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生态部分选择题汇编.doc_第1页
十年高考生态部分选择题汇编.doc_第2页
十年高考生态部分选择题汇编.doc_第3页
十年高考生态部分选择题汇编.doc_第4页
十年高考生态部分选择题汇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生态部分试题汇编1、 (09全国卷II)5.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2、(09山东理综)6右图曲线a、b表示两类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B依据曲线b,人工养蜂时种群密度中等最好C对大型动物迁地保护,迁移的种群密度不宜过大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竞争最剧烈3、(09福建理综)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4. (09江苏生物)17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5、(02全国)在生态系统中有关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 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D、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越多6、(02全国)自然界中生物种内及种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 )A、林鸽群较大时被苍鹰捕食的几率降低 B、有时捕食鲈鱼的幼鱼,这有利于鲈鱼种的维持C、自然界中的猴群经过争斗建立了优劣等级制度,并依次占据资源,这对种的保持是有利的D、自然界中物种间捕食对一个种有利,但会使另一个种消失7、(02天津)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8、(03春季)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 A、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9、(03新课标)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 )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0、(04北京理综)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维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维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O时间种群数量Kab11、(04全国I)生活在一个生物群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 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强度由强到弱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2、(04全国II)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13、(05全国I)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14、(05北京)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回归实验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15、(05广西)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了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动物数量易变程度及冬眠动物比例在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中的变化趋势。代表动物物种多样性程度和数量易变程度的曲线依次是( )A、 B、 C、 D、16、(06四川)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17、(06全国I)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 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 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18、(06天津)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19、(06重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一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20、(07全国I)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21、(07四川)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22、(07重庆)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23、(07宁夏)右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取食方式为吞食的三个物种随食物颗粒大小而产生的种群数量分布。下列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三个物种的食物资源完全相同B物种甲与物种乙为竞争关第C物种丙与物种甲为捕食关系D能量流动方向由甲经乙到丙24、(07全国II)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25、 (08四川)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26、(08天津)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27、(08重庆)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33. (10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28. (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29. (10全国卷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36(10天津卷)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数(种树/平米)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据表可以确认的是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30(2010山东高考理综)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31(10北京卷)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32.(10重庆卷)31II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图2曲线A所示。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1)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 决定;若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则第40天 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 似的种间关系。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 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部,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 结构。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 代表类似。33(10新课标)31(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