发展带,成为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极。至“十二五”期末(2015年),空间格局从“十五”和“十一五”期末的分散格局逐渐向外扩张辐射,带动了晋东南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山西省旅游经济格局经历了由分散向集聚的演变过程。 (三)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呈现为动态的阶梯状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以太原为核心的晋中地区向南北、东西两侧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的地带性差异,这恰恰与山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发展相吻合。 从表2可以看出,“十五”期末(2005年),山西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呈现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表现在繁荣区均匀分布在三大地带,发展区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少,仅有忻州、阳泉和运城三市,而落后区占全省的比例较大,这表明,在“十五”期间,山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总体整体水平较低,仅区域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发展水平较高,成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极,吸引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入,并逐渐发展为区域旅游经济的代表。至“十一五”期末(2010年),由于区域经济政策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山西省旅游经济出现向增长极集聚的趋势,逐渐形成太忻、临运和大朔的集聚中心,表现出由晋中地区的增长极向南北两侧、东西两翼辐射扩展的梯度动态趋势。至“十二五”期末(2015年),山西省旅游经济梯度差异格局更加显著,晋中地带集中了75%的繁荣区和25%的发展区,表明晋中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日趋成熟。晋南地区则分布了全省25%的繁荣区,雁北地区分布了全省100%的发展区和16.67%的落后区阶梯状的格局日趋显著。 五、结语 本文以山西省20052015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对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15年,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绝对差异在不断扩大,相对差异在波动中逐渐表现出缩小的趋势;2.不同区域间旅游经济空间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即由晋中地区向南北两侧、东西两翼发展变化;3.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分析发现山西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在时空上的不均衡普遍存在,并成为制约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山西省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根据不同区域的区位条件、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非均衡优先发展有助于塑造山西省旅游经济品牌,实现区域旅游经济整体目标。因此,应不断发展区域旅游交通体系,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旅游景点旅游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力,推动并实施以增长极率先发展、发达区与落后区互联互通来促进全域旅游业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鱼泡泡课件叶子的秘密
- 高铁继电器课件
- 电视机专业维修知识培训课件
- 电视发射机房知识培训课件
- 电脑知识培训速成课程课件
- 项目造价咨询合同
- 基建输变电工程可研-勘察设计合同
- 电脑安全卫士课件
- muet考试题及答案
- 电缆回收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试题及答案
- 新学期-启航出发-2025-2026学年初一上学期新生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
- 人教版新教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解读课件
- 2025年秋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上课件:第1课时 观察物体
- GB/T 45701-2025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
-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励志主题班会(课件)
- GB-T 1040.2-202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
- 2019修订《城市规划设计计费指导意见》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9章 Verilog HDL基本语法
- 建筑设计费请款单文本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